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斯萊斯首部純電動車曝光 懸掛系統測試階段

勞斯萊斯首部純電動車 Spectre 將於 2023 年底前推出,而 Spectre 近日在法國進行懸掛系統測試,預計全車開發進度為 40%。

 

繼早前 Spectre 在北極圈的面對極端環境進行數月的行車測試後,近日再於法國蔚藍海岸的進行懸掛系統測試。測試過程分為兩部分,首先會在試車場 Autodrome de Miramas 進行測試,然後再到附近的鄉村進行測試,總行車距離為 62.5 萬公里。

 

據悉是次測試會就 Spectre 全新開發的電子控制側傾穩定硬件進行檢驗,該側傾穩定硬件能在車輛直線加速時斷開防傾桿的連接,當衛星輔助導航系統偵測即將入彎時,便會重新接上,能為乘客提供舒適與穩定的旅程,以符合勞斯萊斯的「魔毯之旅」的賣點。

 

Spectre 搭載 Architecture of Luxury 平台架構,利用鋼製材料強化車架,車門長達 1.5 米,風阻係數從 0.26 降低到 0.25,是勞斯萊斯空氣動力學性能最佳的車款。而 Spectre 的客制化電動車架構更提供更多的行車數據。

 

資料來源:Autocar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Tesla Cybertruck 終於可用 FSD 率先向部分車主推送更新
  •  
  • 美國擬禁制含中國軟硬件汽車 防止數據入侵風險
  •  
  • 歐盟籌組電池開發聯盟 提升固態電池密度超過 25%
  •  

    小米電動汽車遇監管障礙 有高層擔心計劃延遲

    近年,智能手機及產品製造企業小米(Mi.)積極開發電動車並啟動申請程序,但據外媒引述消息人士報道,耗資10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項目就牌照問題遇到障礙,雖已與國家發改委官員商討幾月,但一直未能取得共識。

     

    據《彭博》報道中的消息人士表示,小米部分高層對當局最終會批准其電動汽車項目仍抱期望,但亦擔心商討過程過長會導致公司的計劃延遲。

     

    又有外媒指中國一直加強對電動汽車行業的審查,新電動汽車申請者會被當局要求提交一系列文件,藉此證明汽車申請者的財務和技術能力,審查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甚至會拒絕申請。

     

    小米去年9月正式成立了一間全資子公司,專注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初期投資額為 100 億人民幣,預計未來 10 年投資額則為 100 億美元。

     

    資料來源:Now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Google Play Store 新規 禁止 App 內出現擾人廣告

    Google 近日就應用程式的全螢幕廣告制定了新規條,限制開發者在 Google Search、YouTube、Google Play 等平台上宣傳自身在 iOS 或 Android 版的應用程式,以獲得更多用戶下載。

     

    根據 Google 官方告示的新規條表示,當用戶在選擇執行其他操作時,不允許出現意外顯示的影像,如GIF、靜態等格式的全螢幕插頁式廣告;不允許在關卡開始的遊戲過程中或內容片段開頭部分出現廣告;不允許在應用程式的加載螢幕前出現全螢幕插頁式廣告影片插頁式廣告;不允許全螢幕插頁式廣告時長超過 15 秒,但不會打斷用戶操作的全螢幕插頁式廣告,則允許繼續播放廣告。

     

    新規條將於 2022 年 9 月 30 日起實施,Google 表示,新政策不適用於用戶明確選擇加入的獎勵廣告,如應用程式開發者明確提供用戶觀看的廣告, 及以換取解鎖特定遊戲功能或內容的廣告。該政策也不適用於不會干擾應用程式應用正常使用或遊戲播放的獲利和廣告,如帶有集合廣告的影像內容、非全螢幕橫向廣告等。

     

    資料來源:theverge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Bill Gates 投資製冷技術初創 望減低冷氣二氧化碳釋放量

    為減低冷氣機二氧化碳釋放量及消耗的能源所做成的全球暖化現象,Microsoft 創辦人 Bill Gates(比爾蓋茨)旗下清潔技術投資基金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投放 2,000萬美元(約港幣1.56億元)投資製冷技術初創公司 Blue Frontier 研發環保製冷系統。

     

    Blue Frontier 所研發的製冷系統只需要傳統製冷系統的5分之1至3分之1,Blue Frontier CEO Daniel Bettso 稱,系統內配備的一種液體乾燥劑可以儲存在冷氣機內的一個小塑料罐中,並具有儲存冷卻能力,其為一種是出色的防腐劑和殺菌劑。當潮濕的空氣通過液體乾燥劑時,水就會被抽出,從而對空氣除濕並殺死炭疽桿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和帶來更健康的室內環境。

     

    Bill Gates 接受外媒訪問又表示,液體乾燥劑的儲存冷卻能力,能避免大眾在化石燃料工廠供電的高峰需求期間消耗更多電力。

     

    根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及美國科技研發機構帕羅奧多研究中心(PARC)的研究,目前冷氣機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 4%。而每年開啟冷氣所釋放的19.5億噸二氧化碳中,有5.31億噸是用於冷卻空氣;5.99億噸用於去除濕度;8.2億噸來自於冷氣機製冷劑的泄漏,以及製造和運輸冷氣裝置時排放的溫室氣體。

     

    資料來源:cnbc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評測】Google Pixel 6a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在早前六月舉行的 Google I/O,Google 就宣佈了會在 7 月底推出同樣是採用原生 Android OS,不過熒幕就細一點的 Pixel 6a。由於香港 Google 未有推出 Pixel 行貨,所以對 Pixel 情有獨鍾的用家也只能玩水貨。距離香港最近推出行貨的台灣,本來要 7 月 28 日才正式開售,但沒想到前幾日已有歐版水貨流入香港市場。筆者就借得真機,現在為大家分享一下這部 Pixel 6 系列的第 3 部旗艦手機,究竟用起來感受如何吧。

    單手操控手感一流

    先說外形吧,Google 今次推出的 Pixel 6a,有別於過往推出平價機設計會「入門風」一點的風格。Pixel 6a 在機身設計上,基本上與去年底推出的 Pixel 6 / Pixel 6 Pro 是一模一樣:同樣是兩截機背顏色設計、突出的相機模組、屏佔比高的幼邊框熒幕、以及相同的按鍵位置及端子。Pixel 6a 與 6 / 6 Pro 比較,在外形上唯一兩個可以辨別到的地方,就是 Pixel 6a 的鏡頭模組似乎沒有 6 / 6 Pro 那麼突出,以及 6a 的熒幕尺寸是 3 部手機之中最細的。亦因為如此,所以在使用上,Pixel 6a 的單手操控體驗確實十分理想,加上機背邊位採用弧邊設計,更令拿在手上的手感十分舒服,對於「單手控」的用家,Pixel 6a 應該可以完美滿足到大家的需要。

    ▲這就是 Google 最新推出的「親生仔」,亦是定價較親民的一部 Pixel 6a,而筆者今次測試的是白色版本,大家可以見到機身設計風格上基本與大哥 Pixel 6 Pro 及二哥 Pixel 6 相同。

    ▲不過大家可以見到的是,Pixel 6a 相比之前兩部 Pixel 6 系列,鏡頭模組雖然仍是在機背突出,但突出程度沒有另外兩部 Pixel 6 系列般明顯。

    ▲所以 Pixel 6a 的鏡頭模組,摸上去沒有那麼刮手。

    ▲另外,Pixel 6a 的熒幕尺寸亦是 Pixel 6 系列中最細的,但仍然有 6.1 吋,由於熒幕仍然採用極幼邊框設計,所以它是單手拿機最舒服的 Pixel 6 系列。

    ▲單手操控手機及打字,也是最舒服輕鬆的 Pixel 6 系列機款。

    ▲由於機背依然是採用弧邊設計,所以拿在手上完全不覺界手。

    ▲至於機邊採用有少許金屬感的物料設計,摸上手完全不像中階手機。

    ▲與兩部 Pixel 6 系列一樣,Pixel 6a 同樣是採用熒幕下指紋解鎖,這與過往平價 Pixel 系列往往改為採用實體指紋辨識器並設於機背有很大不同。

    ▲機身按鍵不多,只有機身右側的開關鍵及音量鍵。

    ▲機底就設有喇叭及 USB-C 插槽。

    ▲作為 Google「親生仔」,Pixel 6a 自然是採用原生 Android 12 作業系統,所以整個系統十分乾淨,操控上十分流暢。

    ▲不過 Google 亦有加入一些單手操控功能,像是開啟了 Quick Tap 功能後,雙擊機背就可以設定為執行指定動作,例如:擷取熒幕、開啟 Google 助手、播放或暫停媒體播放等。

    ▲另外,Pixel 6a 仍設有 Live Caption 功能,讓大家進行視像通話時都可以看到字幕,不過就仍然未支援翻譯至中文。

    ▲Pixel 6a 亦設有「Now Playing」功能,可以辨別附近播放音樂的名稱及歌手。

    高屏佔比熒幕質素中上

    至於顯示方面,Pixel 6a 是 Pixel 6 系列擁有最細熒幕的一部,但尺寸仍有 6.1 吋,而且解像度與 6 是一樣的,也是 2400 x 1080,所以仍屬大熒幕之列。此外,Pixel 6a 四邊均用上了幼邊框設計,所以屏佔比都算高,達到 82.14%,加上機身細及薄,所以單手用機十分方便,睇片及文件時都有十分開揚的視野。此外,由於熒幕也是採用 OLED 材質,所以可視角度十分闊,從側面看都未見顯示質素有所下降。作為一部 4 千有找的手機而言,Pixel 6a 的熒幕質素算是中上了,唯一是它畢竟比較便宜,所以熒幕更新率只有 60Hz,但一般情況下使用,其實都算夠用了。

    ▲雖然 Pixel 6a 是 Pixel 6 家族最細的旗艦手機,但熒幕尺寸仍有 6.1 吋,而且同樣是採用 OLED 材質及採用幼邊框設計。

    ▲熒幕解像度為 2400 x 1080,與 Pixel 6 相同,不過更新率就只有 60Hz。另外,雖然是原生系統,但熒幕仍可讓用家自選色彩風格。

    ▲至於顯示質素方面,雖然只是一部 4k 有找的手機,但 Pixel 6a 熒幕質素依然達中上水平,顯示文字清晰銳利,瀏覽影片色彩亦算自然,黑位亦十分實淨,整體表現令人十分滿意。

