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一名中國籍博士生近日因涉嫌在考試中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而被學校開除,隨後他決定提起訴訟,否認自己作弊並索求共計 133.5 萬美元(約港幣1,040萬元)的賠償。這宗事件引起學術界對於 AI 使用規範的議題,未來可能對學術界 AI 使用的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2024 年 8 月,博士生楊海山(Haishan Yang)在摩洛哥進行一項重要考試,是他在健康服務研究、政策與管理領域攻讀的第二個博士學位的前期考核。這場考試規定他需在 8 小時內完成三篇小論文,並明確指出禁止使用任何 AI 工具,僅允許使用課堂筆記、報告及書籍。他提交的答案隨後卻被學校懷疑存在不當使用 AI 的痕跡,最終他被開除並且失去學生簽證。
學校提出的指控主要來自四名教授的審查結果,他們指出楊的論文中包含了「未在課堂中討論的概念」及「不常見的縮寫」,寫作風格也被認為過於平淡、缺乏個人特色。更進一步,教授們利用 ChatGPT 再次生成了考試題目的答案,並發現楊的作業與 AI 生成的內容在結構和語言上有高度相似之處。教授們認為,楊的答案中使用了「PCO」這一縮寫(即“初級保健組織”),這在學術界並不常見,但與 AI 的生成結果相符。
楊海山堅決否認在考試中使用 AI,他解釋說,AI 所生成的回答與他自己的回答類似,可能是因為 AI 工具引用了他所學的相同資料。他進一步指出,教授們可能在審查過程中修改了 AI 的回答,並與他的答案進行比較,從而造成了表面上的相似性。
楊海山的導師布萊恩·道德(Brian Dowd)站出來為他辯護,並在信中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他認為,楊海山是一位極為勤奮的學生,並且指出自己在四十多年教學經歷中,從未見過學校對一位學生如此強烈的敵意。道德教授對楊海山的指控表示懷疑,認為證據並不充分。
楊海山的訴訟中還涉及另一個爭議——他認為自己曾經因為過去的學術爭執而成為部分教授的攻擊目標。根據他提供的紀錄,明尼蘇達大學在 2023 年曾削減他的資金,並且指控他在擔任研究助理期間表現不佳。雖然最終學校道歉並恢復了他的資金支持,但楊海山認為,這些爭議與他此次的AI作弊指控有關聯。
楊海山事件反映了當前學術界對 AI 使用規範的不同看法。許多學術機構尚未對 AI 在寫作和研究中的應用達成一致,特別是像 ChatGPT 這樣的生成式 AI 工具,其是否應被視為作弊工具,仍是個爭議的焦點。國際期刊如《科學》(Science)和《柳葉刀》(The Lancet)等已經開始放寬對AI工具在學術寫作過程中的使用規定,並要求作者對AI的內容負責,但許多國內學術期刊對AI的態度仍顯謹慎。這起案件關乎學術誠信和AI技術如何融入科研流程的問題。雖然AI工具在很多領域已經廣泛應用,但其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仍需要進一步的倫理規範和明確界定。
結語:法律與學術界對 AI 使用的監管將迎來更多挑戰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學術界的規範也在不斷調整中,學校和學術期刊如何處理AI在學術寫作中的使用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楊海山的案件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成為學術界如何界定AI使用邊界的風向標,也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討論和規範建設。
資料來源:kare11.com
相關文章:
Nothing Phone (3a) 及 (3a) Pro 開箱評測影片:入門價超實用 AI 手機功能示範 【教學】GPT 4o 文字 AI 繪圖大升級 圖中加字更準確 + 齋打字製作漫畫都得 【教學】GPT 4o 文字 AI 繪圖大升級 圖中加字更準確 + 齋打字製作漫畫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