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提醒員工旺季壓力大 有機會出現自殺或暴力傾向應尋求協助

年末節日不少人都會購物送禮自用,對於網購平台而言自然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但對其員工來說就變得更辛苦。Amazon 最近一份內部文件流出,當中提醒員工旺季壓力將會更大,甚至可能帶來自殺或暴力傾向,需要注意。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淘寶不再提供香港順豐直運/集運選項 繼續集運用順豐智能櫃方法
  •  
  • Amazon Prime Big Deal Days 將於 10 月舉行全球 18 個國家參與
  •  
  • 美國政府希望堵塞進口漏洞 指責中國網購平台濫用直郵避稅
  •  

    荷蘭要求 Apple 放寬付款規定 容許交友 App 使用第三方付款方式

    Apple 的 App Store 限制所有 App 內購買交易都需要經過 App Store 進行,同時抽成的方式,近年一直受到法律挑戰,最近荷蘭就要求 Apple 特別針對交友 App 放寬這個規定。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外媒揭中國地下挖Bitcoin風潮仍盛 各地礦工不摘手段冒險開採

    世界流行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幣,以至最近興起的狗狗幣,均為中國政府所禁,並列為非法金融行動,下令禁止人民私下加密挖礦。富貴險中求,有中國礦工願承擔違法後果,偷偷開採比特幣。

     

    中國政府認為,加密貨幣可能影響國家經濟,而開採過程亦耗費大量能源,不利持續發展。因些,中國政加強了整治工作,例如要求地方官員進行檢查、篩選非法採礦活動的 IP 地址、突襲非法地下加密礦場等等。據外媒報道,全球有超過 2 成比特幣礦工仍在中國。一些地下組織依然活躍在中國各地,如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省等,每天平均有 109,000 個活躍 IP。

     

    報道續指,中國非法挖礦的幾名礦工,把其挖礦的設備送到哈薩克、美國或其他電價較低國家;較大型的礦場就則將所有設備留在國內。當中,小型礦場可透過將礦場分散成更小的單位,或使用當地未連接到電網的能源發電機組等方法,躲過審查。

     

    在中國打擊國內礦場後,不少礦工開始往外移,目標是電價稅收相宜,又有充足再生能源的地方,因此北歐地區就成為了眾人的目標之一。瑞典的金管會會長 Erik Thedéen 和環保局局長 Björn Risinger 表示,加密貨幣的開採過程,將增加能源的消耗,他們亦因此寫封信呼籲歐盟限制挖礦。

     

    ▲環保局局長 Björn Risinger(左),瑞典的金管會會長 Erik Thedéen (右)

     

    來源:CNBC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特朗普自己推加密貨幣平台 Defiant Ones 強調去中心化與自由
  •  
  • 租客「挖礦」令電費暴增 Airbnb 房東實施新規範禁止相關行為
  •  
  • 俄羅斯開放加密貨幣挖礦 但國內仍然不能用作交易
  •  

    成人女優利用元宇宙攪Party 元宇宙JAV樂園將於 Sandbox 成立

    日本性感女優橋本有菜(橋本ありな)宣佈將會於元宇宙 The Sandbox 搞派對,成為第一個在元宇宙搞派對的性感女優。

    https://twitter.com/Arinahashimoto1/status/1474255280024473609

    在昨日聖誕除夕(24日)橋本有菜於個人 Twitter 宣佈將會在元宇宙空間 The Sandbox 搞派對。The Sandbox 將會建立「AV Wonderland」召集成人電影愛好者。在派對開始之前她已透露了個人在 The Sandbox 的肖像。

     

    在背後搞派對的 AVYC,已在 The Sandbox 購入了 2 塊 3×3 的土地,將會興建 JAV 主題樂園,當中會有魔法鏡子車以及成人影片中經常出現的著名情節。AVYC 現在已成為一個有 10000 NFT 的集合,收集了各種區塊鏈上的收藏品,而主題樂園將可使用專用貨幣 $AVGL 入場與交易 。

     

    資料來源:Twitter, AVYC

    訂閱新聞

    日本教授發明「可舔式」有味道電視 烹飪節目食物可供觀眾「品嚐」

    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開發出一款「可舔式」電視,在視覺以外為用戶提供味覺體驗。

     

    這款電視叫品嚐電視「Taste the TV」,簡稱為「TTTV」。電視裡面內置一個薄膜以及含有不同味道的液體,電視會根據要求,從 10 款甜酸苦辣為基礙味道的液體中,選出合適的味道並按比例噴灑到畫面上,模擬出食物味道。

     

     

    當電視在熒幕顯示食物時,用戶可用舌頭舔嚐到味道,同時滿足視覺與聽覺體驗。教授指目前電視可模擬出 20 款不同食物的味道。

     






    宮下芳明教授指電視可用作調酒師、廚師的教學影片,也可用來品嚐食物或玩猜謎遊戲。他更希望可開發一個像音樂串流平台的系統,讓用家可「下載」世界各地不同味道。

     

    商用版 TTTV 的成本為每部 10 萬日元(約港幣7000元)。

     

    資料來源:YouTube

    訂閱新聞

    Google Drive 將審查用戶文件 禁止分享仇恨言論、恐怖主義相關檔案

    Google 近日公佈了針對「Google Drive」雲端硬碟服務的新版「使用政策」,表明 Google 將有權審查用戶存放於雲端硬碟的內容,若內容違反政策,用戶將收到官方發送的 Email 警告;在該違規的檔案名稱上,也會標註禁止公開分享。新政策將先向 Google Workspace、G Suite Basic 和 Business 企業版的用戶推行。

     

    對於共享雲端硬碟中的文件,共享雲端硬盤管理員會收到通知,這將有助於確保 Google Drive 項目的所有者完全瞭解其內容的狀態,同時有助於確保用戶免受濫用內容的侵害。不論其中包含詳細資訊,以及他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請求審核。

     

    據官網顯示,若檔案涉及如垃圾訊息、惡意軟件及詐騙、仇恨言論、恐怖主義相關內容、騷擾、罷凌和威脅、色情內容、兒童剝削相關內容、假冒他人、私人和機密資訊、非法活動、公開串流播放內容、侵權以及使用與提交內容,用戶帳號、檔案都有可能會被強制移除。