    ▲另外,由於採用的是 OLED 材質熒幕,所以可視角度十分高,從側面看熒幕顯示質素依然。


    相關文章:
  • 【評測】Google Pixel 9 Pro Fold 詳細評測 機身偏闊手感一般 + 雙熒幕表現出色 + 終原生支援香港 5G + 定價偏貴不夠抵玩
  •  
  • Google 被指強制網紅讚賞其產品 否則不能在發售前評測產品
  •  
  • 【教學】Perplexity 搜尋引擎結合 AI 免VPN + 好用程度可挑戰 Google 搜尋
  •  

    相機表現媲美貴價旗艦

    至於相機方面,先說機背的主相機吧。相比 Pixel 6 / 6 Pro 所配備的三鏡 / 四配設置,Pixel 6a 只採用了雙鏡頭設計,分別是主攝鏡及超廣角鏡,而且像素均分別只是 1,220 萬 / 1,200 萬,不過成像質素方面卻毫不比貴價旗艦遜色,筆者無論在日間還是夜間拍攝,Pixel 6a 的兩個主鏡頭的成像都十分不錯,尤其是夜攝方面,相片雜率抑制做得十分好,亦不見因噪點而影響細緻度,暗位及高光位亦能仔細呈現出來,筆者甚至試過開啟夜景模式後,兩個鏡頭連天上的月亮都能拍攝得到,表現確實令人驚喜。至於人像拍攝方面,出來的膚色自然不造作,細位如髮尾、身體特徵亦能如實呈現在相片中,整體表現絕對不輸貴一倍甚至幾倍的旗艦手機。唯一筆者覺得有待改善的,就是人像模式拍攝淺景深相片,雖然未出現「退漏地」的情況,但淺景深效果似乎有點假,人像像是褪了地之後複製在矇矓的背景一樣,不夠自然,還望下一代推出時,這情況可以有所改善吧。至於前鏡方面,與 Pixel 6 手機一樣也是 800 萬像素,而自拍效果亦算不錯,喜歡自拍的用家,應該不會感到失望。

    ▲至於相機方面,Pixel 6a 畢竟作為最平價的 Pixel 6 系列,所以只配備了 2 個鏡頭,分別是 1,220 萬像素的主攝鏡,以及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

    ▲至於相機介面,基本上與其他 Pixel 手機分別不大,而且設有 AI 建議功能,像上圖筆者以超廣角鏡拍攝風景相片,系統會建議筆者改拍 panorama 相片。另外,相機預設開啟了水平儀,令大家可以輕鬆知道取景時有否傾斜。

    ▲至於人像模式方面,主要都是使用主攝鏡拍攝,但大家可以選擇以 1x 或 2x 縮放拍攝,而拍出來的人像相片,會自動加入淺景深效果。

    ▲另外,Pixel 6a 仍然設有夜景模式,而且大家會發現介面中心設有兩個圓圈,它是用作讓大家拍攝直度相片時拿水平線。

    ▲至於前鏡,Pixel 6a 就採用開孔式設計,並設於熒幕中央頂部位置,支援拍攝最高 800 萬像素自拍相片,與 Pixel 6 是一樣的。

    ▲自拍介面設有 1x 及 1.4x 縮放。

    ▲至於影片拍攝方面,十分有趣的是它將一般影片拍攝,以及慢動作和縮時影片拍攝放在同一個模式,方便大家切換使用。

    ▲最高支援拍攝 4K60p 解像度影片。

    pixel6a_039
    pixel6a_040
    pixel6a_041
    pixel6a_042
    pixel6a_043
    pixel6a_044

    ▲筆者首先測試主攝鏡在各種場景下的拍攝表現,大家從上面試相可以見到,基本上無論是日、夜,或者是室內、室外拍攝,Pixel 6a 的攝力表現都十分不錯,影像清晰已不用多說,顏色亦忠於自然,與肉眼看到的分別不大。更令筆者驚喜的,是作為一部 4k 有找的手機,以夜景模式拍攝時曝光掌握得恰到好處,光位不會過度曝光(參考街燈亮位),暗位亦能看到細節(參考黑夜天空的雲層),就連月亮的形妖都可以拍攝出來,而不是拍出「一撻光」的效果,十分理想。

    pixel6a_045

    ▲不過如果用來拍攝燈牌,就似乎會出現較暗啞色的效果。

    pixel6a_046
    pixel6a_047
    pixel6a_048

    ▲另外無論拍攝風景或近物,Pixel 6a 的成像效果都十分不錯,而且相片層次感十分豐富,穿透感亦不俗,基本上是一部十分理想的抓拍工具。

    pixel6a_049

    ▲至於主攝鏡拍攝人像,筆者覺得同樣令人滿意,膚色自然,畫面顏色與肉眼看到幾乎相同,忠於「原色」的用家應該會十分滿意。

    pixel6a_050
    pixel6a_051

    ▲至於以夜景模式拍攝人像,在相對低光環境下(第一張)效果依然十分不錯,但去到近乎只得「一線光」的環境(第二張),Pixel 6a 拍出來的相片質素就有點下降了,不過在這麼暗的環境,仍可拍到人像,而且膚色仍能維持自然,已算難得。

    pixel6a_052

    ▲而在夜景模式拍攝有情調的室內相片,效果同樣十分不俗。

    pixel6a_053
    pixel6a_054
    pixel6a_055
    pixel6a_056
    pixel6a_057

    ▲之後筆者再測試超廣角鏡,整體表現與主攝鏡十分接近,而令筆者感到驚喜的有兩點:首先是主攝鏡及超廣角鏡的相片,拍出來的色調是同步的,即是不會出現同一場景,不同鏡頭拍出一張偏黃一張偏藍的情況;其次是即使超廣角鏡最大光圈比主攝鏡更細,但以夜景模式拍出來的相片,仍然不遜色於主攝鏡的效果,而且亦少有以超廣角鏡都可以清晰拍到天上月亮的形狀,這兩點令筆者對 Pixel 6a 的超廣角鏡表現十分滿意。

    pixel6a_058
    pixel6a_059
    pixel6a_060
    pixel6a_061

    ▲另外,雖然 Pixel 6a 未有內建遠攝鏡,但筆者使用主攝鏡並以 2x 縮放拍攝,任何場景表現仍然十分不錯,不過去到夜景模式時,就明顯見到暗位有雜訊出現了。

    pixel6a_062
    pixel6a_063
    pixel6a_064
    pixel6a_065

    ▲至於數碼變焦方面,Pixel 6a 最盡支援 7x 縮放,筆者試後就覺得日間拍攝表現還好,但夜間拍攝就盡量不要使用如此高的縮放拍攝遠物了(雖然仍能看到拍出來的是甚麼)。

    pixel6a_066

    ▲至於以人像模式拍出來的淺景深相片,可以說是筆者對 Pixel 6a 最不滿意的地方,畢竟大家從上面試相就可以見到,淺景深的效果似乎太假,人像像是 key 在矇矓的淺景深背景般,效果不算理想。

    pixel6a_067

    ▲反而前鏡頭表現十分不錯,重點是不會出現過度美顏的情況,自然亦不會容易拍到「蛇精」般的自拍照,膚色拍出來亦屬自然,十分不錯。

    更多 Google Pixel 6a 試相

    pixel6a_068
    pixel6a_069
    pixel6a_070

    效能絕對足夠應付日常所需唯欠 5G

    最後效能方面,Pixel 6a 雖然平上另外兩部 Pixel 6 家族的旗艦手機一大截,但仍然用上了採用 5nm 制程的 Google Tensor 處理器及 Mali-G78 MP20 圖像處理晶片,雖然處理器被「閹割」至只有六核心 Hexa-Core(Pixel 6 / 6 Pro 均採用 Octa-Core 八核心處理器),但在使用上其實不覺有慢,配合較 Pixel 6 / 6 Pro 少,只有 6GB RAM 記憶體,整體運作也仍然十分暢順,在絕大部分一般生活應用下,均不見有卡頓或「窒」的情況出現,所以使用上大家不用擔心。不過畢竟 Pixel 6a 只是較平價的 Pixel 旗艦手機,所以除了處理器及記憶體較低階一點點外,電池容量亦只有 4,410mAh,有線充電雖然支援快充,但也只是支援至 18W,同時亦不支援無線充電及反向無線充電,是否夠用一日,筆者未夠時間詳細測試,不過會建議大家隨身攜帶外置充電器會穩陣一點。另外一點比較可惜的是,雖然 Pixel 6a 本身是可以支援 5G 網絡,但由於 Google 未有在香港推出行貨,所以它的 5G 網絡是被「封印」起來,如果在香港使用,它就只能使用 4G LTE 網絡,實在有少許遺憾。

    ▲至於硬件配置方面,Pixel 6a 雖然定價較便宜,但仍然用上了與 Pixel 6 及 6 Pro 相同的 Google 自家 Tensor 處理器,雖然並非八核而是六核心,但一般情況下都夠用了。至於其他硬件配置,就包括採用了:Mali-G78 MP20 圖像處理晶片、6GB LPDDR5 RAM、128GB 內置儲存空間及預載了 Android 12 作業系統。

    ▲筆者先以 Geekbench 5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單核及多核運算分別獲得 920 分及 2,000 分,這個表現已算不錯。

    ▲之後筆者再以 3DMark 測試 Pixel 6a 的打機表現,由 Sling Shot 及 Sling Shot Extreme 分別獲得 6,130 分及 5,038 分,可見用它玩一般手遊基本上問題不大;之後筆者再用 Wild Life 及 Wild Life Extreme 測試 Pixel 6a 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手遊表現又如何?結果分別獲得 3,906 分及 1,194 分,由此可見 Pixel 6a 雖然平價,但仍能應付絕大部分的手機遊戲,問題不算大,這令筆者感到驚喜。

    ▲之後筆者再用 A1 SD Bench 測試內置儲存空間的讀寫表現,結果獲得 1001.54MB/s 讀取速度及 278.13MB/s 寫入速度,與一般中階手機差不多。

    ▲最後筆者以安兔兔評測、Geekbench 5 – OpenCL 及 PCMark for Android 的工作 3.0,測試 Pixel 6a 的整體系統效能,結果分別獲得 492,865 分、6,305 分及 9,503 分,屬於一般中階手機得分,由此可見 Pixel 6a 絕對足夠應付用家日常生活的一般應用。

