平玩 Internet Anywhere!-Sony Ericsson G705

一說起 3.5G(HSDPA),很多用家第一感覺便是「隨處上網」,第二感覺便是「很貴」。這不只是內建 HSDPA 的手機一般也頗昂貴,就連服務也所費不菲。Sony Ericsson 昨天便推出了最新的 HSDPA 手機 G705,以低於 3 千售價開賣,更內建 Wi-Fi 無線上網功能,配合 HSDPA 網絡,從此要玩隨處上網,又便宜了一大截!


HSDPA/Wi-Fi 雙支援

G705 最特別之處,便是 HSDPA 模組提高至支援 7.2Mbps,只要配合相關網絡,便可以高速瀏覽網站、欣賞串流短片、甚至隨時將相片上傳至網誌玩 blog。它亦同時內建了 Wi-Fi 無線網絡模組,使用家身處公共圖書館、咖啡店或電話亭,也可極速瀏覽互聯網。由於此機主打互聯網體驗,所以亦加入不少採用互聯網的服務,例如它預載了匯豐信用卡飲食資訊優惠,用家不但可找到美食資訊,還可以地圖顯示食肆位置。另外它亦內置 aGPS 影像定位功能,不但可以內建的 Google Map 及 Wayfinder 導航程式進行定位及搜尋地標,亦可在拍攝的相片中加入 GPS 資訊,以地點分類相片,就算身處海外,也不用擔心忘記在何處拍下精彩照片。

但當然,如於海外使用,由於它始終需要使用 Google Map,所以用家使用時仍需從互聯網下載地圖資料,這必然牽涉到數據漫遊傳輸費用(因為並非隨處均有 Wi-Fi hotspots),這點必需留意。

型格機身設計

至於機身設計方面,G705 採用滑蓋式設計,機面採用金屬材質的五向導航鍵,配合鋼琴黑拋光機殼,而數字鍵盤則採用黑色磨砂物料,加上連合式數字鍵盤設計,整體感覺頗一體化。機頂喇叭位則設有小鏡頭,方便用家進行視像通話。拍攝方面,320 萬像素相機鏡頭可說是必備規格,加上補光燈,就算在室內或夜間進行拍攝,亦能拍出具一定質素的相片。至於機身大細就恰到好處,就算滑出數字鍵盤時,大細也剛好適合女士一手握牢,機身又只有 14.3mm,厚度適中,男士放於恤衫袋亦不覺重。

總結:性價比一流

整體而言,G705 從機身設計上,到互聯網表現,甚至定價上,初步也算令人滿意,尤其是當此金融海嘯環境,這類中價功能強勁機款,確能吸引消費者青睞。但此機的實際表現如何?便有待 UnwireLife 記者稍後取得真機後進行詳細測試,才知道結果了。有興趣的用家,請密切留意不日報導。

黑色磨砂「連合式」數字鍵盤,配合鋼琴黑拋光機面及金屬五向導航鍵,型格味道十足。
黑色磨砂「連合式」數字鍵盤,配合鋼琴黑拋光機面及金屬五向導航鍵,型格味道十足。

金屬感重的五向導航鍵,操控舒適。
金屬感重的五向導航鍵,操控舒適。

視像通話鏡頭設於機頂喇叭旁。
視像通話鏡頭設於機頂喇叭旁。

內建 320 萬像素鏡頭,並設有補光燈。
內建 320 萬像素鏡頭,並設有補光燈。

機身不算大,就算滑出數字鍵盤,女士也能一手握牢。
機身不算大,就算滑出數字鍵盤,女士也能一手握牢。

以 G705 瀏覽網站,由於屏幕細小,所以如果網站未設有自動縮排功能的話,便會頗為辛苦。但顯示字體清晰,載入速度也算理想。
以 G705 瀏覽網站,由於屏幕細小,所以如果網站未設有自動縮排功能的話,便會頗為辛苦。但顯示字體清晰,載入速度也算理想。

以內建 320 萬像素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可見質素和清晰度也只屬一般,與一般 snapshot 手機效果相若。
以內建 320 萬像素鏡頭拍攝出來的效果,可見質素和清晰度也只屬一般,與一般 snapshot 手機效果相若。

Sony Ericsson G705 規格表:

支援制式:GSM/GPRS/EDGE 850/900/1800/1900MHz 四頻;HSDPA/UMTS
記憶體 :最高內置約 120MB
屏幕  :2.4 吋 262k 色 QVGA(320 x 240 pixels)TFT
連結  :藍牙 2.0(支援 A2DP)、Wi-Fi
鏡頭像素:320 萬(內置補光燈)
通話時間:240 分鐘以上
待機時間:350 小時以上
記憶卡槽:Memory Stick Micro(M2)
其他 :內建 GP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aGPS、內建智能影像定位功能、內建 Google 地圖、內建 Wayfinder 導航軟件(三個月試用)
體積  :95mm(L)x 47mm(W)x 14.3mm(T)
重量  :93g
售價  :$2,780
查詢  :Sony Ericsson(8203 8863)

高清 Anywhere!Asus N10J 全港最詳測試(效能篇)

介紹了 N10J,相信大家一定很心急,想知道此機的效能如何了吧?在以下的環節,UnwireLife 記者便會為大家詳細測試此機的各項功能,務求大家可以在買之前「停一停,諗一諗」,究竟此機是否你的「杯中茶」。

第一回合:系統效能

在《PCMark05》中,N10J 取得 1,820 分,表現已比其他 Netbook 優勝,而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它在圖像處理環節中,取得 1,620 分,但一般採用 Intel GMA 950 的機款,分數則只有 3 位數字,故在測試中證明,此機運算較複雜的立體圖像,仍有一定優勢,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在《PCMark05》中,N10J 取得 1,820 分,表現已比其他 Netbook 優勝,而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它在圖像處理環節中,取得 1,620 分,但一般採用 Intel GMA 950 的機款,分數則只有 3 位數字,故在測試中證明,此機運算較複雜的立體圖像,仍有一定優勢,整體表現令人滿意。

在測試較生活化的《PCMark Vantage》中,從此機在「Gaming Suite」取得 1,208 分可見,用它來玩 3D 遊戲,只要並非將設計調較至高或最高,應該也游刃有餘。
在測試較生活化的《PCMark Vantage》中,從此機在「Gaming Suite」取得 1,208 分可見,用它來玩 3D 遊戲,只要並非將設計調較至高或最高,應該也游刃有餘。

從 N10J 可在《3DMark06》中也取得 1,219 的不俗分數,再一次印證此機在啟動 GeForce 9300M 的情況下,處理立體圖像或高清影片的效能確實不俗。
從 N10J 可在《3DMark06》中也取得 1,219 的不俗分數,再一次印證此機在啟動 GeForce 9300M 的情況下,處理立體圖像或高清影片的效能確實不俗。

第二回合:影片播放質素

UnwireLife 記者以 N10J 播放 MOV 格式的《Madagascar 2》1,080p 電影預告片,發現屏幕質素不俗,色溫準確,細緻度雖不算「纖毫畢現」,但已令人滿意。加上 Altec Lansing 單元帶來的震撼音質,感覺一流。
UnwireLife 記者以 N10J 播放 MOV 格式的《Madagascar 2》1,080p 電影預告片,發現屏幕質素不俗,色溫準確,細緻度雖不算「纖毫畢現」,但已令人滿意。加上 Altec Lansing 單元帶來的震撼音質,感覺一流。

第三回合:硬解效果

硬解前
硬解前

硬解後
硬解後

為了測試它的硬解效果,UnwireLife 記者以《PowerDVD 8》播放 MOV 格式的《Madagascar 2》1,080p 電影預告片,並開啟了當中的硬體加速功能,以測試系統能否硬解成功。結果發現在硬解前,處理器耗用資料長期處於 100%,播放影片時亦不太流暢;但硬解後處理器平均資源耗用跌至只有 47% 左右,而且播放高清電影極度流暢,可見硬解成功。

第四回合:數碼廣播表現

高清翡翠台
高清翡翠台

亞視:文化資訊頻道
亞視:文化資訊頻道

為了證實 N10J 確能在硬解啟動的情況下,順暢地欣賞高清及標清數碼廣播節目,UnwireLife 記者便採用了 TechGear USB DMB-TH 數碼廣播接收器,接駁大廈天線。電腦方面,除在《PowerDVD 8》啟動硬體加速功能外,亦以《DVB Viewer》在《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作業系統下欣賞節目。結果發現無論是欣賞高清還是標清節目,處理器耗用資料也能維持在 35% 至 50% 左右,可見硬解同樣能成功在欣賞數碼廣播時啟動,用 Netbook 隨街睇高清電視不再是夢想。

第五回合:按鍵、觸控板面積

字母鍵長度:15mm;橫向鍵距:3mm
字母鍵長度:15mm;橫向鍵距:3mm

字母鍵闊度:14.5mm;直向鍵距:3mm
字母鍵闊度:14.5mm;直向鍵距:3mm

TouchPad vs Octopus
TouchPad vs Octopus

主力外攜使用的 Netbook,其中一項用家最關注的便是按鍵和 TouchPad 面積,始終這是操控電腦的最重要部分。從相片可見,N10J 每個字母鍵的面積也達 217.5mm2(15mm x 14.5mm),橫向及直向鍵距也達 3mm,相信用家應可舒適打字及使用。至於觸控板,當與八達通比較面積時,可見它只比八達通細一點,應能為用家提供足夠空間操控滑鼠。

第六回合:立體遊戲表現

《Lost Planet:Extreme Conditions》DX10 執行效果
《Lost Planet:Extreme Conditions》DX10 執行效果

UnwireLife 記者亦採用了支援 DirectX 10 的電腦遊戲《Lost Planet:Extreme Condition》試玩版,並執行當中的「Performance Test」功能,以測試 N10J 執行對立體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遊戲時的表現。結果發現,N10J 平均也能取得 9.83 FPS,以一部採用 Atom 處理器及 GeForce 9300M 的機款來說,已算相當不俗,表現令人激賞。

第七回合:互聯網瀏覽

屏幕解像度:1,024 x 600 pixels
屏幕解像度:1,024 x 600 pixels

UnwireLife 亦以 N10J 內建的《Internet Explorer 7》瀏覽本站的首頁,以測試此機在瀏覽網頁時的表現。結果可見,只能完整看到左上角的 Headline 及兩格右方的 Feature,瀏覽面積只屬一般。但現時採用 Intel Atom 處理器的 Netbook 似乎也仍走不出「1,024 x 600 pixels」這個「解像度之縛」,所以這類小手提電腦,瀏覽網頁的效果也只屬一般。

第八回合:使用時間

《BatteryEater》:2 hr 43 mins

最後一項測試,同樣是很多 Netbook 用家買機時必留意的一項,便是使用時間。UnwireLife 記者便以電量測試軟件《BatteryEater》,測試 N10J 可使用多長時間。在測試前,電池已充電至最滿;而在測試時,Wi-Fi 及藍牙傳輸均被開啟,屏幕亦調校至最光。結果發現,在此嚴苛情況下,N10J 仍能使用 2 小時 43 分,表現已算令人滿意。以此結果推算,如果用家並非經常將屏幕調至最光,平常又非長時間令處理器處於全速運算的情況,相信要使用 4 小時左右,應不成問題。


相關文章:
  • 【評測】ASUS Vivobook S 15 開箱評測 屏幕質素佳 + 接駁端子齊全 + 電量夠長可用兩日
  •  
  • 【評測】ASUS ZenFone 11 Ultra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詳細開箱評測
  •  
  • 【Computex 2024】ASUS 推 AMD 版 ROG Zephyrus G16 外形未變 + 採新 AMD AI 處理器 + AI 運算達 402 TOPS
  •  

    高清 Anywhere!Asus N10J 全港最詳測試(機身篇:下)

    作為最強流動平台,用家可能會覺得售價必定十分昂貴,對!相比其他 Atom 機款來說,$5,980 的售價確實貴了一點,而當此金融海嘯關頭,每個用家買機時也習慣「精打細算」,是否還有閒錢買電腦,實在是一大疑問。而且此機的定位不甚清晰:打機的一群,極少會出街玩,而且他們往往追求終極享受,所以寧願到網吧遊玩,也不會使用手提電腦;對於一般電腦用家,無疑 N10J 功能是強了,但對於外攜電腦主要用於工作的人來說,加入獨立顯示晶片用處又有多大?重點是使用獨立顯示晶片,會令使用時間大幅縮短,對於「使用時間至上」的商務用家來說,吸引力一般。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此機的銷售情況,有待觀察。不過撇除價錢,單以電腦設計而言,此機確實是一個不俗的嘗試,至少使用家在使用 Atom N270 的情況下,也能順暢欣賞高清數碼廣播,已是一大突破。只希望未來的機款會更便宜,吸引力便自然「回歸」了。