     

    Google 表示,希望新政策可令用戶瞭解違規情況,同時告知他們可採取什麼措施以請求重新審核;另外也是為避免有人濫用文件網址連結的散播功能,以保其他使用者不會受到惡意行為的侵害。

     

    資料來源:Google Blog

    —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全球首個 Tesla baby 順利出世 靠自動駕駛穩住電動車

    Tesla 曾多次表示,駕駛者目前不可完全依賴自動駕駛系統,依然需要坐在駕駛席並手握軚盤,令不少人質疑其自動駕駛系統形同雞肋。但早前就有一宗「 Tesla 意外事件」令人十分窩心,在 Tesla 自動駕駛的輔助下,美國一名孕婦平安在車內誕下女兒,成為全球首個 Tesla Baby。

     

     

    今年 9 月,美國費城一名孕婦 Yiran 和她的丈夫,帶同三歲的兒子在趕往醫院途中,由於交通擠塞被困。看著妻子陣痛越趨嚴重,丈夫無奈下將 Tesla 設定為  Autopilot (自動駕駛) 讓電腦控制車輛,以便照顧太太及安撫兒子的情緒,最終讓 Yiran 在車內順利誕下一位女嬰。在她們到達醫院前,寶寶已經在車上出世,等候的醫護人員在打開車門之後,便立即替寶寶剪斷臍帶,確認嬰兒的健康狀況。經過這次事件,Yiran 考慮為女兒命名為 Tess,紀念這刺激的生產過程。

     

     

    有評論表示,現時各大車廠研究的自動駕駛系統已達至 Level 3 等級,理論上的確可以完全透過電腦來駕駛,但由於不同地區路況和民眾駕駛態度存在差異,未必每個地方也會適用。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美國擬禁制含中國軟硬件汽車 防止數據入侵風險
  •  
  • Cybertruck 改裝戰車被遙距禁用 車臣首領指責 Elon Musk「這樣做不太好」
  •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  

    攔阻調查人員進入倉庫 Amazon 被指妨礙職安調查

    據外媒報道,Amazon 過去六個月曾經妨礙有關其在西雅圖南部倉庫的職業安全調查,華盛頓州司法部在法庭上更指 Amazon 曾經攔阻調查人員進入其設施。

    圖片來源:Scott Olson/Getty Images

    今年五月,美國司法部曾起訴 Amazon,曾指 Amazon 在西雅圖南部的倉庫違反勞工法例,包括逼使員工在非常匆忙的節奏下工作,又不給予足夠時間讓員工康復,形成危險的工作環境。

    調查又發現,Amazon 的訂單處理中心的工傷人數比起業界標準高出一倍,而在杜邦市(DuPont)的倉庫更是比起其他 Amazon 訂單處理中心的高工傷率。

    調查人員在法庭的文件指,Amazon 曾經多次直接地「阻礙搜集證據」(undermine our data collection)。其中一次 Amazon 阻撓調查人員在休息後,再次進入其設施搜集證據,要求調查人員必須有法庭手令才可進入;另外一次則指,當調查人員正在觀察他們的工作情況時,常常刻意以「必須離開並進入訓練為由」,促使其工人離開工作地點。

    調查人員又指 Amazon 拒絕提供所需調查資料,或者提供不完整的資料。現時西雅圖法院上星期已發出手令,准許調查人員完全進入其倉庫。現時 Amazon 開展了一個「工作安全計劃」(Workplace-safety initiatives)以減低工傷,但調查人員質疑此計劃是否有成效。

     

    來源:Business Insider

    訂閱新聞

    Ivacy 推聖誕一折 VPN 限時優惠更抵用 與親友過節不忘保障網上私隱

    聖誕節和新年快要來臨,相信有不少朋友已經急不及待想要快點放假,甚至已經準備好一堆活動。而 Ivacy VPN 有見及此,就推出了新的聖誕限時優惠,價格低至一折,如果與親友共用的話,每人每月 $1 有找,方便大家在網上娛樂和購物的同時,保障個人私隱和安全,相當抵用。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港人在內地睇 YouTube、FB、IG   家居路由器一鍵架設 VPN Instant Guard + WireGuard 設定教學
  •  
  • Apple 再於俄羅斯下架兩個 VPN 開發者抱怨 Apple 比普京還要狠心
  •  

    Intel 懲罰未打針員工 將強制要求放無薪假

    繼早前傳出 Google 強制要求員工接種肺炎疫苗後,再有美國科技企業爆出類似要求,網站 The Oregonian 日前報導指,Intel 強制要求員工接種疫苗,拒絕接種而無法獲得公司豁免,將會由明年 4 月開始強制放無薪假。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華爾街日報:Qualcomm 擬收購 Intel 消息指雙方正洽談中
  •  
  • 外媒指 Intel 曾爭取 PS6 訂單 不過最後仍然輸給 AMD
  •  
  • Copilot+ PC 確認支援 AMD、Intel 最新 CPU ASUS、Acer 發表旗下產品將獲得支援
  •  

    豐田 C+pod 微型電動車 雙座位窄身設計日本上市

    雖然豐田早前才一口氣公佈了 15 款概念電動車,其實這家日本車廠一早已經準備好一款電動車 C+pod,並且在日前正式於日本市場發售。C+pod 是一款兩座位的迷你小車,以城市內代步作為產品定位,豐田特別因應日本很多狹窄街道,將 C+pod 設計成非常窄身,而且操控極度簡單。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豐田獲日本政府批准 生產固態電池再進一步
  •  
  • 巴西治安欠佳暴力案件頻生 豐田推出防彈裝甲車改裝業務
  •  
  • 調查時再發現認證數據作弊 日本國土交通省勒令豐田徹底改革
  •  

    iPhone 13 將於印度製造 明年 2 月開始試產已經開始

    Apple 在印度生產 iPhone 已經有數年時間,以往在當地製造的通常是售價較便宜的舊款,消息指情況將會在短期內轉變。有印度傳媒日前報導,於明年 2 月開始,Apple 將會在印度生產最新的 iPhone 13,而且早前已經在當地金奈的富士康廠房開始試產。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印度廠房週六發生火警 iPhone 組裝因此受阻
  •  
  • Samsung 印度工人要求「職位能世襲家屬」 發起大罷工、勞資雙方未能達共識
  •  
  • 三款 iPhone 官網下架 三款 AirPods 同時停售
  •  

