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近兩年在香港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劉學亮透露,集團累計接獲約 1 萬張訂單,上牌數量已超過 7,000 輛。劉學亮認為,比亞迪代表未來的汽車趨勢,而燃油車則象徵過去的傳統。比亞迪希望引領市場轉向電動車,成為行業先驅,而不僅僅是與 Tesla 爭奪電動車市場份額。他指出,市場競爭激烈,比亞迪的戰略並非單純地向 Tesla 挑戰,而是著眼於整個汽車行業的轉型。
消息指 Apple 計劃在今年 10 月再次舉辦發佈會,發表全新的 Mac 和 iPad 產品。若果消息屬實,這將會是過去五年內第四次於 10 月舉辦活動。Apple 去年 10 月 30 日舉辦了一場網上活動,發佈配備 M3 系列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和 iMac。在《彭博》最新 Power On 專欄中,記者 Mark Gurman 透露 Apple 打算在未來數星期內發表首批配備 M4 處理器的 Mac,還有全新入門級 iPad 平板。
近年各國因 AI 生成內容濫用而遭受困擾,例如韓國校園和演藝圈的 Deepfake 事件、美國藝人與烏克蘭網紅形象遭盜用等。面對 AI 技術快速發展,各國政府都期望能制定相關法規加以規範,中國近期正式起草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徵求意見稿)》,擬定了 13 條法規,規範 AI 生成內容,期望有效應對近年來 AI 生成圖片及影片引發問題。有關規範計劃在 2024 年內施行。
近來中國社交平台充斥大量利用 AI 生成圖片的假帳號,一名網友更自稱透過 AI 文字生成圖片,建立 1,327 個帳號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傳,令網民質疑網路上圖片真偽。為了遏止這類不良現象,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 2024 年 9 月 14 日公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徵求意見稿)》,並徵求社會意見。該辦法目標是促進人工智慧健康發展,規範 AI 生成內容,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權益。
該法規要求使用 AI 創作的文字、錄音、圖片、影片、虛擬場景等內容必須添加標識,區分為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顯式標識指在生成內容或互動界面中添加明顯提示,例如在圖片、影片或音訊適當位置添加顯著標記,讓用戶能夠明確感知內容為 AI 生成。隱式標識則需要在文件原數據中嵌入不可見但可追溯資訊,包括生成內容屬性、服務提供者名稱或編碼、內容編號等。若生成內容中未添加顯式標識,服務提供者必須在文件元數據中加入隱式標識,以確保內容來源可追溯。
該辦法同時規定,提供網絡信息內容傳播平台的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措施,規範生成內容的傳播。服務提供者應驗證文件元數據中是否含有隱式標識,並在發布內容周邊添加提示標識,提醒用戶內容屬於 AI 生成。若未驗證到標識但用戶聲明為 AI 生成內容,服務提供者也需添加提示標識,避免誤導用戶。為確保標識標準,服務提供者需在用戶服務協議中明確說明標識的方法與規範。
Apple 近期推出 iPhone 16 系列,與過往不同,包裝盒內已不再附有經典 Apple 貼紙。究竟為什麼 Apple 決定這樣做?事實上,這背後與 Apple 的環保政策息息相關。Apple 期望通過這個小改變,為達成 2030 年碳中和目標邁進。
購買 iPhone 16 或 iPhone 16 Pro 的消費者,將無法在包裝盒內找到 Apple 貼紙。這是 Apple 為減少浪費所採取的措施之一。根據外媒 9to5Mac 報導,除非購買時特別要求,Apple 決定不再主動提供貼紙。想要獲得貼紙的消費者,必須親自前往 Apple Store,在購買時向店員索取;而在第三方零售商、電訊商購買、網上訂購的顧客則無法取得。(此乃外媒查詢到美國當地的安排,香港如何安排尚未有清晰公佈)
早在今年推出 Vision Pro 和新款 iPad Pro、iPad Air 時,Apple 就已經開始取消包裝中的貼紙。M3 MacBook Air 是今年少數仍附贈貼紙的產品之一。連串改變反映 Apple 正逐步推進環保策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前 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AI 領域專家李開復指出,中國 AI 模型雖然在開發進度上落後美國 6 至 9 個月,但他預測中國的 AI 應用程式將以更快的速度起飛。他強調,中國 AI 產業競爭激烈,刺激市場進步,未來全球將難以忽視中國在 AI 應用上的領先地位。
李開復在北京舉行的 AVCJ 私募股權與創業投資論壇上表示,中國頂尖企業所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LLM)與美國的領先者存在 6 至 9 個月的差距,較落後的中國模型可能與美國相差約 15 個月。然而他認為中國 AI 產業的進步速度正在加快,預期到 2025 年初,中國 AI 應用數量的增長將比美國更快,普及速度也將超越美國。
他進一步指出,隨著 AI 模型的訓練成本下降,中國具備創造世界最佳 AI 應用的潛力。李開復提到,中國 AI 產業競爭激烈,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公司和眾多投資者都紛紛推出自家的 AI 模型、新技術與商業產品,促進了中國 AI 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這種競爭也影響到中國以外的市場,涵蓋整個亞洲以及歐美地區。
李開復表示,未來中國在 AI 領域的表現將不可忽視,即使目前尚不清楚這一願景是由大型企業還是小型團隊來實現。他相信,AI 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未來五到八年內將發展出能執行多重任務的「超級 AI 應用程式」。目前,李開復所創立的新創公司「零一萬物」(01.AI)正專注於開發類似 OpenAI ChatGPT 的 AI 應用,期望帶來更具功能性的生成式 AI。
李開復也強調,未來的 AI 產業可能需要全新硬件設備的配合,現有的智慧型手機仍有許多不足。他認為,未來的 AI 硬件應該是一種能隨時開啟並監聽使用者需求的裝置,這與現有智能手機的功能定位並不完全相同。
Google 宣布計劃在 Google Wallet(Google 錢包)中加入台灣「一卡通」 iPASS 支援。台灣民眾不再需要攜帶實體卡片,只需使用 Android 手機就能輕鬆搭乘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工具。透過 NFC 感應技術,用戶可直接在 Google 錢包中完成增值、購票等操作,無需額外下載官方 App。
根據 Google 官方部落格發佈的最新消息,Google Wallet 將新增台灣「一卡通」支援。目前尚不清楚實際支援的日程時間,或是否能對應不同交通系統如北捷、高捷、台鐵等。一卡通公司將會在日後公布更多細節。對於台灣的 Android 用戶來說,這次整合意味著他們將有更多的選擇來「嗶手機」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除了 Google 錢包,現有方法還包括悠遊卡公司的「悠遊付」以及內置悠遊卡的三星手機。至於 iPhone 何時支援這類功能,則有待 Apple 在台灣進一步開放 NFC 非接觸式交易。
有網民認為 Google Wallet 與 Samsung 支援悠遊卡各有優勢,悠遊卡公司目前對此反應相對遲緩。對於 iPhone 用戶無法使用這項功能,部分網民指出這與悠遊卡公司和 Apple 的合作進展有關,並非純技術問題,呼籲有關企業應該更全面地看待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