    機身右側設有耳機及咪高峰端子,用家更可以透過耳機端子,以 S/PDIF 接駁線接駁高階喇叭播放電影或音樂。
    機身右側設有耳機及咪高峰端子,用家更可以透過耳機端子,以 S/PDIF 接駁線接駁高階喇叭播放電影或音樂。

    雖然已設有 HDMI 輸出端子,N10J 仍設有 D-Sub 端子,方便用家進行報告時接駁投影機使用。
    雖然已設有 HDMI 輸出端子,N10J 仍設有 D-Sub 端子,方便用家進行報告時接駁投影機使用。

    ExpressCard 槽的 Dummy 卡原來內有「乾坤」,不用 ExpressCard 時不但可防止入塵,更可用作收藏 SD 或 Memory Stick 記憶卡,確實「盞鬼」。
    ExpressCard 槽的 Dummy 卡原來內有「乾坤」,不用 ExpressCard 時不但可防止入塵,更可用作收藏 SD 或 Memory Stick 記憶卡,確實「盞鬼」。

    機面移走 EeePC 字樣,加上淺褐色加上銀色的機殼,甚具型格。
    機面移走 EeePC 字樣,加上淺褐色加上銀色的機殼,甚具型格。

    附送的鋰離子電池只有 3-cell 4,800mAh,實在少了一點。
    附送的鋰離子電池只有 3-cell 4,800mAh,實在少了一點。

    Asus N10J 規格

    處理器 :Intel Atom N270 1.6GHz
    記憶體 :2GB DDR2
    硬碟  :250GB
    顯示卡 :內置 Intel GMA950、Nvidia GeForce 9300M w/256MB 分享記憶體
    螢幕  :10.2 吋 WSVGA(1,024 x 600 pixels)LCD
    其他  :802.11b/g WLAN、Bluetooth、USB2.0 x 3、D-Sub、HDMI-Out、WebCam、3 in 1 Card Reader
    尺寸  :276mm x 195mm x 29 – 37mm
    重量  :1.5kg
    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SP1
    售價  :$5,980
    查詢  :Asus(3582 4770)

    續……效能篇


    相關文章:
  • 【評測】ASUS Vivobook S 15 開箱評測 屏幕質素佳 + 接駁端子齊全 + 電量夠長可用兩日
  •  
  • 【評測】ASUS ZenFone 11 Ultra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詳細開箱評測
  •  
  • 【Computex 2024】ASUS 推 AMD 版 ROG Zephyrus G16 外形未變 + 採新 AMD AI 處理器 + AI 運算達 402 TOPS
  •  

    高清 Anywhere!Asus N10J 全港最詳測試(機身篇:上)

    07 年中的台北電腦展,Asus 宣佈了一件「驚世駭族」的手提電腦,令整個手提電腦界在這年半間,有著翻天覆地的改變,那「驚世駭族」的產品,便是超低價手提電腦 Eee PC。這類既易攜又便宜的小電腦,確實能滿足用家基本電腦使用需要;但如果要用於娛樂,例如隨街欣賞高清數碼廣播、甚至玩網絡遊戲,便比較吃力。所以在 08 年末,Asus 宣佈推出另一件「驚世駭族」的手提電腦:N10J。UnwireLife 記者有幸於周三記招前取得此機的樣板機,現在我們便為大家揭開這部「高清 Anywhere」的低價手提電腦吧。

    與以往的 Eee PC 系列不同,今次的 N 系列可說是全新的產品線,而正是由於它脫離了 Eee PC 的「大名」,所以規格上較自由,不但裝配了 2GB DDR2 記憶體,硬碟容量更高達 250GB!當然,最吸引的是它除了內建 Intel GMA 950 內置顯示晶片外,還有 Nvidia GeForce 9300M 獨立顯示晶片,而這一改進的最大好處,便是用家可以啟動高清硬解,這即代表在 Atom 作為 CPU 的手提電腦上欣賞高清電影及數碼廣播再不是夢想!當然,這樣做的好處是,由於 GeForce 9300M 支援 DX10,所以在玩一些新款遊戲時,能以顯示晶片上的圖像處理器作立體圖像運算,這令用家可順暢地於 N10J 上玩對立體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遊戲,例如:《Crysis》、《Lost Planet》等。當然,如希望達到此效果,用家自然要採用隨機的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而非降級為使用《Windows XP》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凸顯 N10J 是一部流動多媒體平台,它的內建喇叭也採用了名廠 Altec Lansing 單元,令輸出音質比一般手提電腦內置發聲單元更立體,清晰度亦更高,無論聽歌、睇戲還是打機,也能給予用家更高的聽覺享受。不過唯一的缺點是,屏幕解像度依舊是 1,024 x 600 pixels,令用家瀏覽空間未有因規格提升而加闊,確實令人失望。

    鍵盤右上方除設有開關鍵(右一)外,還設有兩個快速鍵。
    鍵盤右上方除設有開關鍵(右一)外,還設有兩個快速鍵。

    只要按下左方按鍵,再點選桌面任一部分,便可隨時放大。
    只要按下左方按鍵,再點選桌面任一部分,便可隨時放大。

    至於右方的按鍵是「Super Hybrid Engine」,只需按動它便可切換使用模式,達到不同的效能及省電效果。
    至於右方的按鍵是「Super Hybrid Engine」,只需按動它便可切換使用模式,達到不同的效能及省電效果。

    這 3 個指示燈在使用時會以藍光顯示,甚具型格。
    這 3 個指示燈在使用時會以藍光顯示,甚具型格。

    內建 Altec Lansing 名廠喇叭,音質具一定保證。
    內建 Altec Lansing 名廠喇叭,音質具一定保證。

    在 TouchPad 下方設有指紋辨識器,加強系統安全性。
    在 TouchPad 下方設有指紋辨識器,加強系統安全性。

    鍵盤大細與 S101 差不多,打字起來頗舒適。
    鍵盤大細與 S101 差不多,打字起來頗舒適。

    SD 讀卡器設於機身前端左方。
    SD 讀卡器設於機身前端左方。

    只須將圖中此鍵向右撥,便可啟動 GeForce 9300M 顯示晶片,加強圖像處理;如向左撥,便會採用內置顯示晶片,加強省電效果。不過每次切換也需重新啟動電腦。旁邊的為 HDMI 端子,方便用家將高清影像輸出到高清 LCD TV 或 Plasma TV。
    只須將圖中此鍵向右撥,便可啟動 GeForce 9300M 顯示晶片,加強圖像處理;如向左撥,便會採用內置顯示晶片,加強省電效果。不過每次切換也需重新啟動電腦。旁邊的為 HDMI 端子,方便用家將高清影像輸出到高清 LCD TV 或 Plasma TV。

    Wi-Fi 無線網絡開關鍵設於機身左側前方。
    Wi-Fi 無線網絡開關鍵設於機身左側前方。

    續睇 –> 機身篇(下)


    相關文章:
  • 【評測】ASUS Vivobook S 15 開箱評測 屏幕質素佳 + 接駁端子齊全 + 電量夠長可用兩日
  •  
  • 【評測】ASUS ZenFone 11 Ultra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詳細開箱評測
  •  
  • 【Computex 2024】ASUS 推 AMD 版 ROG Zephyrus G16 外形未變 + 採新 AMD AI 處理器 + AI 運算達 402 TOPS
  •  

    NetBook 長氣王 – Samsung NC10 Part 1

    雖然NetBook熱潮已經出現好一段時間,不過近年在筆電市場十分積極的Samsung 卻遲遲未有動作。有人認為Samsung 未有準備進步NetBook界,而根據三星電子香港有限公司電腦產品市務經理盧可茵小姐表示,Samsung 只是比起其他品牌更願意花上時間研究NetBook市場,提供最符合消費者要求的產品。NC10的特點,就是完全解決一般NetBook電力不足和鍵盤太小等問題,再加上時尚外形,吸引得連筆者亦有點動心。

    採用全新Protect-o-Edge 技術設計,外殼加倍耐用的Samsung NC10 暫時提供黑色及白色兩種不同選擇,前者以鋼琴鏡面機身設計,而後者則屬磨沙外殼,相信可以滿足不同人士需要。此外,外國流傳的藍色版本亦將可能在港發售,不過暫時未有確實的推出日期。NC10與別不同的地方,是它採用高容量6-cell充電池,官方規格指它可供連續使用 8 小時,雖然大家都知道此時間一般難以達到,不過若果可以用上 6小時左右,續航力已經十分不錯,遠超同級 Netbook表現,而且更直逼頂級貴價日系筆電,因此對於講求流動性的用戶絕對是個完美之選。

    硬體方面,一如其他NetBook配備Intel Atom N270處理器、1GB DDR2 記憶體(最高支援2GB),Intel GMA950 顯示功能和 160GB 硬碟,比起同期主要對手 HP Mini 1000 配備 60GB硬碟更加實用,而且吸引力亦更高。隨機亦已預載 Windows XP Home作業系統,比起一般為節省成本而採用 Linux系統的NetBook機種,Samsung NC10 無疑對於一般Windows用戶更加吸引。

    NC10 配備10.2″ WSVGA(1,024×600)解像度螢幕支援SuperBright NON GLOSS LED 顯示螢幕,不刺眼的設計比起一般鏡面螢幕更加適合長時間觀看。高達 93% QWERTY全尺寸鍵盤(鍵距 17.7mm)完全符合人體工學設計,舒適度媲美Sub-Notebook機種,加上加入獨家的Silver Nano鈉米銀防菌技術,單論外觀及實用性已遠超同級NetBook了。雖然NC10重量高達 1.33kg,不算輕亦不算太重,若要每日隨身攜帶相信對於一般OL或學生亦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機身功能方面,NC10雖然未見突出,不過一般NetBook擁有的功能亦可在此機找到。內置 802.11b/g WLAN、Bluetooth,WebCam,3個USB2.0介面,3合 1讀卡器等等。Samsung NC10售價為港幣$3,998,現已在各場中發售。

    Samsung NC10 規格
    處理器: Intel Atom N270 1.6GHz
    記憶體:1GB DDR2
    硬碟:160GB
    顯示卡:內置 Intel GMA950
    螢幕: 10.2 ” 1,024 x 600 LED TFT LCD
    其他:802.11b/g WLAN、Bluetooth、USB2.0 x3、D-Sub、WebCam、3 in 1 Card Reader
    尺寸:261x 185.5 x30.3mm
    重量:1.33kg
    售價:$3,998
    查詢:Samsung 2862 6008

    前置式讀卡器貼近手枕最前端,若不留心隨時難以發現

    電鍍鏡框設計令 NC10看起來更加高貴

    大部份的擴充介面如 USB2.0、Audio、D-Sub 輸出等介面主要集中在機身右側

    藍色的F7 /F8 功能鍵可作啟動系統還原備份及電源管理功能

    內置130萬WebCam及咪高峰,使用Skype亦無需另加任何配件使用

    TouchPad太細可能便是NC10的致命傷,不過只需使用藍芽無線滑鼠即可解決問題。

    17.7mm鍵距的 93% 全尺寸鍵盤打字舒適度一流,絕對是流動工作必備之選。

    只需打開機底的擴充卡槽即可自己動手升級記憶體,相當方便。

    續……Part 2 系統詳測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ook4 Edge 16” 開箱評測 輕薄設計 + 效能可剪片執相 + 可用足一日電量
  •  
  • 【評測】Samsung Galaxy A55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 Galaxy Unpacked 宣佈正式日期 預計將發布 Z Fold 6 及 Z Flip 6
  •  

    全港首詳測!HTC Touch HD 強勢抵港(四)

    其他功能一覽

    此機規格與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幾近相同,只是 RAM 比後者多 32MB 而已。
    此機規格與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幾近相同,只是 RAM 比後者多 32MB 而已。

    觸控筆維持一貫 Diamond 機款的設計,加入磁石功能,放入後會自動吸牢,避免使用時間日長後會容易跌出。
    觸控筆維持一貫 Diamond 機款的設計,加入磁石功能,放入後會自動吸牢,避免使用時間日長後會容易跌出。

    繼續採用 TouchFlo 介面,方便用家以手指便可操控手機。
    繼續採用 TouchFlo 介面,方便用家以手指便可操控手機。

    雖然只是水貨,但 TouchFlo 中的天氣功能,仍能顯示香港的資料。
    雖然只是水貨,但 TouchFlo 中的天氣功能,仍能顯示香港的資料。

    內建的 G-Sensor 還有一大功用,便是如不較準,玩這款遊戲時便會很容易將遊戲球滾進陷阱了。
    內建的 G-Sensor 還有一大功用,便是如不較準,玩這款遊戲時便會很容易將遊戲球滾進陷阱了。

    Touch HD 內建久違了的 FM 收音機功能。
    Touch HD 內建久違了的 FM 收音機功能。

    內建 Equalizer 功能,使用家可在聽歌時,加強效果。
    內建 Equalizer 功能,使用家可在聽歌時,加強效果。

    內建 MP3 Trimmer,可直接於手機內剪輯 MP3 音樂檔並即時作為鈴聲使用,十分方便。
    內建 MP3 Trimmer,可直接於手機內剪輯 MP3 音樂檔並即時作為鈴聲使用,十分方便。

    內建 JETCET Print 軟件,方便用家直接從 Touch HD 傳送打印指示至指定型號的打印機,直接打印文件及相片。
    內建 JETCET Print 軟件,方便用家直接從 Touch HD 傳送打印指示至指定型號的打印機,直接打印文件及相片。

    總結:功能出色!售價……well……

    就功能和設計而言,HTC Touch HD 確實是萬眾期待的產品,而且表現亦十分出色,確令不少人,包括本記者也有衝動立即掏腰包入手一部慢慢細玩。不過,高達 6,225 元的售價,卻實在令不少有心人卻步,尤其是在現時這個金融海嘯,人人自危的時間。所以,此機能否大賣,實在要看行貨真正到港時,廠商能否與網絡商談出一個好價錢(上台價),吸引用家購買,才能令它成功。否則,便只能概嘆一句:生不逢時!

