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測 Montblanc Summit 3 發現沒有 Google Assistant

今年 6 月發表的 Montblanc Summit 3 是首款 Samsung 以外,預載 Wear OS 3 系統的智能手錶,而作為德國奢侈品品牌的產品,Summit 3 亦維持系列的一貫定價,香港市場的售價高達 10,400 港元。不過最近有外國媒體為 Summit 3 進行開箱評測,卻發現這款手錶欠缺了 Google 體驗。

(繼續閱讀…)

Fitbit 取消 PC 同步功能 今年 10 月中生效

自從 2009 年推出首款運動追蹤器以來,Fitbit 一直都支援裝置與電腦同步,直至智能電話近年普及,他們亦配合推出手機程式讓用戶利用藍牙將數據同步。日前 Fitbit 宣佈他們的 Windows 和 Mac 電腦程式 Fitbit Connect,將會在今年 10 月停止服務。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不再推出新一代 Fitbit 智能手錶 Google:未來將由 Pixel Watch 取代
  •  

    標籤:

    訂閱新聞

    Samsung Watch5 系列新登場 詳細規格 + 重要功能

    Samsung 在智能手機之餘,亦一直致力開發週邊配件,形成生態系統。智能手錶當然會是重要一環,因此與新一代 Galazy Z 摺機系列同時公佈的 Galaxy Watch 5 亦成為注目焦點。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Apple Watch 過百款錶面免費玩 可設定動畫錶面
  •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Samsung Z Fold4 發佈 詳細規格 + 重要功能

    Samsung 在最新的發佈會中,公佈了新一代的 Galaxy Z 摺機系列,其中繼續包括了橫摺的旗艦 Fold 4 和垂直摺的 Flip 4。新一代 Fold 4 繼續維持其最強摺機的位置,在不同方面都有效能提升。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Samsung Buds2 Pro 發佈   詳細規格 + 重要功能

    Samsung今日推出全新旗艦級無線耳機Galaxy Buds2 Pro,採用全新輕巧機身設計,再提升無縫連接功能,提供更完整、更有現場感的無線音響體驗。

     

    具降噪功能、新設計耳機更貼耳

    全新 Galaxy Buds2 Pro 耳機使用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並將體積縮小15%。耳機具有防止轉動的貼合式設計,運動和健身時耳機仍保持穩定貼耳。耳機備有智能降噪功能,阻隔外部噪音,隨時隨地接聽電話也不會受到干擾。

    24bit 傳輸位元率

    今次新耳機強調高音質,耳機傳輸位元率從 16bit 提升至24-bit,讓用家享受更好的Hi-Fi音訊,收聽音樂。Samsung使用全新的無縫轉碼器(SSC HiFi) 完善流暢切換音樂功能,雙動態喇叭亦可使聲音變得更豐富。用家也可啟用360 度音訊功能,觀賞影片、玩遊戲時享受四方八面而來的聲效。

     

    支援藍牙 5.3 與無縫切換

    新耳機支援藍牙 5.3,並支援 Auto Switch 無縫切換功能,當用戶在平板電腦進行遊戲或觀賞電影途中需要接聽電話時,只需輕觸Galaxy Buds2 Pro即可流暢地無縫切換連接。Galaxy Buds2 Pro 支援電視無縫連接功能,在觀看電視節目途中亦能隨時接聽來電。

     

     

    耳機亦支援 SmartThings Find 功能,用戶突然找不到Buds2 Pro亦無需擔心,儘管耳機不在充電盒內,亦可以輕鬆追蹤耳機位置。

    Galaxy Buds2 Pro將會有石墨黑、白、紫 3 色,香港詳細發售日期、價錢將稍後公佈。

     

    Samsung Z Flip4 發佈   詳細規格 + 重要功能

    Samsung 今日舉行全新智能電話發佈會,發表 Samsung Galaxy Z Flip4 摺疊式手機。Galaxy Z Flip4 屬於輕巧便攜的摺機,設計延續了 Flip3 特性,同樣設 6.7 吋內置熒幕,與摺機後機身表面的迷你 1.9 吋副熒幕,此副熒幕新增了快捷鍵等各種功能,並提升了利用此熒幕自拍的操作體驗。Samsung 再為 Galaxy Z Flip4 全新摺機推出兩款新顏色,包括杏桃粉紅與冰川藍色。香港行貨價錢、推出日期請繼續留意內文。

     

    全新升級相機鏡頭吸光率提升 65%

    Samsung Galaxy Z Flip4 最大更新可說是其升級的 FlexCam 相機鏡頭,感光元件更大,吸光度比上代機提升 65%,在日夜都能拍攝清晰穩定的相片。用戶在 Flip4 完全對摺時能夠快速起動相片或影片拍攝,不錯過任何重要一刻。用戶亦可利用Quick Shot進行高質素錄影,然後在錄影不被中斷的情況下無縫切換到 Flex 模式繼續免手持錄影,尤其適合內容創作者和 vlogger。今代 Z Flip4 在拍攝自拍相片時,都能夠使用人像模式,並在 1.9 吋副熒幕上,完整預覽最終所得相片,自拍更方便就手。

     

    機身表面熒幕用途更大

    Z Flip4 更提升了 hands-free 體驗,多種功能在完全摺機的狀態下使用。例如打電話、回覆文字,甚至為解鎖、起動汽車,以及使用 SmartThings Scene widget 小工具控制智能家居裝置。

    Galaxy Z Flip4 亦提升主機電量至 3,700mAh,支援快速充電,用戶只要充電30分鐘,就能讓手機注入50%電量。

     

    更美觀洗鍊的機身設計

    Galaxy Z Flip4 保留了 Z Flip3 的優點,而機身設計的細項作出了改良,例如更纖簿的鉸鏈、拉直的邊緣、更鮮明的霧面機身玻璃與具光澤的金屬框架。用家可以自訂字體、圖案或卡通人像,配合多種新時鐘、背景設計,甚至加入自訂圖像、影片,更容易個人化手機。

    Samsung Galaxy Z Flip4 將會提供杏桃粉紅、冰川藍色新色,以及黑色與紫色。在香港的發售日期及價格,將會稍後公佈。

     

    Samsung Galaxy Z Flip4 詳細規格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圖像處理晶片:Adreno 730

    記憶體:8GB LPDDR5 RAM

    儲存空間:128GB / 256GB / 512GB

    熒幕尺寸及規格主熒幕:6.7 吋 2640 x 1080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 Dynamic AMOLED 2X;副熒幕:1.9 吋 512 x 260 解像度 60Hz 更新率 Super AMOLED

    相機 主相機:1,200 萬像素 f/1.8 雙像素主攝鏡 + 1,200 萬像素 f/2.2 123 度 FOV 超廣角鏡;前相機:1,000 萬像素 f/2.4 自拍鏡

    電池:3,700mAh

    重量:187g

    【評測】Samsung Z Flip4 外形 手感 小屏幕新玩法 操控感初步評測

    之前就為大家分享過 Z Fold4 的初步試玩感受,那麼另一部摺機,亦即是細機 Galaxy Z Flip4 又如何呢?就讓 Edward 現在接著為大家分享初步試玩體驗吧。

    影片介紹:

    外形幾乎與上代相同

    先說外形吧,Samsung 今次新推出的「細摺」Galaxy Z Flip4,單看外形大家基本上很難知道它與上代 Z Flip3 的分別,因為兩代的設計幾乎可說完全相同,熒幕方面,仍然是內建了 6.7 吋 Dynamic AMOLED 2X 可摺疊的柔性熒幕,以及位於機面鏡頭旁的 1.9 吋 Super AMOLED 副熒幕。最大分別就是機身顏色,上代的黑、紫兩色仍被保留,不過上代的奶油白色及森林綠色,就換上今代的杏桃粉色,以及筆者十分喜歡的冰川藍色,所以大家如果想跟其他人說你在用新機,就記著入手這兩種顏色了。

    ▲在外形設計上,Z Flip4 基本上與上代 Z Flip3 沒有大分別,如果大家想別人知道你在用新機,建議入手冰川藍色或杏桃粉色。

    ▲機背仍然是採用兩截色設計,分別是機身顏色,以及鏡頭開始以上部分的黑色設計。

    ▲至於主熒幕方面,仍然是用上了 6.7 吋的 Dynamic AMOLED 2X 顯示。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改動少手感沒大變

