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TCL NXTWEAR S 外形 佩戴感 使用體驗 支援裝置開箱評測

未知大家有否試過,想煲劇或睇波,但家人在電視欣賞其他節目?又或者想靜靜欣賞自己喜歡的節目,不想他人偷看?甚至在深夜想打機,但又不想騷擾家人安睡?甚或想以大熒幕欣賞節目,奈何家居環境不大難以安裝大尺寸電視或投映幕?TCL 早陣子就在眾籌網站發佈 NXTWEAR S 這款 XR 眼鏡,可以完全解決上面提及的問題。這款已成功集資的智能眼鏡,現就已在香港正式開售,究竟使用起來感受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膠感明顯重心微向前傾

先說外表吧,TCL 今次推出的 NXTWEAR S,採用全黑色眼鏡設計,框身採用粗身設計,雖然拿上手不算重,但整體觀覺及手感都有點臃腫的感覺,而且鏡框鏡身採用塑膠物料,所以膠感頗為明顯。眼鏡戴在頭上時,筆者覺得一雙鏡臂不算很「夾頭」,即使夏天在室外佩戴都不會太辛苦,不過眼鏡重量似乎比較集中在眼鏡前方位置,所以佩戴時有少許前傾的感覺,整體佩戴感覺雖未算辛苦,但也不算十分舒服。

▲這就是 TCL 最新推出的 XR 眼鏡 NXTWEAR S。

▲打開包裝盒後,就會見到用來收藏 NXTWEAR S 的包裝硬盒。

▲硬盒採用拉鏈設計,可方便用家外攜眼鏡使用。

▲打開包裝盒,就見到 TCL NXTWEAR S 真身在包裝盒內。

▲包裝盒底就有這兩個黑色紙盒,而且亦有一張卡仔,指示大家如何更換鼻托。

▲至於兩個紙盒,其中一個就收藏了優惠期附送的一套近視矯正鏡片。

▲官方會為用家安裝,拿回家就可以使用了。

▲至於最底的黑色紙盒,就收藏於抹鏡片布以及說明書。

▲至於包裝盒內旁邊的黑色紙盒,就內藏了專用 USB-C 接駁線,以及另一設計的鼻托、小螺絲以及專用螺絲批。

▲這就是 TCL NXTWEAR S 的真身了。

▲本身鏡片位置是一對平光透視鏡片,鏡片亦頗為反光。

▲鏡片採透視設計,戴上後可以望到外間的事物。

▲內層就配備了支援 1080p 解像度的 Micro OLED 雙顯示屏。

▲左右鏡臂外側沒有甚麼特別功能,只是印著 TCL 品牌標誌,以及型號、序號等資料。此外,眼鏡採用塑膠物料製造,而且膠感頗為明顯。

 

▲眼鏡設計上亦頗為臃腫,十分大件。

▲鏡臂與頭之間留有一定空間,戴上時不會太「夾頭」。

▲不過鼻樑位戴上眼鏡後不算十分舒服。

▲而且如果坐著使用,眼鏡重心會有少許向前傾,變相有點壓著鼻樑位置,所以整體舒適感只是一般。

▲不過如果躺著使用,舒適度就會比坐著使用好一點點。

▲一對鏡臂在這位置設有距離感測器。

▲只要感測到用家除下眼鏡,在眼鏡熒幕上的顯示就會停止。

磁石吸附鏡片設計一流

另外,眼鏡本身設計上觀感頗有「科技感」,另外眼鏡內、外角位均設有磁石吸附的位置,用處是可以將不同的鏡片吸附在眼鏡上:眼鏡外側可吸附太陽鏡片,令 NXTWEAR S 可變身智能太陽眼鏡,即使身處室外或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都可以無礙使用;至於內側就可吸附矯正鏡片,令近視用家也可如常使用。這種設計在使用上更具彈性,替換鏡片亦十分方便,設計十分不錯。

▲TCL NXTWEAR S 的眼鏡外側左、右上角,以及內側中間位置均設有磁石。

▲只要將太陽鏡片放在眼鏡外側附近,就可以磁吸在眼鏡上,成為太陽眼鏡,方便在室外使用。

▲而近視矯正鏡片,只要放近眼鏡內側中間位置,就可以磁吸在眼鏡上,令近視用家都可以看得到內容。


相關文章:
  • 【評測】TCL 50 Pro 開箱評測 機身膠感較重 + 「未來紙」熒幕瀏覽電子書漫畫一流 + 整體表現一般 + 電量勉強可用一日
  •  
  • 【報價】TCL 全新手機現身香港 屏幕一鍵變黑白 + 定價抵玩 + 同場加映 2 部功能電話
  •  

    雙顯示屏瀏覽效果出色

    而在硬件配置上,TCL NXTWEAR S 內建了支援 1080p 解像度的 Micro OLED 雙顯示屏,提供的視野等同於觀看 4 米外的 130 吋投影幕,筆者就嘗試接駁手機欣賞 YouTube 影片,視覺效果就相當不錯,與在手機上欣賞的效果分別不大,當然在眼鏡中瀏覽,還可以令大家欣賞得更私密隱秘,在公眾地方用來瀏覽比較機密的影片或內容就十分合適。

     

    ▲NXTWEAR S 採用 Micro OLED 顯示屏,戴上後可令用家猶如瀏覽 4 米外的 130 吋投影幕一樣,令大家即使家住狹窄的香港居住環境,也可以享受到在大熒幕投影幕上欣賞影視內容的樂趣。

    操控方便建議接駁藍牙耳機

    另外操控上,左右鏡臂分別可控制眼鏡中雙熒幕亮度及音量,而控制亮度的撥鍵,按下更可以開關顯示。而鏡臂上更內建喇叭,令大家可以不用接駁耳機,已可欣賞到影片或遊戲中的音效,不過筆者測試過眼鏡的內置喇叭,音質雖然算是不錯,但音量不算很足夠,更重要是如果音量開得比較大一點,坐在附近的人也可以聽得到,所以如果大家想盡享私人空間,建議另外使用藍牙耳機接駁裝置,用作欣賞音效會理想一點。

     

    ▲兩邊鏡臂下方均設有操控介面,一邊用於操控音量,另一邊就操控眼鏡熒幕顯示內容的亮度。

    ▲鏡臂亦有內置立體聲喇叭,用家無需使用耳機也可聽到影片音效,不過由於採用開放式設計,所以毫無私隱可言。

    ▲如果大家不想別人聽到影片的音效,或者不希望騷擾旁人,建議使用真無線耳機欣賞音效會比較理想。

    接駁方便支援不同裝置

    至於接駁方面,用家只需要使用附送的 USB-C 線接駁裝置(需支援 DP 輸出)及眼鏡就可使用,無需安裝任何軟件或驅動程式。眼鏡本身並沒有內建鋰電池,不過一條 USB-C 線已可為眼鏡提供電源及傳輸影像及音效,接駁上確實十分方便。另外,它支援接駁的裝置亦十分廣泛,除了手機、平板外,就連手提電腦、甚至手提遊戲機,例如:Switch、Steam Deck 等,甚或接駁 DJI RC Pro 遙控器,令大家在玩無人機時可以享受沉浸式的第一人稱視角飛行體驗亦無問題。另外,使用軓接器,更可以接駁 iPhone、PlayStation、Xbox 等,令大家打機時,即使沒有電視或顯示器在旁,也可以盡情投入遊戲世界。