    HTC Touch HD 規格:
    支援制式:GSM/GPRS/EDGE 850/900/1800/1900MHz 四頻、UMTS/HSDPA
    記憶體 :288MB RAM;512MB Flash
    屏幕  :3.8 吋 WVGA(800 x 480 pixels)輕觸式屏幕
    連結  :藍牙 2.0 + EDR(支援 A2DP)、Wi-Fi 802.11b/g、ExtUSB
    鏡頭像素:500 萬(內置屏幕觸控對焦功能)
    通話時間:420 分鐘以上
    待機時間:440 小時以上
    記憶卡槽:microSD
    其他 :內建 GP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內建 TouchFlo 3D 介面、內建 G-Sensor 電子水平儀、內建 FM 收音機
    體積  :115mm(L)x 62.8mm(W)x 12mm(T)
    重量  :147g
    售價  :英鎊 554.99 元(約 HK$6,225)
    查詢  :eXpansys(http://www.expansys.com/p.aspx?i=173502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 HTC 發佈新手機 U24 Pro 支援 VIVE XR Elite VR 裝置+ AI 拍照功能
  •  

    全港首詳測!HTC Touch HD 強勢抵港(三)

    通話質素大幅改良

    以往 HTC 的 Windows Mobile 手機,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便是通話質素只屬一般,就算是旗艦貴價機款,亦無一例外。在 Touch HD 身上,UnwireLife 記者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就算於繁忙時間,在極繁忙及嘈雜的青山公路旁接聽電話,對方就算仍能聽到背景的車輛經過時的噪音,但也能清晰聽到記者說話,表現令人激賞。

    就算在繁忙時間車輛熙來攘往的荃灣青山公路旁,通話雙方也能清晰聽到對方說話,通話功能一流。
    就算在繁忙時間車輛熙來攘往的荃灣青山公路旁,通話雙方也能清晰聽到對方說話,通話功能一流。

    它在電話介面上,亦仍出了貼心設計,當有來電時,它設有猶如 iPhone 接聽電話介面的撥動棒,不過 iPhone 的只能用於接聽電話,而 Touch HD 的,向左便可接聽電話,向右便能立即收線。它更設有「Mute Ring」功能,讓忘記在開會或睇戲時預先關掉鈴聲的用家,可即時停止電話「發聲」。它亦在左下角設有「Send Text」功能,讓用家拒絕接聽來電後,即時向對方傳送短訊解釋原因,十分方便用家開會時遇上重要來電時使用。

    介面極 iPhone 化,但比 iPhone 在功能上做得更出色。
    介面極 iPhone 化,但比 iPhone 在功能上做得更出色。

    卡片辨識準確度高

    Touch HD 的目標客群,相信應是娛樂商務要求均高的 SOHO 一族,所以手機內亦配備一些商務功能,包括這款卡片辨識軟件。UnwireLife 記者便曾測試它的功能,發現只要拍攝出來的卡片相片清晰,軟件便能成功辨識有關資料,不過可能是因為英文軟件及作業系統的關係,故只能成功辨認英文資料,如果遇上「全中文」的卡片,準確度應會相應下降。

    先開啟卡片辨識軟件,並以 500 萬手機鏡頭拍下卡片全相,而對焦點建議設於人名位置。
    先開啟卡片辨識軟件,並以 500 萬手機鏡頭拍下卡片全相,而對焦點建議設於人名位置。

    完成後,調整相片顯示角度,以及設定卡片語言,如覺得拍攝效果滿意,便可點選「Recognize」進行辨識;如不滿意便可點選「Re-Capture」重新拍攝。
    完成後,調整相片顯示角度,以及設定卡片語言,如覺得拍攝效果滿意,便可點選「Recognize」進行辨識;如不滿意便可點選「Re-Capture」重新拍攝。

    辨識完成,可見拍攝的相片如清晰度足夠,辨識準確度可達 100%!此時點選「Export」便可將資料匯出到連絡人清單。
    辨識完成,可見拍攝的相片如清晰度足夠,辨識準確度可達 100%!此時點選「Export」便可將資料匯出到連絡人清單。

    續……下文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 HTC 發佈新手機 U24 Pro 支援 VIVE XR Elite VR 裝置+ AI 拍照功能
  •  

    全港首詳測!HTC Touch HD 強勢抵港(二)

    補光/閃光燈繼續失蹤

    今日手機的相機像素,已向著 800 萬進發,而一些 3、4 千的中價手機機款,不少也已內建補光燈、甚至閃光燈,令手機影相質素幾能媲美一般「傻瓜級」數碼相機。不過 HTC 繼續「依然故我」,未有於高像素鏡頭旁,加入閃光燈功能,竟連一些低像素鏡頭手機也設有的補光燈亦欠奉,確實令人失望。始終這種設計,對於喜歡經常玩 snapshot 的用家而言,實在不利於光線不足的室內、甚至晚上於戶外環境拍照。而且此機因未設有拍照鍵,拍攝時需以手指按住希望對焦的位置,然後放手,再按住屏幕上的拍攝鍵拍照,此設計確實創意十足,但卻十分麻煩,進行自拍亦十分不便,希望於下代機款時,能考慮重新加入拍照鍵,那便一流了。

    內建 500 萬像素鏡頭,但閃光燈/補光燈仍然失蹤,不利進行室內、夜間拍攝。
    內建 500 萬像素鏡頭,但閃光燈/補光燈仍然失蹤,不利進行室內、夜間拍攝。

    店舖隨機附送 8GB microSD 記憶卡,以一張 500 萬像素相片約 800KB 體積進行拍照而言,已能拍攝約 1 萬張,實在不俗。
    店舖隨機附送 8GB microSD 記憶卡,以一張 500 萬像素相片約 800KB 體積進行拍照而言,已能拍攝約 1 萬張,實在不俗。

    microSD 插卡槽設於機身內,需揭開電池蓋才能看到,幸好設於機側,無須拆電便可換卡。
    microSD 插卡槽設於機身內,需揭開電池蓋才能看到,幸好設於機側,無須拆電便可換卡。

    附送鋰離子電池容量也有 1,350mAh,理應足夠至少一天使用,不過有些外國用家表示此機十分耗電,不過 UnwireLife 記者測試時間有限,是否屬實便不得而知了。
    附送鋰離子電池容量也有 1,350mAh,理應足夠至少一天使用,不過有些外國用家表示此機十分耗電,不過 UnwireLife 記者測試時間有限,是否屬實便不得而知了。

    網絡表現不俗

    網絡表現上,以規格而言此機配備了 HSPA 支援,能最高支援 7.2Mbps HSDPA 及 2Mbps HSUPA,無論上載還是下載速度也符合用家需要。另外,Touch HD 也維持了早已於 Diamond 機款加入的 G-Sensor 功能,配合內建的《Opera Mobile》網頁瀏覽器,它便會自動在用家橫向或直向瀏覽屏幕時,自動旋轉屏幕顯示方向,使之符合用家瀏覽角度。而且反應還算不俗,UnwireLife 記者測試時,一般轉換擺放方向後 1 秒左右,屏幕已能自動旋轉,十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Touch HD 內建的虛擬 qwerty 鍵盤,比一般 Windows Mobile 的虛擬鍵盤要大得多,就算以手指輸入文字亦不覺太辛苦,感覺便像在使用 iPhone 般,這一點值得一讚。

    如用家無需經常上載檔案,可在設定中設定只啟動 HSDPA 網絡,這樣應可更省電。
    如用家無需經常上載檔案,可在設定中設定只啟動 HSDPA 網絡,這樣應可更省電。

    配備的虛擬 qwerty 鍵盤,自然比不上真正的 qwerty 鍵盤,但已容許用家以手指輸入文字,已算不俗。
    配備的虛擬 qwerty 鍵盤,自然比不上真正的 qwerty 鍵盤,但已容許用家以手指輸入文字,已算不俗。

    加入 G-Sensor 水平儀,屏幕便會自動隨用家機身是橫向或直向擺放,而轉換屏幕顯示方向。
    加入 G-Sensor 水平儀,屏幕便會自動隨用家機身是橫向或直向擺放,而轉換屏幕顯示方向。

    以大屏瀏覽網頁,感覺確實不俗。如想放大畫面,按下左下角的放大鏡便可。
    以大屏瀏覽網頁,感覺確實不俗。如想放大畫面,按下左下角的放大鏡便可。

    當屏幕橫向擺放時,屏幕顯示便會隨即轉向,十分方便。可惜此機採用英文作業系統,故需安裝外掛程式才能正常顯示中文。
    當屏幕橫向擺放時,屏幕顯示便會隨即轉向,十分方便。可惜此機採用英文作業系統,故需安裝外掛程式才能正常顯示中文。

    瀏覽英文網站一切正常,完全沒有問題。
    瀏覽英文網站一切正常,完全沒有問題。

    GPS 表現出色

    隨著 GPS 定位技術日趨成熟,使用上日益普及,內建 GPS 功能的 Windows Mobile 手機近年愈出愈多,Touch HD 亦不例外。它還同時於機身內建 Google Map,使用家無須另購地圖軟件,也可搜尋地點、進行定位、甚至策劃行車路線。用家唯一需要付出的,便是使用 Google Map 時所需的數據傳輸費用。另外 Touch HD 的定位表現不俗,UnwireLife 記者嘗試於愉景新城外的青山公路路旁進行定位,第一次定位只須分半鐘左右便成功定位,而且誤差很低,只是青山公路荃灣段的闊度而已,表現已算不俗。當然,用家亦可隨時透過《QuickGPS》軟件下載星曆,進一步加快定位速度。

    內建 Google Map 元件,無論於香港還是國外也可使用。
    內建 Google Map 元件,無論於香港還是國外也可使用。

    用家可透過《QuickGPS》下載星曆,進一步加快定位速度及表現。
    用家可透過《QuickGPS》下載星曆,進一步加快定位速度及表現。

    初次以 Google Map 進行定位,只需 1 分 35.72 秒,表現十分不俗。
    初次以 Google Map 進行定位,只需 1 分 35.72 秒,表現十分不俗。

    UnwireLife 記者在中染大廈門前巴士站定位,最終定位結果只是定位了在對面馬路,誤差頗少,令人接受。
    UnwireLife 記者在中染大廈門前巴士站定位,最終定位結果只是定位了在對面馬路,誤差頗少,令人接受。

    嫌純街道圖太「齋」的用家,大可選擇衛星圖瀏覽,不過下車數據便較多,載入時間自然較長。
    嫌純街道圖太「齋」的用家,大可選擇衛星圖瀏覽,不過下車數據便較多,載入時間自然較長。

    續……下文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 HTC 發佈新手機 U24 Pro 支援 VIVE XR Elite VR 裝置+ AI 拍照功能
  •  

    全港首詳測!HTC Touch HD 強勢抵港(一)

    將近年底聖誕購物檔期,不少廠商也趁機推出旗艦手機產品應市。一直被稱為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最強勁對手的 HTC Touch HD,已先後在歐洲和新加坡推出,但亞洲市場,包括香港和台灣也偏偏只聞樓梯響。直至這個星期,終於有水貨舖從歐洲引入這部 HTC 終極機王!究竟此機有多勁?用起來感覺如何?現在 UnwireLife 記者便為大家帶來,可能是全香港的首個 HTC Touch HD 詳測。

