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任《特魯內克大冒險 不思議迷宮》遊戲在 1993 年推出,這款明年 2018 年就會迎來 25 周年的遊戲,原來仍有玩家從第一日開始遊玩到現在。當年遊戲的宣傳口號是「可以玩 1000 次的RPG」,這位仁兄卻遊玩了 4231 次,但仍然說「不可思議的迷宮裡面,還有未發掘的不可思議之處」。
每次爆機都會變回 Lv 1
《特魯內克大冒險 不思議迷宮》是不思議迷容系列的第一款作品,遊戲裡面由《勇者鬥惡龍 IV》商人特魯內克當主角,在每次進入都會隨機變更內容的迷宮內冒險並搜尋道具、與怪物戰鬥,在脫離迷宮後,得到的道具可變賣金錢,擴建他的房子與商店,但主角等級會變回 Level 1,因此每次進迷宮都會有新鮮的感覺。遊戲發售時的口號,就是「可玩 1000 次的RPG」。
日本一位現年 45 歲姓秋川的玩家,就把這款遊戲玩了 4231 次(個人網頁內提供的最新數字),他寫了一個個人網站,以日記方式記錄在冒險過程的體驗。他分享說,走過一次不思議迷宮的時間大概是 2~3 小時。以當時超任遊戲售價 1 萬日元(當時匯價計算約 745 港元)來計算,每次只需要 2 日元(約 0.14 港元),相當抵玩。由於懼怕資料會損毀,遊戲一插在主機上,聽說就算盒帶的電池耗盡,只要主機通電就沒有問題。現在於 PSone 別售的熒幕(PSone周邊產品)上遊玩。
21 歲玩到 45 歲
接觸《不思議迷宮》的原因,是 1985 年在電腦雜誌 LOGiN 看到一款名為《Rogue》的作品,以 ASCII 方式描繪迷宮,主角 1 人深入迷宮深處擊倒頭目後脫出迷宮的一款遊戲。當時他看到雜誌的人玩得很開心,而自己的電腦玩不到,相當羨慕。及後他在 21 歲的時候知道《不思議迷宮》發售的消息,感到相當興奮。
秋川先生期待已久的遊戲終於玩到了。最初遊戲並不順景,遊戲內容之一「更不可思議的迷宮」要挑戰了 50 次才能爆機。「更不可思議的迷宮」是一個總數 99 層的迷宮,玩家主要目的是玩到第 30 層,取得這裡的「奇妙之箱」並帶回地面。在第一次爆機後,他認為以後自己或許不能再爆機。
花10年時間儲物品
在 20 多年的爆機生涯中,有大約 10 年,1000 次「爆機」是為了增強物品的強度而玩。他在取得了能為裝備升 level 的卷物後,利用可瞬間返回地面的卷物離開迷宮。他的防具、武器的修正值到達了+99,再次升級後數值變成了「-128」(管理數值的記憶體出現「溢位」問題,令表示的數值出現異常),但物品的強度沒有下降,還可以繼續升級。他發現可最高值賣出的物品是「銅劍-11」,可賣出 65534 金。在這 10 年當中他收集了遊戲的不少數據,進行了分析。
在遊玩了 12 年後,他開始記錄自己的爆機成功率(成功爆機與途中死亡的比率),最初進迷宮 50 次裡面只有 20 次可成功爆機。在 2005 年他決心要提升爆機確率,開始寫作「特魯內克日記」,把自己遊戲過程中值得反省的地方記下來,在閒時閱讀。書寫日記最初的日子,爆機成功率只有 5 成左右,直到現時爆機超過 4000 次,爆機成功率已經超過 9 成。他發現自己的水準不斷提升。但最近由於不太常玩,成功率只有 7 成左右。
▲爆機次數50次內爆機的成功率推移
秋川先生不喜歡 RTA(挑戰最快爆機時間)的遊玩方式,他比較喜歡慎重地展開遊戲,目標是確立一個累積經驗誰人玩都可爆機的方法論。在他的網站上,亦以論理淺白的文章介紹「更不可思議的迷宮」爆機的方法。
遊戲最難玩的部份 今日仍然難玩
秋川先生說道,物品對遊戲的影響度不如《風塵英雄》(不思議迷宮在 1996 年推出的第二款作品),因此要確立革新的攻略法是比較困難。而整個遊戲最難玩的是「更不可思議的迷宮」的第 1 層,在這裡玩家不能從外部帶入任何道具(在普通「不可思議的迷宮」則可以),但最初的敵人「鬼魂」卻相當強,如在同一時間出現兩隻「鬼魂」,生存率只有 50%。
《不思議迷宮》是隨機要素極強的遊戲,4000次遊戲中最難忘的事是連續 9 次攻擊miss。遊戲中不論怪物或主角,攻擊miss 的確率都是 8 分之 1,對手是遊魂盔甲低等角色,但主角已變得頻死。
為何要認真玩一款遊戲 20 多年
被問及為何要這麼認真去玩《不思議迷宮》這款遊戲,秋川先生說道,現在的遊戲通常都給予玩者一個目標,而在以前遊戲是沒有特別目標,要玩家自行發掘,例如突破 High Score 等。而秋川先生對於這款遊戲的目標是「在『更不可思議的迷宮』裡面,確認以最完美動作操作下的爆機成功率」,雖然當中涉及運氣要素,但他認為確率在 95% 左右。簡單來說,就是在不犯錯的情況下遊玩「更不可思議的迷宮」100 次,當中有 95 次是可以帶同「奇妙之箱」返回地面。在這個課題結束的時候,或許他也會結束這款遊戲。不過現在他仍然覺得每次遊玩都可發掘理想的攻略法,相當有趣。
看來這個「不可思議的迷宮」裡面,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讓秋川發掘。
資料來源:節錄 Nlab IT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