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強調,華府不會容許任何形式先進晶片出口至中國,即使雙方重啟經貿合作,現行針對中國商品的55%關稅亦不會撤回。美方多次重申,不能將最頂尖科技讓渡予競爭對手,而中國則以稀土資源優勢作為談判籌碼,展現強硬態度。
盧特尼克早前接受美國《福斯商業台》專訪時提到,雖然中美恢復通話並針對晶片貿易進行討論,但他明確否定會向中國出口輝達等品牌所生產的先進晶片。他直言:「這根本不可能。我們與中國企業是競爭關係,這類提議從未進入日程,現在不會,未來更不會。」他同時指出,即使中方在談判中一再要求放寬限制,美國仍會持續執行現有禁令。
目前美國針對14 奈米及以下製程的先進晶片,實施全面出口禁令,亦對涉及極紫外光(EUV)技術的晶片製造設備實行最嚴格管控。盧特尼克稱,美國正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激烈競爭,「我們不會將最好的晶片拱手相讓」。他表示中國曾反覆提出放寬限制的要求,「他們問了20 次、30 次,我們依然堅持不答應。」
同一時間,美中代表在倫敦會晤後宣布,雙方已達成經貿談判框架,美國總統川普更表示協議已經「完成」,只待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確認。根據協議初步內容,中國將取消部分針對稀土、磁鐵等工業原料的出口限制,但未能動搖美方在晶片與科技出口上的立場。
美方在談判中強調,中國雖掌握稀土產業上游主導權,但美國仍持有關鍵籌碼。盧特尼克指出,中國依賴美國供應的產品包括飛機零件與塑膠原料乙醇。他說:「他們98%乙醇來自美國,沒有這些物料,他們經濟運作會出現困難。」
中國在科技封鎖持續之下,選擇以稀土資源作為反制工具。中國擁有全球約33%稀土儲量,控制逾70%開採產量及90%精煉產能,尤其在釹等重要元素方面,擁有壓倒性影響力。這令中國在科技供應鏈角力中仍握有談判優勢。
資料來源:中央社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