    頂級配備=頂級享受

    先說 HTC Touch HD 的規格,處理器用上與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同樣的 Qualcomm 7201A 528MHz,內存亦同樣是 512MB,但記憶體卻稍多一些,有 288MB。兩機屏幕解像度相同,同樣是 480 x 800 pixels,不過大細卻足足大了 0.8 吋!這一改進,令此機對「娛樂機王」這個稱號當之無愧。它亦支援藍牙 2.0 + EDR 無線傳輸及支援 A2DP,使用家可輕鬆接駁無線藍牙耳機欣賞音樂或電影。Touch HD 相比以往的 HTC Touch 系列而言,亦作出很大改進,便是在保留 ExtUSB 端子作接駁耳機的情況下,同時加入 3.5mm 端子,更方便擁有高質耳機,但採用 3.5mm 介面的用家,以心愛耳機欣賞多媒體娛樂。至於其他功能,亦包括內建 FM 收音機,讓喜歡聽收音機的用家,無論連上互聯網,也能收聽心愛節目。

    改為採用 3.5mm 端子,方便追求音質用家,接駁較昂貴有線耳機。
    改為採用 3.5mm 端子,方便追求音質用家,接駁較昂貴有線耳機。

    機頂右上角設有視像通話鏡頭。
    機頂右上角設有視像通話鏡頭。

    ExtUSB 插槽維持一貫設於機底的設計,亦與其他 Touch 系列一樣,不但可兼容以 USB 接駁線與電腦同步,亦可接駁同廠採用 ExtUSB 介面的耳機。
    ExtUSB 插槽維持一貫設於機底的設計,亦與其他 Touch 系列一樣,不但可兼容以 USB 接駁線與電腦同步,亦可接駁同廠採用 ExtUSB 介面的耳機。

    為測試此機的影片播放能力,UnwireLife 記者將一個採用 1,080p 格式的 MOV 影片,轉換為 15fps 的 DVD 級數 WMV 影片,並採用《TCPMP》播放,發現 WVGA 的畫質以手機而言已算不俗,細緻度合格,色準亦一流,已不愧機王之名。唯獨播放時流暢度一般,證明就算名稱改為「HD」,但亦不能支援 1,080p 最高制式轉換過來的檔案,不過播放 720p 制式或以下質素轉換過來的影片,應該綽綽有餘。
    為測試此機的影片播放能力,UnwireLife 記者將一個採用 1,080p 格式的 MOV 影片,轉換為 15fps 的 DVD 級數 WMV 影片,並採用《TCPMP》播放,發現 WVGA 的畫質以手機而言已算不俗,細緻度合格,色準亦一流,已不愧機王之名。唯獨播放時流暢度一般,證明就算名稱改為「HD」,但亦不能支援 1,080p 最高制式轉換過來的檔案,不過播放 720p 制式或以下質素轉換過來的影片,應該綽綽有餘。

    UnwireLife 記者亦嘗試以機身內建的《YouTube》元件,直接透過 3HK 的 HSDPA 網絡連線,並測試它播放 YouTube 短片的效果。結果發現流暢度不俗,而且音量頗足,就算於室外以內建喇叭收聽,只要環境不太嘈雜便沒有問題。當然重點是,以大屏睇 YouTube 片,感覺確實一流。
    UnwireLife 記者亦嘗試以機身內建的《YouTube》元件,直接透過 3HK 的 HSDPA 網絡連線,並測試它播放 YouTube 短片的效果。結果發現流暢度不俗,而且音量頗足,就算於室外以內建喇叭收聽,只要環境不太嘈雜便沒有問題。當然重點是,以大屏睇 YouTube 片,感覺確實一流。

    以大屏欣賞相片,效果同樣一流。而且此屏幕質素確實不俗,從小熊身上黃衣及褐色皮膚顏色準確可見一斑。它亦支援 TouchFlo 功能中,以手指操控相片瀏覽,但反應自然不及 iPhone 般流暢。
    以大屏欣賞相片,效果同樣一流。而且此屏幕質素確實不俗,從小熊身上黃衣及褐色皮膚顏色準確可見一斑。它亦支援 TouchFlo 功能中,以手指操控相片瀏覽,但反應自然不及 iPhone 般流暢。

    機身設計大屏「不大」

    HTC Touch HD 的另一特點,便是採用了 3.8 吋 QVGA 大屏幕後,機身卻不算大,男士用家而言基本可一手握牢,這應要多謝 HTC 將一般 Pocket PC 手機下方的實體改鍵,改為輕觸式按鍵,令機身大屏之餘,卻可省去不少多餘空間。不過這設計也有其缺點,因為它採用輕觸式設計,所以當使用觸控筆點觸屏幕下方時,本想點按工作列上功能,最後卻觸碰到下方的 4 個按鍵,看來這設計仍有待改善,但它卻能令機身有「一體化」的感覺,確是一個不俗的新嘗試。

    機身下方按鍵採用輕觸式設計,令機面感覺更「一體化」。
    機身下方按鍵採用輕觸式設計,令機面感覺更「一體化」。

    續……下文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 HTC 發佈新手機 U24 Pro 支援 VIVE XR Elite VR 裝置+ AI 拍照功能
  •  

    機王之誕生-Sony Ericsson Xperia X1 詳細測試(三)

    Xperia X1 vs iPhone 3G(介面及厚度)

    最後,既然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號稱 iPhone Killer,就讓 UnwireLife 記者就大家最關心的兩個問題:介面操控及機身厚度,拿出兩機進行比對吧。

    介面上,Xperia X1 可透過 X-Panel 轉換桌面功能;而 iPhone 3G 則在桌面設有不同功能的快捷鍵,此回合各有特色,打成平手。
    介面上,Xperia X1 可透過 X-Panel 轉換桌面功能;而 iPhone 3G 則在桌面設有不同功能的快捷鍵,此回合各有特色,打成平手。

    至於機身厚度,當打開 qwerty 鍵盤時,可見 iPhone 厚度與 Xperia X1 的鍵盤厚度相若,所以兩者相差,便是一個屏幕的厚度。
    至於機身厚度,當打開 qwerty 鍵盤時,可見 iPhone 厚度與 Xperia X1 的鍵盤厚度相若,所以兩者相差,便是一個屏幕的厚度。

    但從更低角度看,便可知道兩者厚度的分別,其實只是 5mm 左右,應不會因機身厚了而令用家單手操控不便。
    但從更低角度看,便可知道兩者厚度的分別,其實只是 5mm 左右,應不會因機身厚了而令用家單手操控不便。

    總結:值得入手

    整體而言,Xperia X1 作為 Sony Ericsson 加入 Windows Mobile 陣營後推出的第一台手機,能有如此表現,已是令人十分滿意。不過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拍攝功能未設補光/閃光燈、存在系統不穩的當機問題(當日 UnwireLife 記者測試半小時,當機了兩次)、以及屏幕獨特解像度(800 x 480 pixels)仍未有太多軟件原生支援。這些問題,也極需 廠商早日解決的。不過如果用家希望擁有一部機身不大,但操控方便;外表高貴具型格,內在功能又出色的 WM 手機,Sony Ericsson Xperia X1 仍是值得入手的。

    Sony Ericsson Xperia X1 規格表:
    支援制式:GSM/GPRS/EDGE 850/900/1800/1900MHz 四頻、UMTS/HSDPA
    記憶體 :256MB RAM;512MB Flash
    屏幕  :3 吋 65k 色 WVGA(800 x 480 pixels)輕觸式屏幕
    連結  :藍牙 2.0、Wi-Fi 802.11b/g、USB 2.0
    鏡頭像素:320 萬(內置自動對焦及微距拍攝功能)
    通話時間:360 分鐘以上
    待機時間:500 小時以上
    記憶卡槽:microSD
    其他 :內建 GP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內建 A-GPS 功能、內建 X-Panel 介面
    體積  :110.5mm(L)x 52.6mm(W)x 17.0mm(T)
    重量  :158g
    售價  :$5,980
    查詢  :Sony Ericsson(8102 2886)


    相關文章:
  • 【教學】iPhone 也可「畫圈搜尋」 輕觸機背即可使用 + 即影即 Google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機王之誕生-Sony Ericsson Xperia X1 詳細測試(二)

    加入 Google 元件

    近年手機為了加強互聯網功能,很多也選擇加入 Google 元件,Xperia X1 也不例外,除在 X-Panel 已加入 Google 元件,讓用家在桌面也能快速搜尋關鍵字、瀏覽地圖、電郵、行事曆及相片外,亦內建了 Google Map,配合內建的 GP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 A-GPS 功能,就算在室內也能定位。而且用家在設定地圖時,除使用一般街道圖外,還可使用衛星圖,十分過癮。用家亦可透過下載星圖(QuickGPS)功能,預先下載衛星數據,加快定位速度。

    使用 X-Panel 可以將 Google 元件放於桌面,方便搜尋或瀏覽地圖、電郵等。
    使用 X-Panel 可以將 Google 元件放於桌面,方便搜尋或瀏覽地圖、電郵等。

    內建 Google Map,無須用家再另購地圖。
    內建 Google Map,無須用家再另購地圖。

    內建 GPS 及 A-GPS 功能,UnwireLife 記者亦曾測試過,在落地玻璃窗邊,初次定位只須 30 秒左右,十分快速。而且定位只相差兩條街(位置應在海堤街與華蘭路交界附近),尚算準確。
    內建 GPS 及 A-GPS 功能,UnwireLife 記者亦曾測試過,在落地玻璃窗邊,初次定位只須 30 秒左右,十分快速。而且定位只相差兩條街(位置應在海堤街與華蘭路交界附近),尚算準確。

    不喜歡看街道圖那麼「齋」,也可選擇以衛星街道混合圖瀏覽。
    不喜歡看街道圖那麼「齋」,也可選擇以衛星街道混合圖瀏覽。

    透過 QuickGPS 功能下載星圖,便可進一步加快定位速度。
    透過 QuickGPS 功能下載星圖,便可進一步加快定位速度。

    其他功能一覽

    就連撥打電話的介面也採用金屬色作底色,整部手機主題也十分相襯。
    就連撥打電話的介面也採用金屬色作底色,整部手機主題也十分相襯。

    開機需時大約 1 分 7 秒,尚算滿意。
    開機需時大約 1 分 7 秒,尚算滿意。

    雖然系統採用英文的 Windows Mobile 6.1 作業系統,但配備了 SelMUI 2.2 軟件,可轉換為繁體中文介面,十分貼心。
    雖然系統採用英文的 Windows Mobile 6.1 作業系統,但配備了 SelMUI 2.2 軟件,可轉換為繁體中文介面,十分貼心。

    此機用上 Qualcomm 7200A 528MHz 處理器,加上 256MB 記憶體及 512MB 內存空間,無怪乎就算同時運作數個程式(包括 X-Panel),速度也不覺慢。
    此機用上 Qualcomm 7200A 528MHz 處理器,加上 256MB 記憶體及 512MB 內存空間,無怪乎就算同時運作數個程式(包括 X-Panel),速度也不覺慢。

    跟機電池容量高達 1,500mAh,使用一日以上應不大問題。可惜跟機未有多送一枚後備電池,稍嫌失色。
    跟機電池容量高達 1,500mAh,使用一日以上應不大問題。可惜跟機未有多送一枚後備電池,稍嫌失色。

    待續


    相關文章:
  • 【教學】iPhone 也可「畫圈搜尋」 輕觸機背即可使用 + 即影即 Google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機王之誕生-Sony Ericsson Xperia X1 詳細測試(一)

    一部手機,能由年頭帶起話題直至年尾,實在沒有多少部。近年能做到的便只有 Apple 的 iPhone 系列。其後不同品牌更推出不同的 iPhone Killer,不過成功的實在沒有多少部。但這情況在 08 年尾或有改變,因為一部能真正挑戰 iPhone 王者地位的手機終於出爐,由年頭曝光,一直延期至年尾,此機才終見街。它便是 Sony Ericsson 的首部 Windows Mobile 手機:Xperia X1。

    機身設計獨特

    在機身設計而言,它已與一般擁有 qwerty 鍵盤的 Windows Mobile 手機有所不同,一般擁有鍵盤的 WM 手機,屏幕是平向推出的;但 Xperia X1 則少許微彎向上弧形推出,從側面看上去,手機呈「蕉」形,十分特別。體積上,它與 HTC Touch Pro 相若,亦只比 iPhone 3G 厚和大少許,就算女士的手掌也能輕易拿牢。機身感覺十分金屬,邊位採用類似髮絲紋的金屬物料製造,按鍵亦採用金屬材質,感覺高貴而且型格十足。

    qwerty 鍵盤推出後微向上傾,設計獨特。機身多採用金屬物料,感覺高貴。
    qwerty 鍵盤推出後微向上傾,設計獨特。機身多採用金屬物料,感覺高貴。
    髮絲紋金屬邊位配合黑色鋼琴黑按鍵,而且按鍵採用三角設計,十分相襯。
    髮絲紋金屬邊位配合黑色鋼琴黑按鍵,而且按鍵採用三角設計,十分相襯。
    採用較「大路」的 microSD 記憶卡,而非像其他 Sony Ericsson 手機般採用 M2 卡,值得一讚。
    採用較「大路」的 microSD 記憶卡,而非像其他 Sony Ericsson 手機般採用 M2 卡,值得一讚。