    ▲不過 Pixel 6a 內建只有 4,410mAh 容量電池,筆者會擔心是否足夠用上一日以上。

    ▲另外,雖然在網絡設定中會見到 Pixel 6a 可支援 5G 網絡……

    ▲但實際上因為香港 Google 沒有推出 Pixel 行貨,所以即使 Pixel 6a 本身支援 5G,但在香港 5G 網絡就被「封印」了,所以最多只能使用 4G LTE 網絡,十分可惜。

    ▲還有一點就是,Pixel 近年幾部機款,都不支援雙卡雙待功能,Pixel 6a 亦不例外……

    總結:抵玩 Google「親生仔」值得入手

    總括而言,今次 Google 最平「親生仔」Pixel 6a 到港,整體表現確實十分不錯,尤其是以 4k 有找的價位,可以入手到熒幕表現不錯、相機可媲美貴價旗艦手機、整體操控流暢度極高的平價旗艦級手機,Pixel 6a 確實是十分吸引。如果大家不介意它的熒幕更新率只有 60Hz、相機未設遠攝鏡、電量不夠用上一日、沒有無線充電、以及不支援香港 5G 網絡,Google Pixel 6a 確實是頗為抵玩的「親生仔」選擇。

    備註:現時有售的是日水及美水兩種版本,要留意的是日水比美水更抵玩,不過拍照時就不能靜音,一定會有相機聲效,其他就與美水、歐水沒有任何分別。


    相關文章:
  • 【評測】Google Pixel 9 Pro Fold 詳細評測 機身偏闊手感一般 + 雙熒幕表現出色 + 終原生支援香港 5G + 定價偏貴不夠抵玩
  •  
  • Google 被指強制網紅讚賞其產品 否則不能在發售前評測產品
  •  
  • 【教學】Perplexity 搜尋引擎結合 AI 免VPN + 好用程度可挑戰 Google 搜尋
  •  

    YouTube 推出新工具 協助創作者快速製作 Shorts 短片

    近期 YouTube 嘗試力推 Shorts 影片格式去與 TikTok 抗衡,初步看來取得不俗的迴響,很多創作者都有加入。為了協助創作者製作更多 Shorts 短片,YouTube 剛剛推出了全新工具,讓創作者可以更快捷地將原有影片剪輯成 Shorts 短片上傳。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YouTube Shorts 可延長至 3 分鐘 並更新系統令短片曝光更多
  •  
  • YouTube 參考 TikTok 為 Shorts 短片添加人工配音功能
  •  

    玩家期待已久 PS5 將支援 1440p 解像度屏幕

    在昨日更新的 PlayStation 官方網誌中,Sony 為玩家帶來了好消息,不少 PlayStation 5 用戶期待已久的 1440p 屏幕支援,將會在稍後的韌體更新中提供。根據 PlayStation 網誌,新功能已經在開始 Beta 後已處於測試的最後階段,稍後就會向全體 PS5 用戶提供。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30 週年 PS5 Pro 疑被炒至 7.8 萬元 12300 部限量發售一機難求
  •  
  • 【TGS 2024】PS5 Pro 實物搶先睇 同場加映 30 周年特別版初代經典配色
  •  

    標籤:

    訂閱新聞

    Apple 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 主力開發 Apple Silicon 晶片

    負責 Apple 晶片人才招聘的主管 Elad Wertheimer 日前在社交平台 LinkedIn 表示,Apple 計劃在以色列耶路撒冷設立全新的研發中心,並且就此展開招聘,目標是希望招攬工程師加入,去為未來的 Mac 電腦開發 Apple Silicon 晶片。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以色列被指入侵黎巴嫩傳呼機 遙距引爆至少九人死亡幾千人受傷
  •  

    輪胎放氣團隊多國破壞 針對大型 SUV 指責破壞環境

    英國《衛報》早前報導了在美國、英國、蘇格蘭、德國、法國、瑞典和新西蘭都有團隊的組織 The Tyre Extinguishers(輪胎滅火器),成員在紐約的破壞行動。The Tyre Extinguishers 專門針對全球各地城市地區的 SUV 並進行破壞,將汽車的一條或多條輪胎放氣。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林寶堅尼 Urus SE 香港亮相  Plug-in Hybrid+800匹馬力+超過 100 種車身顏色
  •  
  • Smart #5 純電 SUV 8 月 28 登場 越野實力全面提升 + 史上最大部 Smart
  •  

    《The Sims 4》更新出事 角色快速衰老還出現亂倫情節

    模擬遊戲《The Sims 4》於本週二推出大型免費更新,加入不少玩家期待已久的新元素,但在玩家安裝更新後卻發現有嚴重問題。有玩家發現角色衰老的速度加快,更甚的是角色會出現亂倫的情節,連遊戲商都需要馬上透過社交平台作出回應。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inZOI》韓國版《模擬市民》人物編輯器推出 已於 Steam 平台開放下載
  •  

    【評測】ASUS ZenFone 9 設計 手感 屏幕 多功能智能鍵 效能初步評測

    如果說到近年市場上的 Android 手機,有哪一部可以真正絕大部分用家都可以單手掌握、操控、甚至長時間使用手都不覺得累,ASUS 的 ZenFone 系列肯定是三甲之一。近日 ASUS 就動作多多,除了早前推出電競手機 ROG Phone 6 外,今日亦推出新一代的 ZenFone 系列:ZenFone 9。究竟用起來感受如何?Edward 就試了一段短時間,現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初步用後感吧。

    機身仍細機背物料獨特

    還記得上代 ZenFone 8 起,ASUS 開始將這個旗艦手機系列轉為主打細機旗艦,令喜歡單手玩手機的用家,多一部真正可舒適地單手操控的手機選擇。去到今代 ZenFone 9,這設計風格仍被保留下來,機身仍然保留細機設計,筆者玩了個多小時,單手操控的感受確實十分不錯。不過相比上代,今代的機背就採用了官方稱為「High-Grip」材質兼具防指紋塗層的設計,摸上手有點像絨面與皮革的混合體,不但手感比上代的金屬機背更好,而且亦不易跣手,令單手玩機的體驗進一步提升。另外,ZenFone 9 亦改為今年大熱的幾乎全方正設計,少了過往的弧邊風格,令握機時手感更實在。當然,IP68 防水防塵設計仍在今代被保留,不過機身顏色方面,不但增加至 4 色,而且除了黑色外,亦加入了紅色、藍色及白色,4 種機身顏色各有特色,尤其是白色機色,筆者覺得形容為米色更為適當,配合全新的 High-Grip 材質機背,無論觀感及手感都比過往的純白色更佳,看起來亦更具潮流感,確實令筆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ASUS 新一代的 ZenFone 9,設計仍然沿用上代細機旗艦的風格。

    ▲筆者拿來 iPhone 13 Pro 來比較,大家可以見到兩部手機大細差不多,甚至 ZenFone 9 比 iPhone 13 Pro 更要窄身一些,而厚度方面也是差不多。

    ▲單手握機及基本操控方面,ZenFone 9 的使用手感十分良好。

    ▲即使一般情況下玩機或者打字,單手進行都沒有任何問題。

    ▲放入褲袋外攜使用,即使是較貼身較窄的褲,由於 ZenFone 9 體積細而薄身,基本上沒有甚麼問題。

    ▲ZenFone 9 機背採用了官方稱為「High-Grip」材質的物料,感覺有點像絨 + 皮革混合體的手感,摸上手手感十分不錯,不過就比較易「痴」塵,尤其是黑色這類深色機,效果會較明顯。

    ▲上代 ZenFone 8 採用了弧邊設計,而今代 ZenFone 9 的機面就採用較方正的設計,而機背就仍然保留了少許弧邊美感。

    ▲機身邊位仍然採用金屬物料製造。

    ▲拿上手 ZenFone 9 手感依然十分不錯。

    ▲至於端子方面,ZenFone 9 雖機仔細細,但仍然十分齊全,機頂仍然設有 3.5mm 耳機插孔。

    ▲機底就設有 SIM 卡槽、USB-C 插槽及內置立體聲喇叭的其中一邊。

    ▲另一邊就設於熒幕頂部與機身頂部接駁的邊位處。

    ▲至於其他按鍵就全部集中在機身右側,分別是音量鍵及多功能的 ZenTouch 按鍵,至於有甚麼功能,後文筆者會提及。

    ▲機身顏色方面,今次 ZenFone 9 設有黑色、灰藍色、奶白色及紅色。

    ▲當中筆者最喜歡的顏色,就是上圖這款官方稱為「Moonlight White」的奶白色,顏色有點像米色,十分吸引。

    ▲其次就是這個灰藍色,配合機背的 High Grip 材質,無論視覺觀感還是手感,在手機來說都十分特別。

    ▲最後讓大家看一看跟機配件吧,大家可以見到跟機有 USB-C to USB-C 充電線,以及 30W 電壓輸出的火牛。

    ▲跟機亦有附送普通兼硬身的手機保護殼。

    ▲至於介面方面,就與 ASUS ZenFone 一向的介面分別不大。

    多功能智能鍵強化單手操控體驗

    機身設計上,無疑仍然是針對喜歡單手玩手機的用家而設,不過今代 ZenFone 9 還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它的開關鍵。還記得上代的開關鍵,最多也只是用於開關手機電源,以及長按以啟動 Google 助手,所以設計上只是一個扁平細小的按鍵;而去到今代,開關鍵面積大了不少,相信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知道,它除了是可用於開關手機電源外,更內藏指紋辨識器,換言之今代不再採用熒幕下指紋,而是採用實體鍵指紋辨識器,令大家在開啟熒幕時,同時可以用指紋解鎖。

    ▲位於機身右側的 ZenTouch 按鍵,不但是電源 / 熒幕開關鍵,而且也內藏指紋辨識器,一按即可解鎖並開啟熒幕顯示。

    ▲當然,除了指紋解鎖外,ZenFone 9 亦支援臉部辨識解鎖,不過保安程度就會低一點。

    不過,既然這個官方稱為 ZenTouch 的多功能智能鍵為「智能鍵」,功能上自然不止於此。首先,當單手拿機時,如果想瀏覽通知欄收到的訊息,只需要在 ZenTouch 鍵上以手指向下輕掃,就可以將通知欄拉下,反之就將它收起。另外,用家亦可在設定中,設定快速雙按及長按情況下操控哪些功能,由開關 Wi-Fi、開啟手電筒、開啟 Google Pay 介面進行付款、快速撥打電話至指定聯絡人、開始碼錶計時、開啟相機、開啟撰寫電郵介面等,甚至開啟指定 APP 或遊戲都無問題,確實是十分多功能,而且可按個人喜好而設定的智能鍵。