    機身設計未有大變,使用手感亦沒有大分別。雖然 Z Flip4 重量比上代重了 4g,但拿在手上使用其實不太覺。此外,官方表示 Z Flip4 的熒幕邊框及鉸位比上代幼了,但觀感上同樣很難看得出,單手操控手感依然不錯,整體而言手感仍然保持十分好的體驗。

    ▲新機塘然重了 4g 重量,但無論是合起還是攤開熒幕使用,手感也不覺比上代重了,仍然十分舒服。

    ▲用家甚至可以像拿著攝錄機般拍片,手感亦十分不錯。

    副熒幕加入快捷鍵操控更方便

    整體也沒改動,最大的改動就在於它位於鏡頭旁的 1.9 吋副熒幕。所說的並非是這個副熒幕的規格,而是它的功能獲進一步強化。首先是 Samsung 在 Z Flip4 的副熒幕加入類似 Android 頂部狀態欄的功能快捷鍵目錄,讓用家可以不用攤開熒幕,也可以開關 Wi-Fi、數據網絡、藍牙、飛行模式等功能,令大家操控上更加方便。

    ▲在副熒幕終於加入了可以快速開關各種連接或功能的快捷鍵目錄,令大家不用打開熒幕也可以操控到這些功能,值得一讚。

    ▲當然,上代有的 widget,在今代 Z Flip4 的副熒幕上仍可使用。

    可自設動態牆紙

    副熒幕的第二個強化功能,就在於個人化方面。用家在 Z Flip4 的副熒幕,可以加入 AR emoji 的動態牆紙,甚至自行拍攝相片,甚至錄影一段影片,作為副熒幕的動態牆紙。這些功能雖然對使用體驗沒有太大實際提升,但就可以令手機更個人化。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大家要錄影片段作為動態牆紙,最大容量只能是 15MB,最長長度亦只能是 15 秒,筆者會建議大家錄影 5 至 6 秒的影片作為動態牆紙,就基本上都可以用得到了。

    ▲去到 Z Flip4 副熒幕終於可以有一定的個人化設定,例如:用家可自拍相片作牆紙,甚至可以自拍影片作動態牆紙,不過影片格式及長度就有一定限制。

    ▲如果大家不想用相片或影片作牆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 AR emoji 作動態牆紙,同樣十分特別。

    使用副熒幕自拍可睇全相

    副熒幕在功能上,還有不少強化了的地方,第三個就是可以直接在副熒幕,以錄音模式回覆訊息,過程完全不用打開主熒幕就可以做到,十分方便。而第四個新功能,就是當使用副熒幕作自拍預覽時,以往在 Z Flip3 只能看到中間的一部分,但在 Z Flip4 中,只需要在自打預覽時雙擊熒幕,就可以將預覽變為整張相片 / 影片的「度」,雖然清晰度會明顯下降,但最少用家可以知道相片 / 影片的拍攝範圍,知道拍了甚麼到相片 / 影片內,令大家可以確保拍到想拍的風景 / 事物。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副熒幕作自拍預覽時,也終於支援人像模式,雖然未能像使用主熒幕拍攝時般調校景深,但最少可以拍到淺景深人像自拍照,也令大家自拍更方便。

    ▲Z Flip4 的副熒幕,同樣可以用來影相或拍片,預設進入的是拍照模式,今代更加入人像模式,讓大家不用攤開熒幕,也可以拍到淺景深人像相片。

    ▲而向左一劃就可以轉為拍片功能。

    ▲至於自拍預覽方面,Z Flip4 仍可像上代一樣,只顯示中間一截作預覽,這種預覽範圍會細很多,但就較為清晰。

    ▲但如果大家想瀏覽自拍時的拍攝範圍,只需要雙擊預覽畫面,就會轉換為預覽「全相」,此時影像顯示清晰度會明顯下降,但就可以知道拍攝範圍是否符合心意。

    ▲之後再擺出拍攝手勢,相機就會進入倒數並進行自拍了。

    ▲當然,Z Flip4 也支援上圖這種自拍模式,以主熒幕頂的前鏡頭進行自拍,同樣放平手機在檯面後,擺出自拍手勢,就可以自拍了。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總結:副熒幕功能更齊全

    總括而言,今次初步試玩 Samsung 最新推出的「細摺」Galaxy Z Flip4,雖然外形上與上代 Z Flip3 分別不大,功能上亦未見有有很大突破,但副熒幕的功能強化,令大家不用攤開主熒幕,也可以做到更多的事,使用上的體驗確實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副熒幕加入更多個人化功能,也可令手機更能反映出用家的個人風格,作為摺機中的「時尚」先訣代表,Z Flip4 確實走出更 lifestyle 的風格,愛美或愛展現個人風格的用家,應該會頗為喜歡。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評測】Samsung Z Fold4 外形 手感 操控 介面初步評測

    說到摺機,雖然不少廠商近年都有推出自家的摺機產品,但如果說到最有經驗及家傳戶曉的品牌,肯定首數 Samsung。在今日,Samsung 就宣佈推出自家新一代的摺機系列,分別是大機 Galaxy Z Fold4,以及細機 Galaxy Z Flip4。究竟這兩部摺機又有甚麼新玩法?用起來又有甚麼特別?早前我們就有幸試玩了一段短時間,現在就先與大家說說大機的初步玩後感吧。

     

    影片介紹: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機身更輕薄使用更舒服

    先說機身吧,在外表看來,Samsung 今次推出的 Galaxy 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分別不大,最多只是機身採用的顏色不同而已,但實際上,機身厚度及重量都比上代薄了及輕了。先說厚度,上代 Z Fold3 在合起及攤開熒幕時,厚度分別是 14.4 – 16mm 及 6.4mm,而 Z Fold4 就分別只有 14.2 – 15.8mm 及 6.3mm;至於重量方面,Z Fold3 為 271g,但 Z Fold4 就只有 263g。雖然厚度及重量少了,在數字上顯示分別不大,但實際拿在手上,輕了及薄了的手感很明顯,估計應是機內零件擺位做得更平衡,令 Z Fold4 實際使用起來,輕了及薄了的手感比數字上見到的更明顯。這個改善令用家在使用上更舒服,尤其是長時間拿著手機,就會更加感受到那種輕薄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一樣,也是支援 IPX8 防水功能,使用上自然同樣安心。

    ▲Z Fold4(右)與上代 Z Fold3(左)相比,大家可以見到機身在設計上未有太大改動。

    ▲機身左側仍然是鉸位所在,亦同樣印有 Samsung 品牌字樣。

    ▲而右側就仍然設有 SIM 卡槽、音量鍵及內藏指紋辨識器的開關鍵。

    ▲至於機背就仍然採用磨砂設計,整體設計亦幾乎相同。

    ▲所以新機 Z Fold4 在使用上,模式與上代幾乎相同。

    ▲不過由於機身輕薄了,拿在手上使用的手感會更佳。

    ▲至於顏色方面,Z Fold4 設有 3 種機身顏色,分別是藍色(官方稱為炭灰綠色)、珍珠金色及鈦灰黑色機身(左至右)。

    外熒幕單手打字更舒服

    除了機身輕薄了,內外兩個熒幕的設計亦有輕微改動。首先是機外的副熒幕,雖然配備的仍然是 6.2 吋熒幕,但一來解像度提升了少許,由上代的 2268 x 832 提升至今代的 2316 x 904,熒幕邊框亦收窄了。此外,機身高度亦比上代短了,由 158.2mm 縮至只有 155.1mm,而機身闊度就未有改變。這個改動,令大家使用外面的副熒幕單手操控打字或使用時更加舒服。

