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現正發展一間應用互聯網和流動科技的 startup,不過其實我不是讀電腦科學出身。但跟我這一代的人一樣,我們大多從小學的時候已開始學習使用電腦,所以對我們來說,用電腦基本上就好像用鉛芯筆、間尺、圓規一般簡單自然。
雖則如此,我記得在我初接觸電腦之前,我也對電腦有過一些「諗多咗」的幻想。我記得最初在小學一、二年班左右學校開始有電腦堂,只是所教的都不外乎是如何用滑鼠,學打字等等的基本功。之後,我就開始嚷著要父母買一部電腦回家(買電腦做甚麼?先賣個關子),不過你可以猜到父母當然不聽從,因為父母當時又不懂電腦,我也只是在學校學了少少基本,所以父母就讓我星期六在外邊上電腦興趣班,說等我學懂了才給我買一部。
現在回想這個電腦班,也確實覺得有點騙家長學費,因為我印象中十堂有六堂是教我們用一個填色軟件玩填顏色,之後再打印出來給我們拿回家交功課;有兩堂是打字遊戲;一堂就打機(最開心的一堂);一堂就是一些基本的 DOS 指令和 Windows3.1 的應用(最實用的一堂)。當時對著這部 Intel 386 電腦的黑色 DOS 畫色,跟著導師學 start windows、change directory、format floppy、到 CD-ROM 入面找 install 的 file 等等。上了一段時間,終於「學有所成」,父母就在大型連鎖電器舖買了一部昂貴的 Intel 486 回家。
在等送貨的那幾天,我每天都極度興奮,因為我終於可以實現我的幻想了!那幻想是甚麼?你還記得當時很流行「動感影院」嗎?你坐在一張會搖的座椅上,跟著電腦合成的畫面同步搖左搖右,十分刺激!我以為,對,是我以為買了一部強勁的 486 回家後,我就可以日對夜對著電腦,自己製作自己的動感影院。我心想,其實唔難,只要先繪製第一個畫面,之後再繪製第二個畫面,電腦就可以自動產生兩個畫面之間的部份連成順暢的動畫,不出幾個星期我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家動感影院,每天刺激一番。
最後如何?我都不用多講。但至少到了今天,我的確可以用一些網上電腦動畫 SaaS 很快製成一條不錯的宣傳短片,算係咁啦。
可是,電腦在今天,已不是當時一樣屬於新產物,而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我當時雖然只能學習基本的使用技巧,也尚且希望運用電腦去創造一些東西;在今天,當小朋友差不多一出世已開始用電腦的時代,如果只教他們基本使用技巧好像很不足夠。試想像如果我們小時候只學習如何幫鉛芯筆入鉛芯、用橡皮擦的正確手勢、用圓規畫圓形但不會計直徑圓周,我們最多只會抄寫,但永遠不會懂得用這些工具創作故事,寫遊戲規則,甚至研究科學理論。相同地,我認為對這一代的小朋友,學校也應該教他們用電腦去創新,寫程式,而不是單單用電腦,玩電腦。尤其現在科技創業的朋友常說很難找 programmer,長遠來說,培育更多人才對香港的科技發展也有莫大幫助。
在等待教育改革之前,香港現在也有些機構先行一步,例如 Let’s Code (HK) 向學童推廣程式教育。在網上,也有一些免費工具如 Scratch,Hopscotch 以 drag-and-drop 簡易地教小朋友寫程式。將來,小學生寫一些簡單的 app 可能不會再成為甚麼新聞,而是好像小朋友自己畫畫寫故事一樣平常不過。如果你不想連小朋友都不如,那大家就得從今天開始加把勁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