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聖誕,你可能會跟愛人、朋友或家人到各大充滿聖誕氣氛的商場和其裝飾到處留影。「唔該幫我地影張相丫,要影到後面果個公仔架喎!」咔嚓一聲,咦,為甚麼相中人濛晒的,後面棵聖誕樹卻那麼清晰呢?「對錯焦」這個問題很常見,對底對焦要有甚麼技巧呢?
對錯焦的原因
光線不足
相機內的對焦系統如人眼一樣,需要有光線才能分析到景物焦距,如果光線不足的話就看不清楚了。很多相機會在光線不足時自動使用「補光燈」幫助對焦,但補光燈光度有限,遠一點就拍不到了,而且很多時補光燈會造成滋擾,例如拍小動物或 BB 就不建議使用。越專業相機的對焦系統越精密,亦可以提供更低光的環境下運作。
對焦速度慢
很多新手在購買相機前都缺乏考慮對焦速度,如果單純拍風景的話還可以,如果你是拍一些活動多的主題,如小朋友、寵物或運動等,相機未對好焦就已經跑掉,莫說是對錯焦,就連拍到也困難
Shutter Lag
這個是很多人沒注意到的,一部相機對焦快是不夠的,如果按快門後要隔好成不到 1 秒才開始拍照,這 1 秒內可能你手部前後有移動,甚至是被拍的人移動了就會拍攝失敗。
錯誤的對焦點
我已經買了一台很不俗的相機,為甚麼還是對錯焦 ? 除了機能外還來我們選對焦點也有一些技巧,這一點文章稍後會跟各位探討。
如何選購一部對焦速度快的相機 ?
首先我們要明白對焦原理:
普通數碼相機的對焦原理大概是使用「對比檢測」(Contrast Detection) ,大致上就是透過感光元件探測高對比度的對像,因為對焦主體通常都有高的對比度,即是在相鄰的像素反差會最大,因此就能判別出對焦的主體。但是這方法在低光的環境 (例如室內環境) 下較難判別。
至於較專業的單鏡反光相機用的則是「相位檢測」(Phase Detection),原理就是相機將不同光線分離,相機內的自動對焦感應器會比較一對光線,用以判別焦點前後有沒有移動,然後再調整對焦環,這種方式比較快和準,但也會令相機的元件增加。
而有些新式一點的相機會採用「混合式檢測」(即上述兩種的混用版),反應亦比純用「相位檢測」快,亦有其他廠商會研發新的技術,例如 Panasonic GX8 的對焦技術就是「對比檢測」再加上其自家改良的 DFD (Depth From Defocus) 自動對焦技術。這技術會即時對比兩幅不同銳利度的相片以計算距離,比起傳統的「對比檢測」快,也能更準確地對焦。
對焦小技巧
在使用普通數碼相機時,假如想對焦對得準確,就最好不要在低反差的色塊上進行對焦,例如是很相近的顏色,選一些對比大的顏色來對焦,就會準確一點。
甚麼相機可減低對錯焦的機會?
光場相機
聰明的 Wire 民可能想到,若然真的要在低反差的環境其實可以考慮光場相機。簡單來說,光場相機就是類似用了大量微鏡頭拍攝,使相片不只有一個焦點。這個方法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先拍攝後對焦,拍攝時不用先對焦於主角,於拍攝後才選擇對焦的對像。可惜光場相機的操控、功能及其影像質素等等,都跟普通的數碼相機有段距離..
焦距合成技術
除了光場相機之外,現在的新相機如 Panasonic 的LUMIX GX8、 G7 或是 FZ300 都有先拍攝後對焦的功能,名叫「Post Focus」,其功能結合高速和高準確度的 DFD (Depth From Defocus) 自動對焦技術及 4K 科技、配搭影像處理器 Venus Engine,利用 4K Burst 連拍影像,以達至 30 fps 拍攝 4K 解像度 (3840 x 2160),對焦點最多達 49 個區域的影像,就可以做到自訂焦點的功能。
Panasonic GX8 焦距合成測試:
物件位置擺放示意圖
拍攝後可任意輸出不同的對焦點相片
局部放大再微調
對焦準了,可是拍不到對的時刻
現在的無反相機,對焦速度已經非常之快,能媲美單反。例如 GX8 ,它的對比自動對焦 (Contrast AF) 加上 DFD 造到 0.07 秒極速自動對焦。不過對高速移動的拍攝,我們實在很難一按就按對,一般都會使用連拍去捕捉,相機的連拍 FPS 越高就代表一秒內拍得越多,增加準確捕捉的機會。
有一些相機擁有新的連拍技術,例如 GX8 的 4K 相片模式,就可以30fps高速拍攝相等於800萬像素的4K相片,透過這樣連拍,就能保證重要的時刻,例如衝線之時,不會錯過了。
總結 : 用科技提升成功率
近幾年數碼相機的發展,讓不少人有種錯覺好像慢了下來。原因是各廠方已由像素大戰中轉向其他戰場,相機除了畫質外還需要很多技術去提升提攝成功率。建議我們買機前先針對自己的拍攝缺點去考量,看看廠方的技術是否能補其不足。例如你經常拍片手震很厲害的話,不妨留意一些擁有新一代防震技術的型號 ; 又例如今次所討論的「對錯焦」,我們應該選擇一些對焦快、連拍快的型號,而 Panasonic GX8 是筆者比較印象深刻的相機,因為它可以容許用家先拍後對焦,又能作 30FPS 的相片連拍,如果早 10 年前出現,筆者在外拍攝模特兒就不用再苦惱是否中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