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非洲象擁有個別名字,並以名字互相呼喚和回應。研究為我們了解動物間的複雜社會結構提供了新視角。
在肯亞桑布魯國家保護區和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進行的研究中,生物學者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了非洲象的叫聲數據。他們發現這些象群利用低沉的叫聲互相傳遞信息,這些叫聲能傳遍廣闊的草原。研究表明,這種命名行為在社會結構複雜且成員時常分離和重聚的動物中更為常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生態學者 George Wittemyer 指出,這些象群高度社會化,總是互相交流和觸碰。命名行為可能是支持它們與個別成員溝通的重要因素。
在進行這項研究時,研究團隊駕駛吉普車跟蹤觀察象群,記錄哪頭象在呼叫以及哪頭象在回應。例如,母象呼叫小象或是族群中的長者呼叫掉隊的成員。分析這些音頻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電腦模型能在 28% 的時間內準確預測哪頭象在被呼叫,這表明這些叫聲可能包含象名。而當輸入無意義的數據時,模型的準確率只有 8%。
Cornell 大學的生物學者 Mickey Pardo 表示,象群使用名字的方式與人類相似,但可能並不是每次叫聲都包含名字。這些低沉的叫聲中有些超出人類聽覺範圍,科學家們仍在研究象名的具體頻率範圍。
為了驗證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對個別大象播放錄音,發現當錄音中包含大象的名字時,牠們的反應更為強烈,耳朵搧動,鼻子抬起。這進一步證實了大象間通過名字進行溝通的可能性。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夥伴和「拯救大象」組織的成員 George Wittemyer 表示,這些發現讓我們對大象的社會結構和溝通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才剛剛打開了探索大象思維的大門」。
資料來源:cg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