    ▲ZenTouch 按鍵除了用來開關手機電源及作熒幕解鎖外,亦支援供用家自設的多功能設計,不過用家首先要開啟設定中的「智慧快捷鍵」選項。

    ▲首先用手指在 ZenTouch 按鍵向下掃,就可以在熒幕開啟的情況下,拉下推送通知目錄;而向上掃就可將它收起。

    ▲另外,用家亦可設定按兩下 ZenTouch 按鍵,之後開啟語音輸入功能,之後使用語音就可輸入文字,而之後再點按文字輸入欄,這些文字就會全句複製到欄中,十分體貼。

    ▲用家亦可設定長按 ZenTouch 按鍵,開啟 Google 助理功能,並以語音搜尋內容。

    ▲除了預設的一些功能外,用家亦可按個人喜好,設定按兩下及長按 ZenTouch 鍵的對應功能,甚至可以用這兩個方法開啟一些常用的程式,令手機用起來更個人化。

    另外,ZenFone 9 亦加入了不少方便單手操控的功能,除了設有熒幕邊工具欄,讓用家更易用單手開啟常用 APPS 外,機背亦仍然設有雙 Tap 體感操控,無論用家是想進行熒幕擷取、開啟相機、開關手電筒等都無問題。此外,就連相機介面,設計上也方便用家進行拍照及拍片設定、以及以拇指進行縮放。以上這些設計,也令單手操控上的體驗進一步強化,整個配套可說是超級細心體貼。

    ▲ZenFone 9 亦有不少方便用家單手操控的功能,例如:在「進階功能」中開啟「側螢幕工具」,就會如上圖般在熒幕邊位顯示一個四方格的目錄,方便用家一按啟動十分常用的程式或功能。

    ▲另外用家亦可設定雙擊手機背面啟動某些指定功能,例如:熒幕截圖,可設定功能達到 6 種。不過筆者試過這方法用起來不算方便,有時會出現誤觸,又或者要極快速度雙擊才能啟動,沒有使用 ZenTouch 鍵般方便。

    ▲ZenTouch 鍵的操控方法,大家可以瀏覽這段示範影片。


    相關文章:
  •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  

    感光元件更大暗位拍攝更有利

    至於相機方面,ZenFone 9 仍然保留了上代 2 後鏡 + 1 前鏡這個 3 鏡頭設計,而且仍然是主攝鏡、超廣角鏡 + 前置自拍鏡的配置,當中超廣角鏡及前置自拍鏡仍然是支援拍攝最高 1,200 萬像素相片。至於主攝鏡,就明顯與上代不同,雖然看似今代只能最高拍攝 5,000 萬像素相片,相比上代可拍攝 6,400 萬像素相片,似乎是倒退了,但實際上,今代 ZenFone 9 主攝鏡的感光元件,尺寸達到 1/1.56”,相比上代 ZenFone 8 的主攝鏡只有 1/1.7”,足足大了 22%;另外,每個像素的面積,亦由上代 0.8 µm 增加至今代的 1.0 µm,同樣增大了 56%。這個提升,對相機的吸光率很有幫助,換言之令大家更容易拍到更漂亮及「乾淨」的夜景相片。不過,由於測試時間有限,更詳細的相機測試就唯有留待日後借得真機後,再詳細試試了。

    ▲ZenFone 9 仍然設有雙主鏡頭設計,分別是支援拍攝最高 5,000 萬像素的主攝鏡,以及拍攝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

    ▲不過今代 ZenFone 9 的鏡頭採用較凸出的設計,所以手機就不能像上代般平放在檯面了。

    ▲至於前置的自拍鏡,就位於熒幕左上角,採用開孔式設計,可拍攝最高 1,200 萬像素自拍照片。

    ▲相機介面與一般 ASUS 手機分別不大。

    ▲至於人像拍攝模式,仍可以設定不同美顏項目的級數,亦可設定光圈,以調整景深深淺。

    ▲ZenFone 9 仍然設有專業拍照模式,用家可以微調各種拍攝參數,亦可加入包圍曝光數值。

    ▲至於拍攝效果,由於測試時間有限,筆者只能在辦公室中,以人手控制房間光度,以測試在夠光及低光環境下的拍攝效果,以上是 3 個拍攝時的現場環境光效果。

    ▲在低光時,夜景模式會自動開啟,用家亦可按個人喜好,設定長曝光的時間,像上圖在最暗情況下,就需要 3 秒曝光時間。

    ▲上面 3 張試相,就是以 ZenFone 9 拍攝,對應上面 3 個現場光環境的拍攝效果。大家可以見到在夠光環境下,ZenFone 9 拍出來的相片自然沒有任何問題;即使房間亮度變暗,甚至去到最後一個,幾乎只得「一線光」的環境,ZenFone 9 拍出來的照片仍然乾淨,不見很明顯的雜訊,顏色、清晰度仍屬水準以上,由此可見加大了的感光元件及像素面積,對夜景拍攝似乎有很大幫助。

    6 軸防震拍片更穩定

    除了擁有更大的感光元件及像素面積外,ZenFone 9 主攝鏡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加入了 6 軸防震功能。以往六軸防震,要手機配合手機雲台才能做到;但 ZenFone 9 就內建了這個六軸防震雲台,首先它使用陀螺儀感應手機震動,之後再透過郁動整個相機(鏡頭連感光元件)進行補償,以作出類似六軸防震雲台的防震效果。據官方表示有了這個功能,即使大家邊行邊拍片,都可以有十分穩定的效果。不過筆者看過設定,如果要使用六軸防震雲台,最高只可拍攝 1080p30 影片,不過對於一般用家來說,已算夠用。至於拍攝效果,由於測試時間有限,同樣要他日借得真機進行長時間測試後,才能為大家分享用後感了。

    ▲至於拍片介面,功能多之餘亦算方便使用。

    ▲開啟目錄,大家就見到防手震設定,由左至右分別是沒有防手震、標準防手震、以及類似六軸 gimble 式防震的超級防手震。要注意的是,如果用家拍攝的是 8K 或 4K 影片,無論 frame 數是多少都只能最多使用標準防手震功能。

    ▲至於超級防手震,最多只支援至 1080p60(沒有 HDR)/ 1080p30(HDR)解像度,解像度低一點,但理論上穩定程度會大幅提升。

    ▲至於延時攝影(Timelapse),最高支援拍攝 4K 解像度。

    ▲至於拍攝 Slo-Mo(慢動作)影片,就支援 4K120p / 1080p240 / 720p480 三種解像度。

    ▲另外,ZenFone 9 除了有專業拍照模式外,拍片同樣有專業模式,同樣可以讓用家微調各種拍片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專業錄影模式中,音效方面用家可設定以 3D 環繞、濾風切聲及 HDR 音效 3 種模式,讓用家按環境需要而選用。

    全新光軌拍攝好玩 + 單手搞掂

    除了以上的兩個重點,今代 ZenFone 9 在拍照上還加入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模式,就是光軌拍攝模式。顧名思義,就是讓大家可以拍攝光的軌跡,使用的方法就是採用長時間曝光的方法捕捉光線的軌跡來拍攝相片。而在 ZenFone 9 中的光軌模式,設有 5 個拍攝模式,分別是星軌、人流、流水、光繪及車軌,方便用家按拍攝題材選用。同樣由於測試時間有限,今次 Edward 只是在室內,以另一部手機的 LED 補光燈劃出光繪,並以 ZenFone 9 的光繪模式拍攝。使用上,它可讓用家設定拍攝時長,由 1 秒到 35 秒都可以,十分具彈性;而且更可使用同步錄影功能,這樣拍攝完成後,除了擁有一張光繪相片外,還附有一段拍攝過程的影片,在設計上十分體貼。至於效果方面,筆者亦覺得十分滿意,而整個過程亦十分好玩,他日長時間借得真機後,筆者會再詳細測試這個模式,之後再與大家分享更多吧。

    ▲ZenFone 9 拍照上,加入了全新的光軌模式,當中設有 5 種場景:車軌、光繪、流水、人流及星軌,讓用家可以按需要選用。

    ▲筆者今次初試,就選用了光繪場景,當中可拍攝 1 秒到 35 秒的光繪相片,讓用家有足夠時間自由發揮。此外,用家亦可開啟「同步錄影」功能,將繪畫過程以影片錄影下來。

    ▲筆者試拍時,使用了 8 秒時間拍攝,而且擁有大感光元件的 ZenFone 9,即使手持手機拍攝光軌相片,拍出來的效果亦十分好。

    ▲出來的效果十分不錯呢!

    ▲這就是同步錄影的影片效果,大家可以見到整個拍攝過程,玩味性頗高。

    熒幕顯示質素依然出色

    至於顯示方面,ASUS ZenFone 9 與上代一樣,仍然是用上了 5.9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AMOLED 熒幕,熒幕更新率也依然保留在 120Hz,所以仍然能為用家提供十分不錯的顯示效果,無論是瀏覽網頁或文件,甚至欣賞影片,也有自然而清晰的效果。

    ▲ZenFone 9 與上代一樣,仍然配備了 5.9 吋 AMOLED 熒幕。

    ▲熒幕依然採用幼邊框設計。

    ▲熒幕解像度為 2400 x 1080,更新率為 120Hz,這設定與上代是一樣的。

    ▲至於熒幕色溫方面,用家可以選擇喜歡的效果。

    ▲另外,ZenFone 9 仍然內建音效魔術師,當中就支援 DIRAC 音效,筆者試過用來睇片,ZenFone 9 的音色,以這麼細部的手機來說,已經十分不錯。


    相關文章:
  •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  

    旗艦級效能唯擔心電量

    至於硬件配置方面,ASUS ZenFone 9 內建了最新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最多 16GB LPDDR5 RAM 及最多 256GB UFS 3.1 內置儲存空間,絕對屬於旗艦級配置。另外,ZenFone 9 的散熱系統,亦由上代的熱導管轉為今代的熱導板,體積亦增加了 230%,加上更大的散熱銅片及石墨片,令整個散熱物料面積增加了 13.5%,這個設計改動自然是令散熱效率大大增加。不過電池方面,ZenFone 9 只內建了 4,300mAh 容量電池,在這個旗艦級硬件配置下,雖然官方聲稱可以用足一日,但是否真的可以,筆者會有少許擔心,這就唯有留待日後取得真機詳測後,才與大家進一步分享了。

    ▲ASUS ZenFone 9 內建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Adreno 730 圖像處理晶片、16GB RAM、256GB 內置儲存空間及預載了 Android 12 作業系統。