    操控平易近人

    操控上,Xperia X1 亦給予用家耳目一新的感覺。先說體積上,前文已提及無論是直向使用,還是橫向以 qwerty 打字,就算女士用家亦不會感覺太厚太「肥」,尤其是直向使用時,與 iPhone 3G 相比更容易進行單手操控。另外,它機身下方的中央按鍵,亦加入了光學滑鼠操控功能,平常用家可以它作五向導航鍵,但如在設定中啟動了它的光學搖桿功能後,便可透過觸摸該按鍵,上下左右般移動遊標了。當然,它不像 Samsung Omnia i908 般,真的出現鼠標,但操控起來亦十分順手,最重要是可以在以 IE 瀏覽網頁、瀏覽 SMS 信息、甚至聯絡人清單時,猶如上下左右鍵般操控屏幕捲動,設計上確實貼心。

    機身大細適中,就算女士亦可輕易一手握牢,不像 iPhone 3G 般「肥」。
    機身大細適中,就算女士亦可輕易一手握牢,不像 iPhone 3G 般「肥」。
    打開 qwerty 鍵盤打字,以雙手操控便更舒適。
    打開 qwerty 鍵盤打字,以雙手操控便更舒適。
    只要在設定中勾選了「Enable Optical Joystick」功能......
    只要在設定中勾選了「Enable Optical Joystick」功能......
    便可上下左右操控點選位置,亦可在瀏覽網頁或聯絡人清單時作捲頁用,十分方便。
    便可上下左右操控點選位置,亦可在瀏覽網頁或聯絡人清單時作捲頁用,十分方便。

    介面華麗易用

    Xperia X1 另一項十分誘人之處,便是它的介面設計。一部延期再延期的機王,以真面目示人時介面並未令用家失望,保持一貫 Sony Ericsson 貴價手機華麗介面的風格,而且尤其是橫向介面,更是用盡此機 800 x 480 pixels WVGA 屏幕的絕對優勢,放入不同的資訊、快捷啟動鍵、連接啟動開關、行事曆提醒等,底色更由 cyber 到 metallic 甚至移動皆有,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單是基本介面已十分華麗,底色以一條彩虹為色彩的橫線,貫穿時鐘、地點日期、以及連接啟動開關,加上黑色底色,與機身十分相襯。
    單是基本介面已十分華麗,底色以一條彩虹為色彩的橫線,貫穿時鐘、地點日期、以及連接啟動開關,加上黑色底色,與機身十分相襯。
    此介面設計更特別,金屬底色與鍵盤十分相襯,另外抽走實體時鐘,改加入月曆、其他時區日期及天氣、程式快速啟動鍵及連接開關鍵等,簡潔之餘夠方便。
    此介面設計更特別,金屬底色與鍵盤十分相襯,另外抽走實體時鐘,改加入月曆、其他時區日期及天氣、程式快速啟動鍵及連接開關鍵等,簡潔之餘夠方便。

    此介面更特別,金魚會像在金魚缸中般游來游去,而時間則在背景飄浮,十分特別。
    此介面更特別,金魚會像在金魚缸中般游來游去,而時間則在背景飄浮,十分特別。

    就連響鬧設定介面也甚具型格。
    就連響鬧設定介面也甚具型格。

    內建整合式多媒體播放介面,與 PSP 的主介面十分近似。
    內建整合式多媒體播放介面,與 PSP 的主介面十分近似。

    X-Panel 介面 iTunes 化

    而整個 Xperia X1 介面最誘人的地方,便是它的 X-Panel。有人說這個 X-Panel 介面,有點兒像 iTunes 的 Cover Flow,實際上兩者確有三分相似,尤其是用家可以用手指操控相片前後撥放,感覺與在 iPhone 中的 iTunes 音樂播放介面中,以手指撥選專輯十分相像。當然,它在反應上沒有 iPhone 般做得那麼出色,但至少也跳出了傳統的手機操控框框,給予用家十分新奇的體驗。

    只須按下 X-Panel 按鍵,便可啟動 X-Panel 介面。
    只須按下 X-Panel 按鍵,便可啟動 X-Panel 介面。
    平常的 X-Panel 介面,用家以手指按住在屏幕上不放,再向左向移動,便可選擇啟動程式,選中後放手便可。
    平常的 X-Panel 介面,用家以手指按住在屏幕上不放,再向左向移動,便可選擇啟動程式,選中後放手便可。
    如用家不喜歡下拱形,轉為上拱形亦可。
    如用家不喜歡下拱形,轉為上拱形亦可。
    按下左下角的按鍵,更可如圖中般以九宮格顯示九項功能,更可按右下角按鍵更改功能,十分特別。
    按下左下角的按鍵,更可如圖中般以九宮格顯示九項功能,更可按右下角按鍵更改功能,十分特別。

    如果讀者對於 Xperia X1 的 X-Panel 操控還是不太認識,UnwireLife 記者便錄製了數段短片,讓大家對此機的操控,有更詳細的認識。

    X-Panel 基本操控:

    X-Panel 瀏覽相片:

    X-Panel 轉換功能詳睇:

    攝影效果一般

    Sony Ericsson 的手機其中一個強項,便是手機影相效果,有些配備 Cyber-Shot 鏡頭的手機,影相更能媲美一般 DC 仔。不過這「定律」在 Xperia X1 上似乎應用不到,雖然配備了 320 萬像素鏡頭,而且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不過由於未內建任何補光燈或閃光燈,所以在室內或較暗環境下拍攝相片,質素便只屬一般。幸好 X1 以玩味性搭救,加入不同場景,包括:人像、風景、夜間、運動、文字等,亦加入微距功能,方便用家進行近攝,總算為它挽回一些分數。

    內建 320 萬像素相機鏡頭,但卻未加入補光燈或閃光燈,室內拍攝效果一般。
    內建 320 萬像素相機鏡頭,但卻未加入補光燈或閃光燈,室內拍攝效果一般。

    質素一般,唯有玩味搭救,包括加入多款場景模式。
    質素一般,唯有玩味搭救,包括加入多款場景模式。

    加入不同對焦模式,包括屏幕觸控對焦、自動對焦、微距拍攝及無限遠焦距拍攝。
    加入不同對焦模式,包括屏幕觸控對焦、自動對焦、微距拍攝及無限遠焦距拍攝。

    從試相可見,相片色彩不俗,而且從水果表面,可見細緻度不俗。如能加入補光燈,效果應會更佳。
    從試相可見,相片色彩不俗,而且從水果表面,可見細緻度不俗。如能加入補光燈,效果應會更佳。

    開啟了近攝模式,可見效果只屬一般,而且對焦不算清晰。幸好色準不俗,挽回少許分數。
    開啟了近攝模式,可見效果只屬一般,而且對焦不算清晰。幸好色準不俗,挽回少許分數。

    待續


    相關文章:
  • 【教學】iPhone 也可「畫圈搜尋」 輕觸機背即可使用 + 即影即 Google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  

    NetBook巨無霸 Dell Inspiron Mini 12

    Dell 較早時間推出的 Inspiron Mini 9到了今天亦未公開發售,要買就只能透過某大手機網路供應商,確實令到一眾支援者失望。而今次Dell Inspiron Mini 12簡單來說就是 Mini 9 的大碼版本,螢幕尺寸由9 咐一口氣增加到12.1吋,大大提高視覺效果之餘,鍵盤尺寸亦變得更接近Sub-Notebook了。不過最令人頭痛是此機預定售價高達 $7,800 左右(根據日本Dell官方資料),希望正式在港推出時會變得比較合理吧!

    雖說Mini 12外形與Mini 9分別不大,其實廠方亦在背後花盡心思,把Mini 12的機身厚度縮減到只有27.6mm,令外形看起來更加纖薄,而且全機重量只得1.24kg,以相同尺寸螢幕的 Sub-Notebook比較已經算得上十分輕巧。

    硬體方面,它採用 Silverthrone核心的 Atom Z530 1.6GHz處理器,而且亦整合支援H.264 / VC-1硬解技術的Intel GMA500顯示功能,效能不俗。不過隨著機身變大,擴充功能卻未見提升,繼續支援3個 USB2.0 介面、D-Sub Out、Card Reader,確實沒有甚麼睇頭,不過廠方表示擴充能力受成本及晶片支援性所限,若果要加入如 HDMI Out、IEEE1394等功能會比較困難。

    Card Reader、USB2.0 及LAN 介面設於機身右側

    兩個USB2.0 Port 加上D-sub 輸出置於機身左側,擴充介面佈置與其他NetBook相若

    估計鍵盤鍵距亦有接近 13-15mm,相信亦已超過 90% Full-Size鍵盤,舒適度和實用性均有優秀表現

    再來一個 Mini 12 / Mini 9 同場較量,明顯可見 Mini 12(下機)比起 Mini 9 (上機) 纖薄得多

    效能測試 (由於此機僅屬測試樣本,Unwirelife稍後將補上詳盡測試)

    CPU: Intel Atom Z530 1.6GHz
    RAM: 1GB DDR2
    HDD: 80GB
    Display: Intel GMA500
    Screen: 12.1〞「TrueLife」LED TFT LCD
    Others: 802.11 b / g 、Bluetooth、100Mbps LAN、USB 2.0 x 3、 D-Sub Out、3 合 1 讀卡器、WebCam
    系統: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中 / 英文版
    體積:299 x 229 x 27.6mm
    重量: 1.24kg
    售價: 約 $7,890
    查詢: DELL 2969 3113

    挑戰 MBA 地位- Samsung X360

    嚴格來說,Samsung X360和 MBA 實在沒有太多共通點,極其量大家用上熱門的 13.3 吋WXGA LED螢幕,以及同樣以輕.薄作為賣點,僅此而已。X360 機身厚度足足比起 MBA 厚了近 10mm(X360 30.9mm / MBA 19.4mm),而且亦未有對方的流線外形,黑鋼琴鏡面機身擁有同廠Q系列的特徵,整體外觀尚算吸引。不過「Lighter than AIR」詰句口號卻絕對貨真價實,因為Samsung X360重量只有 1.22kg,比起MBA微微輕了 0.05kg,雖然大家都不知道0.05kg有多重,不過「輕就是輕」,X360 在重量上先勝一仗。

    不過硬體規格上,Samsung X360卻實沒有太大亮點,選用超省電版本 Intel Core 2 Duo SL9400 1.4GHz雙核處理器,128GB SSD高效固態硬碟以及內置Intel GMA4500MHD顯示功能,雖然已可支援高清硬體解碼技術,不過論打機性能卻完全不能和入門的NVIDIA GeForce 9300M GS 顯示卡相提並論,和同級機種比較起來亦沒有任何甜頭。

    談及擴充能力,X360 確實有值得驕傲之處,支援HDMI輸出、FingerPrint Sensor/TPM 專業保安功能,ExpressCard/34卡槽,而且亦提供3個USB2.0介面及7合1 Card Reader,功能以細機來說已算相當突出。

    酒紅金屬機身配黑色鋼琴外殼,設計相當新穎

    採用集耐用與省電於一身的TOSHIBA MK1216GSG 128GB SSD 固態硬碟

    螢幕頂部當然少不了筆電必備的130萬像WebCam鏡頭及Microphone,玩 IM 最方便

    內置FingerPrint Sensor及TPM信任平台模組,保安能力十分可靠

    HDMI介面絕對是筆電不可多得的實用連接介面

    採用現時最熱門的凸出的懸浮式鍵盤按鍵,舒適度不俗

    測試成績:
    Windows Experience Index

    PCMARK05

    SPEC
    CPU:Intel Core 2 Duo SL9400 1.4GHz(ULV)
    RAM:4GB DDR3 1066MHz
    HDD:128GB SSD
    Display:Intel GMA4500MHD
    LCD:13.3″ Flat LED WXGA TFT LCD
    Network:IEEE802.11a/b/g/b WIFI、bluetooth、Gigabit LAN
    Other:FingerPrint Sensor、TPM、USB2.0 x3、HDMI / D-Sub Out、ExpressCard/34、7-in-1 Card Reader
    Size:311 x 228 x 16.5-30.9mm
    Weight:1.3kg
    Price:$22,880
    Contact:Samsung (25906808)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ook4 Edge 16” 開箱評測 輕薄設計 + 效能可剪片執相 + 可用足一日電量
  •  
  • 【評測】Samsung Galaxy A55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 Galaxy Unpacked 宣佈正式日期 預計將發布 Z Fold 6 及 Z Flip 6
  •  

    HP 2 代對決!2133 Mini-Note vs 1000 Mini(效能對決篇)

    前文看過兩機在設計上的比較,究竟在效能上,採用不同平台的兩代,又有多大分別?現在就為各位讀者詳細披露!