    Shell 全港首個電動車充電站啟用 擬2022年首季油站提供充電設施

    香港愈來愈多電動車,連帶電動車充電站的需求亦大增,據運輸署統計,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本港電動車的總數超過 25,200 輛。今日 Shell 香港宣布其首個電動車充電站於粉嶺逸峯開幕,其充電站名為 Shell Recharge。

    Shell Recharge 充電站設置了兩台 120kW 直流快速充電設備,共四個充電車位,充電速度為 60-120 kW,能支援大部份電動車 40 – 55 分鐘內由 10% 充電至 80%,某些新款電動車更可以在 25 分鐘內完成。

    位於逸峯的 Shell Recharge 充電站現階段開放予指定客戶使用, 2022 年 1 月首個星期正式開放予大眾使用,屆時駕駛人士可到場輪候,或者先使用 Shell Recharge 網頁預訂充電服務。稍後 Shell 亦會推出 Shell Recharge 流動應用程式,同樣可以預訂充電服務,兼網上付款。

    另外,Shell 亦計劃於 2022 年第一季成為全港首家電動車充電服務供應商同時於提供目的地及旅途中加油站提供充電設施。如果事成,屆時駕駛電動車人士必定更加方便,不用再擔心要排隊充電的問題。

    訂閱新聞

    Sony 員工盜用公款買 Bitcoin 賺 2 億元 FBI 介入助追回贓款

    據《路透社》報導, Sony 集團旗下東京索尼人壽保險公司前員工盜用了 1.54 億美元,購買了共 3879 個 Bitcoin。本月一日 FBI 與日本執法機構聯手,終於逮捕了該員工,並追回現時市值共 1.8 億美元的 Bitcoin,換言之,這段期間淨賺了約 3 千萬美元(約港幣 2 億 3 千萬)。

    該員工名為石井玲,於東京索尼人壽保險保險公司工作。今年五月,石井玲趁公司戶口轉帳時,偽造主管許可,盜用了 1.54 億美元公款,並且買入了 3879 個 Bitcoin。

    現時因為 Bitcoin 價格上漲,已經升值到超過 1.8 億美元。在石井玲遭日本方面逮捕後,已經歸回那些 1.54 億美元的公款。據 FBI 表示,在索尼、花旗銀行、日本執法部門協助下,調查人員順利取得石井玲的 Bitcoin 錢包地址私鑰。

    然而即使歸還該批 1.54 億美元的公款,但現時多出的 3 千萬美元資產,則變成「無主孤魂」。美國司法部表示,未知可怎處理該批多出來的款項。

     

    來源:雅虎台灣

    訂閱新聞

    【評測】《Halo Infinite》 開放世界+傳統玩法

    遊戲界今年有不少大作,都因為疫情影響了遊戲的開發進度,導致推出後,受到大量玩家批評,當中大型年度作品,或著名開發商推出的新系列作品,都不能幸免,而今是最後一款最多人期待的射擊作品 《Halo Infinite 》終於推出,到底作品有沒有值得期待的地方?現在就為各位介紹一下。

    PS:筆者不是系列 Fans…所以會用新玩家角度來測試(已下載上一集來對比)

    故事及開發:在《Halo 5:守護者》的後續故事

    遊戲的故事背景,設定在《Halo 5:守護者》的後續故事,繼續由士官長作為主角,不過劇情為面劇透,筆者就不作任何描述了(筆者的朋友在我開口提及故事,就馬上恐嚇我了…哭~)。

    今次仍然是由343 Industries開發,原計劃於2020年11月10日,與新一代家用主機一同推出,不過因為開發進度緩慢,宣佈本作將延期至2021年12月8日發售,而且各位比較期待的多人合作的故事模式,仍然在開發當中,預計在明年 5 月前推出,不過多人對戰及單人故事模式已經可以遊玩了。

    遊戲初發佈時,有不少玩家表示,對新作品的畫面和效能相當失望,貼圖、煙霧效果都不如理想,甚至有玩家表示角色的表情極為生硬,不過在正式版推出後,已經有明顯的改善了,雖然沒有次世代作品的超高表現,不過有「穩定改進」還是一件好事啊。(各位都知道,有人會說畫質的高低不代表甚麼,有說法認為,若遊戲工作做得好、遊戲性高,玩家無強烈訴求監督開發團隊,畫質反而降低。)

    遊戲玩法:半開放世界 + 加入飛勾和使用推進器

    遊戲玩法上的最大改變,就是加入了可以射出的勾爪,它可以讓玩家飛到一定距離內的地方,亦可以將自己拉向敵人使用近身作戰,或將一些你想要的物品拉到身邊,玩法比過去有明顯的轉變。加上一推進器的加持,用戶可以走到更多不同的地方進行射擊。

    另外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遊戲作品,由過去的線性故事,改為現在的半開放式世界,玩家因應故事的進度,部份時間可以自由探索地圖,可以清除敵人並佔領的基地,作為快速傳送點,另外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的載具,作為移動的手段。

    射擊效果:較為老派的體驗

    作品系統中的射擊效果,按照每一款武器,都有獨特的使用方式,體驗上完全不相同,例如以大口徑的 Boss 武器,可以直接對使用能量盾的敵人造成致命傷害,而使用激光武器,亦有直接射擊型及儲存發射型,當中亦有不少是擴散攻擊,讓你的士官長,可以在不同的風格、戰術等各種情況下,都可以有應對的方法。

    升級系統:配合地圖任務提升實力

    改用開放世界的地圖設計後,有不少支線任務你可以去完成,例如拯救士兵,完成一定數量後,你可以解鎖不同的技能,甚至是武器及載具,幫助你的士官長,有一騎當千的能力,例如更強的裝甲,更高的耐力速度等,你可以在作戰時更有優勢。

