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於購買期貨絕對不陌生,因為很多人買新樓,都是購買樓花。購買樓花沒有實景可以參考,買家只可以透過地產商搭建的示範單位,配合銷售說明文件,去選擇不同大小座向樓層的單位。雖然買樓動輒數百萬,是人生重要的決定,但慶幸政府有嚴格規管,加上地產商往往實力雄厚,甚少出現購買樓花後出事,例如延遲交付、貨不對辦、爛尾的問題。
近年非常流行的群眾集資,其實亦是購買期貨的一種。在群眾集資網站展示研發中的產品概念,或者半製成品和樣板,開發團隊訂下集資金額,然後網民根據推介的短片、圖片和文字,決定是否支持項目。早前有航拍機項目爛尾收場,令投資的網民失望收場兼損失慘重;有時候就連看似有信譽的公司,亦可能會出現撻 Q 的情況。就好像是芬蘭手機生產商 Jolla,他們通過集資網募集資金開發平板電腦,好評如潮亦兩度獲得支持,偏偏卻嚴重爛尾。
報導指 Jolla 只可以向當中幾百位投資者交付平板,其餘的投資者雖然獲退款,但需要分兩期,最遲年底才全數歸還(如果不走數的話)。日前又有新聞指集資開發的遊戲《Ant Simulator》因為開發員挪用資金吃喝玩樂,最後令遊戲爛尾告終。群眾集資平台讓不少人實現夢想,但在監管不足的情況下,遇著沒有良知和操守的團隊,網民隨時渣都冇。筆者雖然每天接觸和介紹很多眾籌網站的產品,但對於投資在這些項目之上卻非常謹慎。畢竟賺錢不容易,我還是比較喜歡購買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