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IEEE》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研人員成功研發一種,可以提前 1 小時預測癲癇症發作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且成功預測率更高達 99.6%。研究人員表示,現時全球患癲癇症的人數有 5,000 萬,當中 7 成患者能夠透過藥物控制癲癇症發作。
問題是癲癇症發作前甚少會有預警,透過人工智能預測癲癇症發作,就能讓患者有足夠時間應對病情,大大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通過腦電圖測試分析大腦活動,從而開發預測模型,過往亦有類似研究出現過,不過大腦活動模式各有不同令難度大增,所以需要人手提出分析。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的科研人員則將大腦特徵結合分類過程,交由自動化系統處理,令效率和精準度都大大提高。
研究人員引進深度學習演算法,收集不同電極點記錄的大腦活動特徵,進一步提升預測的準確性。研究人員為 22 為癲癇症患者進行測試,發現預測模型的準確度達 99.6%,誤報率僅為每小時 0.004 次。研究人員稱研發一種可以放置在智能手錶的晶片,還有內置於頭盔的感應器,希望能夠幫助癲癇症患者。
來源:TNW
相關文章:
【教學】iOS 18.1 AI 一鍵清相片路人雜物 旅遊景點不再人頭湧湧 Google 全新 AI 助手意外曝光 Jarvis 可直接替用家行動例如購物 Perplexity 推 AI 選舉資訊平台 提供美國大選相關資料協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