    ▲至於效能方面,由於測試時間有限,筆者只使用了安兔兔評測作初步測試,結果獲得 1,062,104 分,由此可見 ZenFone 9 的效能確實十分強,基本上作為主力機使用一定沒有問題。

    ▲不過測試後,筆者覺得機身發熱情況頗為明顯,以 AIDA64 一看,機內溫度達到 53.4 度左右,由此可見 ZenFone 9 的散熱效果只屬一般。

    ▲ZenFone 9 亦支援 5G 網絡。

    ▲此外,亦支援雙卡雙待功能。

    ▲不過要留意的是,預設 5G 網絡是沒有開啟的,用家需要在設定中點選「開啟 5G 網路」,才可以使用 5G 網絡。

    ▲至於電池方面,ZenFone 9 內置了 4,300mAh 容量電池。

    ▲筆者仍未有機會詳細測試,不過筆者擔心 4,300mAh 容量電池未必夠用上一天。不過幸好它支援快充功能,所以回電亦算快。

    有趣配件一殼兩用

    講完手機,也順帶講一講配件吧。ASUS 為了 ZenFone 9 推出了一系列的配件,當中最特別的就是稱為 CONNEX 配件套裝的手機保護殼,它的特點是隨保護殼附送兩個配件,令它可透過更換配件的方式,既可用作將手機放在檯面的支架,亦可以隨身攜帶手機時,同時攜帶一兩張卡跟身的 Wallet。整個 CONNEX 配件套裝確實頗為漂亮,用色亦配搭得不錯,不過用上 Wallet 時,筆者就覺得會令整部手機變得厚了,雖然仍可單手操控,但沒有未加上 Wallet 時般輕鬆,這一點大家就要留意了。

    ▲ASUS 隨 ZenFone 9 亦有推出一系列的配件(參照上圖),不過官方表示暫時未決定是否全部均在香港推出。

    ▲不過這個 CONNEX 配件套裝就肯定會在香港推出,當中設有黑、米兩種保護殼,而且每種顏色都有各自的配件顏色:黑色保護殼會附送黑色支架及薄荷綠色卡套,而米色保護殼就會附送橙色支架及米色卡套,筆者個人就覺得米色的一款比較好看。

     

    ▲本身保護殼採用塑膠設計,而且開孔十分精準,完全是為 ZenFone 9 度身訂造。保護殼下方設有一大堆小洞,就是用作裝上不同的配件。

    ▲筆者測試的是黑色保護殼,所以附送的是黑色支架(左)及薄荷綠色卡套(右)。

    ▲大家會見到配件後方也設有一個個膠釘,只需用點力按下去,就可以裝上。

    ▲第一次裝上時,手機會自動感應到 CONNEX 配件套裝,之後點選「前往設定」並開啟感應式手機架的設定就可以了。

    ▲之後按下支架尾端,就可以將 ZenFone 9 穩陣地擺放在檯面了。

    ▲用家亦可以設定當打開支架時,同時開啟指定功能,或者開啟指定程式。

    ▲至於拆除配件亦十分簡單,直接拉出來就可以了。

    ▲至於卡套配件,從上面相片看來有一定厚度。

    ▲由於 ZenFone 9 的 NFC 感應位置設於機頂鏡頭旁,所以即使裝上卡套,也不會影響使用 NFC。

    ▲不過裝上卡套後,筆者覺得單手操控會比未裝時困難(因為機身厚了不少),這一點大家要留意了。

    ▲至於同場的兩款保護套,均為防撞款式,分別是 Devilcase(左)及 Rhinoshield(右)推出。

    ▲先介紹 Devilcase 的款式,大家可以見到它採用透明設計,即使裝上保護套也可以看到機身顏色,而且開孔十分準確。

    ▲另外,熒幕邊位加入了一個「壆」位,即使手機不慎跌在硬地,也可以作熒幕的第一層保護。另外,筆者比較喜歡它的是連 ZenTouch 按鍵也保護得十分妥當。

    ▲至於 Rhinoshield 的款式,雖然開孔亦十分準確,但不及 Devilcase 那款精準,而且採用全膠實心設計,所以未能看到機身顏色。

    ▲此外,雖然熒幕邊位仍設有「壆」位保護熒幕,但 ZenTouch 位置就沒有完全保護,熒幕仍有受直接衡擊的可能。

    ▲至於最後一款就是 Rhinoshield 推出,擁有吸震功能的熒幕保護貼。而唯有這款配件,是同時支援 ZenFone 8 及 9 的(因為今代與上代熒幕設計及尺寸是相同的)。

    總結: 名符其實單手操控王

    總括而言,初步試玩過 ASUS 最新推出的 ZenFone 9,整體表現暫時看來依然十分不錯,不但各方面表現都最少是中上表現,部分重點功能,暫時經過短時間試用,表現確實都十分優異。不過這些也是其次,筆者覺得 ZenFone 9 最吸引筆者之處,就是由機身設計、按鍵佈局到介面設計、功能配置,都是為了讓用家只需單手就可操控不同手機功能而設,是真真正正為鍾情單手用手機的用家度身訂造的智能手機。筆者可以說的是,在現今的 Android 手機市場中,ASUS ZenFone 9 絕對堪稱單手操控王。


    相關文章:
  •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  

     【評測】Canon EOS R7、R10 數碼相機    人像風景試相 + 超強 30fps 連拍、旗艦機級數追焦

    近來大家都開始留意機身更為輕便的 ASP-C 片幅數碼相機,Canon EOS R7、Canon EOS R10 兩款新產品就正好滿足用戶需求。當中 EOS R7 屬於旗艦級產品,備有高達 3250 萬像素 CMOS 感光元件之外,更應用了旗艦級全片幅無反相機 EOS R3 下放的高速對焦性能,且能做到每秒 30 張電子快門連拍,機械快門連拍亦可達每秒 15 張。EOS R10 就主打細部、429g 輕盈機身。兩部機都得到全片幅旗艦機 EOS R3 所用到的主體辨識、物體自動追蹤功能,在一部 APS-C 細小機身內,可做到鳥類攝影、鐵路攝影、車輛攝影,對焦準確度要求極高的人像攝影、活動等等。

     

    所有測試相片可放大與下載原圖

    點擊進入 Canon EOS R7/R10 flickr 相簿

    *相片部份經過光亮度調整,但所有相片均無加入任何顏色、清晰度的修正或增強

     

    IMG_3956▲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IMG_3937▲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355A9521▲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611▲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63▲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好多朋友一來便會問為何 Canon 一出就有兩部 APS-C 數碼相機,應該點揀好。其實兩部機在重量上有顯著分別,EOS R10 重量只有 429g(連電、記憶卡),的確體感輕身得多,加上今次 Canon 推出的新鏡頭,其中一支 RF-S 18-45mm f/4.5-6.3 IS STM 更輕至 130g,成套相機只有 589g 就可享用極為快速、準確的對焦功能,特別適合想輕巧出門,不想有太大負擔,又想有一部快速、畫質好相機用來拍攝旅遊、風景、人像、寵物、拍 vlog 的攝影愛好者。

    ▲最新 APS-C 片幅 RF kit 鏡RF-S 18-45mm f/4.5-6.3 IS STM

    ▲EOS R10 搭配輕巧型 kit 鏡

    ▲EOS R7 搭配輕巧型 kit 鏡

    IMG_3807▲R10 加 kit 鏡拍攝小物時製造的淺景深效果都可以相當不錯 Canon EOS R10,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624▲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EOS R10 重要特點:

    *機身重量更輕:429g 連電池與記憶卡(R7 為 612g)

     

    EOS R10、R7 共通特點:

    *0.4 秒快速起動時間

    *標準 ISO 範圍 100-32000 可擴展至 51200

    *靜音模式一鍵靜音

    *每秒 30 張 RAW 連拍模式,可在按下快門前 0.5 秒作「預先拍攝」

    *全景拍攝模式

    *由 EOS R3 下放,應用到深度學習演算法的人物、動物、車輛主體辨識、自動對焦追蹤能力

    *單點、區域自動對焦也可「抓住」主體一部份,進行主體偵測及追蹤

     

    相反 EOS R7 就是一部幾乎貼近全片幅無反性能的 APS-C 片幅相機,但機身只重 612g(連電、記憶卡),再加上最輕量級鏡頭,整部機都只是 742g。而且 EOS R7 能夠給你與全片幅旗艦機 EOS R3 接近的對焦效能、主體辨識、物體自動追蹤功能,支援最多每秒 30 張連拍(電子快門),特別適合進階攝影愛好者,拍攝鳥類、野生動物、運動、賽車、航空、鐵路等題材。支援自動水平校正(改善風景拍攝時傾斜問題)功能,更適合風景攝影愛好者。今次兩部新機中只有 EOS R7 內置五軸機身防手震功能,可提供高達 8 級防手震效果。

     

    355A8864▲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278▲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EOS R7 重要特點:

    *感光元件像素更高:3250 萬像素(R10 為 2420 萬像素)

    *連拍更快:每秒 30 張連拍(電子快門)、每秒15張(機械快門),R10為每秒23張連拍

    *無裁切 4K UHD 60FPS 影片拍攝(R10 在拍攝 60FPS 時有裁切,30FPS時無裁切)

    *內置防手震系統:8級防手震

    *內置自動水平校正功能

    *更大電池:LP-E6NH

    *LCD熒幕解像度更高:162萬點(R10 為 104 萬點)

    *支援USB 3.2 Gen2 更快傳輸資料到電腦:USB Type C 插口(R10支援 USB 2.0 速度)

    *雙 SD(最高速支援 UHS II)插槽

    *機身搖桿部加設滾輪可快速調整各項設定

     

    今次 Canon 一同推出了一支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高變焦倍率鏡頭,提供 4.5 級防震效果,配合有內置機身防手震系統的 ROS R 系列相機使用時,經協調機制可進一步提升防手震效果至 7 級。

    ▲EOS R7 搭配最新高倍率 Kit 鏡

    ▲最新 APS-C 片幅 RF kit 鏡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49▲用 Kit 鏡較遠地方拍攝仍取得不錯的解像感 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IMG_3904▲晚間長焦距攝影,雖然 R10 本身不具防手震功能,但鏡身 4.5 級防手震效果仍不錯 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76mm

     

    APS-C 片幅相機市場價值何在?