    ▲右邊鏡臂尾部會見到專用接駁位,就是用來連接專屬的 USB-C 線,以接駁不同裝置的地方。

    ▲同樣採用磁吸式設計,只要將線頭移到接駁位附近就會自動吸附在一起,接駁十分方便。

    ▲磁吸式接駁位吸力十分足夠,筆者只是拿著 USB-C 線,也可以穩妥地將整個眼鏡拿起。

    ▲筆者嘗試接駁 Samsung 的智能手機,接駁後隨即可啟動 DeX 模式,用家可以使用手指觸控熒幕作操控,然後在眼鏡中瀏覽顯示介面。

    ▲筆者測試過,無論是用來瀏覽 Disney+ 中的影片、手機中自己拍攝的影片、甚至用來打機都沒有任何問題。

    ▲筆者亦嘗試將 TCL NXTWEAR S 接駁其他手提遊戲機,例如:近期大熱的 Steam Deck。

    ▲同樣可接駁成功,只需要一條線就可以在眼鏡中瀏覽 Steam Deck 畫面的內容,用來打機確實頗爽。

    總結:私人影院享受空間

    總括而言,今次 TCL 推出的 NXTWEAR S XR 眼鏡,並不能說是智能眼鏡,因為它只是一個可以佩戴在頭上,方便大家隨時隨地欣賞影片或內容的穿戴式裝置。視覺效果上它的表現算是不錯,接駁支援及操控上亦十分齊全及方便,只要配合藍牙耳機(最好是真無線的款式),戴上後就可以完全進入私人影院空間,盡情享受影音體驗之餘,又不用擔心騷擾別人,確實是頗為不錯的設計。不過它那比較臃腫的設計,以及膠感頗明顯的用料,加上不算十分舒服的佩戴感,令使用體驗上扣去少許分數,而更重要是它的定價不算便宜,超逾 3,000 元的成本,是否值得入手,就要看看大家對具備私隱的觀賞空間有多重視了。

     


    相關文章:
  • 【評測】TCL 50 Pro 開箱評測 機身膠感較重 + 「未來紙」熒幕瀏覽電子書漫畫一流 + 整體表現一般 + 電量勉強可用一日
  •  
  • 【報價】TCL 全新手機現身香港 屏幕一鍵變黑白 + 定價抵玩 + 同場加映 2 部功能電話
  •  

    傳百度將推類似 ChatGPT 功能 初步整合到搜尋服務

    《彭博》日前引述知情人士指,中國科技巨頭百度將會在 3 月推出,類似近期討論度極高的 ChatGPT 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並且會率先整合和應用於其搜尋器。有別於現時搜尋器提供的條列式搜尋結果,新技術將會讓用戶取得類似 ChatGPT 的對話式搜尋結果。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OpenAI 擬推月費 2000 美元新 LLM 針對高算力需求商業客戶
  •  
  • OpenAI 擬集資百億美元建 AI 基礎設施 正籌建環球投資聯盟
  •  
  • ChatGPT 每星期活躍用戶增長驚人 較去年 11 月提升一倍
  •  

    傳美國制裁華為升級 限制將包括 4G 及 Wi-Fi 技術

    美國在 2019 年將華為列有貿易黑名單,美國公司需要申請特別許可才可以跟華為進行貿易,現時取得商務部特別許可的公司,包括 AMD、Intel 和 Qualcomm,而後者更已經向華為供應 P 和 Mate 系列手機所採用的 Snapdragon 處理器,不過僅限 4G 版本。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分析指比亞迪就算被加 100% 關稅 仍會是美國最便宜電動車
  •  
  • 純血鴻蒙 HarmonyOS NEXT 系統 華為確認月底前推出
  •  
  • 美國政府希望堵塞進口漏洞 指責中國網購平台濫用直郵避稅
  •  

    Amazfit GTR Mini 智能手錶 產品照規格率先曝光

    智能穿戴品牌 Amazfit 一向只為方形的 GTS 手錶系列推出 Mini 版本,如今就連圓型錶身的 GTR 系列亦準備有 Mini 版。網站 GSMArena 收到匿名人士爆料,提供了多張 Amazfit GTR Mini 的產品和包裝盒照片,可以見到 GTR Mini 將會有黑色、藍色和粉紅色 3 種錶帶,搭配銀色和金色錶身。

    (繼續閱讀…)

    市場分析機構發表報告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表現十年來最差

    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 日前發表 2022 年第四季度,還有 2022 年整體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售報告,中國傳媒以「黯淡」去形容報告呈現的結果。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在 2022 年下降了 14%,是 2013 年以來首次跌破 3 億部關口。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報告指中國風投市場萎縮 初創數量近年大幅減少
  •  
  • 美國政府希望堵塞進口漏洞 指責中國網購平台濫用直郵避稅
  •  
  • 中國市場成績欠佳 Samsung 裁減銷售團隊 8% 人手
  •  

    Qualcomm Snapdragon 8cx Gen4 由 Nuvia 團隊開發 12 核心處理器

    在 2021 年底發表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cx Gen3,是首款應用於 Windows on ARM 裝置的 5nm 製程處理器,由於使用 ARM 設計的內核,其性能跟用於 Android 裝置的 Snapdragon 旗艦處理器相若。Qualcomm 於去年 11 月透露 Snapdragon 8cx Gen 4 由 Nuvia 團隊負責,預計今年底就會向客戶交付。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Lenovo Yoga Slim 7x 詳細評測 型格外觀 + 輕薄易攜 + 長氣電量
  •  
  • 【評測】Microsoft Surface Pro Gen 11 開箱評測 機身夠輕薄 + 可筆電平板兩用 + 寶藍色機身極吸引 + 定價依然偏貴
  •  
  • 【實試】ARM 筆電能否取代 x86 筆電?Qualcomm X Elite vs Intel Core Ultra 生活應用比較評測
  •  

    Samsung Galaxy S23 系列香港行貨規格 發售日期及售價

    每年年初都會有 Samsung 帶來新一代的 Galaxy S 旗艦手機,為手機界打響頭炮。最近他們就終於推出全新 Galaxy S23 系列。相機功能更全面升級。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外形 手感 相機 功能 開箱測試

    去到二月,一向也是各大手機品牌開始陸續發佈上半年旗艦產品的時候,作為手機大廠的 Samsung 自然也不例外,剛剛就在今日凌晨發佈了全新的 S 系旗艦手機 Galaxy S23 系列。仍然是與去年相同的 3 個分類型號,但今年的 S23 系列又有甚麼提升之處?早前筆者就有幸率先實測這幾部全新旗艦,現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初步試玩的感想吧。

     

    影片評測

     

    外形沒大變 Ultra 手感更佳

    今次 S23 系列新機,型號分類與上代基本相同,仍然是 Galaxy S23、S23+ 及 S23 Ultra,就連外形亦有幾分相似:S23 及 S23+ 仍然是採用平面熒幕設計,而 S23 Ultra 就採用了雙曲面熒幕。不過如果細睇,其實也可以看出不同之處,尤其是 S23 Ultra,雙曲熒幕及機背邊位的弧度都比上代減少了,機身變得較為方正,拿在手上的舒適手感亦進一步提升了,筆者現場試過,3 部旗艦機款的單手握機及操控都十分舒服,加上強化玻璃機背仍然加入了磨砂工藝,而且不易黏上指紋灰塵,令整體使用體驗都提升了不少。

    ▲今年 Samsung 推出的上半年旗艦手機,與去年的命名手法一樣,分別是 Galaxy 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

    ▲當中 S23(左)及 S23+(右)同樣是採用較方正的設計,而且機身較細。

    ▲而 S23 Ultra 就同樣是採用弧邊機背設計,兩側強化玻璃均呈微弧狀態,不過弧度比上代明顯少了。

    ▲熒幕方面,S23(左)及 S23+(右)與上代相同系列機款一樣,也是以平面玻璃作保護。

    ▲至於 S23 Ultra,就同樣是採用雙曲面玻璃保護熒幕,不過與機背一樣,今代弧度同樣少了,令顯示面積有所增加。

    ▲3 部 S23 系列均設有霧光黑(左一)、叢林綠(左二)、雅淡紫(右二)及雪慕白(右一)4 隻機身顏色,而且機背均加入了磨砂工藝。

    ▲這設計令機背較為滑淨,有些微跣手但感覺還好,而優點是完全不黏指紋灰塵,使用時不用保護殼也不用擔心容易弄污機身。

    ▲顏色方面,今代取向亦更易分男女向:綠、黑明顯主打男性市場,而紫色就主打女性市場,至於白機就男女均合用。

    ▲由於機身大細未有大變,所以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使用手感與上代相似,單手操控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機身雖然方正,但 S23 及 S23+ 在握機時也沒有界手感覺,手感十分不錯。

    ▲至於 S23 Ultra 由於熒幕邊位弧度比上代減少了,所以單手作基本操控時手感更上一層樓,也仍然沒有誤觸問題。

    ▲機邊與機面、背手感上感覺更融為一體,握機時手感亦甚佳。

    ▲單手握機進行操控或打字也十分舒服。

    ▲當然,要使用 S Pen 時自然要雙手使用,手感亦不錯。

    ▲另外,雖然 S23 Ultra 機身重量仍達 233g,比上代的 228g 進一步重了 5g,但由於機身各部分重量平衡做得十分不錯,所以拿在手上也不會覺得重,也沒有頭重尾輕的感覺。