    故事與過去的作品有關連:了解過去角色的目的

    遊戲故事中,因為士官長的回歸作為唯一的主角,它與一個類似 AI Cortana 的互動,可以了解過去作品的角色,他們的背景作補元,因此對於想要了解故事作品,今集可以幫助你更了解作品的必玩選擇。

    題外話:微軟Windows 的 AI Cortana,名字的來源正正就是來自這作品的 AI Cortana,可以看到,《Halo 》作品對微軟的影響有多大,及多受玩家歡迎吧?(利申,一直是 PlayStation 玩家的筆者,不是對 Halo 系列沒有興趣,而是 PS 無法玩 Halo 啊。)

    遊戲語言預設普通話:Steam / MS Store 版設定有不同

    相信絕大部份的用戶,都喜歡在遊戲時,使用原有語言,而不是其它語言的配音,因此《Halo Infinite 》的「貼心」設計,對於香港用戶來說,就不是太適合了,但要設定為英語語音中文字幕是需要些技巧,首先講解 Steam 版本,你在 Steam 上購買《Halo Infinite 》的話,你需要在安裝時,選擇使用的語言,不能在遊戲安裝後,直接更改。(筆者重新下載了數次)

    而使用 Game Pass 在 MS Store 下載或購買的用戶,就可以在遊戲安裝後更改語音為英文,不過由於 Windows 系統使用是中文,因此遊戲中你需要在設定內,手動下載英文語音包,並在下載完成後,在輔助使用的設定中,更改語言,並重新開啟遊戲才能使用。(如果遊戲中途更改語言,有機會出現錯誤,無法讀取你早前的存檔,各位要注意。)

    多人對戰模式:遊戲的核心

    雖然遊戲故事模式多人合作系統尚未正式推出,不過多人對戰模式已經正式推出了,甚至比主線故事更早推出,作為遊戲是否值得長時間遊玩的模式之一, Halo 的多人模式沒有大改變,但亦沒有讓人失望,保留了傳統屠殺、奪旗等多種模式,最多可以 12 vs 12 名玩家進行遊戲。

    更重要的是,開發團隊表示,沒有在遊戲作品加入 Pay to win 的政策,玩家不會因為沒有課金,而出現初期的實力差距問題,只有一些外觀可以讓用戶購買,因此各位不需要擔心因為經濟能力而無法以實力取勝。

    由於時間不充足,筆者只測試了搶旗戰,當中的武器全是由場地提供,你需要與隊員合作,同時佔領 3 個據點,才能得到 1 分,最快得到 3 分的隊伍就會勝出,因此絕對是技術的較量,不用擔心等級會影響戰力,筆者 LV 1 亦可以有全隊最高擊殺數(不過因為沒有集中搶旗,所以只排行第 3。)

    負面評價:遊戲系統偏向守舊

    遊戲作品中,希望大改進,卻令到遊戲中的舊有玩家不支持,同時又不能吸引新的玩家(加上上兩代推出的主機平台為 Xbox One,或多或少受到主機的銷量影響,難以有新玩家加入。),由於過去兩集受到大量的用戶評擊,因此遊戲開發商明顯是為了回歸初代的體驗,讓用戶可以使用士官長這位超級士兵扭轉局面,而導致遊戲風格較為老派一些,沒有大突破,是本作的最大缺點。

    而 Co-Op 方面亦因為開發進度問題而延期,至今尚未推出,因此對於喜歡 PVE 與朋友一起遊玩的玩家,可能就有些失望了,只能在地圖中拯救士兵,再與他們一起到不同目標中作戰,(有趣的是, AI 隊友會因應你的駕駛技術,觸發不同的相應對白。)

    總結:遊戲為粉絲向作品 近年少數的「穩定」遊戲

    近年不少廠商都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系列口碑接近被摧毀的情況,例如遊戲有大量錯誤,遊戲需要一些所謂政治正確的元素,強行將一些主要角色更換為與歷史不乎的種族,間接導致遊戲故事評價大跌。

    而《Halo Infinite 》卻是近來少數,可以在疫情下保持水準的作品,沒有大量的系統錯誤,故事表現不錯,還有可以聽取民意,回歸玩家最想要的初代體驗,再從當中作出改進,已經是相當難得,可能是因為太多作品為筆者帶來的,只有失望,導致筆者要求只是「不需要有大突破,只要穩定作品過去的水準」,遊戲已經是優秀的作品。

    【評測】Klipsch T5 II ANC 真無線耳機 強勁重低音 + 同時兼顧中高頻分析力

    今時今日真無線耳機除講求連接穩定、通話清晰、睇片少延遲之外,對降噪功能有極大需求,用家都希望能在交通工具上寧靜地收聽音樂。Klipsch T5 II ANC 就加入了降噪功能,而且更改進了耳機的音色表現,為其招牌「Zippo 形」耳機充電盒加入無線充電功能,再戰高階真無線耳機市場。今次小編會試試此耳機的 ANC 降噪功能與各種精細設定,當然更要詳細試試耳機收聽各種音樂的音色表現。

     


     

    今次 Klipsch T5 II ANC 即使加入抗噪功能,耳機本身的體積也跟 Klipsch T5 II 幾乎一樣,沒有可見的加大。小編個人在耳機佩戴後,耳機只裹覆外耳廓部份且呈扁平狀,不會有特別大塊的東西突出來,晚上側睡時也不會壓住耳朵。一對耳機的重量也只是約 12g,每邊耳機連同耳塞同量只有 6g 左右,並無重量負擔。耳機也跟來了只 6 對呈橢圓形耳塞,用戶可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外耳道大小的耳塞。不同於其他耳機,表面用上實體按鈕,一般輕觸式耳機表面很容易在佩戴耳機誤操作,T5 II ANC 感覺上更加實在。

     

     

    招牌「仿Zippo打火機」金屬充電盒

    耳機充電盒就有大幅改進,較有感的是表面的光滑油加厚了一點點,令充電盒較為光澤,上代看到的拉絲金屬質感也得到保留。好處是抗刮能力會再好一點點,在光線下更加美觀,不過金屬感覺就上代會好一點。

     

     

