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上網十分方便,加上速食文化盛行,交友軟件百鳥爭鳴,隨手也能夠數出十數個交友軟件,「左掃右掃」就可以認識新朋友。就算不玩交友軟件,也可以在各大討論區認識新朋友。但你知道卅載以前還在行 20kbps 數據機的年代,香港首批網民是如何交友的嗎?小編邀請了兩位香港第一代網民:當年香港互聯網供應商星光網站主管亞當,和當年 PC Game 版主阿基,帶大家回到過去,娓娓道來分享那個連圖片也載入不到的年代,香港第一批網民如何在網上交友。
▲PC Game 版主阿基(左);星光網站主管亞當(中)
初代上網方式—有電話入即斷線
星光網站主管亞當慨嘆當年上網不如現在般容易。那時候需要用數據機連接電話線方能上網。不久後香港政府發現上網時會霸佔電話線路。為防止用戶長時間佔用電話線路,香港電訊管理局於是在 1985 年開始向使用電話線上網的網民徵收「公共非專利電訊服務費」(Public Non-Exclusiv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簡稱 PNETS)。PNETS 費用是為彌補在「撥號」接駁中,使用固定網絡把增值服務客戶連接至服務供應商設施的成本。互聯網供應商通常會把網絡使用費轉嫁客戶,而 PNETS 費用則會作為獨立項目於客戶的帳單上顯示。由此可見在那陣時上網是一件奢侈的事,很多人也非常珍惜零珠碎玉的上網時間。
▲ 以前上網需要以電話線撥號(dial-up)
前 PC Game 版主阿基則表示當年回到家想上網和朋友聊天的話,只能夠使用大學提供的線路。當年需要利用數據機撥號連線,但大學提供的連接額度有限,同一時間只可有 30-50 個人連接。倘若限額滿了就會撥號失敗,失敗的話就要一直撥號,直至撥號成功方能連接互聯網。即使幸運接通,萬一有人打電話來也會馬上斷線。
▲ 電話撥號上網流程示意圖
早期交友方式—Newsgroup
最初有互聯網時網絡速度慢得要以 kbps 計算,故此當年不如現在般「傾偈冇相冇偈傾」,大部份交友方式都是「純文字討論」為主。當時最流行使用 Newsgroup,即新聞組。
▲ Newsgroup 畫面截圖
新聞組有不同類型的「版」,大家可以視為現時 LIHKG (俗稱連登)的不同「台」般,每個版均有不同討論主題,例如阿基當年成立的 PC Game Group ,顧名思義就是討論電腦遊戲的「版」。那時候新聞組有個很著名的「版」叫「港娛」(HK.Entertainment),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早的 Newsgroup。
雖然架構上和「連登」差不多,但瀏覽 Newsgroup 的技術門檻比上「連登」高得多。當年瀏覽器選擇不如現在那麼多,一般用 Netscape 居多,即 Mozilla Firefox 的前身。用家要利用瀏覽器內置的 Newsgroup 功能,再設定一番才能連接 Newsgroup。
▲ Netscape 畫面截圖
相關文章:
日本公司新推 USB 56K 數據機 重溫 90 年代上網體驗
Newsgroup 管理團隊—權利和職責
當時亞當想要成立網上「社群」協助管理 Newsgroup ,於是便瀏覽 Newsgroup 上不同的「版」,尋找踴躍發言的用戶幫忙。亞當在其中一個「版」裏找到活躍用戶阿基,於是便邀請阿基做版主,幫忙管理 Newsgroup。版主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負責刪除帖文,因為當時有很多人胡言亂語,甚至洗版(短時間內重複發送相同的內容),亞當一個人做不完所有事,於是就找來阿基及其他人協助管理 Newsgroup。成為版主後除了能夠掌握「生殺大權」外,還可以免費上網(PNETS 不計算在內),對當年還是學生的阿基而言非常吸引。那時候上網不像現在般月費任用,而是按小時收費。亞當開始上網的年代每小時收費 $1.38 ,積沙成塔,每個月上網費用非常可觀。在 Newsgroup 管理團隊經營下, Newsgroup 日益壯大,最終聚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網友。星光網站除了提供上網服務外,更會借出地方供網友們相聚。
▲ 當年上網收費
除了「洗版」帖文外,版主最常刪除的另一種帖文就是「亂碼」帖文。現時有 unicode,甚麼國家的文字都能直接顯示,但當年的互聯網上每個國家均有不同的字元顯示系統,用家需要用特定軟件才能夠瀏覽 Newsgroup,更要預先自行設定中文字 coding 方能夠閱讀及輸入文字。