    ▲另外,今代機邊金屬邊框及按鍵,用色與機身顏色相同,令整體設計更加統一,更為美觀。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Ultra 相機夜攝更強前鏡亦支援黑夜亮攝

    相機功能一向是 Samsung S 系旗艦的主打功能,去到今代 S23 系列亦不例外:S23 及 S23+ 均設有 3 個主鏡頭,分別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及 1,000 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而 S23 Ultra 除了擁有這 3 個鏡頭外,更外加一個支援 Dual Pixel 對焦及 10 倍光學變焦的超遠攝鏡,主攝鏡像素更一口氣提升一倍至 2 億。另外,上代引入的夜攝功能:黑夜亮攝,今代除了機背主鏡頭可以使用外,今代更提升至前鏡亦可使用,而且加入了 Dual Pixel 及自動對焦功能,令對焦更準確更快。筆者亦親身測試過,果然即使在全黑環境下,S23 Ultra 的前鏡開啟了黑夜亮攝功能後,都可以成功拍出自拍相片,當然畫質很難與夠光環境下的自拍比較,但至少可以「影到」,已經十分不錯。而 S23 Ultra 的 2 億像素主攝鏡,拍出來的相片細節十分豐富,即使放到相片很大,都可以看到髮絲及臉上細位,表現初步令筆者頗為滿意。

    ▲相機可說是每一代 Samsung S 系旗艦手機的主打項目,今代亦不例外。不過配置上卻沒有分別: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仍然是採用 3 主鏡設計,分別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及 1,000 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不過今代就不再使用一片銀色金屬片圍繞著鏡頭,感覺與機身設計更加合一。

    ▲至於 S23 Ultra,鏡頭設計上就與上代十分相似,不過主攝鏡像素就一口氣提升至 2 億,令大家可以拍出更細緻的相片。至於其他 3 個鏡頭就維持與上代相同的規格,分別是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1,000 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及 1,000 萬像素 10 倍光學變焦超遠攝鏡。

    ▲S23 Ultra 的鏡頭模組與上代一樣,仍然是採用比較凸出的設計,手機較難完全平放在檯面。

    ▲S23 及 S23+ 的主攝鏡最高支援拍攝 5,000 萬像素相片。

    ▲而 S23 Ultra 的主攝鏡就支援拍攝最高 2 億像素相片。

    ▲以 2 億像素拍攝的相片,初看未見有太大特別。

    ▲但如果放大相片來看,就可以見到放大後細位細緻度仍能保持得到,由此可見 S23 Ultra 的攝力認真厲害。

    ▲至於拍片方面,S23 全系列均終於支援拍攝 8K30p 格式,比上代只支援至 8K24p,出來的效果會更流暢。

    ▲當然,全 S23 系列的主相機,均仍可支援黑夜亮攝功能,只要在較暗環境下拍照就可使用,點按右下角月亮按鍵就可手動開關黑夜亮攝功能。

    ▲上圖就以 S23 Ultra 示範在高光差環境下,關上(第一張)及開啟(第二張)了黑夜亮攝功能的拍攝效果,大家不用放大已可見到開啟此功能後,相片明顯光亮了很多,人臉上的五官亦清晰可見,出來的膚色亦十分自然。

    ▲當更仔細瀏覽兩張相片,就可以見到開啟了黑夜亮攝功能(第二張)後,本來漆黑一片的背景,亦可隱約看到掛著的英女皇郵票掛畫。

    ▲另外,在極暗環境下拍攝景物,開啟黑夜亮攝功能(第二張)後,大家可以見到相片確實較為光亮,亦可看到更多細節。

    ▲再仔細瀏覽開關前後的相片對比,就可以見到未開啟黑夜亮攝功能(第一張)時,背景的牆身只見灰黑一片;但開啟後(第二張)就可以見到牆身本身的暗灰色,英女皇郵票掛畫的顏色亦能呈現出本身較鮮艷的色彩,不再灰灰沉沉。

    ▲另外,經過今代 S23 系列進一步強化夜攝功能後,大家更可以使用縮時攝影模式拍攝星軌,只要進入縮時(Timelapse)模式,將速度調至 300x,而拍攝時間如上圖為 infinity(無限),右上角就會出現一個星星圖案,此時將手機裝上腳架,就可以拍攝出漂亮的星軌影片了。不過建議大家在郊外較少光害的地方拍攝,效果會更加理想。

    ▲至於前鏡方面,S23、S23+(第一張)及 S23 Ultra(第二張)均採用開孔式設計,並同樣是設於熒幕頂部中央位置,亦同樣支援拍攝最高 1,200 萬像素自拍相片。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除了全 S23 系列前鏡均支援 Dual Pixel 對焦功能,令對焦速度更快外,今代所有機款前鏡均終於支援黑夜亮攝功能,使用方法與主相機一樣,令大家可以在較暗環境下,也能拍出成像較佳的自拍相片。

    ▲上面兩張相片,就分別是沒有開啟(第一張)及開啟了(第二張)黑夜亮攝功能的自拍相片,大家可以見到雖然成像質素始終不及夠光時那麼好,但分別是前者完全拍不到,後者最少可成功完成自拍,這個「拍到」與「拍不到」,就已是很大的分別了。

    旗艦級效能 + 仍支援 S Pen

    至於其他硬件配置方面,3 部 S23 系列旗艦手機均用上 Qualcomm 最新的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而且規格上更標明是「For Galaxy」,除了字面上看到不同外,究竟對 S23 系列有哪些改善了的地方?短短的測試時間實在很難詳細測試得到,只能日後長借此機後,才能知道究竟是否快了?省電了?還是有其他優點。不過筆者手上的短測機,配備了 Adreno 740 圖像處理晶片、12GB RAM 記憶體及 256GB 內置儲存空間,無論是 S23、S23+ 還是 S23 Ultra,使用起來都十分流暢,開 APP、轉 APP 都十分爽快,確實是旗艦級手機應有的表現。

    ▲規格方面,今代 S23 系列均用上了最新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而且官方規格表上標明是「For Galaxy」,可見似乎是特別版,但究竟能為 3 部 S23 系列手機強化多少?就有待詳測時再為大家分享感受。

    ▲雖然評測時間較短,未能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效能測試,不過筆者大致上使用了一段短時間,開關 APPS、切換 APPS 及不同功能的基本操控都十分爽快,確實是旗艦手機應有的表現。

    另外,熒幕方面就維持上代配置:S23 及 S23+ 分別配置了 6.1 吋及 6.6 吋 Dynamic AMOLED 平面熒幕,解像度為 2340 x 1080;而 S23 Ultra 就仍是配置了 6.8 吋 Dynamic AMOLED 雙曲面熒幕,解像度為 3088 x 1440。3 部旗艦手機的熒幕也仍然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即使快速翻頁也十分流暢。至於熒幕顯示質素方面仍然十分不錯,雖然未見有明顯提升之處,但使用感受仍然不俗。

    ▲熒幕尺寸方面,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大致上維持上代的規格,分別是 6.1 吋、6.6 吋及 6.8 吋,而且均是採用了 Dynamic AMOLED 材質。

    ▲先說 S23(左)及 S23+(右),兩部新機熒幕的顯示質素都算不錯。

    ▲兩機熒幕仔細瀏覽,可見雖然只是 1080p 級數熒幕,但顯示文字效果仍十分清晰銳利。

    ▲而且採用了 Dynamic AMOLED 材質熒幕,可視角度亦十分廣。

    ▲此外,S23 及 S23+ 的熒幕更新率仍然支援最高 120Hz,快速翻頁時仍可見到效果十分流暢。

    ▲至於 S23 Ultra 的 6.8 吋熒幕,由於像素更高,顯示時效果自然比 S23 及 S23+ 更佳,而且熒幕兩邊弧度減少了,顯示範圍確實大了少許,瀏覽內容時會更加舒服。