    大相 2
    大相 2

    回合七:屏幕質素對決

    HP 1000 Mini:光度-最高;音量-最高
    HP 1000 Mini:光度-最高;音量-最高

    HP 2133 Mini-Note:光度-最高;音量-最高
    HP 2133 Mini-Note:光度-最高;音量-最高

    影片質素上,1000 Mini 可說優勝得多。先說格式上,由於採用了 Intel Atom 處理器,所以可最高順暢播放 720p 格式的高清電影,即代表可順暢地播放 576p 的數碼標清廣播電視節目;而 2133 Mini-Note 由於採用 VIA C7-M 處理器,故只能播放較低質素的影片,例如:RMVB、AVI 等(最多為 DVD 質素),故此已勝一籌。此外,10.2 吋大屏總是比 8.9 吋屏幕欣賞影片來得較好,而且在色溫上,1000 Mini 比 2133 Mini-Note 更自然(從圖片可見,後者有少許偏藍)。

    至於音效方面,兩者同樣出色,2133 Mini-Note 的喇叭位於屏幕兩旁,音效自然清晰,音量亦足夠;1000 Mini 的喇叭雖然因屏幕增大而需「迫遷」,但卻巧妙地收藏於屏幕與鍵盤之間的位置,打開時同樣是正面向著用家,所以無論在音效清晰度上還是音量上,也沒因此而差了,值得一讚!無論畫、音,1000 Mini 也做得近乎完美,由此可見,1000 Mini 不愧為一部為消費性用家而設的超平價手提電腦。

    回合八:瀏覽網頁體驗

    HP 1000 Mini:屏幕解像度-1,024 x 600 pixels
    HP 1000 Mini:屏幕解像度-1,024 x 600 pixels

    HP 2133 Mini-Note:屏幕解像度-1,280 x 768 pixels
    HP 2133 Mini-Note:屏幕解像度-1,280 x 768 pixels

    在瀏覽網頁上,1000 Mini 由於受處理器廠商所限,故最多只能輸出 1,024 x 600 pixels 解像度,所以在瀏覽網頁的面積上,卻沒 2133 Mini-Note 那麼闊,從擷圖已可見,兩者字體大細相同,但 2133 Mini-Note 兩側還有一大片綠色欄位,Feature 處亦可多看到達 10 行文字!可見在瀏覽網頁的體驗上,還是 2133 Mini-Note 較為優勝

    回合九:處理器

    HP 1000 Mini 處理器:Intel Atom N270 1.6GHz;制程:45nm
    HP 1000 Mini 處理器:Intel Atom N270 1.6GHz;制程:45nm

    HP 2133 Mini-Note 處理器:VIA C7-M 1.2GHz;制程:90nm
    HP 2133 Mini-Note 處理器:VIA C7-M 1.2GHz;制程:90nm

    從《CPU-z》得出的資料已可見,新推出的 1000 Mini 採用了 Intel Atom 處理器,不但效能相對較高,由於採用較新的 45nm 制程,所以必然比採用舊的 90nm 制程的 VIA C7-M 1.2GHz 處理器來得省電,這從後文的使用時間測試上亦獲得印證。加上 Atom 加入了 Hyper-Threading 技術,可模擬雙核心效能,故效能必然比 VIA C7-M 來得出色,這亦解釋了為何採用 Atom 的 1000 Mini,能順暢播放 720p 格式高清影片了,所以 1000 Mini 在此回合,再度勝出

    回合十:L2 Cache

    HP 1000 Mini L2 Cache:512KBytes
    HP 1000 Mini L2 Cache:512KBytes

    HP 2133 Mini-Note L2 Cache:128KBytes
    HP 2133 Mini-Note L2 Cache:128KBytes

    由於處理器在讀取數據時,會先從 L1 Cache 中尋找,然後便從 L2 Cache 尋找,最後便從記憶體尋找,所以
    一部電腦如採用擁有較多 L2 Cache 的處理器,便能加快數據處理速度,實際應用上即加快系統速度。從《CPU-z》軟件展示的資料已可見,採用 Intel Atom 處理器的 1000 Mini,L2 Cache 高達 512KBytes,但 2133 Mini-Note 的 VIA C7-M,L2 Cache 卻只有 128KBytes,兩者相差足有 4 倍!所以亦解釋了為何在系統運作上,1000 Mini 會比 2133 Mini-Note 暢順得多,所以 1000 Mini 在此回合大熱勝出,毫不出奇。

    回合十一:整體效能比併

    HP 1000 Mini:PCMARK05
    HP 1000 Mini:PCMARK05

    HP 2133 Mini-Note:PCMARK05
    HP 2133 Mini-Note:PCMARK05

    HP 1000 Mini:CrystalMark 2004R3
    HP 1000 Mini:CrystalMark 2004R3

    HP 2133 Mini-Note:CrystalMark 2004R3
    HP 2133 Mini-Note:CrystalMark 2004R3

    效能上兩者的分別,又一次透過系統基準軟件獲得印證。透過《PCMARK05》已可見,1000 Mini 在處理器及記憶體兩項的得分,均比 2133 Mini-Note 優勝,其中處理器一項得分更超過 1 倍,記憶體得分更接近 3 倍!可見 1000 Mini 在運作上,確比 2133 Mini-Note 出色得多!不過硬碟上,由於 1000 Mini 採用 1.8 吋 4,200rpm 款式的 60GB 硬碟,自然難與採用 2.5 吋 5,600rpm 160GB 硬碟的 2133 Mini-Note 相比,這在《PCMARK05》中,兩者分數相差逾 1 千,便可見明顯分別。所以在此回合,HP 1000 Mini 又一次大獲全勝

    回合十二:硬碟讀取速度

    HP 1000 Mini 讀取速度:26.1MB/s
    HP 1000 Mini 讀取速度:26.1MB/s

    HP 2133 Mini-Note 讀取速度:39.1MB/s
    HP 2133 Mini-Note 讀取速度:39.1MB/s

    同樣地,由於 1000 Mini 採用 1.8 吋的 60GB 硬碟,轉數只有 4,200rpm,所以讀取速度自然難與 2133 Mini-Note 那 2.5 吋、轉數達 5,400rpm 的 160GB 硬碟相比。而且 1.8 吋硬碟現時普及的容量最多也只有 120GB,而且相對 2.5 吋同容量款式而言昂貴得多,萬一硬碟壞死而需更換,便麻煩了。所以此回合,2133 Mini-Note 扳回一城

    回合十三:使用時間

    HP 1000 Mini(下)及 2133 Mini-Note(上)跟機同樣配備 3-cell 電池。
    HP 1000 Mini(下)及 2133 Mini-Note(上)跟機同樣配備 3-cell 電池。

    HP 1000 Mini 使用時間:2 小時 10 分
    HP 1000 Mini 使用時間:2 小時 10 分

    HP 2133 Mini-Note 使用時間:1 小時 27 分
    HP 2133 Mini-Note 使用時間:1 小時 27 分

    最後一個回合,亦是很多用家也很關心的一項:使用時間。使用《BatteryMark》進行測試後可見,在屏幕調校至最光,並開啟藍牙傳輸及 Wi-Fi 後,1000 Mini 仍能使用 2 小時 10 分,雖然與其他同尺寸 Netbook 相比仍十分短,但至少已比 2133 Mini-Note 的使用時間長了 43 分鐘!可見兩者相比,採用 Intel Atom 處理器的 1000 Mini,確能做到省電的效果。相信如配備更大容量的 6-cell 電池,外攜使用會更為方便。

    總結:各取所需

    雖然最終結果,HP 1000 Mini 在 13 個測試回合中,足足勝出了 10 個回合!但針對商務用家的 2133 Mini-Note,亦確有不能被取代的優點。所以作為用家,自然需按個人需要,選購最合心意的機款。但 UnwireLife 記者亦希望,商務機款 2133 Mini-Note 亦能儘快作出升級,無論是轉「心」使用 Intel Atom 處理器,還是原平台升級為 VIA Nano 新一代處理器,也將會為用家提供更快更省電的體驗。這一點,確是值得期待的。


    相關文章:
  • 【實試】ARM 筆電能否取代 x86 筆電?Qualcomm X Elite vs Intel Core Ultra 生活應用比較評測
  •  
  • HP EliteBook Ultra G1q 快速評測 超慳電新一代 AI PC + 深藍配色特別 + 開賣詳情 + 同場加映 EliteBook / ProBook 商務筆電 + 全新商務周邊
  •  
  • 【評測】HP Pavilion Aero 13 (2024) 開箱評測 簡約設計機身超輕 + 端子齊全外攜使用方便
  •  

    HP 2 代對決!2133 Mini-Note vs 1000 Mini(機身設計篇)

    上星期四,HP 超平價手提電腦的二代目:HP 1000 Mini 終於以極潮黑配壓紋這種迎合消費性市場用家需求而設的造形面世。據 HP 表示,這兩種機款會同時在市場上出售,上代主打商務客,二代目主打潮人一族。不過一般用家,自然是以表現為首要考慮條件。究竟兩代超平價手提電腦,那一款更適合你?UnwireLife 編輯部便找來新舊兩機,來個終極對決!

    回合一:機面設計

    1000 Mini(左);2133 Mini-Note(右)
    1000 Mini(左);2133 Mini-Note(右)

    1000 Mini 由於主打消費性市場,所以採用了黑色鋼琴面機蓋,配以波浪形狀的 Imprint 壓紋,視覺上效果已頗誘人;至於 2133 Mini-Note 由於主攻商務市場,所以機身以「堅固耐用」為主題,採用鋁金屬外殼,這種「豪裝」直至現時為止還是「只此一家」。至於耐用程度,兩者均配備了防刮花塗層,令外攜使用時不會輕易刮花機面。所以以機面而言,兩者各有特色,打成平手

    回合二:機身厚度

    兩者機身最厚部分比較
    兩者機身最厚部分比較

    以兩者機身最厚部分比較厚度,可見左方的 1000 Mini 確比 2133 Mini-Note 薄得多,相差幾乎達 5mm,以一部外攜使用為主的手提電腦來說,已經分別很大了。

    屏幕厚度相若
    屏幕厚度相若

    至於屏幕厚度,由於兩者採採用了 LCD 屏幕,所以厚度相若,同樣地是:厚!不過勝在質素不俗,此部分將會另文詳述。

    回合三:屏幕物理比較

    1000 Mini 屏幕確實大得多。
    1000 Mini 屏幕確實大得多。

    1000 Mini(右)的屏幕最大角度比 2133 Mini-Note 還要多 4 至 5 度左右。
    1000 Mini(右)的屏幕最大角度比 2133 Mini-Note 還要多 4 至 5 度左右。

    至於屏幕設計方面,1000 Mini 採用的 10.2 吋屏幕,確實比 2133 Mini-Note 的 8.9 吋好得多,始終大屏在欣賞電影時,始終有它的優勝。而且屏幕打開最大角度上,1000 Mini 還比 2133 Mini-Note 大上 4 至 5 度,這應是由於 1000 Mini 鉸位經重新設計,加上電池位置不再位於機背,致令此機有更大空間加大屏幕打開角度。在這回合,1000 Mini 可說是大獲全勝

    回合四:機身端子設計

    1000 Mini 端子(左至右):電源、USB 2.0、散熱位、擴充槽、耳機/咪高峰、LAN;2133 Mini-Note 端子(左至右):D-Sub 輸出、散熱位、USB 2.0、咪高峰、耳機
    1000 Mini 端子(左至右):電源、USB 2.0、散熱位、擴充槽、耳機/咪高峰、LAN;2133 Mini-Note 端子(左至右):D-Sub 輸出、散熱位、USB 2.0、咪高峰、耳機

    1000 Mini 端子(左至右):SD/MMC 讀卡器、USB 2.0;2133 Mini-Note 端子(左至右):ExpressCard 插槽(上)、SD/MMC 讀卡器(下)、USB 2.0、LAN、電源、Kensington Lock
    1000 Mini 端子(左至右):SD/MMC 讀卡器、USB 2.0;2133 Mini-Note 端子(左至右):ExpressCard 插槽(上)、SD/MMC 讀卡器(下)、USB 2.0、LAN、電源、Kensington Lock

    1000 Mini 前方按鍵、指示燈(左至右):開關鍵、硬碟活動指示燈、電力指示燈、無線網絡開關鍵;2133 Mini-Note 前方按鍵(左至右):開關鍵、硬碟活動指示燈、無線網絡開關鍵
    1000 Mini 前方按鍵、指示燈(左至右):開關鍵、硬碟活動指示燈、電力指示燈、無線網絡開關鍵;2133 Mini-Note 前方按鍵(左至右):開關鍵、硬碟活動指示燈、無線網絡開關鍵