▲「南極星」,其中一個當年流行的中文字元顯示軟件
倘若選錯了字元顯示系統,其他人看你的帖文就只會看到一堆「怪獸符號」般的「外星文字」亂碼,因此版主時常要刪除這些「外星文字」帖文。
▲發文時需設定對應字元顯示系統,否則就會出現下圖的「怪獸字」
▲ 誤用不當的 coding 就只能顯示「怪獸字」
早期交友方式—星光 Notice Board
由於當年的字元顯示系統五花八門,星光網站為了測試系統,於是在網頁上設立了留言功能。
▲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星光網站設立 Notice Board 的原意是為了測試字元顯示功能,以及讓用家有個地方可以留些「到此一遊」之類的留言,怎料無心插柳柳成蔭,留言版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進化成聊天室,星光網站的用家都聚首在那裏聊天。
▲用戶在 Notice Board 聊天
當年 Newsgroup 非常流行,但由於其技術門檻較高,事前需要在瀏覽器上做很多設定,很多互聯網新手不懂如何設定便對 Newsgroup 卻步。當時的主頁是由互聯網供應商設定,不能更改,每個人一回到家啟動數據機後第一個彈出的頁面就正正是星光網站,所以星光網站的 Notice Board 非常受歡迎。
▲星光網站替用戶設定的主頁
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就在主頁下方,每個人上網時也能看見,看到其他有趣的留言後又會跟着一起留言,漸漸 Notice Board 就成了大家聊天的地方。由於 Newsgroup 是個比較進階的平台,對科技有一定認知的朋友才會使用,因此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的用戶會更廣泛。
▲星光網站留言版
亞當表示,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上有各式各樣的話題,但很多人留言目的都是交友,常常都會有人問:「有人有空嗎?」「有人在嗎?」不知道是不是夜深特別寂寞,亞當說一般凌晨 1-2 時最多人在線,問「有人在嗎?」,然後就會一直聊下去。當年互聯網上沒有太多網頁,幾乎全香港會上網的人也會到星光網站的 Notice Board 玩,可想而知其熱鬧程度。
▲當年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的留言
「食色性也」,當年星光網站 Notice Board 最熱鬧最受歡迎的版正是專門討論性話題的「性版」。
▲談及性版,兩位受訪者均笑得合不攏嘴
星光網站「性版」的話題包羅萬象,但一般都屬於「18 禁」。由於當年網絡速度非常慢,要上傳圖片的話耗時甚長,大家都只流於「純文字討論」,因此「性版」的規矩非常寬鬆,作為管理人的亞當亦不會強逼用戶刪除帖文。
▲星光網站的性版
早期交友方式—線下聚會 – LAN Party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那陣時互聯網尚未普及,為甚麼他們當年要上網交友?阿基表示起初他上網就只為了「打機」。
▲當年的網絡遊戲
在阿基剛剛開始上網的年代,無論網絡遊戲(Online Game)也好,Modem to Modem 的連線遊戲也好,如果沒有朋友就玩不了。當年上網打機不如現在進入伺服器就有一大群人般樣,那陣時還未有網吧,連線遊戲也只能夠「點對點」式一對一連線。如果要一大群人一起玩,更要把家用電腦抬到別人家中,以「LAN Party」的形式連線遊玩。
▲ 外國 LAN Party 的情況
而且那時用數據機連接 Newsgroup 速度很慢,一般只能夠「純文字討論」,往往無法展示圖片,而且上網還有限定時間,不如現在乘車去廁所等碎片時間也可以用來上網。當年的人想深入交流就需要在現實聚會,面對面溝通。
▲ Newsgroup 一般都只有純文字討論
以前網上交友比現在安全—全因有技術門檻
雖然現在網上資訊發達,隨時隨地在 Google 上輸入姓名就能搜尋到圖片和資料,但反而我們對其他人的信任卻愈來愈低。
▲ 現時互聯網十分發達,可以輕易找到圖片和資料