    ▲仔細看熒幕上顯示的文字,也可以見到文字清晰度進一步提升了不少。

    ▲當然,可視角度亦因為採用 Dynamic AMOLED 材質熒幕而維持在十分廣的水平,而且熒幕邊位弧度減少了,文字亦少了出現在弧邊位,從上圖大家可以明顯見到。

    ▲而瀏覽彩色內容(例如:相片)時,大家可以見到色彩維持在十分自然的水平,瀏覽時十分舒服。

    ▲S23 Ultra 的熒幕當然仍能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最後電量方面,S23 及 S23+ 電池比上代微增了 200mAh,分別達到 3,900mAh 及 4,700mAh,而 S23 Ultra 就仍然維持配置 5,000mAh 容量電池,短時間的測試未能試到甚麼,但估計用上一天以上應該問題不太大。最後功能上,3 部 S23 系列仍然支援防水防塵功能,S23 Ultra 則仍支援 S Pen 功能,當然 3 部新機也可支援 5G 網絡。

    ▲今代 S23 Ultra 仍然內建 S Pen,按出時也會自動彈出 S Pen 目錄。

    ▲S Pen 規格未見有明顯提升,但使用上仍然十分就手,書寫時的手感也與在真紙上書寫分別不大。

    ▲當然,S23 Ultra 的 S Pen 與上代一樣,仍然可以收藏在機底,而且同樣位於左方。

    ▲至於電量方面,S23 Ultra 就與上代一樣,維持在 5,000mAh(如上圖),而 S23 及 S23+ 就比上代微增了 200mAh,分別增加至 3,900mAh 及 4,700mAh,筆者暫時未有足夠時間測試耗電量,不過這個容量水平,3 部新機分別要用足一日以上應該不難。

    總結:內在提升 + 用色上下工夫

    今代 S23 系列 3 部新機,其實整體上與上代 S22 系列相比,只能算是小升級,因為無論是外形還是功能上都未見有太大突破,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上代 S22 系列,尤其是 S22 Ultra,在功能及表現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今代作為小修小補的 S22 系列強化版,也屬正常。當然,驚喜不多,但不是沒有,當中以前鏡也可支援黑夜亮攝功能,在極暗環境下也可拍出自拍相片最令筆者感到滿意,至於其餘部分,初步測試後整體使用體驗大致上都算滿意,尤其是筆者試過拍攝 8K30p 影片一段時間後,機身也沒有明顯發熱,最令筆者感到驚喜。另外,今代的 4 種用色也十分特別:叢林綠及霧光黑明顯主打男性用家;雅淡紫用色更粉,女士用家應該頗為喜歡;而最特別的肯定是今次的雪慕白色,整體設計中性得來又十分夢幻,男女用家均合用。從這些用色設計,可見 Samsung 設計上的用心,這一點是值得一讚。至於更詳細的測試報告,就只能等待香港正式發佈,筆者取得真機並試用一段時間後,才能與大家進一步分享了。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評測】M2 Max / M2 Pro MacBook Pro 2023 開箱實試重度剪片速度 + 效能與應用評價

    M2 Max MacBook Pro 終於入手!對電腦效能有較強需求的用家,例如多媒體創作者、高用量用家來說,M2 Pro / M2 Max MacBook Pro 是一部極多人關注的新機。很多朋友會錯過 M1 Max MacBook Pro 最佳購入時機,相隔兩年,現在終於可以出機了。今次採用全新 5nm 晶片製程的 M2 Max、M2 Pro 處理器,效能進一步升級之餘,發熱、電力消耗亦進一步改善,更加適合長時間進行高效工作。unwire 編輯部就來了一部 16 吋 M2 Max MacBook Pro 新機,以下為大家作效能、應用的詳細評測。

     

     

    評測影片 :


    相關文章:
  • 多款 M4 Mac 和全新 iPad 平板 傳 10 月 Apple 發佈會現身
  •  
  • Apple M4 Mac 或於 11 月推出 料全面取消 USB-A 接口
  •  
  • M4 Mac 電腦推出有期 彭博:今年 Apple 全面升級 MacBook Pro、iMac、Mac mini
  •  

    專業人士想要的插口都已齊全

    今次評測我們會詳細測試 M2 Max MacBook Pro 的效能與實際專業多媒體處理上的使用評價。不過小編先同大家一起開箱,再留意它的機身外觀設計。

     

     

    ▲開箱後 MacBook Pro 出現在眼前

    ▲跟來的 MagSafe 3 電源線與紙本文件

    ▲內有 Apple 標誌貼紙、140W 電源轉換器

     

    外觀上,M2 Max MacBook Pro 基本承襲了上代設計,全機機身厚度相對較為均一,看起來更為穩健踏實;而在機背你會看到 MacBook Pro 刻印(取代了所有 Apple 電腦印字於熒幕底下的傳統),高階機獨有的 SDXC 讀卡機、HDMI 插口與 1 個 USB-C 插口簡約羅列在機身右側,它們都沒有標示或文字,但大家都知道這些插口的用途,Apple 也索性把它簡化。全鋁合金鑄成的一體式機身中,所有接口皆一貫準確地開口,其他電腦明明對準插口但插不入線的情況,很少會在 MacBook Pro 這樣的電腦上出現。

     

    ▲在機底凹凸雕刻的 MacBook Pro 標誌

    ▲左右兩邊都設置有導風口,使生風有較大開孔導入機內

    ▲精密開口的 SDXC 讀卡機、USB-C 插口、HDMI 插口

    ▲另一側的 MagSafe 3 充電插口、另外 2 個 USB-C 插口與 3.5mm 耳機插孔

     

    機身左手邊有另外 2 個 USB-C 插口、MagSafe 3 充電插口。這條 MagSafe 3 充電線同樣採編織設計,耐用性強,其磁力插頭靠近機身便會自動吸附。MagSafe 設計使電線在不施加外力時不會脫落,但萬一用家或其他人被電線絆倒,電腦的重量能令它保持不動,不會被電線扯走,同時保護了雙方安全。

     

    ▲今代使用的 140W 電源轉換器,以 USB-C 輸出

    ▲並以 MagSafe 3 插口,磁吸到電腦對應插口。同時電腦也支援以 USB-C 插口充電

     

    M2 Max MacBook Pro 熒幕邊緣比起所有其他 Apple 電腦都更加幼細。熒幕上方配置了 FaceTime HD 前置鏡頭,解像度有 1080p,屬於眾多 Apple 電腦中最為清晰,甚至比上一代同為使用 1080p 的 M1 Pro/Max MacBook Pro 更好。

     

    ▲面積龐大的觸控板已成為了 MacBook Pro 良好操作體驗的標誌

     

    機身鍵盤用上全黑設計,不設觸控欄,而給予專業用戶想要的功能鍵。鍵盤按鍵支援背光,獨立 LED 燈燈光自然,每一個按鍵有一個小小的光環圍住,漏光太耀眼的情況降至最低。

     

    ▲背光發光自然,就像日照時使用一樣。而漏光現象於一般使用時並不易見

     

    一分鐘睇 M2 Pro / M2 Max 與 M2 MacBook 最大分別

    M2 Pro、M2 Max MacBook Pro 推出後,Apple 的專業手提電腦產品線正式完成。但好多朋友未必知道 M2, M2 Pro, M2 Max 三款處理器中,應該買哪一款更適合自己。簡單來說,文字工作者、文書用途,或對效能需求不太強的用家,可選購 2022 年已推出的 13 吋 M2 MacBook Pro,它的售價由 HK$9,999 起。而今次 M2 Pro、M2 Max MacBook Pro 分別推出 14 吋與 16 吋兩個版本,目標用戶是多媒體創意工作者與高用量用家。與別不同的是採用了效能更強處理器、提供更大的記憶體頻寬,能夠應付影片剪輯、多媒體、3D 製作的龐大處理效能需求。而為了令創意工作中顏色處理流程更準確、流暢,本機用上亮麗得多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機身已備有完整的 HDMI 插口、SDXC 讀卡機,並支援 MagSafe 充電線,在不同場合、工作現場迅速地搭建好流動工作台。

     

     