    ▲Z Fold4 的外熒幕,尺寸與上代一樣,仍然是 6.2 吋。

    ▲不過新機的熒幕邊框比上代進一步縮窄了。

    ▲與上代 Z Fold3(下)比較,大家就可以見到 Z Fold4(上)的熒幕確實是「橫」了。

    ▲相比 Z Fold3(第一張),Z Fold4(第二張)使用外熒幕單手打字會更加舒服。

    主熒幕更方正亮度更高

    至於機內採用柔性熒幕的可摺式主熒幕,同樣與上代一樣,配備了 7.6 吋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而且同樣支援配合 S Pen 操控及繪圖。不過熒幕高度同樣縮短了,同樣是 155.1mm(上代為 158.2mm),但闊度就增加了,由上代 128.1mm 增加至今代的 130.1mm。加上同樣採用了更窄的熒幕邊框,這些改動,令主熒幕看起來感覺更像正方形,而且觀感讓用家有種新機有更大熒幕的錯覺。另外,新機的主熒幕亮度比上代多了 100nits,達到 1000nits,現場所見似乎確是更為光亮,不過如果不是新舊兩機放在一起比較,這個提升是不太明顯的,唯有日後推出時,拿到室外使用,看看亮度是否真的有明顯增加吧。

    ▲至於機內採用柔性熒幕的可摺熒幕,尺寸仍然是 7.6 吋,也同樣是採用 Dynamic AMOLED 2X 材質,亦與上代一樣支援配合 S Pen 繪圖或操控。

    ▲另外,Z Fold 4 機身比上代 Z Fold3 短,同時闊度亦擴闊了,從上面兩張比較圖,大家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熒幕邊框方面,Z Fold4(右)亦比上代 Z Fold3(左)窄。

    ▲所以觀感上看,Z Fold4(右)看起來比 Z Fold3(左)更加正方。

    屏下鏡頭隱藏更佳但仍可見

    至於上代 Z Fold3 開始在主熒幕採用的屏下鏡頭,今代 Z Fold4 仍然是採用相同設計,亦同樣支援拍攝最高 400 萬像素自拍相片。不過如果說屏下鏡頭完全沒有改動又不算,因為從現場目測見到,屏下鏡頭雖然仍然可以見得到,但白色位明顯比上代密了,不像上代般可以透過密麻麻的顏色 pixel 明顯察覺到它的存在,這設計改動令屏下鏡頭的隱密性有少許提升,不過筆者覺得,如果未來技術可以做到可以觀感上將它完全隱藏,那就更加理想了。至於機面的前鏡,就與上代一樣也是採用 f/2.2 光圈的 1,000 萬像素鏡頭,由於未有改動,在此就不作多述了。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主相機提升支援黑夜亮攝

    至於機背的主相機方面,Z Fold4 雖然與上代 Z Fold3 一樣,仍然是採用主攝 + 超廣角 + 遠攝的 3 主鏡設計,但像素就有所不同,上代 Z Fold3 三個主鏡均是 1,200 萬像素,今代 Z Fold4 的主攝鏡就提升至 5,000 萬像素,令大家可以拍到更高清的相片。至於超廣角鏡就保留在 1,200 萬像素,而遠攝鏡像素雖然降低至 1,000 萬,但就支援 3 倍光學變焦及最遠 30x 數碼變焦,而且支援 Space Zoom 功能,這個配置雖然仍未能追上另一部旗艦手機 S22 Ultra,但已比上代 Fold 機強了不少。此外,由於鏡頭硬件提升了,手機效能亦改善了,所以 Z Fold4 亦支援黑夜亮攝功能,令大家可以拍出更漂亮的夜攝相片,不過由於現場環境所限,以及測試時間不足,究竟提升了多少?就唯有留待正式推出時再為大家詳細測試了。

    介面改動更方便切換程式

    另一個新機 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不同的,就在於它的介面。整體使用上分別不大,不過細心的大家會留意到,當使用程式時,下方會多了一條程式欄,當中會列出所有大家最近較常用的程式,這樣大家一點就可以切換使用中的程式,多工作業上就比以往更加方便了。

     

    ▲Z Fold4 當使用程式時,底部會多了一條程式欄,顯示近期常用程式,這在 Z Fold3 上是沒有的。

    ▲當點按程式欄的圖示,程式圖示就會放大並顯示在上方,之後就可以切換至另一個程式使用了。

    硬件一如既往有升級

    最後手機硬件配置方面,一如既往地有所升級,以迎合最新的旗艦手機規格。Z Fold4 內建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12GB LPDDR5 RAM、256GB / 512GB 內置儲存空間及內建了 4,400mAh 容量電池,而且支援 25W 有線快充及 15W 無線充電功能,可說與現時的旗艦手機規格睇齊。此外,為了迎合全新的 Z Fold4,Samsung 亦推出了全新的手機保護套,值得一提的是,上代的保護套,S Pen 收藏位是位於機側鉸位位置,這不但令用家拿出來使用較困難,亦令手機加上保護套後變得很「橫」,放在褲袋外攜使用時不算舒服;又全新的 Z Fold4 保護套,就將 S Pen 收藏位改為設於背面,只要打開保護蓋就可取出 S Pen,設計上似乎可給予用家更舒服的感覺,但當日現場就未有擺放這款保護套,同樣要正式推出時才能為大家分享使用體驗了。

    總結:小修小補提升體驗

    總括而言,今次初步快試 Samsung Galaxy Z Fold4,感覺今代與上代 Z Fold3,無論從外形或使用體驗上分別不算太大,可能因為上代 Z Fold3 與再上一代 Z Fold 相比有著十分大的升級體驗,而且已經改得近乎完美,所以今代只作「小修小補」的改動,主要是內在升級及提升使用體驗為主,亦屬自然。不過整體使用感受上,Z Fold4 仍然是十分出色的大熒幕摺機,不過真實用起來的體驗,筆者就留待正式在香港發佈及借得真機後,再為大家分享詳細的試用報告吧。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朱克伯格公布 WhatsApp 新功能 禁截圖增私隱 + 無聲離群免尷尬

    Signal、Telegram不斷推出新功能,WhatsApp 亦不甘落後。Meta CEO Mark Zuckerberg 較早前在 Facebook 公布 WhatsApp 將會加入新功能,包括隱藏線上狀態、禁止「一次性」圖片截圖以及悄悄離群功能。

    隱藏線上狀態

    一直以來,WhatsApp用戶可以設定讓所有人、所有聯絡人、部份聯絡人見到自己的最後上線時間,亦能夠設定為完全不顯示。當新功能加入後,用戶可以選擇讓哪些人見到自己是否正在使用 WhatsApp,或者完全不顯示自己「在線上」。若然用戶期望自己不被打擾,專注於工作的話,就可以使用此項功能!

    禁止「一次性」圖片

    第二項新功能是禁止「一次性」圖片截圖,現時 WhatsApp 用戶除了可以發送圖片之外,更可以傳送「一次性」圖片,但接收者仍然可以截圖作記錄,所以對保護私隱來說作用不大。而新功能更新後會禁止「一次性」圖片截圖,當接收者查看圖片時,螢幕截圖功能會被停止,該照片會在對方查看後自動删除,讓「一次性」圖片更具私隱作用。

    無聲離群

    最後一項新功能是悄悄離群,以往任何人離開 WhatsApp Group 時會顯示「xxx 已離開群組」,其他人亦會看到對方離開。而新功能可以讓 WhatsApp 用戶在不被注意下離開群組,減少尷尬。

     

    資料來源:Mark Zuckerberg  Facebook 個人網站

    圖片來源:Tudocelular


    相關文章:
  • Meta 2027 年開放第三方應用通訊支援 強化 WhatsApp 及 Messenger 跨平台功能
  •  
  • WhatsApp 開發全新功能 讓用戶與 Meta AI 語音聊天
  •  
  • WhatsApp 推出新功能 用戶可使用 Giphy 貼圖回應
  •  

    【評測】Huawei MateBook 16s 外形 手感 屏幕 鍵盤 效能開箱評測

    在商務筆電中,不少都是主打輕薄設計,而在輕薄設計的機款中,絕大部分為了省電,都是採用 i5、i7 中的省電款式處理器。不過 Huawei 最近推出的 MateBook 16s,可說是「反其道而行」:採用輕薄設計,但就配以最高規格的 i9 處理器,還要是 H 系款式。究竟使用起來感受又如何呢?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金屬機身 16 吋筆電算輕薄