    機背設計
    機背設計

    機身底部設計
    機身底部設計

    1000 Mini 只需打開機底保護蓋便可替換記憶體,十分方便。此機最多可支援 2GB DDR2 記憶體。
    1000 Mini 只需打開機底保護蓋便可替換記憶體,十分方便。此機最多可支援 2GB DDR2 記憶體。

    從上述圖片可見,在端子上 1000 Mini 確比 2133 Mini-Note 少得多,最明顯的一項是將 D-Sub 改為外置,需另購專用接駁線才能將畫面輸出至 LCD 顯示器。另外取消了 ExpressCard 插槽及 Kensington Lock,耳機及咪高峰插孔亦二合為一。不過事實上,商務用家因工作上需要接駁投影機進行報告,所以才較常使用 D-Sub 輸出,對於一般用家而言,用處不大;至於 ExpressCard 插槽及 Kensington Lock 端子,一般用家更是十年也用不著一次。而且機身已內建咪高峰於 Webcam 附近,所以充其量用家只會戴上耳機聽歌睇戲,所以以此設計偷薄機身,又不影響使用者體驗,確實貼心。而且 1000 Mini 在加 RAM 上亦更容易,所以此回合 1000 Mini 稍勝一籌

    回合五:按鍵面積及鍵距

    按鍵面積:

    1000 Mini:按鍵長度-16mm;橫向鍵距-2mm
    1000 Mini:按鍵長度-16mm;橫向鍵距-2mm

    1000 Mini:按鍵闊度-16mm;直向鍵距-2mm
    1000 Mini:按鍵闊度-16mm;直向鍵距-2mm

    2133 Mini-Note:按鍵長度-16mm;橫向鍵距-1mm
    2133 Mini-Note:按鍵長度-16mm;橫向鍵距-1mm

    2133 Mini-Note:按鍵闊度-16mm;直向鍵距-2mm
    2133 Mini-Note:按鍵闊度-16mm;直向鍵距-2mm

    從以上圖片可見,1000 Mini 仍能保留 2133 Mini-Note 的最大長處:92% 標準鍵盤,按鍵面積基本上與 2133 Mini-Note 如出一轍,鍵盤甚至比後者還多 1mm,令用家打字時更舒適,值得一讚!在這回合,1000 Mini 驚險勝出

    回合六:觸控板面積

    1000 Mini:觸控板長度:56mm
    1000 Mini:觸控板長度:56mm

    1000 Mini:觸控板闊度:33mm
    1000 Mini:觸控板闊度:33mm

    2133 Mini-Note:觸控板長度:56mm
    2133 Mini-Note:觸控板長度:56mm

    2133 Mini-Note:觸控板闊度:31mm
    2133 Mini-Note:觸控板闊度:31mm

    至於觸控板上,兩者設計如出一轍,這種做法確能令機身闊度大大減少,方便用家外攜。至於 1000 Mini 的觸控板,長度上雖然與 2133 Mini-Note 一模一樣,但闊度卻稍微減少了 2mm 至 31mm,不過整體來說還不致影響操作體驗,故此回合打成平手

    至於機身效能對決,請繼續瀏覽 HP 2 代對決!2133 Mini-Note vs 1000 Mini(效能對決篇)
    如想瀏覽 HP 1000 Mini 的介紹及規格,可點按此進入該文章。


    相關文章:
  • 【實試】ARM 筆電能否取代 x86 筆電?Qualcomm X Elite vs Intel Core Ultra 生活應用比較評測
  •  
  • HP EliteBook Ultra G1q 快速評測 超慳電新一代 AI PC + 深藍配色特別 + 開賣詳情 + 同場加映 EliteBook / ProBook 商務筆電 + 全新商務周邊
  •  
  • 【評測】HP Pavilion Aero 13 (2024) 開箱評測 簡約設計機身超輕 + 端子齊全外攜使用方便
  •  

    HP Mini 1000-10 吋版 ULCPC 現身!

    過去一年,超平價手提電腦幾已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尤其當此金融海嘯關頭,想玩新「腦」又不想付出太多的用家,更會視這類手提電腦為頭號目標。在這界別「久未露面」的 HP,終於在昨天推出了擁有 10 吋屏幕的 HP Mini 1000,不但機身更輕更薄,而且導入 HP 獨家的 Imprint 壓紋設計,感覺高貴,完全沒有「超平價」的俗氣感覺。

    Imprint 壓紋感覺高貴

    HP Mini 1000 主要針對消費性市場的用家,所以加入的新功能和抽走的舊功能,每一項也可說是為一般家用使用者而設。先說機身設計,採用黑色鋼琴面加上 「Swirl」Imprint 壓紋設計,與 2133 Mini-Note 的全金屬商務設計風格截然不同,不過效果相同:機價便宜,但未有給予用家「平價貨」的感覺。而其 Imprint 表層除有「姿勢」外,亦有「實際」,因為它具備防刮花功能,就算用家經常外攜使用,也不用擔心不小心刮花機面而心痛不已。

    機身採用 Swirl 為主題的 Imprint 壓紋,感覺高貴。
    機身採用 Swirl 為主題的 Imprint 壓紋,感覺高貴。

    大屏睇戲出色

    另一項改進了的便是屏幕,由 2133 Mini-Note 的 8.9 吋,進化至 Mini 1000 的 10.2 吋,而且加入 Bright View Infinity 技術和鏡面設計,令用家就算在大太陽下睇戲,也可清晰看到畫面顯示。當然另一項最大改進,便是 HP 終於「棄暗投明」,放棄 VIA C7-M 處理器,改用效能較高,亦較省電的 Intel Atom 處理器,令用家可隨時隨地欣賞數碼標清廣播或最高達 720p 格式的高清影片。而在部件擺位上,喇叭亦由上代於屏幕兩側,改為設於屏幕與鍵盤中間的位置,設計美觀又不影響音質輸入,設計貼心。

    喇叭改為設於屏幕與鍵盤之間的位置,音量及音質與上代相比分別不大。
    喇叭改為設於屏幕與鍵盤之間的位置,音量及音質與上代相比分別不大。
    改為採用 Atom 處理器,效能頓時提升不少!
    改為採用 Atom 處理器,效能頓時提升不少!
    改為採用 Intel GMA 950 圖像卡,解像度 natively 最高只支援 1,024 x 600 pixels,與上代的 1,280 x 768 pixels 相比細了不少,可說是轉用 Atom 後的最大「副作用」吧。
    改為採用 Intel GMA 950 圖像卡,解像度 natively 最高只支援 1,024 x 600 pixels,與上代的 1,280 x 768 pixels 相比細了不少,可說是轉用 Atom 後的最大「副作用」吧。

    機身更薄更輕

    當然最大的優點,便是機身既輕了又薄了,重量連 3-cell 電池也只有 1.1kg 左右,與上一代同樣配備 3-cell 電池,但重量達 1.2kg!這 100g 的分別看似不多,但其實很大,尤其是對於外攜產品。記者便在現場嘗試同時拿起兩代 HP ULCPC,發現 Mini 1000 是明顯感覺到輕了。另外在厚度上,Mini 1000 最厚部分與 2133 Mini-Note 的最厚部分相比,確實薄了 3 分之 1 左右,加上 Mini 1000 採用圓角圓邊設計,令用家視覺上覺得機身薄了不少。

    硬碟容量大幅縮細

    當然偷薄了機身,也需付出「代價」,因為不但抽起了 Express 卡插槽,也將 D-Sub 端子抽走,需配合外接線才可與 LCD 顯示器接駁。不過老實說,這兩項功能對於一般消費性用家而言,作用確實不大,所以在 Mini 1000 被抽起,亦屬明智。不過最大兩項遺憾,便是 HP 為了減輕機身重量,改為採用 1.8 吋硬碟,容量亦大幅由上代的最大 160GB,縮至 Mini 1000 的 60GB,對於希望帶備大量影片出街欣賞,又不想另攜外置硬碟的用家來說,可說是致命缺點。另一缺點便是 webcam 像素仍停留在 30 萬,未有採用主流的 130 萬,令喜歡玩 cam 的用家未能獲得高質視像聊天的享受。

    保留採用 92% 標準鍵盤,令 2133 Mini-Note 的最大優點得以延續,令此機吸引力大增。
    保留採用 92% 標準鍵盤,令 2133 Mini-Note 的最大優點得以延續,令此機吸引力大增。
    內建 Webcam 像素未有提升,仍停留於 30 萬 VGA 級數,可說是唯一令人失望的功能。
    內建 Webcam 像素未有提升,仍停留於 30 萬 VGA 級數,可說是唯一令人失望的功能。
    抽走了 D-Sub 端子,如希望外接 LCD 顯示器,便需使用專用接駁線,接駁圖中這個端子才可。
    抽走了 D-Sub 端子,如希望外接 LCD 顯示器,便需使用專用接駁線,接駁圖中這個端子才可。
    SD/MMC 卡槽仍舊設於機身右側。
    SD/MMC 卡槽仍舊設於機身右側。
    LAN 端子設於機身左側前方,不過今次加入了保護膠蓋,不使用時可蓋上防止入塵,設計貼心。
    LAN 端子設於機身左側前方,不過今次加入了保護膠蓋,不使用時可蓋上防止入塵,設計貼心。
    跟機仍舊是 3-cell 電池,不過設計由於兩代不同,所以兩機電池不能通用。
    跟機仍舊是 3-cell 電池,不過設計由於兩代不同,所以兩機電池不能通用。

    總結:眼前一亮

    整體而言,Mini 1000 還算是給予用家眼前一亮的感覺,而根據 HP 表示,就算現在推出了 Mini 1000,但 2133 Mini-Note 仍會同時發售,因為前者主打消費性市場,後者則為商務用家而設,所以兩者未有抵觸。而且從設計及功能上,亦可看到因顧客群不同而有異。所以今次推出 Mini 1000 後,令 HP 在超平價手提電腦市場上,總算是擁有 full line-up。如果 HP 能早日推出配備 VIA Nano 或 Intel Atom 核心的 2133 Mini-Note「繼承者」,那便更為完美了。

    在此作出少許預告,UnwireLife 編輯部已取得 HP Mini 1000 的測試樣版機,將於日內送上此機的測試報告,以及與 2133 Mini-Note 在各方面的 head-to-head 評比。對此機有興趣的「準買家」便要密切留意了!

    HP Mini 1000 硬件規格:

    處理器:Intel Atom N270 1.60GHz
    晶片組:Intel 945 GSE
    記憶體:1GB DDR2 533MHz(1 x 1GB)
    硬碟 :60GB PATA 4,200rpm(1.8 吋)
    屏幕 :10.2 吋 WXVGA(1,024 x 600 pixels)BrightView Infinity Glass 闊屏幕
    顯示卡:Intel GMA 950 內置顯示晶片(128MB 分享視像記憶體)
    連接 :10/100 寬頻網絡卡、Wi-Fi 802.11b/g、無線藍牙傳輸
    鏡頭 :30 萬像素
    端子 :USB 2.0 x 2、SD/MMC 讀卡機、耳機連咪高峰插孔、HP 專用擴充埠
    其他 :配備 92% 標準鍵盤、附送 3-cell 鋰離子電池、內建《Windows XP 中文家用版》作業系統
    體積 :261.6mm(長)x 166.6mm(闊)x 25.1mm(厚)
    重量 :1.1kg(連 3-cell 電池)
    售價 :$3,980
    查詢 :HP(800 938 833)


    相關文章:
  • HP EliteBook Ultra G1q 快速評測 超慳電新一代 AI PC + 深藍配色特別 + 開賣詳情 + 同場加映 EliteBook / ProBook 商務筆電 + 全新商務周邊
  •  
  • 【評測】HP Pavilion Aero 13 (2024) 開箱評測 簡約設計機身超輕 + 端子齊全外攜使用方便
  •  
  • 【評測】HP Pavilion Plus 14 外形 手感 屏幕 鍵盤 配置 效能開箱評測
  •  

    16:9 新潮流 - HP Pavilion HDX16



    HP Pavilion HDX16 採用全新的「HP Imprint Fluid」壓紋圖案設計,看起來相當搶眼,更可能是歷代最美的Imprint設計之一。隨機採用 Intel Core 2 Duo T9400 2.53GHz 處理器、4GB DDR2 記憶體,400GB HDD和 NVIDIA GeForce 9600M GT 512MB高效顯示卡,效能絕對不容置疑。

    此機採用 16″「HP Ultra BrightView Infinity Glass Dual Lamp」技術FULL HD全高清螢幕,而且配搭Altec Lansing靚聲喇叭和獨家的 HP Triple Bass Reflex Subwoofer,聲影表現供佳。

    機能方面,機身設有HDMI 1.3b輸出,eSATA Combo介面,均是市場大熱裝備,而且更加入Blu-ray Combo Drive,播放Blu-ray或DVD同樣沒有問題,而且它亦內置TV Tuner,不過只支援舊式類比制式而不是最新的DMB-T/H數位廣播,實在令人廢解。