    M2 Max/M2 Pro/M2 MacBook Pro 硬件設計上的分別

    M2 Max/M2 Pro M2
    處理能力 效能更強勁處理器、記憶體,適合重度多媒體處理工作需要 適合輕度多媒體創作處理需要
    記憶體 M2 Pro: 可內置最大 24GB、200GB/s 記憶體頻寬;
    M2 Max: 可內置最大 96GB、400 GB/s 記憶體頻寬
    可內置最大 24GB,100GB/s 記憶體頻寬
    熒幕 採用 mini-LED 技術、更亮麗的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提供更高對比度與 1000 尼特亮度(HDR 亮度可達1600 尼特),120Hz 更新率 使用 Retina 顯示器,500尼特亮度,60Hz更新率
    HDMI 內置 HDMI 插口 需要另加轉接器
    讀卡機 內置 SDXC 讀卡機 需要另購外接式讀卡機
    充電 MagSafe 3, USB-C USB-C
    USB-C 插口 3 個,支援 Thunderbolt 4, USB 4 2個,支援 Thunderbolt 3, USB 4
    Wi-Fi Wi-Fi 6E Wi-Fi 6
    FaceTime HD相機 1080p 720p
    揚聲器 6 揚聲器音響系統 立體聲揚聲器
    儲存空間 最大 8TB 最大 2TB
    觸控欄
    Touch ID

     


    相關文章:
  • 多款 M4 Mac 和全新 iPad 平板 傳 10 月 Apple 發佈會現身
  •  
  • Apple M4 Mac 或於 11 月推出 料全面取消 USB-A 接口
  •  
  • M4 Mac 電腦推出有期 彭博:今年 Apple 全面升級 MacBook Pro、iMac、Mac mini
  •  

    兩分鐘睇 M2 Max vs M1 Max MacBook Pro 最大分別

    今次 M2 Pro / M2 Max MacBook Pro 屬於同一機款的第二代產品,不少朋友已在 M1 Pro / Max 年代出機,到了今代又是否應該換機呢?首先我們可看到,與上代相比,M2 Max MacBook Pro 在主機機身設計上沒有大分別,而內部可見的分別有以下 4 點:

    1)M2 Max 效能提升

    2)無線網絡由 Wi-Fi 6 升級到 Wi-Fi 6E

    3)HDMI 輸出由 4K 60Hz 提升至 8K 60Hz 或 4K 240Hz

    4)記憶體可配置高達 96GB

     

    M2 Max/M2 Pro MacBook Pro 最大升級在於處理器及 GPU 的效能提升,根據我們所做的效能跑分測試,單核運算工作可獲得 16% 效能提升,多核心運算上則會有較顯著分別,獲得 23% 效能提升。其次,新一代 MacBook Pro 的 HDMI 輸出能力,現可支援高達 8K 解像度,如以 4K 輸出的話,更新率由 60Hz 提升至最大 240Hz,對於好多已經擁有 4K 144Hz 甚至 240Hz 高質素熒幕的用戶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升級。對於專業多媒體製作者、重度用家來說,M2 Max MacBook Pro 可配置 96GB 記憶體亦是一項頗大的提升,原因是 Apple Silicon 架構中,系統、顯示共用記憶體,亦即是說 GPU 可共用這 96GB 記憶體,考慮到目前 PC 外置顯示卡的記憶體大多只有 12GB 至到 24GB,Apple Silicon 明顯擁有重大優勢,而今代 M2 Max MacBook Pro 把這個優勢進一步加強。

     

    ▲今次測試的 MacBook Pro 的主機配置如上,頂級配置再將記憶體加至 64GB (+$3000),以及將內置儲存升級至 2TB (+3000),總價格為 HK$33,299

     

    ▲使用 GeekBench 5 進行跑分評測,可見系統資料中處理器的頻率去到 3.68GHz 比 M1 Max 更大

     

    ▲M2 Max 12 核心處理器單核分數:2030、多核分數:14995,比起 M1 Max 單核心 1745,多核心 12190,新機在多核心運作上有較大效能提升

     

    ▲CINEBENCH R23 跑分分數為單核心 1604,多核心 14756

     

    M2 Max/M1 Max 主機設計、主要效能上的分別

    M2 Max M1 Max
    CPU 12核心,Geekbench 5 Single Core: 2030, Multi Core: 14995 10核心,Geekbench 5 Single Core: 1745, Multi Core: 12190(資料來源:Geekbench
    內置儲存 Blackmagic Design Disk Speed Test, 2TB, Write: 6560.6MB/s, Read: 5416.3MB/s Blackmagic Design Disk Speed Test, 2TB, Write: 6357.9MB/s, Read: 5407.9MB/s(資料來源:iClarified
    記憶體 可內置最大 96GB, 400GB/s 記憶體頻寬 可內置最大 64GB, 400GB/s 記憶體頻寬
    熒幕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1000 尼特亮度(HDR 亮度可達 1600 尼特),120Hz 更新率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1000 尼特亮度(HDR 亮度可達 1600 尼特),120Hz 更新率
    HDMI 插口 最高輸出 8K 60Hz/4K 240Hz 最高輸出 4K 60Hz
    連接外置顯示器 最多 個,包括 3 6K 60Hz + 1 4K 144Hz 或者 2 6K 60Hz + 1 8K 60Hz/4K 240Hz 最多 個,包括 3 6K 60Hz + 1 4K 60Hz
    讀卡機 內置 SDXC 讀卡機 內置 SDXC 讀卡機
    充電 MagSafe 3, USB-C MagSafe 3, USB-C
    USB-C 插口 3 個,支援 Thunderbolt 4, USB 4 3 個,支援 Thunderbolt 4, USB 4
    Wi-Fi Wi-Fi 6E Wi-Fi 6
    FaceTime HD 相機 1080punwire 測試清晰度有所提升) 1080p
    揚聲器 6 揚聲器音響系統 6 揚聲器音響系統
    儲存空間 最大 8TB 最大 8TB
    觸控欄
    Touch ID

     

     

    影片製作人告訴你 M2 Max 強大能力,如何提升剪片執相體驗

    大小媒體以至一般 YouTuber,都需要利用電腦剪輯相機拍攝得來的影片。強勁的處理能力,可令到剪片時電腦的反應更為快捷、影片輸出需要的時間更短,從而提升工作效率。unwire 製作部同事就同小編分享了一些影片剪輯、相片處理上的一些使用體驗。

     

    ▲今次借來的 MacBook Pro 為內置 Apple M2 Max 晶片、內置 64GB 記憶體與 2TB 儲存

    ▲以下會由 unwire 製作部同事為小編示範不同處理需求龐大的操作,測試 M2 Max MacBook Pro 電腦實力

     

    今次 unwire 同事以 Final Cut Pro 分享使用感受。從導入影片開始用家已有得益,拍攝時畫質設定為 4K 60fps 10bit 4:2:2 S-Log 3 格式之影片,今次我們測試用的素材大小約有 13GB,匯入 Final Cut Pro 專案輕而易舉。在影片預覽畫面中,反應快捷地選擇需要的內容,輕鬆移放到時間軸上。在時間軸上快速搜畫的動作同樣是極速爽快。

     

     

    導入 LUTs:拍攝 S-Log 等格式之影片,我們需要導入俗稱 LUTs 的色彩對應表,為影片調色。在 M2 Max 電腦上導入 LUT 後,馬上你就能在 Final Cut Pro 即時預覽調色後的結果,毋須等待。高速的預覽反應,讓用戶了解影片輸出的顏色是否合乎要求,利用色彩調節工具作出多次的細緻調整,每次調整效果都能夠即時預覽,讓編輯者更爽快地獲得理想的影片色彩表現。在引入影片效果時,同樣可得到免等候渲染的即時預覽表現。

     

     

    影片加速:我們嘗試對硬件要求更高的「影片播放速度加快」處理,簡單來說就是將 10 秒的畫面壓縮成 5 秒內播完。在一般電腦,每一下設定你都需要等候一段時間來渲染,才能預覽結果。在 M2 Max 電腦上,2X、4X 加快速度可毋須渲染而能夠即時預覽,在 8X 速度時亦只需 4 秒左右就能完成預覽的渲染,電腦效能可說是非常強橫。

     

    ▲在加速 8x 時才有幾秒需要渲染的時間(影片格式 4K 60 10bit 4:2:2)

     

    瘦面插件:製作部同事亦示範了一個臉部追蹤並實時調製臉形、膚色、光暗的 Final Cut Pro 插件工具。在調節好參數後,你可馬上在一個畫格上看到結果。而想預覽全段影片,即使是 5 秒的影片也一般也需要等候幾分鐘時間,M2 Max 就在數秒以內完成處理,很快就可預覽結果。

     

     