    小編也留意到 T5 II ANC 充電盒以防滑膠封底,最大理由是充電盒加入了 Qi 無線充電功能,支援兼容 Qi 的無線充電板。充電盒放在檯面時會更加穩陣。但也同時削弱了一點點金屬的感覺。

     

    不過整體來說 T5 II ANC 的充電盒仍然同上代一樣「好玩」,那種擁有極高「Zippo」打火機開關蓋子的金屬觸感,與合上蓋子時的清脆聲音,讓小編平時都會不其然把弄這個充電盒的開關。也突顯了這部高階無線耳機的質感。

     

    Klipsch T5 II ANC 加入 ANC 主動降噪功能,利用耳機內咪高風,以演算法消除進入用戶耳朵內的噪音。Klipsch T5 II ANC 的降噪功能可消除一般交通工具例如地鐵、巴士引擎所發出的轟轟引擎聲,而聊天聲亦可得以減輕,比起上一代純粹用耳塞來阻隔噪音更為有效。在耳機的 App 內,用戶可詳細調節降噪功能,如用戶覺得降噪太強而太有壓迫感,可從 Low 至 High 調節降噪強度,到你認為最舒適的設定。耳機設有自動 ANC 功能,在播放音樂/睇片時會自動啟用降噪,而在你暫停歌曲時則可自動啟用環境音通透模式,收聽外界的聲音。

     

    小編留意到 Klipsch T5 II ANC 在開動降噪時,不會對音色產生太大影響,整體來說仍感到中高頻開揚清晰,你只會感到重低音會有極少許再被誇張一點,而中頻至到高頻的細節會有極輕微下降,但這也是小編在寧靜環境下測試得來的結果,當在戶外時,用戶很難會感受到音色的分別。

     

    出色調音:同時兼顧中高低頻

    小編今次最想跟大家介紹 Klipsch T5 II ANC 的音色調音。其實小編沒有理會耳機的 Spec 表加入的「Dirac HD Sound 發燒級數碼聲學技術」是甚麼一回事,之不過好明顯 T5 II ANC 除加入了 ANC 降噪之外,耳機的音色再得到了特別的調整。今代的 5.8mm 驅動單元明顯在低頻方面再加重份量,而重低音的下潛度不俗,重點在耳機於中頻、中高頻的分析力與清晰度都保留得非常不錯。

     

    收聽古巨基《眼睛不能沒眼淚》24bit 96kHz FLAC,在感受到不錯的音場、人聲與背景的分離度頗佳的同時,發現低頻極為圓潤有力,下潛度十足。在感受到強勁低頻的同時你可聽到清晰的人聲演繹。分析力方面,你如以 AAC 編碼傳輸方式的耳機來說,小編認為應是眾多真無線耳機中表現上佳的機種之一。

     

    再收聽宇多田光《初恋》24bit 96kHz FLAC,女聲表現方面,T5 II ANC 會偏向較尖,但耳機是剛剛好不會有太尖的感覺,而且人聲靠前,中至中高頻分析力佳,特別人聲與背景樂器聲的分離。在歌曲後段出現的低頻效果就非常突出,雄厚有力,感受到豐富的音樂感表現。

     

    整體來說小編對 Klipsch T5 II ANC 的調音與表現都非常滿意,尤其是低頻表現相對於同類耳機更強一點點,相反音場就會稍為收窄一點點,不過也在高滿意度的水平。一隻耳機可同時收聽交響樂、純音樂,以至女聲、至到 ASMR 等。在收聽 ASMR 音效時,其突出的低頻表現令到音效能夠更加貼耳,更有臨場感。由於其中頻表現不會被低頻蓋過,也合適收看 YouTube 清淡節目影片,其雄厚的低頻表現也令它極為適合用來睇戲。耳機雖然只支援 AAC 編碼標準,不支援更高頻寬的 aptX 以至 LDAC 標準,不過在有限的頻寬當中,Klipsch T5 II ANC 已展現到相當不錯的表現。

     

     

    【評測】Belkin BOOST↑CHARGE 3合1 充電機 MagSafe 充電速度測試、使用體驗分享

    自 iPhone12 推出磁力無線充電功能 MagSafe,官方推出磁力無線充電器 MagSafe 後,坊間陸續推出不同磁力無線充電器。今次筆者為大家實測的 款充電器各有特色,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無線充電器、有類似 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以及與 MagSafe 充電器相似的 BOOST↑CHARGE 可攜式磁力無線充電板 7.5W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無線充電器

     

    假若能同時為多一項日常科技用品充電,絕對能方便用家。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無線充電器,是市面上比較少見,能同時為3種產品供電的充電器,分別可為 iPhone 12 或之後型號的手機、Apple Watch 和 AirPods 同時充電。加上獲得蘋果官方認證,聲稱充電可達 15W

     

    外觀似蘋果產品 簡約且高貴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無線充電器,分別有黑白 種顏色,在包裝上如蘋果一樣走簡約路線,最高支援 15W 無線充電。打開包裝後,只有一座充電器、電線和充電插頭。充電器有一定的重量,能穩妥地拓著 iPhone 及 Apple Watch。充電器基座膠質偏軟,沒有廉價的感覺,加上白色的造型和不銹鋼材質的支架,非常切合蘋果產品的模樣,襯托出高貴時尚的感覺。由於底座用上了橡膠,有一定磨擦力,放在桌上不能輕易移動。

    ▲白色的造型和不銹鋼材質的支架,非常切合蘋果產品的模樣

    底座用上了橡膠,有一定磨擦力,放在桌上不能輕易移動。

     

    隱藏式設計插口 簡單整潔

    隨機附送專用的 40W火牛,用家無須額外購買。充電線則使用 AC 圓形充電頭,並非現時較常見的 USB Type C 線。插口使用了隱藏式設計,充電線可連接充電座底部,沿著坑位,把線拉順即可,不會因充電線突出而破壞觀感。

    充電線使用 AC 圓形充電頭

    插口使用了隱藏式設計

    充電線可連接充電座底部,沿著坑位,把線拉順即可

     

    MagSafe 磁吸位置使用了與底座一樣的物料,放置 iPhone 時一拍即合,亦不會有輕易跣下的感覺,比較穩陣。

    MagSafe 磁吸位置使用了橡膠,放置 iPhone 時一拍即合

     