    首先要了解的是,APS-C 片幅在市場上有何存在意義,為何不買全片幅相機呢?我們從 EOS R7、R10 特別是 R10 的機身可看到,相機的重量確是比全片幅相機輕得多,而搭配特別為 APS-C 片幅設計的新鏡頭,最輕 589g 就可以出門,而且有齊了 Canon 在全片幅相機都有的自動人物、動物主體偵測功能、準確的自動對焦追蹤能力,而 R7 更有每秒 30 張連拍速度,也提供了 8 級機身防手震效果,讓你在細細部的機身中,擁有媲美全片幅相機的拍攝體驗。再講價錢當然會是重要考慮因素,EOS R10 建議零售價為 HK$7,380,而 EOS R7 建議零售價則為 HK$12,280,比起全片幅相機更適合入門級用家。

     

    而最重要的是 APS-C 相機在使用鏡頭時,有 1.5x 焦距增長效應,特別適合遠攝用家,例如鳥類攝影、車輛攝影、鐵路攝影,以至飛機攝影。即使用上今次 Canon 推出的新 kit 鏡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僅為 310g 的鏡身,就能提供到最遠等效 35mm 片幅的 225mm 焦距。而搭配全片幅 RF 鏡頭 RF 800mm f/11 IS STM 時,焦距更可變成等效 1,200mm,平民化長鏡再加平民化機身,非常適合初玩遠攝、鳥類攝影的用家。

     

     

    活用 EOS R3 下放的人眼、人臉、主體偵測與追蹤功能

    今次兩部 APS-C 片幅無反相機,都支援了由旗艦級全片幅無反相機 EOS R3 都有用到的對焦系統、主體自動偵測、追蹤功能。在不設置對焦點的情況下,只要半按快門,相機可用盡 100% 拍攝範圍自動偵測是否有人眼、人物、動物、車輛的存在,例如有人物存在,相機會自動對準人物眼睛,偵測不到眼睛也可自動偵測主體,並自動對焦。我們在測試人像攝影時,並沒有選擇任何對焦點,只交由相機自己偵測,人物眼睛對焦可說是百發百中,而且速度也相當快。在人像攝影時,幾乎只要用相機對著模特兒,就可拍攝到理想的相片。

    ▲活用到機械學習的主體偵測功能,可感應人物、動物與車輛▲高速連拍模式「H+」最高可拍 30 fps 連拍

     

    IMG_3967▲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IMG_3906▲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284▲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355▲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EOS R7 / R10 APS-C 感光元件中的高精細畫質

    EOS R7 擁有 3250 萬像素感光元件,而 R10 亦擁有 2420 萬像素感光元件,兩部相機都能提供高精細相片。即使在高 ISO 拍攝情景中,仍能提供十分細緻的解像感。人物的毛髮或者風景中的細節部份都能夠清晰分明地演繹。當然 EOS R7 的解像感會更加豐富,放大相片時可看到更清晰的細節。特別是今次使用的鏡頭是 RF-S 18-45mm f/4.5-6.3 IS STM 與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其成像細緻度已經能令人十分滿意。

     

    355A9009▲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8869▲用 kit 鏡拍攝小物也有很好的質感 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82▲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81▲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022▲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8930▲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020▲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27▲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983▲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580▲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191▲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238▲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高感光度測試:ISO 6400 完全可用,ISO 12800 可作保險

    EOS R7, R10 屬於 APS-C 片幅相機,而且兩支入門 kit 鏡其實光圈並不太大,或許好多人會擔心低光時的雜訊表現。不過小編在夜間使用,相機普遍調整到 ISO 2000 至到 6400 左右來確保有 1/60 快門速度,相片基本上都能保留不錯的清晰度,ISO 6400 或以下的相片,放到社交網路分享並無問題。而在 ISO 12800 開始我們才看到相片有很明顯的雜訊出現。如果同 Canon 全片幅相機比較,小編認為只差 1 級左右,在相片的雜訊發生量與處理來說,R7/R10 取得了不錯的表現。

     

    測試相片有開啟相機內的雜訊處理功能,可留意相片在縮小、放大時的解像感分別。

    355A9149▲活用高速快門與高ISO 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25600

    IMG_3894▲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ISO 6400

    355A9053▲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6400

    355A9051▲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4000

    355A9049▲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4000

     

    EOS R7 不同 ISO 感光度雜訊比較

     

    355A9036▲ISO 6400, 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6400 局部放大

    355A9037▲ISO 12800, 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12800 局部放大

    355A9039▲ISO 25600, 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25600 局部放大

    355A9038▲ISO 32000, 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SO 32000 局部放大

    繼承 Canon 色彩哲學  洋紅色調整更細膩展現白裡透紅效果

    人像攝影的測試小編今次使用了 RF 50mm F1.8 STM 「小痰罐」鏡頭。此鏡為全片幅鏡頭,但亦完美在 EOS R7/R10 上使用,其鏡身大小與 160g 的重量可說跟 R7/R10 相當搭配,整套系統拿出街攝影方便就手。而且官方建議零售價亦只為 HK$1,780,實在是性價比極為不錯的等效 75mm 中長焦距人像組合。

     

     

    RF 50mm F1.8 STM 讓你在萬元以下的相機組合實現出非常不錯的淺景深散景效果。特別是當你拍攝大頭照與近攝時,能給你非常柔和的散景。

     

    IMG_3962▲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IMG_3947▲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加上 EOS R7/R10 所用到的感光元件,繼承了 Canon 數碼相機的色彩哲學。小編個人認為它在洋紅色的調整比好多品牌的相機更為細膩,讓白色的物件看上去更白色(而比較少偏綠),而且在人像攝影時膚色有更大機會影到有種白裡透紅的效果。

    IMG_3965▲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355A8926▲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40▲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76▲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9684▲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698▲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546▲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預先拍攝」在按快門前 0.5 秒已經影相,適合鳥類題材

    EOS R7, EOS R10 兩部相機都支援每秒 30 張高速 RAW 連拍功能,更可啟用「預先拍攝」功能,在完全按下快門時的 0.5 秒期間,可作預先拍攝。例如鳥類起飛動作,即使你在小鳥起飛後才有反應按下快門,這個功能都可幫手捕捉小鳥起飛的那一刻。

     

     

    實際使用時,你需要在選單啟用「RAW 連攝模式」,以及「預先拍攝」功能。攝影畫面的左手邊會有一支像「能量棒」的東西,從你半按快門一刻開跟就會不斷上升,表示相機已經在內部進行拍攝。直至完全按下快門,半按快門時拍攝到的影像,以及完全按下快門後所拍攝的相片會正式保存。你可在連拍動作完成後,打開 RAW 連拍相輯,從連拍過程中的所有相片,包括「預先拍攝」功能所拍得的相片,都可一次過瀏覽,你可從中選擇一張你認為滿意的相片,作為正式輸出使用。(你可在相機內完成揀相,或者使用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4 輔助下在電腦揀相)

     

    ▲當按半下快門時,就會開始進行連拍,LCD畫面左手邊就會出現一條「能量棒」,表現出目前機內記憶體所儲存的連拍數量;

    ▲能量棒去到紅色時,代表最早儲存的相片將會被移除,只剩下最近連拍的相片會儲存進記憶體,之後你可全按快門繼續拍攝,全按快門時拍攝到的相片都會全部儲存在 RAW 相集中

    ▲處理相片時,在電腦使用 Canon 官方提供的軟件 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 4 開啟「Start RAW Burst Image tool」;

    ▲你就可從已連續拍攝得到的 RAW 相片(預拍+全按快門後所拍攝的任何一個影格)選擇你需要的相片(按右下角的儲存按鈕個別儲存)

     

    不過都要留意返,RAW 高速連拍以及主體偵測都是相當需要處理器效能運作,當此兩個功能一齊運作時,主體偵測的反應速度可能會受到一點影響,但其實也不會太過影響到整體的使用體驗。

     

    風景拍攝神器:EOS R7 獨有「自動水平校正」功能

    EOS R7 獨有「自動水平校正」功能,它利用到機身防手震系統可以調節感光元件位置的機關,在用戶拍攝風景相片時,自動調整感光元件的水平角度至水平。這個功能會實時運作,小編測試時,擺起相機準備影相,體感在拿起相機 0.2-0.3 秒左右,感光元件校正到水平的拍攝角度,你可在 LCD 畫面中目視到這個操作。當你想轉換角度拍照,此功能亦會在你擺起相機的一刻為你校正角度。小編喜愛拿相機去旅行拍風景或風景人像相片,「自動水平校正」可說是神功能。

     

    355A9058▲關閉「自動水平校正」功能時拍攝的示範相片

    355A9057▲開啟「自動水平校正」功能後,小編沒有移動過相機,相機內的感光元件也能自動調整水平,特別適合在裝上腳架後仍有輕微偏差的情況,相機可為你調至完美水平角度

     

    355A9174▲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當然你要留意「自動水平校正」功能像防手震系統一樣,需要攝影者自身去控制好相機,再由相機為你微調。如果拍攝時相機角度偏差太大的話,這個功能就幫不到你。還有用上這個功能,你的相片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地與水平線對得十分齊,可能會阻礙你的創意發揮,你可關閉它讓你的相片有更多變化,或有點「遺憾美」。

     

     

    兩部機點揀好?想要輕便:EOS R10、進階操作操作手感更佳:EOS R7

    如果你正糾結買 EOS R7 還是R10 好,除了價錢之外,更值得留意 R7 多了的機能、效能是否你需要的。正如上文提及,R7 擁有 3250 萬像素感光元件,而 R10 則為 2420 萬像素。EOS R7 的操作系統會更為紥實同觸感更強,很適合一向用開更高級工作相機,用 R7/R10 作為副機的用家。而 R10 就適合平時較少接觸相機,對於複雜操作性沒有太強烈要求的用家。

    ▲EOS R7 開關轉盤可直接啟動拍片功能,錄影按鈕也設置在機身頂部

    ▲EOS R10 開關掣採側撥設計

     

    EOS R7 機身獨有大型選擇轉盤,好多選單、參數調整的操作會更加方便,而且位置適合姆指操作,令到整體使用體驗更接近專業級的全片幅相機。

     

    ▲ EOS R7 採用雙卡設計,但外機身較大,手持相機的握感良好

    ▲EOS R7/R10 都使用側反的可翻轉屏幕,可供自拍用途,但留意 EOS R7 的熒幕解像度會更加精細

    ▲EOS R7 獨有的姆指轉盤,加上遙桿,操作感更佳

     