    一如既往,Huawei 的手提電腦也是採用金屬風設計,去到 MateBook 16s 亦不例外,它的機身採用了金屬物料製造,雖然官方並未聲明是哪種金屬物料,筆者摸上手估計應是大部分筆電上都採用的鋁合金吧。這設計加上銀灰色的機身顏色及輕微的噴砂工藝塗層,令用家使用上手感不錯,感覺亦十分紮實耐用。另外,MateBook 16s 的機身厚度及重量,分別只有 17.8mm 及 1.99kg,這配置以 16 吋筆電來說已算是輕薄級別,真要帶出街使用其實還算勉強可以。

    ▲Huawei 最新推出的 MateBook 16s,採用了銀灰色機身設計,機殼採用了硬淨的金屬物料製造,感覺頗為耐用。

    ▲擁有 16 吋熒幕,機身重量只是 1.99kg,其實算頗輕身了。

    ▲設有 1080p 視像鏡頭,配合 Huawei 自家的 AI 演算法,不但可以加入虛擬背景、影隨人動等功能,亦可以根據人像位置實時調整通話者位置於畫面中央,令視像會議效果更好。

    ▲開關鍵內建了指紋辨識器,一按即可登入系統。

    ▲有別於一般筆電的喇叭設於機底,MateBook 16s 的喇叭位於鍵盤兩旁位置,確保聲音可以上向輸出到用家雙耳。筆者亦初步測試過,這對內置立體聲喇叭音量足夠,低頻音效輸出在商務筆電來說也算不錯,人聲亦算清晰,表現相當不錯。

    ▲當然,MateBook 16s 亦有內建 Huawei PC Manager 以及快速功能啟動面板,方便用家快速啟動不同功能,或者與其他 Huawei 裝置透過 Huawei Share 互傳檔案或內容。

    3:2 2K 熒幕可看更多內容

    至於顯示方面,MateBook 16s 內建了 16 吋 IPS 熒幕,不過它與一般筆電的熒幕不同,它採用了 3:2 長闊比熒幕,解像度亦達 2520 x 1680 2K,這種熒幕的好處是當瀏覽文件或網頁時,相比主流的 16:9 或商務機主流的 16:10 長闊比熒幕,可以瀏覽多幾行的內容,瀏覽範圍大了,工作效率自然得以提升。此外,它採用了 IPS 材質,令它擁有不錯的可視角度,整體表現算是十分不錯。此外,它亦支援觸控功能,不過它的熒幕打開角度未去到 180 度或以上,未能作為平板電腦使用,所以觸控功能其實用處不大。

    ▲MateBook 16s 顧名思義它內建了 16 吋熒幕,並採用了 IPS 材質。

    ▲熒幕算是薄身,而且邊框亦十分幼,令它的屏佔比高達 90%。

    ▲此外,MateBook 16s 的熒幕支援觸控功能,但熒幕最大只能打開到如上圖這個角度,筆者覺得觸控功能實用性不高。

    ▲熒幕解像度為 2K 的 2520 x 1680,更新率為基本的 60Hz。

    ▲由於熒幕採用 3:2 長闊比設計,所以相比一般筆電採用的 16:9 或 16:10 長闊比熒幕可以瀏覽更多橫行內容,提升工作效率。至於顯示質素方面算是不錯,文字顯示清晰銳利,顯示相片顏色亦算自然,表現十分不錯。

    ▲至於瀏覽影片方面,色彩同樣不會太「味精」,表現同樣不俗。

    ▲可視角度方面,由於熒幕採用了 IPS 材質,所以可視角度算高,從側面看也未見顯示質素下降,文字及影片顯示仍然十分清晰,色水亦沒有變淡,表現不錯。

    鍵程足夠長時間打字舒服

    至於文字輸入方面,它配備了一般 16 吋筆電應有的全尺寸白色背光鍵盤,按鍵可說是應有盡有,使用起來上手不難。另外,它的按鍵擊打面積算是剛好夠用,但鍵程卻十分足夠,筆者試過用來長時間打字也十分舒服,對於重視文字輸入的用家,應該會對這個鍵盤表現十分滿意。此外,它的觸控板亦十分大,多至 4 隻手指進行操控亦十分舒服,不過要留意的是,觸控板夠大,換來的是打字時可能會出現誤觸情況,使用上大家就要留意了。

     

    ▲MateBook 16s 內建了與一般 16 吋筆電差不多大細及佈局的全尺寸鍵盤,按鍵可說應有則有。

    ▲按鍵擊打面積算是剛剛好,而鍵程更是十分足夠,筆者試過長時間打字仍然十分舒服。

    ▲至於觸控板方面,面積確實十分大,從上圖它與鍵盤的大細作比對,大家就大概感受到它究竟有多大了。

    ▲十分大的觸控板,令大家無論是使用單指操控電腦、雙手指放大縮細內容、甚至用四手指轉換桌面,都十分輕鬆。

    ▲不過大觸控板亦帶來打字時手腕容易誤觸的問題。

    端子足夠可作 Desktop Replacement

    至於端子方面,MateBook 16s 無論種類上還是數量上亦十分足夠,傳統的 USB-A 插槽到較新支援 Thunderbolt 4 的 USB-C 插槽,以及 HDMI 輸出等都一應俱全,不但有需要外攜使用時不用再另帶轉接器或線接駁周邊也十分方便,即使放在家中或辦公室使用,也可以完美取代桌面電腦作為 Desktop Replacement,使用上十分方便。

    ▲MateBook 16s 的端子十分足夠,在機身右側設有 2 個 USB-A 插槽。

    ▲而左側除了設有 2 個 USB-C 插槽(其中一個支援 Thunderbolt 4)外,亦設有 HDMI 輸出及 3.5mm 耳機插孔,即使帶出街使用,接駁周邊產品亦十分方便。

    少有商務 i9 Evo 機效能感覺「唔上唔落」

    最後硬件配置方面,MateBook 16s 是商務機中少有內建了最新第 12 代 Intel Core i9 – 12900H 處理器的筆電,亦是市場上極少有獲得 Intel i9 Evo 認證的商務筆電。雖然筆者覺得以商務機來說,採用 i9 處理器實在是「大才小用」,尤其是它採用的並非獨顯,而只是內建的 Intel Iris Xe 圖像顯示晶片,筆者覺得這種配置,既不能令大家用它做複雜的圖檔甚至剪片,又難以省多少電,確實有少許「唔上唔落」的感覺。不過如果大家著重多線程表現,又或者需要在背景同時執行多個程式,希望提升多工作業能力,甚至真的需要做簡單圖或簡單剪片,但又不介意渲染時間會長一點,它這方面的表現確實比一般輕薄商務筆電出色。

    ▲MateBook 16s 內建了第 12 代 Intel Core i9 – 12900H 處理器,是商務筆電中極少有採用此級數處理器的機款。其他規格包括:採用 Intel Iris Xe 圖像處理晶片、16GB LPDDR5 RAM、1TB NVMe PCIe SSD 及支援 Wi-Fi 6E 網絡。

    ▲它亦是市場上少數獲得 Intel i9 Evo 認證的商務筆電。

    ▲筆者先以 Geekbench 5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可見單核及多核運算,分別獲得 1,903 分及 9,745 分,由此就可見到 i9 處理器的威力。

    ▲筆者再以 3DMark 的 Time Spy 測試 MateBook 16s 的圖像處理能力,結果獲得 2,134 分,由此可見雖然它未有採用獨顯或擁有獨立記憶體的圖像處理晶片,但如果要在 MateBook 16s 上進行簡單剪片,還是有可能的,只要大家不介意渲染時間會較長的話……

    ▲筆者再以 CyrstalDiskMark 測試內置 SSD 的讀寫速度,結果讀取及寫入速度分別錄得 3466.51MB/s 及 2849.71MB/s,同樣表現十分不錯。

    ▲最後筆者再以 PCMark 10 及 Geekbench 5 – OpenCL 測試 MateBook 16s 的整體系統效能,結果分別獲得 5,502 分及 19,646 分,由此可見雖然 MateBook 16s 的硬件配置有點奇特,但仍能給予用家十分不錯的使用體驗,至少整體運作十分暢順,唯一是使用時間會比一般輕薄筆電短而已。

    ▲由系統所見,即使充滿電,使用時間也不足 7 小時,還要是在系統處於低運轉情況下,如果用來剪片等需要高效運作的工作,使用時間應會更短。

    ▲值得一提的是,MateBook 16s 採用了全新的鯊魚鰭電競級雙風扇散熱系統,並透過機底及熒幕與機身之間的空隙進行換氣,而在高速運轉下,就可以將熱力有效散出機外。