    「多重影片播放」的無縫即時預覽:接下來是剪片過程中最吃資源的多重影片播放特效。這個特效是在一個畫面內同時播放多段影片。今次我們分別測試 4 個畫面、8 個畫面(每段影片皆為 4K 60fps 4:2:2 S-Log 3)同時播放,兩個測試都順利通過,在設定完成的一刻,你的指尖就能控制時間軸即時預覽影片,毋須等候渲染。

     

     

    「分鏡」秒速預覽:另一個同樣吃資源的就是分鏡 (Multicam) 影片剪輯。這項操作需要把多段影片同時放在時間軸上,但實際畫面只有用家選擇的哪一個。這個超級吃資源的動作,同樣毋須等候渲染,在選單輕鬆選擇拍攝角度,輸出畫面就能轉換,預覽亦能夠實時在電腦上以完整畫格播放。

     

     

    ProRes 影片處理能力強橫 秒間完成複雜指令

    M2 Max, M2 Pro 處理器內置有媒體處理引擎,能夠在處理 H.264, HEVC 格式影片編碼、解碼時以硬體加速,M2 Pro 內置有 1 個 ProRes 專業影片格式的硬體加速器,M2 Max 更有兩個。Apple 指 M2 Max 處理器可同時處理多達 43 段 4K ProRes 影片或最多 10 段 8K ProRes 影片。實際上如果你用 iPhone 14 Pro Max 拍攝 4K ProRes 4:2:2 影片,每分鐘就需要 4.5GB 儲存容量,基於現實限制我們仍處理 4K 為主。

     

     

    今次測試我們共拍攝了 8 段共 23 秒的測試影片,全部均為 4K ProRes 4:2:2 HQ 格式。同之前的測試一樣,在調節影片顏色、光暗後,同樣能夠免渲染地即時預覽影片結果。

     

     

     

    多得處理器內 2 個 ProRes 加速器,在加入「Fast」效果 (影片播放速度加快處理) 後,無論是 2X, 4X, 8X 都可即時預覽結果,沒有體感得到渲染時間,令人感到 M2 Max 的驚人處理能力。

     

    我們打算給 M2 Max 處理器更多工作負荷,將 6 條 4K ProRes 4:2:2 影片同時放在一個畫面上同時播放。明顯這對於這部電腦來說還是小事一樁,它輕易地就能提供即時的預覽結果,毋須等候渲染。

     

     

    最後我們更為難 M2 Max 處理器,要求它為特意剪輯的 45 秒影片加入 Stabilization 影像穩定效果。結果在舊電腦上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渲染,才可看到結果的工作,在 M2 Max 電腦上居然可「零渲染等候」即時預覽結果。這種強大的處理能力,足以俘虜在場看見的所有多媒體編輯工作者。

     

     


    相關文章:
  • 多款 M4 Mac 和全新 iPad 平板 傳 10 月 Apple 發佈會現身
  •  
  • Apple M4 Mac 或於 11 月推出 料全面取消 USB-A 接口
  •  
  • M4 Mac 電腦推出有期 彭博:今年 Apple 全面升級 MacBook Pro、iMac、Mac mini
  •  

    傳聞中的 SSD 效能…又如何?

    一直有不少報道指新一代 MacBook Pro 內置 SSD 儲存的速度有所下降,Apple 並沒有為此作出官方評論,只表示內置儲存能夠滿足對絕大部份專業用戶的需求。在選購上,大家可有一個念頭:愈大儲存空間、速度愈快。

     

    在外媒報道中,一部安裝有 512GB 內置儲存的 M2 Pro MacBook Pro,其寫入速度為 3154.5 MB/s、讀取速度為 2973.4 MB/s。而在我們今次測試的 M2 Max MacBook Pro 中,就內置有 2TB 內置儲存。使用 Blackmagic Design Disk Speed Test 作效能測試,所有測試都能夠通過,包括最嚴苛的 Blackmagic RAW 12K DCI 60 與 ProRes 422 HQ 12K DCI 60 測試;速度上亦有寫入:6560.6MB/s、讀取:5416.3MB/s 的測試結果。在複雜的影片剪輯處理中,儲存裝置的速度並不成為拖低整體效能的瓶頸,用戶可安心使用。我們建議準備買機的朋友,如需要高速數據傳輸,可為電腦的內置儲存升級到 1TB 以至 2TB。

     

     

     

    多 RAM 就是任性,專業剪片、執相軟件輕鬆一齊用

    M2 Max MacBook Pro 最多可配置多達 96GB 統一記憶體,記憶體頻寬為 400GB/s、M2 Pro 機種亦可配置多達 32GB 記憶體,記憶體頻寬 200GB/s。此記憶體為 CPU 系統處理器、GPU 顯示處理器共用,因此顯示處理器在適當的應用程式下,可撥用的記憶體數量可比 PC 系統更多。相對來說,現時一張 GeForce RTX 4090 新一代旗艦顯示卡的記憶體頻寬約為 1000GB/s 、容量為 24GB;而屬於中階顯示卡的 GeForce RTX 4070 Ti 記憶體頻寬為 500GB/s、容量為 12GB。由此可見,M2 Pro / M2 Max 機款給予顯示處理器使用的記憶體狀況可非常充裕,造就了上述影片剪輯應用情景的強勁工作效率。

     

     

    而擁有更多記憶體,亦可想像到在電腦上可同時運作更多應用程式、處理更多數據。在今次實試中,我們開啟 Final Cut Pro 並編輯一個以 4K ProRes 4:2:2 HQ 影片的專案,同時我們可在另一個畫面,流暢使用 Adobe Photoshop、Adobe Lightroom 等相片處理應用程式。瀏覽相片速度極快,我們再利用 Lightroom 內置的 AI 自動天空遮罩,在秒速內完成對天空的感測。而在星空相片上處理過百個遮罩,操作仍如絲般暢順。

     

     

    電腦發熱量低 可長期放在大腿上使用

    雖然 M2 Max 處理器的功率較大,但其極為寧靜的風扇,已在不知不覺間作出高效散熱。在測試中我們長期運作 3D 遊戲《Cities Skylines》,CPU 耗用率大約為 50%、GPU 耗用率大約為 70%,在 15 分鐘後我們發現在手墊部份溫度為攝氏 30 度,即使是全機最熱的鍵盤中央位置亦只有攝氏 39 度,而機身背面最接近處理器的位置,溫度則為 37 度。大腿只感到微熱,而手腕亦也只感到微溫。

     

     

    電量方面,今代 M2 Max MacBook Pro 聲稱可播放影片達 22 小時,今次我們以 3D 遊戲《Cities Skylines》作為測試,CPU 耗用率大約為 50%、GPU 耗用率大約為 70%,在遊玩半小時後,其電量消耗約為 30%。在極高效能運作時,電腦續航力應該也去到 2 小時,如使用一般應用程式,其效能可達 10 小時。

     

     

    最多連接 4 個顯示器  多項工作集中在一部 MacBook Pro

    無論在製作現場,或者是外景工作現場,運用多部顯示器的應用例子十分常見。今代 M2 Pro / M2 Max 系統就有如一個流動工作站,M2 Pro 系統最多可同時連接 2 個顯示器、M2 Max 系統更可同時連接 4 個外置顯示器。今代的 HDMI 接口可提供更高解像度輸出,由上代的 4K 60Hz,提升至今代 8K 60Hz 或 4K 240Hz,能夠對應今時今日流行的高流暢度熒幕、8K 電視。今次我們就實試連接 4 個顯示器輸出,加上處理器運算能力、記憶體豐富的優勢,多項工作集中在一部 MacBook Pro,仍然能夠輕鬆應付自如。

     

     


    相關文章:
  • 多款 M4 Mac 和全新 iPad 平板 傳 10 月 Apple 發佈會現身
  •  
  • Apple M4 Mac 或於 11 月推出 料全面取消 USB-A 接口
  •  
  • M4 Mac 電腦推出有期 彭博:今年 Apple 全面升級 MacBook Pro、iMac、Mac mini
  •  

