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將基因編輯豬肝移植到人體內,此項突破標誌著跨物種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進展。雖然這次移植只維持約十天,但證實了動物器官移植人體的可行性,為全球逾十萬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新希望。根據香港器官捐贈網站最新數據,目前香港有約 2,300 名患者正在輪候器官移植,其中約 2,100 人等候腎臟移植。
基因編輯技術是突破關鍵
研究團隊使用了經過六處基因編輯的巴馬小型豬肝臟進行移植。這些基因編輯主要針對降低人體對豬器官的排斥反應,其中包括移除豬體內產生 alpha-gal 糖分子的基因。這種糖分子是人體排斥豬器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人類不會產生這種分子,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視其為「外來物」而發動攻擊。
此外,研究人員還修改了與血液凝結、免疫調節相關的基因,使豬肝能夠更好地適應人體環境。這些基因編輯工作是近年才由於 CRISPR 等基因編輯技術的突破而變得可行。實驗中,移植肝在移植後兩小時內便開始產生膽汁,血流狀況保持良好,並成功運作了整整十天。
「過渡性治療」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受試者本身的肝臟在整個實驗期間仍保持完整。這意味著基因編輯豬器官有望成為「過渡性治療」,可用於器官移植候選人等待期間或協助患者自身器官恢復功能。目前香港等候肝臟移植的患者約有 80 人,平均等候時間漫長,此技術若能成熟應用,將能解決器官短缺問題。
專家指出,即使豬器官不能在人體內永久存活,它們仍可作為「生物橋樑」,為患者爭取寶貴時間等待人類器官捐贈。這對於肝臟尤其重要,因為肝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暫時性的外部支持可能給予患者自身肝臟恢復的機會。
跨物種移植發展現況
這並非科學家首次進行跨物種器官移植。近年來,研究人員已嘗試將豬腎臟和心臟作為末期病患的最後治療手段。目前僅有兩名接受者仍然存活,其中 53 歲的 Towana Looney 於 2024 年 11 月接受豬腎移植,現已存活約四個月,創下最長存活紀錄。
雖然大型臨床試驗預計很快開始,但外部科學家警告,動物來源器官要達到人類捐贈器官的存活率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然而,這項新技術有望為全球器官短缺問題提供部分解決方案。香港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2023 年僅有 52 例遺體器官捐贈,遠低於實際需求。
來源:Gizmodo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