    總結:配置奇怪效能不俗商務筆電

    作為市場上少有內建 Core i9 H 系處理器的 Intel 認證 Evo 商務筆電,同時又沒有採用獨顯或擁有獨立影片記憶體的圖像顯示晶片,Huawei MateBook 16s 筆者覺得確實是頗為奇怪的硬件組合。當然,使用起來,MateBook 16s 的表現是不錯的,整體使用流暢,各方面表現均四平八穩,熒幕顯示範圍夠多可提升工作效率,這些優點也令 MateBook 16s 在使用上有所加分,但奇怪的配置令使用時間不足 7 小時,亦是它的最大缺點。究竟這款筆電是否符合大家心意,就真的看大家對 i9 處理器有多「愛」了。

    訂閱新聞

    【評測】Metal Build Hi-Nu 高達 斑點盾 + 展開結構可玩性高

    近日 Bandai 推出了 Metal Build Hi-Nu 高達,相信近日大家都有機會看到其紫色斑點迷彩盾牌,相信定會令人印象深刻。不少人笑指其盾牌像「霉點」,不過其實這隻Hi-Nu 高達亦有很多不為人知之處,今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隻新的 Metal Build Hi-Nu 高達吧!

    身型均衡採金屬關節  分量感夠可自行站立

    今次 Hi-Nu 高達體型明顯比一般的機體大很多,身型處理方面相當均衡,並沒有突出任何一部分,而浮游炮長短亦與身型較為配襯,因此身型方面的表現較為平穩。而機體內部的主要關節亦採取了相當比例的金屬結構,雖然包裹得較為密實,但伸展結構時還是可以看得到內部的金屬結構,因此今次拿在手手上的分量感確實不錯。而因為分量的關係即使不依靠燃料罐作輔助支撐,亦可自行站立起來,不過稍微前傾一點還是比較穩的。不過需要留意的是裝上背包後還是會出現後仰的問題,需要小心處理。

     

     

    色差分色細心  機甲外觀細節度高

    外甲採用了不少色差分色處理,例如在原本已採用灰白色的機甲上,用上更深灰色作分色來增加外甲表面的細節,而紫色裝甲方面亦同樣採用了色差分色處理。而機體本身除了設定中外甲所匹配的各種肩甲、裙甲及腿部護甲的散熱口採用了金屬色塗裝外。在外甲一些夾縫中亦做出了金屬分色處理,算是相當細心之作。而除了阿寶的專屬紅色標誌外,機體表面還配備了銀色的編號,雖然原本印在灰白色的機甲上並不顯眼,不過其隨着角度變化會呈現不同若隱若現的效果,亦算是有心機的細節位。所以其實可以看到今次的 Hi-Nu 高達在整體的外觀細節度上提升不少。

     

     

    上半身外甲展開結構多  可見內部細緻結構

    不過今次的細節並不只侷限於外觀上,外甲也造出了不少展開結構,比如肩甲的頂層便可以展開,雖然實際幅度並不大,但透過內部縫隙是可以看到金屬色的內部結構。而胸口左右可以分別展開,駕駛倉側面的縫隙中亦可以看到內部細節。裙甲部分亦可以向下拉展開,而因為展開幅度較大,所以這個位置的內部結構和分色表現亦會感覺清晰很多,而這次裙甲亦確實地加上了內襯。而前臂上亦設有展開結構,即使左右手臂結構不同,腕炮以及劍柄收藏倉的位置亦做了展開結構。

    腿部亦設展開結構  增加不少可玩性

    而腿部不少位置均有造出展開結構,例如小腿的左右兩側配備了備裝甲外拉結構,膝蓋關節位以及腳踝後方亦設有裝甲下拉設計。而小腿後方更可以進行直接展開,更備有適當的內部細節。而前腳掌及腳踭亦設有外拉結構,不過前腳掌比較緊,操作起來會較為吃力一點。第一次見 MB 系列推出如此多的展開結構,就外甲層面而言確實增加了不少的可玩性。

     

     

    面相還可以  頭部可動性較低

    面相部分,因為官方公佈的圖片中帶有很強的光影效果,但實物在缺乏光影的加持下其實並不如官方圖片震撼,不過只要不仰視基本上面部表情等還是不錯的。而頭盔造型配合上面頰尺寸稍嫌有些稚嫩感。而除了面相外,頭盔的處理亦有不少變化,當中增高的監視器令整個頭盔造型上趨於正常化。而頭部的可動,無論旋轉、抬頭低頭或是左右側擺等的幅度亦不大,主要是因為下巴位置較長加上簡單的頸部關節設計所致,因此擺放動作時有較多的限制。

     

     

    腰部採多段式設計  不少連動設計

    而身體的部分,胸口依舊是大尺寸的方正設計,不過腰部設計則更加修長,特別是上段的位置,同時駕駛倉門亦感覺被拉長,一直延伸到小腹的位置。腰部可動採用了多段式設計,挺胸彎腰等幅度亦不錯。而且駕駛倉的裝甲亦有造出連動效果,腰部下方亦有一定的上提可動,裙甲下方亦有做出連動設計,超出了小編的預期。加上腰部的左右側擺或旋轉等都可以做出。

     

     

    手臂可動性高另設連動設計  屈肘表現不錯

    手臂備有前伸拉出設計,可以讓肩膀向前拉出增加可動性。而肩膀在手臂向上抬時亦有做出連動設計,肩甲部分更帶有獨立可動。基本上手臂的所有可動性相當依賴肩甲的配合,另外上臂更可以水平旋轉。屈肘的表現亦相當不錯,採用了多段式關節,可以達到近 180 度。而屈肘的時候亦可以看到額外的內部構造。而手肘位置亦有採用平轉關節的設計令玩家更輕鬆。

     

     

    左右雙臂配備不同裝備  內部細節仔細

    而左右雙臂上配備的裝備不同,左邊配備是光束劍柄的儲存倉,打開上面的機甲後便可看到內部收納的光束軍刀劍柄,相比背包上隱藏的劍柄尺寸會稍微短一點,在上面直接安裝光束特效件就可以還原使用時的狀態。而特效件採用紫色透明件配上金屬效果,看上去還算不錯。而劍柄儲存倉的底部設有抽拉設計以便取出劍柄,不過不得不說手感有點緊,操作起來並沒有特別方便。而右臂揭開裝甲可以看到內部隱藏了單管炮口,更可以向外拉出呈現出豐富的內部結構。而右臂手肘處更設有外置彈匣,令前臂可以有額外的可動關節。

     

     

    下半身可動中規中距  裙甲備完整內襯

    前裙甲可以獨立掀起,底部更備有完整的內襯細節。而側裙甲亦同樣設有獨立可動,更可向後方旋轉避免擦到大腿。後裙甲的尺寸也不少,一直垂到大概膝蓋的位置,亦同樣設有獨立可動。而由於裙甲可以抬起,前踢可以超過 90 度,亦能做出一定幅度的後踢,側踢則可以達到 60 度左右,大腿頂部可以平轉,下半身的可動表現算是中規中距。而屈膝角度大約能達到 150 度,而在屈膝過程中,除了大腿底部呈現的液壓杆細節外,在膝蓋部分的裝甲也備有部分連動效果,屈膝時會對膝蓋位置進行一定程度的包裹,令造型顯得更加自然。

     

     

    腳掌可動受裝甲覆蓋限制  整體可動性算中上

    而今次 Hi-Nu 高達小腿裝甲覆蓋度比較高,因此腳掌的上抬角度或會多少受到限制。而腳掌向下及左右側擺的角度大概有 30 度,以接地性算是夠用了。而腳掌採取分段式可動設計,主要在腳掌前端,還帶有一段額外的可動設計,腳尖的幅度表現還算是不錯的。雖然外部裝甲尺寸較大,對於擺放動作有些許阻礙,但擺放常規動作來說裹是綽綽有餘,整體可動性算是中上之作。

     

     