    有了 MagSafe 磁吸充電後,與過往 Qi 充電技術大有不同,的確能牢牢地穩住 iPhone 13保 iPhone 在充電狀態,告別以往充電時有機會因接觸不良導致充電失敗。把 iPhone 13 Pro 放上充電座 MagSafe 後,明顯感覺到有磁力,將 iPhone 吸附在充電版上。

    ▲Qi 充電技術

    ▲MagSafe 磁性充電能牢牢地穩住 iPhone

     

    根其他 MagSafe 充電器一樣,可以旋轉充電,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亦留有位置,讓用家橫放手機充電,便利一眾一邊煲劇,一邊充電的用家。唯比較可惜是不能調整角度。

    用家可橫放手機充電,一邊煲劇,一邊充電    

    ▲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不能調整角度

     

    Apple Watch充電位用上了硬膠物料,相對起 MagSafe 較易出現移位的情況。由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為一個凌空設計的無線充電器,無論是一般錶帶或 Solo Loop 都能兼容,Apple Watch可以在不除下錶帶的情況下,隨意放上充電座上。

    Apple Watch 充電位用上了硬膠物料

    凌空設計,Apple Watch 可附在上方充電

    ▲Apple Watch 可以在不除下錶帶的情況下,隨意放上充電座上

     

    為 iPhone 13 Pro 充電約半小時,整體表現不俗。iPhone 13 Pro 由沒有電充至 24%。

    ▲ iPhone 13 Pro 由沒有電充至 24%

     


    相關文章:
  • iPhone 16 新突破無線充電達 25W Apple 推出新版 MagSafe 無線充電器
  •  

    Apple Watch 充電速度未如理想 不支援 Series 7 快速充電

    Apple Watch Series 5 由零開始充電,半小時後只充了 13%,表現稍為遜色。Apple Watch 用家要留意,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合 1 充電器並不支援 Series 7 快速充電。

    ▲Apple Watch Series 5 由零開始充電,半小時後只充了13%

     

    而用 Qi 為 AirPods Pro 充電,充電盒原有 54% 電量,充電半小時後,則有 67%,上升 13%

    充電盒原有 54% 電量

    充電半小時後,則有 67%,上升 13%

     

    坊間多種無線充電可能會有充電過熱問題,但 Belkin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並沒有。當然,充電發熱就必然會有,但只是少許,絕不會是燙手的程度。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官方推出了 種顏色,分別是白色和黑色,相對起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只有白色為豐富,用家可因應機身顏色,選擇充電器顏色。

    ▲白色版本的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

     

    磨砂質感 重量適中

    充電器機身由塑料製成,沒有金屬那麼有質感,好處是輕便,不會為用家帶來沉重的負擔,尤其方便不帶袋出街的用家,直接放進褲袋都可以。另外,機身採用了磨砂面,手持質感不錯,亦不易跣手。

    機身採用了磨砂面,手持質感不錯,亦不易跣手

     

    吸附力強 不易掉下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的磁吸面為橡膠,吸附力強,如只用手握著電話,行動充電器依舊稱固地貼在機背上。用家記得要按下充電器側的按鈕,方可充電。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吸附力強

     

    用家記得要按下充電器側的按鈕,方可充電。

     

    充電功能中規中矩 沒有出現過熱

    官方表示,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可為 iPhone 12 充電 50%,筆者找來一部 iPhone 13,將充電器充滿電後,放置於 iPhone 13 背面作無線充電。由零開始為其充電,半小時後,手機電量升至 12%,充電期間行動充電器機身少許發熱,但可接受。充電後,行動充電器由滿電,跌至 格,剩約 75% 電量。

    由零開始為其充電,半小時後,手機電量升至 12%

    充電後,行動充電器由滿電,跌至 格,剩約 75% 電量。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有別於蘋果 MagSafe 外接式電池,當用家連接後者時,會先耗用 MagSafe 外接式電池之電量,才會使用手機電池電量,能保護手機電池,但前者則當一般外接電池,只是可兼容 MagSafe。

    ▲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是一般外接電池,只是可兼容 MagSafe

     

    BOOST↑CHARGE 可攜式磁力無線充電板 7.5W 顧名思義最高充電率只有 7.5W,相比起蘋果 MagSafe 充電器高達 15W 的充電率就略為遜色。

     


    相關文章:
  • iPhone 16 新突破無線充電達 25W Apple 推出新版 MagSafe 無線充電器
  •  

    塑料製造 略欠高貴感

    BOOST↑CHARGE 可攜式磁力無線充電板有黑色和白色可供用家選擇。充電板大部份由塑料製造,雖然會比蘋果 MagSafe 輕便,但相對 MagSafe 有金屬及塑膠組成,略欠一種優雅。底部的尼龍物料可將手機固定在桌上,但效果就不太顯著,有機會因沒有足夠抓地力而移位,如在靜止狀態充電,一般都沒有太大問題。

    ▲BOOST↑CHARGE 可攜式磁力無線充電板

    充電板大部份由塑料製造

    底部的尼龍物料可將手機固定在桌上,但效果就不太顯著

     

    充電線夠長 適合遠距離充電

    其充電線長約 米,比蘋果 MagSafe 充電器長足足 倍,用家遠距離充電。磁性充電板的粘合能力不俗,即使拉動充電線,亦不會輕易移位。經筆者實測後,半小時可充約 18%,由 45% 上升至 63%,充電表現不錯。

    充電線長約 

    充電板的粘合能力不俗,即使拉動充電線,亦不會輕易移位

     

    充電能力整體不失禮 蘋果絕佳代替品

    綜觀3種充電器,其外型、充電表現並不失禮,尤其是 BOOST↑CHARGE PRO MagSafe 3 1 無線充電器,白色的外型十足蘋果原廠產品,加上得到蘋果官方認證,無論是充電速度和安全性均能滿足到用家。BOOST↑CHARGE 磁力無線行動充電器都是 MagSafe 外接式電池的上佳代替品。雖然充電速率和電量不及原廠,但勝在性價比高,只需 $269,比起MagSafe 外接式電池便宜 $480。而BOOST↑CHARGE 可攜式磁力無線充電板 7.5W售 $239,但充電速度則比而果原廠充電器慢約一半,而它只售 $299


