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hatGPT 推出以來,各科技公司都相繼研發出不同的人工智能,社會越來越擔憂 AI會取代人類。但有美國心理學和資料科學家新研究發現,AI 辨識他人行為動機方面表現甚至連嬰兒都不如。
紐約大學心理學和數據科學研究人員對 11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將他們的反應與最先進的學習驅動神經網絡產生的反應進行了比較。研究團隊讓嬰兒用 Zoom 觀看模擬人類行為的動畫人形,例如人形四處移動的動作。而結果表明,即使在動畫形狀的簡化動作中,嬰兒也能識別出人類的動機,在常識心理學和推測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和目標方面的表現優於人工智能。
目前該研究論文己發表,而紐約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兼論文作者 Moira Dillon表示,成人甚至嬰兒都可以輕鬆地對驅動他人行為的因素做出可靠的推論,不過目前的推論卻發現對人工智能而言具有挑戰性。
研究團隊指,嬰兒在測試過程中一直觀察螢幕的行為,並且人形在沒有執行預期動作時會驚訝,顯示出嬰兒知道人形簡單動作背後的動機。相反但AI 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了解人形行為背後的動機。相信這種將資訊和行動情境化的能力是人類獨有,而目前AI無法做到。
同為論文作者之一的 Brenden Lake 紐約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和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指,如希望AI像人類成年人一樣靈活、具常識性地思考,應利用嬰兒在檢測目標和偏好方面擁有的相同核心能力。
資料來源:neurosciencenews、thedailybeast
—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