    盾牌紫色斑點迷彩頗奇特  配備炮口但需小心避免刮花

    盾牌上的紫色斑點迷彩移印,這不規則的斑點迷彩,有不少人說像霉斑一樣,主要是和本體搭配起來會有點不搭。但其實斑點迷彩的設計在原作中曾經有出現,以前亦有在其他模型作品中出現,因此不算稀奇,但卻引起不少人反感。而盾牌的整個內襯部分相當完整,除了基礎內襯外,盾牌下方更配備了 4 枚紅色導彈。而中心位置帶有尺寸細小的炮口,通過手動外拉可以將炮管拉長,一直到達盾牌尖端位置。因為炮管本身帶有金屬色塗裝,因此拉出時難免會有刮花情況出現。另外炮管亦真的十分幼,因此需要小心處理。

     

     

    肩帶光束步槍致敬小說  採消光及金屬色處理

    今次的光束步槍配備了肩帶,是早期在小說中出現過的設計。肩帶採用了稍硬的軟膠材質,因此灰任何情況都可以維持弧度及造型,不得不說配合上機體還算是不錯的配搭。而如果不喜歡肩帶設計,亦可以作出替換,模型內部提供了相應的替換配件。光束步槍的外層裝甲採用消光塗裝,槍頭和末端外露結構均使用金屬色處理。裙甲後方裝有收納位置,不使用步槍時可以安裝在背面進行收納。

     

     

    火箭炮握柄備獨立可動  可摺合收納背後

    另一把武器就是火箭炮,外觀上沒甚麼特別之處,白色炮管採用消光色塗裝,前中尾段都有採用金屬色點綴,輔助的握柄帶備有獨立可動,而前方炮管有小幅度的拉伸結構。後背亦有專門收納的位置,透過與背包對接,可以將火箭炮收納背後,中間更造出了分割設計,中間更可以摺合,令火箭炮實現更加徹底的收納狀態。

     

     

    浮游炮3根雙翼設計  燃料罐表面細節不錯

    浮游炮背包的部分,採用左右各分置 3 根 的雙翼設計,除了在背包上的兩個圓形噴口外,燃料罐上的兩個大尺寸噴口均採用了古銅色的金屬處理。燃料罐的底部本來便配備可動設計,而今次的 Nu 高達更採用了分段式設計,尾端燃料消耗完畢後可以丟棄,並繼續使用上面的半段,而上半段亦同時設有推進器噴口,結構與火箭的設計一樣,為燃料罐增加了不少表面細節。

     

     

    雙翼內藏光束軍刀劍柄  可動性不俗

    而在浮游砲的雙翼位置,頂部的裝甲是可以自由開啟的,內部則隱藏了光束軍刀劍柄,相比手腕隱藏的那把,背包上的兩把尺寸會更大一些。而劍柄尾端亦可以加裝小尺寸的光束特效。而背部中央的推進器可以垂直調整,同時雙翼的根部亦有獨立的可動關節,配上浮游炮基座的可牞結構,在未釋放的狀態下亦能達成一定程度的展開樣式。如果要使用浮游炮的話,只需直接從基座上拆下來便可以。外部分色採用了分段式的漸變迷彩處理,亦有配合一定的標誌移印。只要在中段外翻便可以展開。內部的表現比較精彩,做出了不同配色的金屬色分色。

     

    可呈現釋放狀態  透明輔助支撐實際性一般

    而簡單調整一下角度便可以呈現釋放狀態,未知以後會否有對應的特效件之類。而在所有浮游砲拆除後,基座部分還設有額外的展開結構,內部更隱藏了輔助推進器。只要在機體背後裝上透明輔助連接件並配合支架展示,而其實針對釋放狀態的每一個浮游砲均備有透明輔助連接件,來實現浮游砲飛舞的狀態,不過支柱的關節設計單一,因此支撐能力及可動位置亦較侷限,實際使用效果一般。

     

    總結:重塑、細節結構細緻 可動及連動表現出色

    總結而言,今次 Hi-Nu 高達整體造型於官方發佈的圖片確是有些微差距,但身形部分的重塑、細節結構的添加等都做得相當細緻,且機體匹配咗多處的外甲展開結構,在造型細節方面都可以稱得上出色。另外關節可動設計及連動表現方面而言亦都非常不錯,推薦各位高達迷入手。

     

    Google 再度起訴 Sonos 侵犯專利 Sonos 回應:只屬恐嚇性策略

    Google 日前再度起訴美國電子音響產品公司 Sonos,指控其侵犯了 7 項 Google 助理技術專利,其中涉及兩宗訴訟。

     

    據了解,兩宗訴訟皆在美國加州北區地方法院提堂,其中一項訴訟與熱門詞彙檢測和無線充電有關,另一項訴訟則與一組揚聲器如何確定哪一個回應語音輸入的技術有關。Google 亦計劃未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類似的訴訟,要求禁止進口任何侵權的 Sonos 產品。

     

    Google 發言人 José Castañeda 指,Sonos 明顯並持續的侵犯公司專利,因此提出訴訟,以捍衛公司的技術。 Sonos 首席法律顧問 Eddie Lazarus 在接受外媒《CNET》採訪時回應,Google 訴訟只是一種恐嚇性策略,旨在報復 Sonos 公開反對 Google 壟斷的做法 。

     

    自 2020 年起,Sonos 向 Google 提出訴訟指 Google 盜用其技術開發智能喇叭,雙方就始開啟法律拉鋸戰,而去年 8 月法院裁定 Google 侵犯 Sonos 五項專利,Google 為此修改了喇叭的配置方案以避免相關禁令。

     

    資料來源:techcrunch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領先Tesla 智能化比電動化更重要

    百度旗下電動汽車品牌集度汽車早前透露,其最新電動汽車性能,當中包括全語音識別控制及脈衝激光雷達。百度行政總裁李彥宏表示,集度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將領先 Tesla 一代。

     

    百度行政總裁李彥宏周一(8 日)發表聲明指,百度旗下電動汽車品牌集度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將領先 Tesla 一代。他形容在智能汽車上,電動化是半決賽,智能化才是決賽。

     

    集度汽車行政總裁夏一平表示,集度汽車目標在 2028 年交付 80 萬輛機械人汽車,更計劃在 2024 年將第二款車型大規模量產。

     

    集度汽車在上月曾透露,旗下機械人汽車將不設車門把手位,更可完全透過語音識別控制,並配備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包括兩個具探測系統的脈衝激光雷達,以及 12 個鏡頭,預計 2023 年量產。相反,Tesla 則沒有使用激光雷達探測系統。

     

     

    資料來源:Reuters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


    相關文章: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  
  • Tesla Robotaxi 試車照片曝光 多重偽裝難以看清楚外型
  •  
  • Tesla Semi 電動貨車發生意外 滅火需要 5 萬加侖水耗時 15 小時
  •  

    拜登簽署新晶片法案 提供 4137 億元半導體生產補貼

    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日前在白宮簽署新晶片法案,為美國半導體生產產業提供 527 億美元(約港幣 4137 億元)補貼,以促進美國對中國在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早於上月已在參議院及眾議院投票後通過,拜登昨日(9日)在白宮南草坪簽署法案後表示,「晶片和科學法案加強了美國在21世紀製造半導體的經濟競爭力」,「一代人只會經歷一次的自身投資」,指晶片的未來將是「美國製造」。

     

    白宮在耳發佈的新聞稿指,法案將降低成本,投資於研發、科學技術和創造職位、加強加強美國的製造業、供應鍊和國家安全,保持美國在未來產業的領導地位,以應對中國發展。

     

    法案將提提供 527 億美元補貼,其中390億美元用於的製造業激勵措施,例如汽車和國防系統中使用的傳統晶片、132億美元用於研發及勞動力發展,另外5億美元用於國際信息通訊技術安全和半導體供應鏈活動。

     

    Micron、Intel、Lockheed Martin、HP 等半導體製造公司 CEO 皆出席了這場簽署儀式。另外,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Qualcomm亦於法案通過前與 GlobalFoundries 位於紐約的工廠採購 42 億美元的晶片,並承諾在 2028 年前會採購總額達 74 億美元的晶片。

     

