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腎結石的技術迎來重大突破,科學家開發了一款便攜式裝置 Lithovortex,利用「聲學渦流束」技術,能夠非侵入性地擊碎腎結石,讓患者無需接受傳統治療時的強烈衝擊波或麻醉,並可在門診完成治療。該技術由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與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聯手研發,現已完成人工模擬測試,並計劃於明年進行動物實驗。
傳統治療的局限與新技術的優勢
傳統上,治療腎結石常採用 體外衝擊波碎石術(ESWL),透過外部高強度聲波脈衝擊碎結石,使其隨尿液排出體外。然而 ESWL 需要大型設備,患者需進行鎮靜或麻醉以減輕治療時的疼痛。強烈的衝擊波可能會傷害鄰近健康組織。
相較之下,Lithovortex 採用 聲學渦流束 技術,超聲波不直接撞擊結石,而是以旋渦狀包圍並施加剪切力,使其逐漸崩解成微小顆粒,最終隨尿液排出。由於這種治療方式能有效降低衝擊強度,其聲波能量僅為 ESWL 的一半,大幅減少患者不適,亦降低對周邊組織的影響。
技術原理與臨床應用
這款裝置的核心技術來自 I3M 分子影像技術研究所(UPV-CSIC),並與 La Fe 健康研究所(IIS La Fe) 及 瓦倫西亞生物力學研究所 合作研發。Lithovortex 配備 高強度聲學渦流治療頭,由 機械臂 精準引導,並結合成像系統來鎖定結石位置,確保治療效果。
I3M 研究人員 Noé Jiménez 形容這項技術為「聲波漩渦」,當聲波鎖定結石時,會形成一股高速旋轉的音波流,類似「微型音波捏壓」,逐步粉碎結石,使其分解成細沙般大小的顆粒,最終經尿道自然排出。La Fe 醫院泌尿科專家 César David Vera Donoso 指出,由於這種聲波模式的效率極高,治療所需的聲波振幅得以減半,因此降低了對健康組織的損傷風險,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幾乎無需麻醉。
除了腎結石治療外,研究團隊還計劃將該技術應用於 主動脈瓣鈣化 等其他病症,擴展其臨床應用範圍。
未來發展與技術獎項
目前 Lithovortex 已完成人工模擬測試,並在 La Fe 醫院碎石部門 進行 離體測試,證實其可行性。研究團隊計劃在明年展開 動物模型實驗,為未來臨床應用鋪路。
該技術已在 西班牙第 34 屆泌尿結石與內視鏡手術、腹腔鏡及機械人手術學術會議 獲得肯定,La Fe 醫院泌尿科 Álvaro José Beviá Romero 醫生憑此研究榮獲 「Gabriel Valdivia 獎」,表彰該技術在外科手術與醫療科技創新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資料來源:UPV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