    CPU: Intel Core 2 Duo T9400 2.53GHz(1,066MHz)
    RAM: 4GB DDR2 800MHz
    HDD: 400GB SATA
    ROM: Blu-ray Combo(支援 DVD Super Multi DL 燒錄功能)
    Display: NVIDIA GeForce 9600M GT 512MB
    Screen: 16″「Ultra BrightView Infinity Glass Dual Lamp」HD1080 TFT LCD
    Others: 802.11 a / b / g / n 、Bluetooth v2.1、100Mbps LAN、FingerPrint、eSATA Combo、USB 2.0 x 3、IEEE1394、HDMI / D-Sub Out、TV Tuner、5 合 1 讀卡器、WebCam、ExpressCard/54、Remote
    系統: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SP1》中 / 英文版
    體積:378.5 x 254 x 33.3/43.2mm
    重量: 3.34kg
    售價: $14,980
    查詢: HP 800 938 833


    看起來不經意,但越看越美的HP Imprint Fluid 壓紋設計確實令人眼前一亮,連TouchPad亦加入圖案暫時就以HP只此一家


    由HP自行研發,全新設計的 MediaSmart 影音播放介面是以往HP QuickPlay的更新版,可以支援電視播放、聽歌、睇戲、睇相等功能


    包括HDMI 1.3b、eSATA Combo和USB2.0介面通通堆在一起,雖能令機身看來更加整齊,不過用起來便會十分擠逼


    如能內置Blu-ray Writer燒錄機相信更加吸引,旁邊的金屬接口位為 TV Tuner天線接收埠

    HP Ultra BrightView Infinity Glass Dual Lamp技術螢幕成功帶來無邊視覺效果,而且畫質亦有進一步提升


    闊屏機種由於螢幕尺寸較大,因此普遍均會加入實用的NumPad鍵盤


    Altec Lansing 喇叭已成為 HP Pavilion 筆電標誌


    HP Triple Bass Reflex Subwoofer 位於機身右後方,低音透過反彈平面,效果一流


    Remote加入旋轉操控,功能更強


    PCMARK05 TEST RESULT


    3DMARK06 Test Result


    相關文章:
  • HP EliteBook Ultra G1q 快速評測 超慳電新一代 AI PC + 深藍配色特別 + 開賣詳情 + 同場加映 EliteBook / ProBook 商務筆電 + 全新商務周邊
  •  
  • 【評測】HP Pavilion Aero 13 (2024) 開箱評測 簡約設計機身超輕 + 端子齊全外攜使用方便
  •  
  • 【評測】HP Pavilion Plus 14 外形 手感 屏幕 鍵盤 配置 效能開箱評測
  •  

    「波子」手機再現!今次玩觸控!

    說起「波子」,懂車一族自然會立即想起「Porsche」這個名跑車品牌。近年不少這類高檔次品牌紛紛推出自家名貴手機,Porsche 亦自去年推出 P9521 後,再度推出後繼版 P9522。

    機身設計上,由上代的摺機改為本代的直板機,但機殼仍然由整塊鋁磚壓整而成,而且物料更是用於製造飛機的 Aluminium Alloy,既輕且堅硬,配合防刮花屏幕,既耐用又美觀。P9522 與上代相比,亦加入了觸控屏幕,而且 AM OLED 螢幕令用家在日光照耀的情況下,也能清晰看到螢幕顯示內容。而最重要的,便是它繼續內建指紋辨識功能,而且不但可作檔案加密,還可代替手機 PIN 碼,就算萬一遺失手機,亦保證內裡資料不會外洩。它亦內建 GPS 接收器,用家可在 2.8 吋的屏幕上,配合導航地圖,在駕車時作導航之用。

    它亦內建 500 萬像素鏡頭,大大加強了多媒體功能。它亦內建支援 Wi-Fi 802.11b/g 無線網絡,可說補足了未支援 3G 網絡的缺點。不過 7 千多元的代價,入手一部只能支援 2.5G 網絡的手機,看來真的只有 Porsche 的「die-heart fans」才會一擲千金以求入手了。

    手機設指紋辨識,而且比一般指紋辨認器的安全性能還要高,甚至可代替 PIN 碼,就算手機被盜,也無須擔心資料外洩。
    手機設指紋辨識,而且比一般指紋辨認器的安全性能還要高,甚至可代替 PIN 碼,就算手機被盜,也無須擔心資料外洩。
    機背印有 Porsche Design 字眼,證明手機是由「波子」設計的。
    機背印有 Porsche Design 字眼,證明手機是由「波子」設計的。

    P9522 規格表:

    支援制式:GSM/GPRS/EDGE 850/900/1800/1900MHz 四頻
    記憶體 :內置 5MB
    屏幕  :2.8 吋 262k 色 WQVGA(400 x 240 pixels)AM-OLED 輕觸式屏幕
    連結  :藍牙 2.0、Wi-Fi 802.11b/g、USB 2.0
    鏡頭像素:500 萬 CMOS(內置 LED 閃光燈、自動對焦)
    通話時間:240 分鐘以上
    待機時間:300 小時以上
    記憶卡槽:microSD(最高支援 8GB)
    其他 :內建 GP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內建指紋辨認器(可作加密文件、代替 PIN 碼或作為快速鍵)
    體積  :112mm(L)x 49mm(W)x 12mm(T)
    重量  :115g
    售價  :7 千元以上(實價待定)
    查詢  :Porsche Design(http://www.mobileporschedesign.com


    相關文章:
  • 保時捷第三代 Panamera Turbo E-Hybrid 抵港 車身設計、車廂內部科技搶先睇
  •  

    HTC G1 破解話咁易!但…請付款!

    HTC G1 上周打進香港水貨市場,不過現在要在此機使用香港各台 SIM 卡,還須拜託「TurboSIM」。相信有嘗試進行設定的人也會覺得煩人程度達十級!不過感謝天感謝地!喜歡 G1 又怕煩的用家有福了!因為外國有用家已發表了可更簡易破解 G1 SIM Lock 的方法。

    方法是什麼?簡單!便是拿出信用卡,到 http://www.unlock-tmobileg1.com/EN/index.php 乖乖填入資料並付款,便可以在約半天後(根據官網所言,本人未親身測試。)收到一個破解密碼。然後十分簡單,放入香港電話台 SIM 卡,輸入收到的密碼,然後便可成功破解鎖機程序(理論上)!那麼代價多少?盛惠美金 23.99 元,即約港幣 186 元!十分合理的價錢,便可為你解決煩惱,是否十分興奮呢?

    不過此方法尚未得 UnwireLife 記者證實,但外國卻已有用家證實此方法確能破解 G1 的鎖機程序。有圖為證!

    資料來源:Evolve Android Community

    是否真實,那便留待「死士」自行去驗證了。當然,如果你便是那位「死士」,測試後又真能破解手中的 HTC G1,那便恭喜閣下了!當然如能在此留下「破機」感受,那便最好不過了!


    相關文章:
  • 【教學】ChatGPT 連結 Google 試算表 可生成各式圖表 + 計算數據
  •  
  • 【評測】Google Pixel 8a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 【教學】Android 版八達通開通教學 手把手設定教學 使用及開通注意
  •  

    SONY VAIO 筆電秋季巡禮

    SONY VAIO VGN-AW17GU/Q

    首先出場的SONY VAIO VGN-AW17GU/Q屬 18.4吋16:9全高清闊屏筆電機種,最大的賣點就是採用了RGB三原色LED背光技術,完全支援Adobe RGB色域(相等於 137% NTSC色彩還原度),確保色彩準確無誤,因此定位於專業AV編輯平台亦絕不為過。隨機亦配備4X Blu-ray燒錄機,HDMI輸出等等,連接能力超強。
    硬體方面,它採用了高速的Intel Core 2 Duo T9400 2.53GHz處理器,4GB DDR2 RAM和支援RAID 0的640GB HDD(320GB x2),規格絕對屬頂級之列,不過它的售價亦絕不便宜,盛為$25,980,現已公開發售。

    SONY VAIO VGN-AW17GU/Q SPEC
    處理器: Intel Core 2 Duo T9400 2.53GHz
    記憶體: 4GB DDR2
    硬碟: 640GB (320GB x2)RAID 0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9600M GT 512MB
    顯示器:18.4″ 16:9 RGB LED Full HD(1920 x1080) TFT LCD(支援 Adobe RGB 色域)
    光碟機:Blu-ray /DVD Super Multi DL Burner
    其他:IEEE 802.11a/b/g/n,Bluetooth,FingerPrint,USB2.0 x3,Firewire,HDMI,ExpressCard/34,Remote
    尺寸: 437.2 x 288.9 x 36.9-39.7mm
    重量: 3.95kg
    售價: $25,980

    ————————-
    SONY VAIO VGN-TT

    相信看過之前Unwirelife.com報導的朋友對於此機已經相當熟悉,而港版的TT售價比起水貨吸引得多,高階版的TT17GN/X亦只需$21,980,售價絕對相當吸引,只不過,極速的128GB SSD被傳統160GB HDD取代,尤幸Blu-ray燒錄機未有被抽起,對於流動行政人員絕對是不二之選!

    SONY VAIO VGN-TT17GN/X.TT16GN/B/N/R
    SPEC
    處理器: Intel Core 2 Duo SU9400 1.4GHz(ULV)
    記憶體: 4GB DDR3 / 2GB DDR3
    硬碟: 640GB (320GB x2)RAID 0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9600M GT 512MB
    顯示器:11.1″ 16:9 (1366 x768) LED TFT LCD
    光碟機:Blu-ray Writer/DVD Super Multi DL Burner
    其他:IEEE 802.11a/b/g/n,Bluetooth,FingerPrint,TPM,USB2.0 x2,Firewire,HDMI,ExpressCard/34,4-in-1 Card Reader
    尺寸: 279 x 199.8 x 23.5mm
    重量: 1.3kg
    售價: $21,980(TT17GN/X) / $15,980(TT16GN/B/N/R)

    —————————–

    SONY VAIO VGN-CS


    SONY VAIO筆電很久以前便開始在機身外殼顏色上花了不少功夫,而最新推出的 VAIO CS系列更一口氣推出包括粉紅、焰紅、古銅、純白、純黑色鋼琴鏡面外殼設計,各有特色。隨機特有的Touch Sensor功能,當用戶的手指接觸機面,機身的LED便會隨指尖走動,而且亦會隨VAIO MusicBox播放音樂而滲出不同顏色,設計相當獨特。如此豐富色彩加上變色燈光設計,特別適合潮流人士或年輕一族選用,以入門版 $6,980的定位,亦算是SONY VAIO系列史上其中一款最抵玩的選擇。

    SPEC
    處理器: Intel Core 2 Duo P8400 2.26GHz / Pentium Dual Core T3400 2.16GHz
    記憶體: 2GB DDR2 / 1GB DDR2
    硬碟: 250GB SATA
    顯示卡: NVIDIA GeForce 9300M GS / Intel GMA 4500MHD 內置顯示功能
    顯示器:14.1″ ClearBright WXGA (1280 x800) TFT LCD
    光碟機:DVD Super Multi DL Burner
    其他:IEEE 802.11a/b/g/n,Bluetooth,USB2.0 x3,Firewire,ExpressCard/34,4-in-1 Card Reader
    尺寸: 335.8 x 245 x 29-39.8mm
    重量: 2.6kg
    售價: $10,980(CS16G/Q/T/P/R/W) / $6,980(CS13G/Q/W/P)

    ——————————

    SONY VAIO NS15G/S


    而最後一款 VAIO VGN-NS15G/S同樣以平價作招徠,只需$6,980便有交易,絕對是VAIO入門不二之選。此機採用手感獨特的塑膠物料製造,加上凹凸不平的外殼壓紋,風格同樣獨特。此機採用Core 2 Duo T5800 2.0GHz處理器,內置Intel GMA4500MHD顯示功能,性能價格比尚算合理。而隨機配備15.4吋Clear Bright LCD Lite闊螢幕,作為家中Second PC或者首部筆電相當適合。

    SPEC
    處理器: Intel Core 2 Duo T5800 2.0GHz
    記憶體: 1GB DDR2 800MHz
    硬碟: 250GB SATA
    顯示卡: Intel GMA 4500MHD 內置顯示功能
    顯示器:15.4″ ClearBright LCD Lite WXGA (1280 x800) TFT LCD
    光碟機:DVD Super Multi DL Burner
    其他:IEEE 802.11a/b/g/n,Bluetooth,USB2.0 x4,Firewire,Webcam,ExpressCard/34,4-in-1 Card Reader
    尺寸: 360 x 270 x 31.4-38mm
    重量: 2.9kg
    售價: $6,980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ULT WEAR WH-ULT900N 真無線重低音頭戴耳機 兩種重低音模式比較 + 性價比高 + 續航力高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  
  •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介面快速評測 + 開賣詳情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