    資料來源:cnet白宮新聞稿

    unwire.hk Mewe 專頁: https://mewe.com/p/unwirehk

    訂閱新聞

    WhatsApp 回收訊息延至 2 日 雙方需更新至最新版本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有很多時我們在發訊息時都會「手快快」將訊息發錯,發錯給朋友都還好,但如果將不恰當訊息發給了同事或老闆,但又錯過了收回刪訊息的「黃金時間」就會非常尷尬。近日,通訊軟件公司 WhatsApp 宣布將用家收回訊息的時間延長至 2 天。

     

    WhatsApp 宣布會將用家收回及刪除訊息的時間由原先的 1 小時內延長至 2 天,並預計會在未來幾天推出更新版本,令用家在傳送訊息時可以更安心。不過,如要使用此這項新功能,對話雙方或群組內的所有成員都需要下載 WhatsApp 的最新版本才可以。

    資料來源:The Verge

    圖片來源:TechWeez


    相關文章:
  • Meta 2027 年開放第三方應用通訊支援 強化 WhatsApp 及 Messenger 跨平台功能
  •  
  • WhatsApp 開發全新功能 讓用戶與 Meta AI 語音聊天
  •  
  • WhatsApp 推出新功能 用戶可使用 Giphy 貼圖回應
  •  

    【評測】小米 Book S 12.4” 外形 手感 屏幕 鍵盤蓋 效能開箱評測

    無論是商務還是休閒筆電,不少機款都是採用了 Intel 或 AMD 的 x64 架構處理器,軟件上的支援自然夠廣泛,但同時帶來使用時間不太夠長的問題。當然,Qualcomm 亦有推出專為筆電而設的 Snapdragon 處理器,但在香港推出相關行貨的筆電廠商不多。最近,在中國已推出多款筆電的小米,正式在香港發佈手提電腦產品 Book S 12.4”,採用的是可平板可筆電的雙用模式,而且採用了 Qualcomm 的 ARM 架構處理器,確實十分特別。但究竟用起來感受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機身算輕外攜使用方便

    小米 Book S 12.4”,筆者姑且稱它為「雙用」商務筆電。何謂「雙用」?它既可獨立作為平板電腦,方便外攜時隨時拿出來使用;亦可裝上鍵盤蓋,令它變身成為一部手提電腦,方便平放在檯面,當作一般筆電使用。這種「雙用」模式,其實與 Microsoft 的 Surface Pro 系列十分相似,令大家使用時有一定彈性:既可保留傳統筆電使用模式,在需要時亦可兼顧流動性。加上它的機身算輕,本身平板部分也只是 720g,即使加上 317g 重量的鍵盤蓋,總重量也只是 1.04kg 左右,即使連鍵盤蓋外攜使用也不算重。此外,它的鍵盤蓋及機背蓋均採用仿皮物料,拿在手上手感十分不錯,這亦是值得一讚的地方。

    ▲這就是小米最新在香港推出的首部行貨筆電 Book S 12.4″ 及它的鍵盤蓋的包裝盒,大家可以見到包裝盒十分迷你及薄。

    ▲先打開 Book S 12.4″ 的包裝盒,大家可以見到未有附送充電火牛,只有平板電腦本身,以及紙本說明書而已。

    ▲至於鍵盤的包裝盒內,就有鍵盤及機背蓋而已。

    ▲這就是小米 Book S 12.4″ 的平板部分,十分輕身只有 800g 不到的重量,而且厚度只有 8.95mm,與手機差不多,外攜使用十分方便。

    ▲機背加入了輕微的磨砂塗層,摸上手手感不錯。

    ▲機背左上角設有主鏡頭,像素為 1,300 萬。

    ▲而前面熒幕頂部就設有視像鏡頭,像素為 1080p。

    ▲立體聲喇叭設於機身左右側,音量足夠音質亦不錯(以輕薄筆電來說)。另外,機身右側亦設有開關鍵、音量鍵及 3.5mm 耳機插孔,亦設有 1 個 USB-C 插槽,由此可見端子嚴重不足,外攜使用時要接駁周邊產品會比較麻煩,建議採用無線接駁的周邊會方便一點。

    ▲機頂設有收音咪高峰,方便進行音訊或視像會議時收音之用。

    ▲而機底的金屬接點,就是用於接駁鍵盤蓋。

    ▲機身右側設有卡槽,不過只是用於放入 microSD 卡擴充儲存空間,而不是供用家放入 4G / 5G SIM 卡方便隨處上網,筆者覺得採用 ARM 架構但不支援數據網絡,Book S 12.4″ 確實浪費了其中一個天生優勢。

    支架易甩使用不算方便

    不過使用時,筆者留意到有一個問題:安裝鍵盤蓋到機身是問題不大的,但同時用家需要安裝機背蓋,再拉出下方的支架,才可以令 Book S 12.4” 平放在檯面,不過筆者發現拉出支架時,機背蓋很容易會鬆脫,主要原因是機背蓋與平板部分是使用磁吸式設計吸附在一起的,但問題是磁吸力度不夠,而支架又要較費力才能拉出來,所以就造成容易鬆脫的問題。這一點,應該是死症,只能寄望小米在下一代產品中可以作出改善了。

    ▲只需要將鍵盤與平板的金屬接點對齊,就可以完成接駁了。

    ▲之後就將機背蓋以磁吸形式吸附在平板部分機背。

    ▲然後小米 Book S 12.4″ 就可以平放在檯面,像使用一般手提電腦般使用了。

    ▲鍵盤背及機背蓋均採用了人造皮物料。

    ▲摸上手其實手感不錯。

    ▲裝上機背蓋,亦不會阻擋使用鏡頭。

    ▲支架可作不同角度擺放,不過扭動支架角度時,要小心機背蓋很容易甩。

    ▲即使裝上鍵盤,也只是令機身重量提升至 1.04kg 左右,無損外攜使用的方便性。


    相關文章:
  • 【評測】小米 MIX Fold 4 國行開箱評測 機身更輕薄手感更佳 + 更硬淨耐用 + 電量用足一日以上 + 表現四平八穩 + 散熱效率一般
  •  
  • 【評測】小米 MIX Flip 開箱評測 細摺界攝力不俗 + 手感不錯外觀漂亮 + 外屏可作主屏使用 + 定價稍偏貴
  •  
  • 測試期間停泊公眾停車場 小米電動 SUV 再有諜照流傳
  •  

    熒幕質素中規中矩

    至於顯示方面,小米 Book S 12.4” 內建了 12.35 吋 2560 x 1600 WQHD+ 解像度 IPS LCD 熒幕,更新率為 60Hz,屬於主流級數的商務筆電熒幕,所以質素上只屬中規中矩。當然,一般瀏覽網頁、文件,它顯示文字仍算清晰銳利,顯示質素還是不錯的,而一般瀏覽影片,影像仍算清晰,不過色彩就似乎「味精」了一點,但整體來說,還算是中規中矩。

    ▲小米 Book S 12.4″ 顧名思義是內建了 12.35 吋 LCD 熒幕。

    ▲熒幕邊框不算很幼,主要是為了遷就用家用手拿著平板部分使用時,不會因為邊框太幼而出現誤觸問題。

    ▲熒幕解像度為 2560 x 1600,更新率為 60Hz。

    ▲作為平板電腦,小米 Book S 12.4″ 的熒幕自然可讓用家以手指操控電腦,甚至在熒幕上以手指繪圖寫字。當然用家亦可配對小米自家的 Smart Pen 進行繪圖,不過就需要另購。

    ▲熒幕顯示質素算是中規中矩,文字顯示是清晰的。

    ▲不過睇片時會見到,色彩上稍嫌有點「味精」。

    ▲至於可視角度方面還算不錯。

    鍵盤打字算舒服

    至於操控方面,平板模式時用家固然可以使用手指或者小米 Smart Pen 繪圖寫字,而裝上鍵盤套後,就可以當作一般筆電使用。至於鍵盤佈局方面,它與一般 12 吋筆電差不多,該有的按鍵可說也齊全,擺位亦算合理,使用起來算自然。另外,按鍵擊打面積也算足夠,不過鍵程始終受套身所限而不算深,如果打字時間不長其實問題不大,但如果對於需要從事大量文字輸入工作的用家來說,打字時間一長就未必舒服了。至於觸控板方面,面積同樣夠大,絕對足夠用家進行多手指操控,確實不錯。

