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具 DeepSeek 近日在醫療領域掀起波瀾。一名廣東醫學博主透露,患者利用 DeepSeek 查詢後質疑其治療方案,經核查發現 AI 建議竟與更新後的醫學指南一致,引發醫生自嘲「天塌了」。同時,深圳有醫生遇患者持 DeepSeek 處方要求開藥,顯示 AI 已滲透日常醫療。惟湖南等地已明令禁止互聯網醫院以 AI 自動生成處方,國家衛健委亦設相關限制,強調醫生須親自診斷及開方。
▲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DeepSeek 的應用不限於患者自查,中國多地醫療機構亦開始引入此技術。據報本月已有逾 20 家中國醫院接入 DeepSeek,醫生坦言其工作效率提升近一倍,尤其在影像學診斷及疑難病例分析上表現出色。例如,北京某三甲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早前表示,DeepSeek 在處理複雜腦瘤案例時,水平堪比省級專家。然而醫生同時感嘆,AI 普及或令部分崗位面臨裁員壓力。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AI 醫療應用的法律界限備受關注。河南律師付建表示,若個人依賴 DeepSeek 自診而誤判,平台毋須負責,因其已聲明建議僅供參考,專業診斷仍需醫生確認。北京律師張起淮補充,未經醫生核實的 AI 建議若導致後果,患者須自負風險。內地法規亦規定,處方須由執業醫生開具,AI 只能輔助而非替代。X 網民 dankzheng 則質疑:「若三甲醫院因引入 DeepSeek 裁員,AI 誤診誰負責?這比司機誤用輔助駕駛更可怕,影響範圍太廣。」
早上看国内新闻,说有三甲医院影像科引入DeepSeek后,科室8人团队直接裁到4日。如果这条新闻是真实的,并且裁员真的是因为DeepSeek代替了这些医生的工作,那可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这就跟司机上高速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一样,司机只是拿自己和车上人的生命当儿戏,医生诊断影响的范围就广泛了。
— dank (@dankzheng) February 21, 2025
中國多地已為 AI 醫療劃下「紅線」。除湖南外,2022 年國家衛健委《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已明確禁止 AI 自動開方,要求醫生實名接診並親自決策。北京某三甲醫院醫生透露,院內雖未用 AI 開方,但其輔助功能已廣泛應用於診斷流程。專家警告,AI 雖提升效率,卻無法取代醫生的臨床判斷,倫理與責任問題仍待解。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DeepSeek 的崛起反映 AI 在醫療領域的潛力,但其發展方向惹人深思。短期內更多醫療機構或試行 AI 輔助技術,惟政策規範料將收緊,確保醫生主導地位。長遠而言,AI 或改變醫療行業格局,但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將是未來新焦點。
======
加入 unwire thread 傾傾科技背後黑暗事
========
相關文章:
M3 Ultra Mac Studio 開箱評測影片 : 近滿血版 Deepseek 本地單機亦流暢運行 DeepSeek 初心教學 + 懶人包 AI 人工智能幫你解決生活難題 DeepSeek 應用緬甸地震救災 7 小時開發中英緬互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