    拍 Vlog 的用戶就要留意,EOS R7 擁有 4K 60FPS 無裁切影片拍攝功能,而 EOS R10 在拍攝 4K 60FPS 時會有裁切,而拍攝 4K 30FPS 時才會是無裁切。APS-C 片幅感光元件再加上裁切,小編認為並不太適合自拍,有這個需要的用家就要留意。

     

    電量也會是選購 EOS R7 或 R10 時的考慮因素,EOS R10 的電池可能只足夠用戶大半日開啟住 LCD 來拍攝,如果想全日長時間拍攝,就最好購買多一顆電池備用。而 EOS R7 用上了高容量 LP-E6NH 電池,能夠有更好的續航力,可能用上一天也未必需要多帶後備電池。不過現代人出門好多時都會帶備「尿袋」流動電源,EOS R7/R10 都支援以流動電源直接充電,減少了很多相機電池不足的煩惱。

     

    ▲EOS R7/R10 可使用 USB-C 流動電源隨時為相機充電

     

    總結:對焦性能、相片質素直迫全片幅相機,想影靚相輕便之選

    Canon 夠膽將專業級旗艦機 EOS R3 的對焦系統、物件辨識演算法,投入到 APS-C 片幅機仔,更用上 DIGIC X 數碼影像處理器。EOS R7/R10 除了是機身比較細,操作上有分別之外,基本上對焦上的性能,拍出來的相片已經能直迫全片幅級別的相機。連自動水平校正功能都下放到 EOS R7,更是令風景攝影用家歡喜。如果你是 Vlog 影片攝影愛好者,或者厭倦了全片幅相機的大機身大鏡頭,EOS R7/R10 較輕便相機與鏡頭,確實是令到整體負擔大幅減小。

     

    唯一比較值得小編挑剔的是目前 EOS RF-S 專門為 APS-C 而設的鏡頭陣容有待加強,特別是今次測試的兩支鏡頭焦距都由 18mm 起跳(即等效焦距為 27mm 起跳),在好多使用情況中仍覺得不夠 wide。這點就要留待 Canon 再努力了。

     

    ▲配合 APS-C 片幅相機同時推出的新 kit 鏡,RF-S 18-150mm F3.5-6.3 IS STM(左),RF-S 18-45mm F4.5-6.3 IS STM(右)

    其他試相:

    IMG_3907▲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IMG_3924▲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IMG_3935▲Canon EOS R10, RF50mm F1.8 STM

    355A9525▲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629▲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674▲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8989▲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747▲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703▲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8904▲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903▲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45▲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70▲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95▲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874▲Canon EOS R7,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355A8998▲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72▲Canon EOS R10, RF-S18-150mm F3.5-6.3 IS STM

    IMG_3820▲Canon EOS R10,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12▲Canon EOS R10,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24▲Canon EOS R10, RF-S18-45mm F4.5-6.3 IS STM

    IMG_3841▲Canon EOS R10,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182▲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355A9571▲Canon EOS R7, RF-S18-45mm F4.5-6.3 IS STM

     

    所有測試相片可放大與下載原圖

    點擊進入 Canon EOS R7/R10 flickr 相簿

    *相片部份經過光亮度調整,但所有相片均無加入任何顏色、清晰度的修正或增強

    外媒籲 MacBook Air 用家勿用散熱墊 拆機或會帶來不可估計問題

    標榜運行速度更快、效能更強大的 M2 版 MacBook Air 現已正式發售,但有用家發現電腦在運行時溫度卻更高,甚至可以影響到效能。有 YouTuber 自行拆機,並加貼了便宜的薄散熱墊幫助降溫,不過有國外技術媒體向用戶建議不要採用該做法。

     

    外媒《ArsTechnica》曾在測試中發現,雖然 M2 版的 MacBook Pro 比同樣配備 M2 晶片的 MacBook Air 快了 30%,但 M2 版 MacBook Air 在溫度管理上並不完善。對此,外國 YouTuber Max Tech 自行拆機並安裝散熱貼片,經測試後將原本的高溫攝氏 108 度降至 97 度。

     

     

    但《ArsTechnica》認為安裝散熱墊雖可降溫,但自行拆機不但會使新 MacBook Air 失去保障期,且貼上散熱墊將熱量傳導到電腦底部可能會帶來不可估計的問題,例如意外使其他電腦內的零件毀損等,因此不建議用家自行貼上散熱墊。

     

    由於電腦零件運行的溫度越高,耗損也就越快,讓 M2 長期在更高溫的環境下運行最終都會造成可靠性的問題,有人認為 Apple 應該改良冷卻系統,以保護用戶的使用和硬體的壽命。

     

    MacBook Air 中採用的是被動式散熱系統,可將熱量從晶片傳導出去,而 M1 和 M2 版 MacBook Pro 則是配備主動式冷卻系統,藉風扇吸入冷空氣並將熱空氣散出從而達成冷卻效果。

     

    資料來源:thesweetbits, Ars Technica, YouTube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Seagate 將推 30TB 硬碟 預計於 2023 年下半年發售

    全球主要的硬碟廠商之一 Seagate Technology(希捷科技)計劃推出新一代 HAMR 平台,預計將於2023年出貨有30TB 容量的硬碟。

     

    Seagate Technology CEO Dave Mosley 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正朝着推出基於 HAMR 技術的 30+TB 硬碟的方向發展,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向客戶交付新產品。

     

    Seagate Technology 的 HAMR 技術改變了硬碟許多結構細節,影響了媒介、磁層、讀寫致動器、控制器、執行器等,預計製造新的 30TB HAMR 硬碟將迎來更大的生產挑戰和成本。而新 HAMR 平台預計將持續提高容量密度,且不打算在 30TB 上止步,正在尋找達到 50TB 或更高存儲空間的方法。

     

    不使用單一摩打的硬碟具有獨特的 IOPS-per-TB 性能,性會隨着容量的增加而降低,從而會改變響應速度和性能,影響服務質素。

     

    資料來源:tomshardware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長征 5B 殘骸下周墜落地球 CNN:無控飛行狀態「飛行路徑」難以預測

    中國太空站於上周日(24 日)將運載第二個艙段實驗艙「問天」的重型火箭「長征五號 B」發射升空。美國太空司令部分析火箭軌跡指,估計長征五號 B 的殘骸將於下周一(1 日)墜落地球。

     

    23 噸的長征五號 B 在上周日(24 日)於海南島發射,而實驗艙問天已成功於中國軌道哨站對接,但火箭殘骸則會向地球大氣層墜落,確實墜落地點至今仍未確定。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Michael Byers 指出,雖然火箭殘骸會在進入大氣層時被分解,但由於長征五號 B 的金屬殘骸重近 20 噸,而部分殘骸體質較大,未能被大氣層一一分解。他續稱,即使太空碎片對人類的風險極小,但若跌落民居,或會造成嚴重影響。根據推算,碎片跌落雅加達、達卡和拉各斯等南部城市的機率,會較跌落紐約、北京或莫斯科大三倍。Byers 表示太空碎片跌落在民居的風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現今有技術可控制碎片跌在偏遠海洋區域。

     

    美國太空司令部發言人指,由於要分析火箭殘骸則跌入大氣層的確切入口點,因此要到火箭殘骸則重返地球前的數小時才能確定碎片跌落的確實資訊,估計將於下周一(8 月 1 日)進入地球大氣層。

     

     

    資料來源:CNN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報告指中國風投市場萎縮 初創數量近年大幅減少
  •  
  • 美國政府希望堵塞進口漏洞 指責中國網購平台濫用直郵避稅
  •  
  • 中國市場成績欠佳 Samsung 裁減銷售團隊 8% 人手
  •  

    幣安創辦人告中文版彭博誹謗 指標題虛假及無根據

    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創辦人趙長鵬在周一(25 日)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向中文版《彭博商業週刊》出版商「現代傳播有限公司」(現代傳播)起訴,指現代傳播涉及誹謗,報道虛假且無根據的事情,要求現代傳播撤回相關言論、向趙長鵬正式道歉及賠償。

     

    原告人趙長鵬向法庭提交的訴訟文件指出,原告現代傳播在今年 7 月 6 日在第 250 期中文版《彭博商業週刊》封面標題中,寫上「趙長鵬的龐氏騙局」。趙長鵬認為有關內容對其作出虛假及無根據的刑事指控,涉及誹謗成份。

     

    訴文提到,現代傳播為一間重要且具影響力的媒體,其在封面標題、Twitter 及 Facebook 發表對原告趙長鵬的誹謗言論,令他受仇恨、蔑視和嘲笑及尷尬,名譽嚴重受到損。因此要求現代傳播撤回相關言論及出版物,並禁止出版、再版對原告趙長鵬涉及誹謗的內容,亦要求現代傳播向趙長鵬正式道歉,提供損害賠償、訴訟費用、利息等賠償。

     

    資料來源: CoinDesk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FB 母公司 Meta 營收首次下滑 業績比上年同期跌 1%

    Facebook 由 2004 年成立開始到現在,一直都是社交媒體的熱門之選,其業績亦創下 10 年只升不跌的歷史。不過,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公布其第二季的營收為 288.2 億美元(約港幣 2262 億元),比上年同期跌迎 1% ,並在 10 年來迎來了第一次下跌。

     

    根據 Meta 宣布的 2022 年第二季業績,顯示 Meta 的總營業收入為 288.2 億美元(約港幣 2262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跌近 1%,並低於 289.4 億美元的市場預期;而第二季的淨利為 66.87 億美元(約港幣 525 億元),比上年同期跌 36%,攤薄後亦比市場預期低。除此之外,其元宇宙 Reality Labs 部門亦虧損了 28 億美元(約港幣 219 億元)。

     

    Meta 預計,下季的業績將會為 260 億至 285 億美元之間,而 Meta 創辦人朱克伯格指全球正進入經濟衰退,擔心會影響到其廣告業務。

     

    資料來源:The Verge

    圖片來源:Wired


    相關文章:
  • 【教學】幫 iPhone 清除 IG、FB 無用垃圾 實試釋放手機 16 GB 儲存容量
  •  
  • Mark Zuckerberg 成世界第二富豪 超越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  
  • Meta 將數億用戶密碼以平文保存 被歐洲重罰 7 億元
  •  

    預計逾 10 萬人失領消費券資格 陳茂波:政府將節省 6 億元公帑

    第二期消費券將會於 8 月 7 日發放,不過早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宣布,已移民的港人將不獲發放第二期消費券。而他就在近日公佈數據,指政府已通知 24 萬位已作「永久離港」聲明提早領取強積金的市民,其領取第二期消費券資格已被取消,除了這批市民外,陳茂波亦預計將會有超過 10 萬人取消資格。