    ▲鍵盤方面,雖然按鍵擊打面積足夠,但由於要遷就鍵盤蓋較薄身而難以做到較深鍵程,二來鍵盤平放在檯面,完全沒有虛位,所以長時間打字指頭會較容易不舒服。

    ▲雖然鍵盤較薄身,但仍設有背光功能。

    ▲觸控板面積十分夠大,多手指操控都十分方便。

    採 ARM 架構 APP 支援要留意

    最後效能方面,小米 Book S 12.4” 與一般筆電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採用了 ARM 架構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cx Gen 2 處理器,它最大的優點就是相比 x64 架構的筆電,擁有更省電的優點,筆者試用過基本上用足一日也不用充電(在以文書工作為主,閒瑕欣賞 2 小時左右 Netflix 情況下),在筆電來說算是十分長氣。不過大家亦要留意,由於它採用的並非電腦主流的 Intel 或 AMD 處理器,所以在軟件支援上,一般能在電腦安裝的 APP,在小米 Book S 12.4” 上未必一定可以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它預載的 Windows 也是 Windows 11(S 模式),即是指它只能安裝可以在 Microsoft Store 找到的程式,這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米 Book S 12.4” 可用的程式數量。

    ▲硬件規格方面,小米 Book S 12.4″ 內建了 ARM 架構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cx Gen 2 處理器、Adreno 685 圖像處理晶片、8GB RAM 及 256GB 內置儲存空間。其實以 ARM 架構的筆電來說,這個硬件規格已算夠用。

    ▲筆者先以 Geekbench 5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單核及多核運算只測出 766 分及 2,708 分,只屬一般。

    ▲筆者再以 3DMark 測試小米 Book S 12.4″ 的圖像處理表現,結果它只可運作到 Wild Life Extreme 測試,而且只有 1,345 分,由此可見以筆電來說,它最多只能用作文書機。

    ▲再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內置 SSD 的表現,結果讀取及寫入速度分別錄得 3101.93MB/s 及 1240.08MB/s,算是中規中矩,PCIe Gen 3 SSD 應有的表現吧。

    ▲筆者最終再以 Nero Score 測試整體系統表現,結果只獲得 458 分,當中處理器及 GPU 分數得分頗低,由此可再次證實,小米 Book S 12.4″ 只可作文書機使用。

    可退出 Win 11 S 模式但有代價

    當然,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話,其實是可以退出 S 模式,將小米 Book S 12.4” 的作業系統變回傳統的 Windows 11 家用版,這樣大家就可以在上面安裝幾乎所有 Windows 程式或遊戲(但留意,可安裝不代表可使用),亦可以設定第三方瀏覽器作為預設開啟的瀏覽器軟件(S 模式中只能設定 Edge 瀏覽器為預設)。不過由於部分程式及遊戲並未獲 Microsoft 認證,所以在操控表現上未必十分暢順及穩定,亦有可能是 spyware / adware 這類不安全的軟件,這一點大家就要留意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一旦大家退出了 S 模式,就不能返轉頭,所以退出前,大家真的要考慮是否值得。

    ▲當用家嘗試安裝 Microsoft Store 以外的軟件時,系統就會詢問用家是否退出 S 模式,如果是,點選「Swith out of S mode」就可以了。

    ▲之後系統會開啟 Microsoft Store 並進入「切換出 S 模式」畫面,此時點按「取得」,就大功告成。

    ▲重新啟動電腦後,小米 Book S 12.4″ 的作業系統就變為 Windows 11 家用版了。


    相關文章:
  • 【評測】小米 MIX Fold 4 國行開箱評測 機身更輕薄手感更佳 + 更硬淨耐用 + 電量用足一日以上 + 表現四平八穩 + 散熱效率一般
  •  
  • 【評測】小米 MIX Flip 開箱評測 細摺界攝力不俗 + 手感不錯外觀漂亮 + 外屏可作主屏使用 + 定價稍偏貴
  •  
  • 測試期間停泊公眾停車場 小米電動 SUV 再有諜照流傳
  •  

    總結:表現中規中矩定價稍貴

    今次小米首次在香港推出筆電產品,選中了 Book S 12.4” 這部雙用模式平板筆電,確實是有心思,亦明顯是「試水溫」之作。但小米 Book S 12.4” 這部平板筆電,筆者測試後其實覺得好用程度是「一半半」:優點是它輕便易攜,而且十分省電;但帶來的問題亦不少,例如:有些習慣在 Windows 上使用的 APPS 或遊戲未必可以使用或運作暢順,而且本身的 S 模式 Windows 11 亦限制了可以使用的程式,對於習慣「甚麼都可以裝及用」的 Windows 用家,要適應確實需時。加上這個硬件規格,索價接近 6,000 元,確實有點太貴。總括來說,如果大家單純想要一部省電,又可以既可作平板又可作筆電使用的文書筆電,小米 Book S 12.4” 應該都大致可滿足大家的需要;但如果大家想要比較完全的 Windows 使用體驗,建議考慮一下才決定是否入手吧。


    相關文章:
  • 【評測】小米 MIX Fold 4 國行開箱評測 機身更輕薄手感更佳 + 更硬淨耐用 + 電量用足一日以上 + 表現四平八穩 + 散熱效率一般
  •  
  • 【評測】小米 MIX Flip 開箱評測 細摺界攝力不俗 + 手感不錯外觀漂亮 + 外屏可作主屏使用 + 定價稍偏貴
  •  
  • 測試期間停泊公眾停車場 小米電動 SUV 再有諜照流傳
  •  

    Google TV 連結 Wear OS 在家運動電視顯示實時身體狀態

    網站 Protocol 日前報導指 Google 計劃將旗下的 Google TV 智能電視平台,與智能手錶系統 Wear OS 緊密連結,讓開發者在智能電視開發互動式鍛煉服務,用戶在家中就能對著電視做運動,而身體狀況則會實時顯示在畫面上。報導指 Google 代表在 7 月的一次閉門活動中,向合作夥伴介紹這個項目。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Google 地圖 Wear OS 版更新 可支援離線下載使用功能
  •  
  • 新款 Google TV 盒子設計流出 傳將取代 Chromecast 電視棒
  •  

    美國 App Store 下載量 100 大軟件 7 款被揭內藏中國惡意程式

    不法份子將惡意程式透過官方軟件商店上架的手法層出不窮,其中一招是送檢時將惡意程式碼隱藏於加密資料庫,到通過檢驗和上架後,才於用戶下載和安裝後將之啟動。這種不時出現在 Google Play Store 的手法,最近被中國黑客利用並成功攻陷 Mac 的 App Store。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Apple 對歐盟進一步開放 iPad 即日起對應第三方程式商店
  •  
  • M4 版 Mac 準備就緒 傳 Apple 計劃在 11 月推出
  •  
  • 彭博:M4 Mac 標配 16GB RAM 8 年來首次加 RAM
  •  

    OPPO、OnePlus 盜用 Nokia 技術 德國禁售兼要作出全球賠償

    上月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就 OPPO 和 OnePlus 未獲授權使用 Nokia 的 5G 技術作出裁決,指兩家中國手機生產商侵犯了 Nokia 的專利技術,需要向對方作出賠償和簽訂全球授權協議,否則 OPPO 和 OnePlus 的手機產品將需要在德國全面下架停售,該法庭命令於 8 月 5 日生效。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HMD Global Skyline 開箱評測 機身設計吸睛
  •  
  • 【速評】OPPO Reno 12 / Reno 12 Pro 香港發佈快速評測 機身設計特別 + 無「網」亦可通話 + AI 功能好玩 + 開售詳情公佈
  •  
  • iPhone 16 拍攝按鈕引發風潮 三大中國手機品牌仿效
  •  

    全新環保扭蛋蛋殼 不透明設計外界反應一般

    無論是小朋友還是成人,不少都是扭蛋的愛好者,只要見到有心儀的玩具或裝飾擺設,總會想買一個甚至儲齊一套。由於消費者往往只在意扭蛋內物品,「蛋殼」可能會隨手丟棄而造成污染和垃圾處理問題,玩具廠 Bandai 於是在今年 6 月陸續改用環保蛋殼,但外界的反應似乎一般。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香港動漫電玩節 ACGHK 2024 必掃 Figure 模型 + 必睇 Cos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