    其他重大優勢分析:6 喇叭音響系統、高質耳機插口、高質 1080p 視像鏡頭、Wi-Fi 6E

    M2 Pro / M2 Max MacBook Pro 與上代同樣內置有 6 喇叭音響系統,基本音色與 M1 Pro/Max 世代極相近。如果同去年推出的 M2 MacBook Pro 比較,除了音量起碼體感有 2 倍以上,M2 Pro / M2 Max MacBook Pro 可發出更為潛實的重低音,令音樂播放更有層次感。耳機插口亦用上較高質素高抗阻零件,連接 3.5mm 耳機收聽音樂,都可聆聽到更清脆的中高頻與沈實低頻。

     

     

    今代 M2 Pro / M2 Max 在系統配置清單中,看到與上代同樣的 FaceTime 1080p 鏡頭,但我們實際測試中,發現今代 MacBook Pro 搭載的鏡頭光圈更大,拍攝到更為清晰的影像,特別在低光環境下更為顯著。工作時同客人、同事視像會議,都可獲得更佳畫質。

     

     

    M2 Pro / M2 Max 系統再將無線上網晶片由 Wi-Fi 6 升級到 Wi-Fi 6E,如果你的家居、辦公室已升級到 Wi-Fi 6E,無線網絡的速度、覆蓋度都能有所提升。

     

     

    總結:搵食用家必備工作利器

    今次我們實試的 M2 Max MacBook Pro,無論在效能、畫面、連接性,都以非常輕鬆的姿態符合專業、重度用家對電腦的需求。在跑分上它比 M1 Max 系統有 15-25% 差距,加上記憶體可裝置多達 96GB,面對極端效能需要的工作時,在今次實試中都能更輕鬆應付。如果你正在研究 M2 MacBook Pro 還是增大投資在一部更強的 M2 Pro / M2 Max 電腦身上,希望本文能夠幫助你找到更好的答案。

     

     

     


    相關文章:
  • 多款 M4 Mac 和全新 iPad 平板 傳 10 月 Apple 發佈會現身
  •  
  • Apple M4 Mac 或於 11 月推出 料全面取消 USB-A 接口
  •  
  • M4 Mac 電腦推出有期 彭博:今年 Apple 全面升級 MacBook Pro、iMac、Mac mini
  •  

    入境處明日起不處理無預約換領身份證 籲市民網上預約換證

    由於仍然有大量市民尚未換領智能身份證,入境處將換領智能身份證服務限期由本月 21 日延長至下 3 月 3 日。入境處表示,近日有大批市民到各換證中心及人事登記處排隊,今日更有十多名市民凌晨已在灣仔入境事務大樓外排隊,等候派發即日籌換領身份證。至清晨時分,人龍已延伸到灣仔地鐵站。入境處職員於 7 時開始派發即日籌,不足半小時已全部派發完畢。

     

    入境處首席入境事務主任(人事登記)翁碧霞表示,處方已即時加大網上預約名額,但她重申換領身份證從來不設「即日籌」,現時只會在人手許可下盡量處理。同時她再次呼籲市民事先預約,毋須提早排隊。入境處表示,各人事登記處和換證中心周四(2 月 2 日)起不會處理未有預約的申請。

     

    入境處澄清,身處海外未能趕及在下月 3 日前回港的市民亦無須心急,有關人士可以在返港後 30 日內到辦事處辦理申領智能身份證的相關手續。如果市民在外地返港後逗留少於 30 日則無須急於在逗留期間辦理申領智能身份證。逗留少於 30 日的市民不會因該次返港期間未換領最新智能身份證而被觸犯法例。

     

    根據入境處資料,全港一共有 9 間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地址如下),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六,上午 8 時至晚上 10 時(公眾假期除外)。

     

    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地址
    港島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灣仔港灣道 6-8 號瑞安中心 2 樓 200 號室
    (灣仔港鐵站 A5 出口,鄰近入境事務大樓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東九龍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觀塘偉業街 223-231 號宏利金融中心 2 樓 1 號室(登記服務)及宏利金融中心 A 座 3 樓 1B 號室(領證服務)
    (觀塘港鐵站 B1 出口,鄰近觀塘碼頭,與現時人事登記處—觀塘辦事處位於同一商業中心內)
    西九龍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旺角登打士街 56 號家樂坊 12 樓
    (油麻地港鐵站A2出口或旺角港鐵站 E2 出口,鄰近廣華醫院)
    荃灣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荃灣德士古道 50 號荃薈 2 樓 S201 號鋪
    (大窩口港鐵站 B 出口或荃灣港鐵站 B2 出口,位於東亞花園的基座商場,鄰近悅來酒店)
    沙田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沙田石門安群街 3 號京瑞廣場 1 期地下 G26 號鋪(登記服務)及 1 樓 123 號鋪(領證服務)
    (石門港鐵站 A 出口)
    上水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上水龍琛路 48 號上水匯7樓
    (上水港鐵站 A4 出口,鄰近上水廣場)
    屯門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屯門田景路 31 號良景邨良景廣場 L4 樓 L414B 號鋪
    (輕鐵良景站,鄰近屯門西北游泳池)
    元朗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元朗西菁街 23 號富達廣場地下 50 號鋪
    (輕鐵大棠路站)
    將軍澳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 西貢將軍澳唐賢街 23 號帝景灣地下 20-26 號鋪
    (將軍澳港鐵站 B1 出口,或於調景嶺港鐵站 A1 出口轉乘新界區專線小巴 114B 號至唐賢街站,鄰近將軍澳海濱公園)
    資料來源: now 新聞

    美國指中國盜版產品領先世界 微信、淘寶等登惡名市場名單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周二(31 日)發布 2022 年假冒及盜版惡名市場報告,指中國在假冒及盜版產品方面領先世界地位,而微信更是最大的假冒商品平台之一。

     

    中國的假冒及盜版產品會經由香港轉運至美國,數量佔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於 2021 年查獲的假冒及盜版貨物價值的 75%。就此當局鎖定 39 個網上平台及 33 個實體市場,涉從事或促進了大量商標造假或版權盜版行為。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又指,坐擁超過 10 億活躍用戶的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為用戶提供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方便用家分銷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而當地亦越來越多實體店也在網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除了微信外,中國網上平台 AliExpress、百度網盤、敦煌網、拼多多、淘寶及另外 7 個中國實體市場也榜上有名。

     

    阿里巴巴集團及騰訊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早在 2022 年初已被美國政府納入惡名市場名單中,當時中國政府稱美國有關行為「不負責任」,而騰訊則表示堅決反對當局決定,阿里巴巴則稱會與政府合力在平台上保障知識產權。

     

    資料來源:Reuters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淘寶不再提供香港順豐直運/集運選項 繼續集運用順豐智能櫃方法
  •  
  • 微信刷掌支付登陸澳門 境外首站支援 + 用掌紋掌靜脈辨識技術
  •  
  • 淘寶天貓將支援微信支付 9 月陸續分批開放用戶使用
  •  

    Imou Versa (C22FP) 超廣角 IP65 室內外智能網絡攝影機

    去到今時今日,不少人都愈來愈注重家居保安的重要性,當然一般家住高樓大廈的用家,一隻可於室內使用的網絡攝影機已足夠成為家居保安的重要元素;但如果家住村屋,或者家中擁有室外地方的用家,一款支援基本防潑水防塵,在室內或室外均可使用的 IP Cam,就十分重要了,如果定價相宜,就更加是最佳選擇。Imou 最新推出的 Versa 家居網絡攝影機,就有齊以上特點,合適的用家不妨考慮一下。

    室內外均可使用兼造型小巧易安裝

    Imou Versa(C22FP)是一款造型小巧的網絡攝影機,機身只有 66 x 33 x 109mm 大細,而且採用磁力底座,方便用家將 IP Cam 固定在不同位置,而底座更設有多角度調校監看範圍,方便用家隨時輕鬆查看家中情況。另外,Versa 亦支援 IP65 防護等級,可支援防潑水效果,不但可防護灰塵滲透,亦可避免雨淋輕易弄壞,即使將它安裝在露台、門簾或屋簷下有遮擋的戶外位置亦無問題。另外,它內置了可提供 97°(H), 52°(V), 114°(D) 廣闊視野的 1080p 鏡頭,IP Cam 內更內置喇叭及咪高風,方便用家隨時觀看家中情況之餘,更可收聽現場聲音,甚至透過 Imou APP 與家人作互動溝通。當然,安裝上它與其他 Imou 網絡攝影機一樣,也是十分簡單,只需經 Wi-Fi 即可連接,無需複雜佈線及設置,簡單 3 個步驟就可完成。