     

    日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表示現時亦已有 13.5 萬人提出覆檢通知,陳茂波指出雖然政府將會寛鬆處理覆檢申請,但仍預料會有超過 10 萬人被取消領取消費券資格,而政府將會節省到 6 億元公帑。

     

    陳茂波亦指,由於市民可以使用不同的證件出入境,加上如移民的話,是不需要通知政府,因此政府很難單從出入境記錄斷定該市民時否已經移民。陳茂波亦強調會不斷總結經驗,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


    相關文章:
  • 港投與 AI 機械人公司合作 陳家齊:建設香港 AI 機械人生態圈
  •  

    EVA 新八達通珍藏版預訂詳情   官方:單卡版數量將盡量滿足fans需要

    香港八達通公司將聯同 MediaLink 推出第二彈 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八達通,今日正式宣佈預訂日程。八達通指今次將調整八達通卡製造程序,盡量確保數量能滿足單卡版的訂購者。至於珍藏版則仍採限量發售方式發售,每款限售 3000 套。

     

    ▲MediaLink CEO 趙小燕(圖左)表示未來他們同八達通公司將會有後續合作,推出其他動畫的八達通卡,詳情稍後再另行公佈。八達通公司營業及市務部總經理苗華正(圖右)指他們會吸收第一彈 EVA 八達通發售時的經驗,將與卡廠特別協調,希望單卡版數量盡量能夠滿足 fans 需要

     

    第二彈 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八達通,設計為零號機綾波麗與二號機明日香。兩款八達通卡的設計已於日前曝光。而今日小編就拿到實物,可實際玩玩它的發光部份。其實這個發光元件為 LED 燈,這項技術早於《小王子》、《百變小櫻》八達通卡時已經用到,LED 燈會連接八達通晶片取電,在入閘或拍卡時,會發出固定光或閃光(視乎拍卡的機器種類而定)。

     

     

    日本動畫授權發行商香港 MediaLink CEO 趙小燕指,他們的設計師特別將 LED 燈放在零號機與二號機的眼睛處,令用家在入閘時看到眼睛發光效果。八達通公司指他們在設計時經過多項測試,以確保這個 LED 燈在多款機器拍卡下仍能得到滿意閃燈效果,同時也不會影響八達通數據傳輸的效能。

     

    八達通卡背面就會印上 NERV 圖案以及印有八達通卡號碼、條款字樣等標準八達通卡設計。趙指他們的設計師為 EVA 忠實 fans,而設計完成後亦經日本方面作出非常細緻的審批,在微調至下才製作到這個完成品。

     

     

    對於第一彈 EVA 八達通在開放預售 10 分鐘後馬上售罄一事,八達通公司營業及市務部總經理苗華正指,他們將吸取當時的經驗,調整八達通卡的製造程序,與卡廠特別協調,希望單卡版數量盡量能夠滿足 fans 需要(但亦需視乎庫存原料是否足夠生產而定)。接受預訂時每位訂戶仍只可訂購最多兩張八達通卡,以防囤積情況。

     

    至於珍藏版則每款限售 3000 套,有興趣購買珍藏版的 fans 仍需要限時搶購。珍藏版除了有八達通卡之外,亦有跟第一彈初號機時一樣的紙質珍藏套與印有 EVANGELION 字樣的塑膠保護套,最特別還跟來零號機綾波麗或二號機明日香的亞加力塑膠板裝飾架。此裝飾架上還有八達通卡架,讓用戶更易收藏放於家中飾櫃。接受預訂時每位訂戶最多只可訂購兩個 EVA 新世紀福音戰士珍藏版八達通卡(綾波麗為一個,明日香為一個,訂購者最多可選兩個綾波麗八達通卡套裝、兩個明日香八達通卡套裝,或一個綾波麗+一個明日香八達通卡套裝)。

     

    ▲取出亞加力膠板後的內部裝潢

     

     

    開始預訂時間:8 月 5 日上午 10 時

    珍藏版限量發售數量:零號機綾波麗與二號機明日香共兩款,每款 3000 套

    預購網站: https://www.ani-mall.asia/pages/eva-octopus

     


    相關文章:

  • 八達通 iPhone 16 特別版手機卡面 卡面商店免費下載
  •  
  • 八達通或將可在日本使用 掃描二維碼可兌換成日圓支付
  •  
  • 用「樂悠咭」系統顯示為長者卡 城巴司機堅拒開車引致乘客鼓譟
  •  

    動漫節鬼滅、Spy X Family、數碼暴龍新 figure Banpresto 新品發佈 2022

    動漫節2022又來臨,日本模型生產商 Banpresto 就在早前舉行了第四回新商品發佈會,展示多個動漫作品包括《鬼滅之刃》、《海賊王》、《數碼暴龍》、《火影忍者》、《JOJO奇妙冒險》、《幻影籃球王》、《間諜家家酒》、《東京復仇者》、《Spy X Family》、《蠟筆小新》、《龍珠》、《鹹蛋超人》,還有《TinyTAN BTS 防彈少年團》的最新 figure、公仔,等大家準備好大破慳囊!

     

     

    《鬼滅之刃》

    《鬼滅之刃》最新將會推出炭治郎最新迷你 figure,更有全新 Demon Series 全新 figure 發售。

    《鬼滅之刃》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WORLD
    COLLECTABLE FIGURE
    Tanjiro Kamado COLLECTION

    《鬼滅之刃》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FIGURE vol.6
    B:Tanjiro Kamado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FIGURE vol.5
    B:Giyu Tomioka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Figure-
    Demon Series- vol.6
    A:Muzan Kibutsuji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Figure-
    Demon Series- vol.7
    B:Daki

    Demon Slayer: Kimetsu no Yaiba VIBRATION
    STARS

    左起:Tengen Uzui

    Zenitsu Agatsuma

    《海賊王》

    ONE PIECE FILM RED
    DXF ~THE GRANDLINE MEN ~vol. 2

    ONE PIECE FILM RED
    DXF ~THE GRANDLINE MEN ~vol. 1

    ONE PIECE FILM RED
    DXF ~THE GRANDLINE MEN ~vol. 3(圖左), vol. 4(圖右)

     

    《數碼暴龍》ADVENTURE ARCHIVES 系列

    數碼暴龍最新 ADVENTURE ARCHIVES 系列,首次加入了裝飾底盤,讓擺設更有臨場感。

    數碼暴龍 DIGIMON ADVENTURE DXF~ ADVENTURE ARCHIVES~

    TAKERU&PATAMON

    數碼暴龍 DIGIMON ADVENTURE DXF~ ADVENTURE ARCHIVES~

    YAMATO&GABUMON

    數碼暴龍 DIGIMON ADVENTURE DXF ~ ADVENTURE ARCHIVES~
    HIKARI & TAILMON

    數碼暴龍 DIGIMON ADVENTURE DXF ~ ADVENTURE ARCHIVES~
    TAICHI & AGUMON

    《Spy X Family》、《火影忍者》、《JOJO奇妙冒險》、《幻影籃球王》

    間諜家家酒 SPY×FAMILY Q posket

    左起:LOID-FORGER-(ver.B)

    ANYA • FORGER-(ver.B)

    左起:NARUTO SHIPPUDEN Q posket
    HATAKE KAKASHI-(ver.B),(ver.A)

    JoJo’s Bizarre Adventure Stone Ocean Q
    posket-
    Jolyne Cujoh-(ver.B)

    Kuroko’s Basketball Q posket-RYOTA KISE•
    SHINTARO MIDORIMA
    A:RYOTA KISE
    B:SHINTARO MIDORIMA

    Kuroko’s Basketball Q posket-TETSUYA
    KUROKO • TAIGA KAGAMI
    A:TETSUYA KUROKO
    B:TAIGA KAGAMI

     

    《蠟筆小新》

    《蠟筆小新》最新家族照系列,還有早前已推出的 Fluffy Fluffy 公仔。

    蠟筆小新 CRAYON SHINCHAN NOHARA FAMILY FIGURE
    ~ FAMILY PHOTO~ vol. 1 (上圖左半)

    蠟筆小新 CRAYON SHINCHAN NOHARA FAMILY FIGURE
    ~ FAMILY PHOTO~ vol. 2(上圖右半)

    左起:CRAYON SHINCHAN Fluffy Puffy
    ~ BURIBURI ZAEMON ~ (ver.B)

    CRAYON SHINCHAN Fluffy Puffy
    ~ BURIBURI ZAEMON ~ (ver.A)

    左起:CRAYON SHINCHAN Fluffy Puffy
    SHIRO~(ver.B)

    CRAYON SHINCHAN Fluffy Puffy
    SHIRO~(ver.A)

     

    《東京復仇者》

    ▲《東京復仇者》3 款最新 figure

    左起:TOKYO REVENGERS KEISUKE BAI FIGURE vol.2

    MANJIRO SAN FIGURE vol.2

    TAKEMICHI HANAGAKI FIGURE vol. 2

    《鹹蛋超人》

    HERO’S BRAVE STATUE FIGURE ULTRAMAN
    ULTRAMAN ORB HERO’S BRAVE STATUE
    FIGURE ULTRAMAN ORB ORBORIGIN 左起:(ver.A) (ver.B) (ver.C)

    HERO’S BRAVE STATUE FIGURE ULTRAMAN
    ULTRAMAN ORB HERO’S BRAVE STATUE
    FIGURE ULTRAMAN ORB ORBORIGIN 左起:(ver.D) (ver.E) (ver.F)

    《龍珠》

    Dragon Ball Super: SUPER HERO DXF
    GAMMA1&GAMMA2- 左起:(A:GAMMA1) (B:GAMMA2)

    左:Dragon Ball Super: SUPER HERO DXF
    SON GOKU

    右:Dragon Ball Super: SUPER HERO DXF
    VEGETA

    左:Dragon Ball Super: SUPER HERO DXF
    ULTIMATE GOHAN

    右:Dragon Ball Super: SUPER HERO DXF
    PICCOLO

    左:DRAGON BALL MATCH MAKERS
    PICCOLO DAIMAOH

    右:DRAGON BALL MATCH MAKERS
    SON GOKU(CHILDHOOD)

    DRAGON BALL MATCH MAKERS

     

    《TinyTAN BTS防彈少年團》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SUGA-(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RM-(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Jin-(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j-hope-(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Jimin-(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V-(ver.A)

    TinyTAN Dynamite Q posket
    -Jung Kook-(ver.A)

     

    訂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