    相關文章:
  • iPhone 16 新突破無線充電達 25W Apple 推出新版 MagSafe 無線充電器
  •  

    AVerMedia BU113 Live Streamer 4K 影像擷取盒接駁手機隨時直播

    近年玩直播不只是一眾 KOL,也是不少人喜歡玩的東西。而要做到有質素的直播,除了內容要夠豐富充實外,器材及即時性亦十分重要。AVerMedia 最近就推出了 BU113 Live Streamer CAP 4K 相機影像擷取盒,除了可作 4K 直播外,更連手機都用到,以後要創作直播就更方便了。

    隨插即用支援 4K 影像擷取

    AVerMedia 最新推出的 BU113,支援隨插即用功能,只需要直接接駁相機,不用安裝任何程式就可以了,而且接駁相機或攝影機後,就可以擷取最高 4K60p 無損畫質影像,方便用家隨時隨地創作高品質的內容。

    接駁手機隨時進行直播

    另外,在使用上 AVerMedia BU113 亦極具彈性,如果在家中或直播室,可以接駁相機,將相機拍得影像傳輸到桌面或手提電腦輸出直播;而在室外時,也可以將相機拍得影像傳輸到接駁了 BU113 的 Android 手機,透過 Live Streamer APP 進行直播,這樣無論室內室外,隨時隨地用家都可以進行直播節目。此外,它亦支援各大直播平台,包括:YouTube、Twitch 及 Facebook 等,有了它以後要做高水準直播,就更得心應手啦。

    進階設定微調影像更方便

    AVerMedia BU113 亦支援 AVerMedia 的自家軟件 CamEngine,用家透過此軟件,就可以用到各種 BU113 的進階功能,包括:ePTZ 數碼變焦、智能框選等,尤其是後者,用家可自動調整焦距,令所有與會者入鏡,也可以自動追蹤講者,聚焦到適合講者的距離。有了它,無論是想做多人直播,又或者進行多人參與的網上會議,都沒有難度啦。

    AVerMedia Live Streamer CAP 4K 相機影像擷取盒功能簡介

    • 隨身攜帶 手機可用 HDMI-USB 免驅動影像擷取器
    • USB 3.1 / Type C 接口高速傳輸
    • ★ 4K 30fps / 1080p60 擷取錄影 & 直播
    • 非常小巧 無須火牛供電
    • ★多平台支援
    • ★支援 CamEngine ePTZ 功能
    • 同步發佈 ”Live Streamer” 手機直播 Android AP

    相關文章:
  • AVerMedia GC535 / GC531 DSLR 相機直播調校影像擷取盒
  •  

    【評測】HP Pavilion Aero 13 商務筆電 外形 手感 屏幕 鍵盤 效能開箱評測

    輕薄機款一向也是商務用家追求的重點功能,但輕薄的同時需要夠硬淨,才能滿足需要經常外攜使用電腦的商務人士需要。HP 近期就推出了 Pavilion Aero 13 這部輕薄商務筆電,重量不足 1kg,加上金屬機身,看上去就十分吸引,但實際使用起來感覺又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詳測一下。

    金屬機身輕薄易外攜

    HP 最新推出的 Pavilion Aero 13,機身採用全金屬鎂合金製造,機面亦加入了磨砂工藝,不但看上去硬淨美觀,摸上手手感亦十分不錯,對於用家而言,外攜使用亦頗為安心。另外,機身厚度只有 16.9mm,而重量更不足 1kg,亦是 Pavilion 系列中最輕薄的一部。硬淨外表加上超輕薄設計,而且機身亦不會大而笨重,商務用家要隨時隨地外攜工作也沒有任何負擔,便攜度甚高。

    ▲這就是 HP 最新推出的輕薄型商務筆電 Pavilion Aero 13。

    ▲機身無論面底都採用了鎂合金金屬物料製造,機面更採用了磨砂工藝,既硬淨耐用又輕身,而且摸上手手感不錯。

    ▲就連機內掌托位都是採用鎂合金物料,手感十分不錯。

    ▲機身不足 1kg,十分輕薄,加上機身不大,外攜使用極方便。

    ▲Pavilion Aero 13 的設計屬於傳統手提電腦格局。

    ▲雖然機身輕薄,但熒幕仍有一定厚度,對熒幕有一定保護性。

    ▲熒幕頂部仍設有 webcam。

    16:10 2K 熒幕文書工作實用

    另一個 Pavilion Aero 13 十分吸引的地方,就在於它的熒幕。雖然它未有如時下主流機款般換上 OLED 熒幕,仍然只採用 IPS 熒幕,但 13.3 吋熒幕的長闊比就改為 16:10 設計,配合 2560 x 1600 2K 解像度,高解像度加上更高身的熒幕,令瀏覽範圍比以往 16:9 1080p 熒幕大出不少,對於經常需要從事文書工作的用家來說,這個設計在工作上絕對幫到手。另外,熒幕顯示質素亦不錯,文字顯示清晰銳利,顯示相片、影片時色彩亦屬自然,可視角度亦算高,加上防反光霧面熒幕以及防閃屏的技術,令大家即使長時間瀏覽熒幕雙眼亦不會易感疲倦,所以整體來說,HP Pavilion 的熒幕絕對能滿足商務人士對熒幕的需要。

    ▲HP Pavilion Aero 13 內建了 13.3 吋 IPS 熒幕。

    ▲熒幕四邊均採用了幼邊框設計。

    ▲熒幕解像度為 2560 x 1600 2K,更新率與其他商務筆電一樣,也是傳統的 60Hz。

    ▲熒幕採用霧面設計,具有防反光功能,加上具備防閃屏技術,長時間瀏覽熒幕雙眼仍然十分舒服。

    ▲熒幕質素方面,顯示文字清晰銳利,而由於 Pavilion Aero 13 改為採用 16:10 長闊比熒幕,加上 2K 解像度,令用家可以瀏覽更大範圍的內容,文書工作一流。

