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於 1999 年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其中本地大學是基金的資助對象,促進新的應用研發項目。根據政府資料,2012 至 2015 年三個年度,基金資助超過 770 個研究項目,其中有約 400 個研究項目由本地大學進行,資助金額達 8.2 億元。可是政府一方面撥款支持大學進行研究,研發新技術,卻沒有足夠支援為新技術做市場推廣及商品化,導致很多新技術只能停留在象牙塔,未能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接軌。今日 unwire.hk 帶大家探討其中一個個案。
「氧聚解」分解空氣中有害物質
其中一個曾被埋沒的新技術稱為「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Nano Confined Catalytic Oxidation, NCCO),於 2003 年由香港科技大學研發並獲得專利,可以分解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成為水和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在化學反應過程之中,NCCO 反應物料不會消耗,還可以循環再用。這項技術獲一間專做室內空氣污染監測的香港公司看中,認為可以有助改善空氣質素,結果在 NCCO 技術出來差不多 10 年後,開始轉成實際應用,並由港產化學系女博士詹嘉慧(Cathy)接手推廣,更期望將之取代「活性碳」。
活性碳似垃圾筒:會滿瀉
不知道各位 unwire.hk 讀者知不知道,現時坊間的空氣清新機有超過九成使用活性碳作為除味除臭的主要技術,詹博士分析過活性碳的好壞:「活性碳的原理就好似一個垃圾筒,收集及儲起好多垃圾,但冇任何處理。久而久之,容量有限,就會滿,出現『飽和』狀態。」出現飽和狀態本來只要換過濾芯就可以,但是並無簡單的方法知道活性碳甚麼時候會「飽和」,而當活性碳超越可吸附的容量時,就會慢慢釋放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
相關文章:
2024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港鐵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獲全年大獎 傳黃仁勳、梁朝偉獲科大頒榮譽博士 下月出席科大學位頒授典禮
活性碳機兩個星期玩完
簡單來說,活性碳的壽命有限,而且還很短,詹博士曾做過測試,發現濕度較高的日子,因為活性碳會吸水,它在 10-14 日就會飽和,即不能再使用。而新技術 NCCO 的反應原理就不同,NCCO 不是垃圾筒,不會儲起污染物,反而會將吸來的污染物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等無害物質。NCCO 甚至可以處理肉眼看不見的氣體污染物,例如 T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及一些難聞的味道如阿摩尼亞、硫化氫等。除此之外,NCCO 對於生物污染,如細菌、真菌等,都可以以氧化的方式有效分解,真正做到「空氣淨化」。
NCCO 怕塵又怕油
不過 NCCO 都有弱點,塵和油都會將 NCCO 分解層表面遮蓋,影響化學反應進行,所以一定要在進行分解之前,先將空氣中的塵和油隔走。相對於氣體,塵和油體積大 1000 倍,都不是空氣中的小分子,所以問題相對上容易解決。詹博士續指出,在實驗室入面 NCCO 不會有損耗的情況,基本上不需要更換分解層就可以持續使用,但考慮到實際情況不能像實驗室中能全面控制,她建議 5 年換一次,確保分解層正常運作,比起活性碳耐用得多。
NCCO 分解層由礦物材料製造,即是一些砂石,即使扔掉亦不會造成污染,相反活性碳由木頭製成,需要砍伐樹木, NCCO 在這一方面也較環保。
香港有 NCCO 成功應用例子
NCCO 雖然不太「入屋」,但本地已經有一些工業及商業應用,詹博士舉例,與將軍澳堆填區一條街之隔的 HSBC 數據中心,試過很多技術都解決不到「好像活在堆填區入面」的臭味問題。而詹博士的團隊就替他們設計改裝大廈的風櫃,在其中加入 NCCO 分解層,令氣味大減。同樣技術亦應用於部分港鐵的洗手間內,詹博士笑說,「用咗 NCCO 唔代表唔使清潔架!解決源頭先最有效。」
用 NCCO 減排 長遠減輕霧霾
現時中國受霧霾影響,詹博士都建議從源頭著手解決空氣污染問題,「霧霾有兩部分,一是塵及 PM2.5 懸浮粒子,二就是肉眼難看見的氣體污染物,而家啲人淨係講點樣避免吸入霧霾,戴面罩匿埋喺室內,其實呢啲只係補救方法,無解決到問題。」詹博士指出,多年來中國很多工廠直接將污染物排入大氣,污染物不斷進行化學反應,最後才形成霧霾。他們現時有為中國的工廠安裝 NCCO 分解層以處理空氣污染物,確保排出來的氣體達到標準,長遠希望減輕霧霾。
相關文章:
2024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港鐵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獲全年大獎 傳黃仁勳、梁朝偉獲科大頒榮譽博士 下月出席科大學位頒授典禮
詹博士嘆:有技術卻冇人欣賞
詹博士於五年前開始將 NCCO 技術推進市場,曾經試過與大品牌合作使用其專利技術,但最終決定要由自己推行,卻在過程中發現此路難行,她慨嘆沒有資源搞技術商品化,「每年政府用咗好多資源落大學及科妍機構研發新的技術,但其實我地睇到有好多錢都係扔咗落咸水海,因為好多新技術都 commercialize 唔到。你做 research 好成功,出論文,有專利,攞好多獎,就完,冇乜做技術及市場對接。」
她認為這個問題的出現有幾個因素,第一,做研究的人不會突然轉做從商,只會專注做研究;第二,市場對於新技術的接受能力低,即使新技術的效能很高,如果沒有大品牌採用及推廣,就難以被發現;第三,政府及市場上對於技術商品化沒有很多支援,導致沒有動力推廣新技術。
詹博士認為唯有靠自己,才可以將象牙塔內的新技術推廣出去,真正做到 Smart Living,所以畢業後放棄成為學者的機會,加入現時的團隊,推廣 NCCO 技術,取代活性碳,真正改善空氣污染的情況。
相關文章:
2024 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港鐵公司與香港科技大學獲全年大獎 傳黃仁勳、梁朝偉獲科大頒榮譽博士 下月出席科大學位頒授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