     

     

    功能齊全夜視亦可

    至於功能方面,Imou Versa (C22FP) 支援自訂偵測區域範圍功能,用家透過 Imou APP 就可以在手機或平板上指定監測區域,方便用家更精準監視或保護所關注的人事物。它亦支援動態偵測監視功能,只要發現偵測範圍內有可疑動作,就會向手機發送警報提示及即時啟動錄影功能,而 Imou Versa 亦內置人形辨識演算法,可識別場景中的人形目標,以免出現誤觸,偵測更加精準。此外,它亦配置高性能紅外燈,可提供遠達 10 米的夜視距離,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都可以在影片中提供豐富細節。它亦提供異常聲音檢測功能,可設定不同聲音分貝進行現場偵測,當有異常聲響時,Versa 就同樣會推送警報通知及觸發錄影功能,對於家中有嬰兒或寵物的用家,特別有用。

    儲存功能多元化可隨時翻看

    至於影片儲存方面,Imou Versa (C22FP) 亦提供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可以插入 microSD 記憶卡(最高支援 256GB)到攝影機內,然後就可以設定是進行本地偵測錄影、24 小時連續錄影還是自訂日子時間錄影。第二種是用家可以訂閱 Imou Cloud 雲端錄影儲存服務,它提供 3 天、7 天及 30 天的巡環事件錄影雲端儲存套餐供用家選擇,用家可以月費或年費方式支付,而影片就會儲存在雲端空間中。而且無論用家選用上面哪種方法,都可以透過 Imou APP 在手機、平板或電腦軟件中隨時觀看紀錄片段,甚至可以自定義密碼進行加密,以提供額外安全保障,十分體貼。值得一提的是,Imou Versa 採用了 H.265 壓縮格式儲存影片,令佔用頻寬及儲存使用率可有效降低,這樣大家就不用擔心會很快出現不夠位儲存影片的問題了。

    Imou Versa 超廣角 IP65 室內外智能網絡攝影機功能簡介

    • H.265 1080P
    • 256GB 插卡錄影
    • AI 人形 / 聲音偵測
    • 警笛聲防護
    • 自訂區域動態檢測
    • Smart IR 夜視
    • 雙向談話
    • IP65
    • Cloud Storage (附贈免費試用 30 天 – 7 日事件錄影雲端儲存服務)

    Sony 相機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泰國 佔總產量達 90%

    為應對中美對抗,Sony 已經將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的相機生產地,從中國轉移到泰國的工廠,其產量約佔總產量的 90%。

     

    據日媒《日經新聞》報道,索尼認為由於中國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以及中國定期實施清零政策導致多次停工擾亂了供應鏈,因此在中國製造產品對其供應鏈的風險太高。

     

    Sony 發言人表示,公司仍然會專注在中國市場,但現中國工廠未來只會生產供中國銷售的相機及鏡頭。雖然中國工廠今後只會生產供中國銷售的產品,但仍會保留裝置和一定的生產力,當泰國工廠出現不可預測的問題時仍可作替補。

     

    據報導,另一相機鏡頭大廠 Canon 早前也重新評估了其生產並將對其進行重組,準備關閉其在中國的部分工廠,並將部分生產返回日本,而 Nikon 目前大部分產品已經在泰國生產。

     

    資料來源:nikkeipetapixel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BMW 回收逾 3,500 部電動車 「聲音警示系統」故障導致行車太靜

    為避免電動車因太過安靜,進而發生交通意外,車內都會安裝「車輛聲音警示系統」(AVAS)確保周圍的人都能聽到電動車的聲音。但近日 BMW(寶馬)回收部分電動車,正因車輛的「聲音警示系統」出現故障。

     

    目前,BMW 的電動汽車系列包括 iX SUV、i4 和i7 ,但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數據顯示,BMW因「車輛聲音警示系統」出現故障而被迫召回收3,431 輛 iX 和 i4 車型。

     

    NHTSA 報告指在正常情況下,當汽車倒車時發聲器會發出嗶嗶聲或嗡嗡聲,而受影響汽車的控制零件可能偶爾出現故障,導致聲音發聲器可能不會發出正確的警告聲音。

     

    該問題在去年對iX SUV進行質量控制檢查時首次發現,目前 BMW 經銷商已簡單更新外部人造聲音發聲器中的軟件,預計受影響的車主將在 2023 年 3 月 17 日之前收到召回通知,不確定是否受影響的車主可以利用 NHTSA 的應用程序及網站查看。

     

    資料來源:jalopnik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Netflix 將於 4 月禁分享密碼 須每月連一次主帳戶居所 Wi-Fi

    Netflix 全年市值蒸發一半後除了實施裁員、縮減規模等節流措施以外,最近還預告會在 2023 年第一季開始限制家庭共享用戶的「共享密碼」功能,向非同住者收取額外費用,以增加盈利。有消息指,Netflix 將於 4 月正式實行禁止分享帳戶的措施。有網民認為上述措施相等於變相加價,表示或會因而退訂。

     

    據 Netflix 官方網站說明,與主要帳戶不在同一地方居住的人需要使用自己的帳戶觀賞 Netflix,或額外繳交費用。Netflix 以 IP 地址、裝置識別碼,以及與登入 Netflix 帳戶的裝置相關的帳戶活動識別是否同住。只要用來觀賞 Netflix 的裝置是使用主要帳戶擁有者家中的網路連線,就會定為同住者,不需要繳付額外費用或進行驗證。如果不願繳付額外費用又被偵測到有不屬於同住者的裝置登入帳戶, Netflix 會要求用戶在該裝置進行驗證,以杜絕分享密碼。進行驗證時,Netflix 會將驗證碼傳送到主要帳戶擁有人的電郵或手機,用戶須在 15 分鐘內於需要驗證的裝置上輸入該驗證碼。

     

    Netflix 指,要保持同住者身份的話,必須至少每 31 天連接主要用戶居所的 Wi-Fi ,並打開一次 Netflix 應用程序或網站,這樣就無須驗證。至於去旅行也不用擔心,Netflix 稱只要是主要帳戶擁有人,或是同住者,通常都毋須驗證就可以使用 Netflix 服務。

     

    資料來源:9to5Mac


    相關文章:
  • Netflix 停止 iOS 16 支援 新版程式僅對應 iPhone XS 以上機型
  •  
  • 正在開發 80 多款遊戲 Netflix 投入遊戲領域增加粉絲參與度
  •  
  • Netflix 開始取消「基本」服務 新客戶需改用「廣告支援」計劃
  •  

    余承東:華為技術走行業前端 別人很難超越

    內地跨國科技公司華為(HUAWEI)推出的 Mate 50系列智能手機不單有北斗衛星功能,還研發了耐摔力高的崑崙玻璃,通過多項創新技術讓手機能與 iPhone 14系列競爭。而華為董事余承東接受訪問時表示,自身技術走行業前端,別人很難超越。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日前接受內地央視節目「品牌強國之路」采訪時表示,因自身很多技術走在整個產業的前端,所以別人想超越我們很難,能超越的往往只有我們自己。

    他又強調,透過公司不斷創新、突破,從而讓消費者受益,使顧客買到更好的產品,帶動了整個產業的進步。他更指,若不是受到美國打壓全球主要的手機廠商只有華為和 Apple,而韓國那家企業除美國和韓國市場,其他市場基本都被打敗。

     

    余承東雖並未指明是那間韓國企業,但估計便是韓國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及電子零件製造商Samsung。

     

    據了解,華為以99000個專利數目,在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1年專利發明數企業排名榜單中排行第一。

     

    資料來源:mydrivers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Twitter 申請金融服務牌照 為未來轉型「everything app」作部署

    自從 Elon Musk 在去年 10 月底入主 Twitter 後,就不斷尋求新的途徑去提升盈利,最新消息指 Elon Musk 打算將 Twitter 從社交網絡帶到另一層次,透過轉型成支付平台去跟 PayPal 和 Apple Pay 競爭。在去年 11 月舉行的一個廣告商會議期間,Elon Musk 已經透露了他的大計,如今據說開始了第一步。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Cybertruck 改裝戰車被遙距禁用 車臣首領指責 Elon Musk「這樣做不太好」
  •  
  • SpaceX 將提告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Elon Musk 指其過度監管
  •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