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TSMC)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公司將追加 1,000 億美元(約港幣 7,772 億元)投資美國,擴建先進半導體製造業務。魏哲家於 3 月 6 日在台灣召開記者會,闡釋此決策源於美國客戶需求激增,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市場需要。魏哲家強調,不會影響台灣既有計劃,當地 11 座生產線將如期推進。同時他亦就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廢除晶片補助的建議,表示投資考量純粹基於客戶需求,並非因補助問題。
台積電此次在美國的投資計劃包括新建 3 座晶圓廠、2 座先進封裝廠及 1 個研發中心,總投資額連同早前承諾的 650 億美元(約港幣 5,052 億元),累計達 1,650 億美元(約港幣 1.2 萬億元)。魏哲家指無論在日本、德國還是美國,公司增設生產線均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他透露,美國客戶對先進晶片的需求已超出預期,例如 AI 應用領域的增長尤為顯著。據外媒報道,此舉亦被視為台積電因應美國市場壓力,進一步鞏固其全球供應鏈地位的策略。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針對美國投資 1000 億美元計畫,坦言最根本原因來自客戶需求。他強調,目前台積電所有產能已經全數被預訂,無論是今年、明年甚至後年規劃的生產線,全都被客戶包下,供不應求的狀況非常明顯。這也是為什麼台積電必須在美國擴大投資,單純就是為了滿足客戶的強烈需求。
對於外界關心此筆巨額投資是否會影響台灣本土的擴產計畫,魏哲家明確回應,完全不會。台積電今年在台灣規劃興建 11 條生產線,這個計畫並未受到美國投資案影響,甚至還不夠使用。他透露,為了加快台灣擴產,自己更親自請託賴清德總統協助,加速尋找適合的土地,以便台積電能夠持續擴建新產線,滿足不斷湧入的訂單需求。
魏哲家進一步解釋,台積電每一次海外設廠的核心出發點,都是基於客戶需求。無論是日本設廠、德國設廠,或是 4 年前首度進入美國市場,背後推手始終是當地客戶的需求驅動。如今美國客戶的需求再度激增,台積電經過與各大客戶深度溝通與分析後,確認現有美國擴建計畫遠遠無法滿足,因此決定大幅加碼投資 1000 億美元,進一步擴產。
面對外界質疑,為何選擇成本如此高昂的美國加碼擴產,魏哲家坦言,除了客戶需求這個最關鍵因素,當地政府的積極協助與政策支持,也是台積電評估的重要考量。他強調,台積電能在台灣取得今日成就,除了全體員工努力,政府的政策協助與社會大眾支持同樣不可或缺。這套模式放諸全球皆然,無論在哪個國家設廠,政府支持與社會認同都至關重要。
談到台積電核心價值,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始終謹記對三方的責任:首先是股東,其次是員工,最後是對整體社會的承諾。這個信念自創辦人張忠謀時代奠定,37 年來始終如一,誠信與正直一直是台積電企業文化的根本。
魏哲家也進一步說明,美國 1000 億美元投資內容,包括三座新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座研發中心。特別是這座研發中心,台積電將購置更多先進設備,確保生產線能自我研發、自我提升,維持技術領先優勢,更希望逐步培養當地研發人才,建立完整技術生態系。他強調,台積電的獨特競爭力來自於生產線與研發的緊密結合,每條生產線啟用後,研發與技術優化並行,這是對手無法輕易複製的優勢。
他進一步透露,台積電目前真正從事前瞻研發、推進到 1.0 納米以下技術的研發人員,大約有 1 萬人,這群人負責最前沿技術突破。而生產線上的研發工程師,則是負責讓既有技術每年持續優化,這套「雙軌並行」的模式,正是台積電全球領先的關鍵。
回到台灣擴產計畫,魏哲家再次強調,今年台灣就要啟動 11 條新生產線建設,未來幾年還會持續擴產到十幾條,這是確定且必要的投資。他坦言,儘管美國投資規模龐大,但全球對高階製程產能需求更為驚人,光靠這 1000 億美元的美國擴產計畫,依然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台灣的擴產壓力依舊巨大。尤其 AI 客戶對先進製程需求暴增,無論是誰,只要做 AI,幾乎全都找上台積電,且每家開口都是極為龐大的產能需求。
最後魏哲家透露,台積電未來幾年將同時在台灣與美國同步大幅擴產,而台灣將持續是台積電最核心的研發與生產基地,這點從未動搖。面對全球晶片需求爆發,台積電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擴充產能,而現有規劃依然遠遠不夠,這場與時間競賽的擴產行動,將是台積電未來數年的重要任務。
======
加入 unwire thread 傾傾科技背後黑暗事
========
相關文章:
台積電擬聯手 NVIDIA、AMD 或入股 Intel 晶圓代工業務 台積電恐變美積電? 台經濟部長:不動搖台灣核心地位 台積電加碼 1000 億美元投資美國 已在美國啟動 4nm 晶片生產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