小編身邊有不少人因為害怕對方用假資料和怕被騙而不敢上網認識朋友,但據亞當稱,當年互聯網用家並不抗拒在網上交朋友。那個年代的人比較單純,就算出來玩,如線下聚會等,大家都只是為交朋結友,目的非常純粹。當然也會希望認識異性,但就不如現在般危機四伏。亞當說那陣時一班網友出來,無論是聚會,還是出來開 LAN Party,甚至版聚也好,一出來動輒 4-50 人。那時候大家感情很好,阿基更曾經與網友一起辦網上雜誌發表遊戲評論。
亞當又稱,當年單單是要連接互聯網已經需要一定技術,那陣時懂得上網的人質素相對會較高。現時上網相對簡單得多,只需安裝應用程式,完成註冊後就能夠上網,門檻降低後能夠上網的人就更多,上網人口基數增加後自然會出現「樹大有枯枝」的問題,變相網上的人就良莠不齊。
▲ 現時上網非常方便,只需安裝應用程式便可
相關文章:
日本公司新推 USB 56K 數據機 重溫 90 年代上網體驗
Newsgroup 沒落—Web 技術日益成熟
「花無百日紅」,Newsgroup 最終也在時代巨輪的推動下沒落了。亞當認為 Web 技術日益成熟是 Newsgroup 沒落的主因。當年任何人想上網做任何事,即使只是檢查電郵信箱也好,均需先打開瀏覽器。無論是初代 Netscape 也好,後期的 Internet Explorer 也好,一打開瀏覽器第一樣看見的就是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絡供應商)為用家設定的主頁,星光網站的主頁經已有 Notice Board 功能,而且還有 Yahoo 雅虎等這類後起之秀,這些都是 Newsgroup 沒落的原因。
▲ 當年盛極一時的 Yahoo 友緣人
Yahoo 那邊有很多好玩之處,如現時已停止營運的 Yahoo 友緣人;除此以外,線上遊戲亦如雨後春筍湧現,遊戲中更可以即時留言,這些都是供用戶利用 Web 模式認識新朋友的途徑。
▲ 網絡遊戲可以即時和其他玩家溝通
這類 Web 模式交友方法降低了上網的技術門檻,相比之下, Newsgroup 要學懂如何使用 nntp 這個 protocol,更要花時間搞一大堆設定,設定用甚麼伺服器、甚麼 port 等等,對一般用戶而言非常困難,Newsgroup 就自然被淘汰了。
▲ 使用 Newsgroup 需要一定電腦知識
亞當補充,Usenet —— Newsgroup 背後的技術今日仍然健在,仍然有人使用,但就變得專業導向,用戶一般都是某些專業人士,上面的討論也比較學術性。
2000 年代交友方式—ICQ
到了 2000 年代,ICQ 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交友軟件。除了能夠認識新朋友外,還可找回多年沒有聯絡過的舊朋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快速直接。亞當接下來會和我們分享 ICQ 和以往 Newsgroup 的分別。
▲ ICQ 的版面
首先最大的分別是,踏入 2000 年,網絡速度比以往進步不少,大家終於不用再流於「純文字交流」了。ICQ 面世後,網民多了以圖片交流。除此以外,縱然 ICQ 不能傳送離線訊息,對方不在線的話無法溝通,與現在的 WhatsApp Signal 等即時通訊軟件相比的確較落後;但是 ICQ 可以看到對方是否在線,與無法知悉對方是否在線的留言版和 Newsgroup 相比已是很大進步。ICQ 和後期出現的 MSN 改變了網絡文化,使人與人的溝通趨向「即時性」交流,大家要相同時間上線才能夠溝通。
互聯網交友轉捩點— iPhone 的出現
亞當認為 2007 年是互聯網交友模式的轉捩點,當年 Apple 推出了劃時代產品— iPhone 2G。
▲ 2007 年 Apple 正式推出 iPhone,為互聯網交友帶來革新
iPhone 出現後,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夠上網。無論是親朋戚友,或是剛剛認識的新網友也可以在任何時間聯絡。雖然科技帶來了方便,可是科技亦是一把雙面刃。現時科技發展下引起了 FOMO 的問題。FOMO 全稱為 Fear of Missing Out,意指用家害怕錯失訊息,即使沒有甚麼特別事發生,也會下意識經常檢查手機。
訪問的尾聲,亞當表示開始懷念初代互聯網那個年代,那時候生活較簡單,只要不開電腦,人就不在網上,也不會有人無緣無故找你,那個年代相對較平靜。
相關文章:
日本公司新推 USB 56K 數據機 重溫 90 年代上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