    ▲即使是瀏覽影片,Pavilion Aero 13 的熒幕質素也不錯,顏色鮮艷之餘又不會太味精,足夠應付商務用家閒瑕時睇片休息之用。

    ▲可視角度亦高,從側面看也未見對熒幕顯示質素有所影響。

    ▲仍然內建由名音響品牌 B&O 調音的喇叭。

    ▲喇叭設於機底左、右下角位置。

    ▲設有專屬平台,供用家調節音效及 EQ。

    ▲針對需要進行視像或語音會議的用家,它內建的咪高峰亦支援消噪功能。


    相關文章:
  • 【評測】HP EliteBook Ultra G1q 開箱評測 機身纖薄易外攜 + 配色有型專業 + 配置齊全不俗 + ARM 架構電量算「長氣」
  •  
  • 【評測】HP Elite x360 1040 G11 詳細評測 平實穩陣 + 機身少墜手 + 端子齊全 + 電量「長氣」
  •  
  •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  

    鍵盤打字舒服端子足夠

    至於輸入方面,先說鍵盤及觸控板吧。HP Pavilion Aero 13 仍然採用了 HP 輕薄筆電一貫的鍵盤佈局,按鍵齊全,每個按鍵亦採用正方設計,按擊面積足夠,而且鍵程亦夠深,長時間打字筆者覺得依然舒服。另外,觸控板面積亦夠大,無論是單指還是以多指手勢操控電腦、縮放內容等,都十分舒服。加上在鍵盤右下角內建了指紋辨識器,登入系統亦十分方便。

    ▲HP Pavilion Aero 13 內置的鍵盤採用銀色設計,佈局上與其他 HP Pavilion 商務筆電差不多。

    ▲按鍵多數採用正方設計,按擊面擊夠大。

    ▲加上具備一定鍵程及回彈力,長時間打字仍然十分舒服。

    ▲觸控板面積亦足夠大,即使多指操控亦沒有問題。

    ▲在鍵盤右下角亦設有指紋辨識器,登入系統更加方便。

    至於端子方面,Pavilion Aero 13 機身左右側,設有合共 2 個傳統 USB-A 插槽、1 個 USB-C 插槽、HDMI 端子及 3.5mm 耳機 / 咪高峰複合插孔,雖然數量不多,但已足夠讓用家無需另攜轉接器,也可接駁不同周邊產品,或者輸出熒幕顯示到外置顯示器進行報告,外攜工作一機即可,這種輕便體貼設計,可說為商務用家度身訂造。

    ▲端子方面,左側設有 HDMI、USB-A 及 USB-C 插槽各一,亦設有 3.5mm 耳機咪高峰複合插孔;而右側就設有另一個 USB-A 插槽,以及電源火牛插孔,端子數量不多,但種類以輕薄筆電而言算齊全,最少外攜使用也不用使用轉接器,也可以輕鬆接駁周邊產品或輸出顯示到外置顯示器。

    效能不俗定價抵玩

    至於效能方面,筆者手上測試的 HP Pavilion Aero 13,內建了 AMD Ryzen 5 5600U 處理器、AMD Radeon 內置圖像處理晶片、16GB DDR4-3200MHz RAM 及 512GB M.2 NVMe PCIe SSD,這個硬件規格對於以作文書為主的商務用家,絕對是綽綽有餘,即使間或要進行執相工作,只要不是太複雜的工序也可應付得來。但如果要用它來剪片,又或者想閒瑕時打機,它就力有不逮了。但 HP Pavilion Aero 13 畢竟是商務筆電機款,而且主打的是輕薄便攜,所以亦屬合理。最後值得一提的是,Pavilion Aero 13 內建了 3 芯 43Wh 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官方表示最長使用時間可達 10 小時,而筆者測試過要用上 6 至 7  小時,在一般使用情況下也是問題不大,所以對於需要經常外攜筆電外出工作的用家,HP Pavilion Aero 13 絕對已能滿足需要,加上定價只是 8 千樓下起,而此定價有這個級數的效能表現,令此機變得更抵玩。

    ▲HP Pavilion Aero 13 內建了 AMD Ryzen 5 5600U 處理器、AMD Radeon 內置圖像處理晶片、16GB DDR4 RAM 及 512GB M.2 NVMe PCIe SSD。

    ▲先以 Geekbench 5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可見 Pavilion Aero 13 在單核及多核運算,分別獲得 1,414 分及 5,173 分,以輕薄商務筆電而言算不錯。

    ▲之後筆者再使用 3DMark 的 Sky Diver 及 Time Spy 測試 Pavilion Aero 13 內置的 AMD Radeon 圖像處理晶片的表現,結果兩項測試分別獲得 10,754 分及 1,158 分,由此可見此機作文書處理或簡單執相還算可做到,但要用來剪片甚至打機就不會有理想的表現了。

    ▲筆者再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內置 SSD 讀取及寫入的速度,結果分別獲得 1844.77MB/s 及 963.83MB/s,可說是符合一般 PCIe 3.0 SSD 的表現。

    ▲最後筆者以 PCMark 10 及 Geekbench 5 – OpenCL 測試 HP Pavilion Aero 13 的整體系統效能,結果分別獲得 5,191 分及 13,607 分,以輕薄商務筆電來說已是十分理想的表現,如果大家主力是用於處理文書工作,它應該已可滿足你的需要。

    總結:最佳商務隨身筆電之選

    總括而言,HP 今次推出的 Pavilion Aero 13 可說是十分進取之作,除了定價抵玩外,機身商務感重而硬淨又輕薄,加上擁有工作上幫到手的 16:10 13.3 吋熒幕,以及配置「夠火力」的硬件規格,基本上已可滿足商務用家日常生活及工作上的 99% 以上需要。所以如果大家最近有打算入手一部效能不俗而又輕薄,而用家本身又需要經常帶筆電外出工作時使用的話,HP Pavilion Aero 13 絕對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相關文章:
  • 【評測】HP EliteBook Ultra G1q 開箱評測 機身纖薄易外攜 + 配色有型專業 + 配置齊全不俗 + ARM 架構電量算「長氣」
  •  
  • 【評測】HP Elite x360 1040 G11 詳細評測 平實穩陣 + 機身少墜手 + 端子齊全 + 電量「長氣」
  •  
  •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