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 Edward 受 Lenovo 邀請前往日本橫濱,除了可以初步體驗他們最新推出,屬於 Aura Edition 機款的全新 ThinkPad 外,還有幸參觀了他們極罕供媒體全程攝錄,屬於 ThinkPad「誕生地」的 Yamato Lab 大和實驗室。現在就讓筆者帶大家深入這個傳說中的實驗室,看看 ThinkPad 一向引以為傲的「可靠」、「硬淨」、「信心保證」這些特質是如何煉成吧。
經典 ThinkPad + IBM 機款上手體驗
說起「Yamato Lab 大和實驗室 / 研究所」,可能作為 ThinkPad 支持者的大家都曾經聽過它的大名,但未知其詳情。今日的大和實驗室坐落於「未來港中央大樓」,但其實元祖的大和實驗室是坐落於日本神奈川縣的大和市,於 1985 年由 IBM 成立,並一直是他們研發手提電腦的重要設施。去到 2011 年,大和實驗室才搬到橫濱現址,據網上資料指官方曾經考慮過將它易名為 Yokohama Lab 橫濱實驗室,但一來大和實驗室這個名稱太深入民心,二來「大和」是「日本」古國名,大和某程度上與日本劃成等號,所以最終即使搬遷到現址,但仍然稱為「大和實驗室」。
▲雖然在 2011 年,Lenovo 已將大和實驗室由大和市搬至橫濱市現址,但名稱依然不變。
相信對 ThinkPad 產品有一定認知的讀者都知道,大和實驗室無論是當年 IBM 年代,到今日 Lenovo 收購了 IBM 個人電腦業務多年,一直也是 ThinkPad 研發的重要基地,1992 年發佈的初代目 ThinkPad 700C 正是誕生於這個實驗室,因此說大和實驗室是 ThinkPad 的誕生搖籃絕對不為過。因此在今次參觀時,在大和實驗室中的 Think 展覽廳,筆者就得以窺見由 IBM 到 Lenovo 年代在大和實驗室誕生的多部超經典機款,包括:元祖 ThinkPad:ThinkPad 700C、內建 Canon 打印機的 ThinkPad 550 BJ、支援手寫文字轉錄的 ThinkPad Trans Note、設有上升展開式鍵盤的 ThinkPad 701C Butterfly、甚至只有手掌般大小的 IBM Palm Top PC 110 都有陳列出來,而且 Edward 更可拿上手把玩體驗,真的是令我大開眼界!比較可惜的是逗留該處的時間十分短,否則筆者肯定會逐件多拍些相片,並為大家品評一下每一件產品在誕生當年對電腦市場帶來的震撼有多大。
▲由 IBM 到 Lenovo 年代,大和實驗室已誕生多部經典 ThinkPad 機款,創意從未隨年代推進而斷絕。
▲在 ThinkPad Space 展覽廳中,展出了多部大和實驗室由 IBM 年代到今日 Lenovo 世代的經典機款,部分更是筆者未曾見過,像上面這部加入鍍金設計的 IBM ThinkPad 700C 就是令筆者大開眼界的機款。
▲另一部筆者感到十分驚奇的經典機款,就是這部在 1993 年 IBM 與 Canon 合作研發,內建打印機的 ThinkPad 550BJ,試想像大家使用電腦製作文件後,可以隨時隨地列印出來,這種想法真的十分大膽,但卻十分實用。
▲當然不能少的肯定是這部支援手寫文字轉錄功能的 ThinkPad Trans Note,在 2001 年推出時,同樣是十分劃時代的產物。
▲筆者在 ThinkPad Space 亦找到這部當年堪稱身份象徵的掌上型電腦 Palm Top PC 110,它不但機仔細細,亦已設有「小紅點」操控,最特別是它可以插入模組直接以電腦拍照,甚至可以摺起進行通話,真的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 YouTube 重溫 1995 年時的 IBM Palm Top PC 110 日本廣告,真的令人概嘆呢!
▲另一個外國 YouTuber 製作的 IBM Palm Top PC 110 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當年的創意有多瘋癲。
▲當然,在 ThinkPad Space 自然可以找到這隻 ThinkDog 的身影。
ThinkPad「十大酷刑」成就 ThinkPad 可靠品牌
時至今日,大和實驗室已不只是 Lenovo 研發新 ThinkPad 的搖籃,他們還加入了「十大酷刑」機器,務求保持 ThinkPad 一向引以為傲的耐用品質,畢竟今時今日的手提電腦,在設計上偏向愈來愈輕薄,如何將機身偷薄偷輕,同時仍能保持高強度的硬淨程度,是對於廠商的極大挑戰。而在參觀過程中,筆者就見到 Lenovo 如何透過跌落測試、壓屏測試等機器,務求測試在將 ThinkPad 輕薄化的同時,仍能維持十分高的硬淨度及可靠度,當中牽涉了如何透過物料、設計、走線等方法,令今時今日已十分輕薄化(例如:不足 1kg 重量的 ThinkPad X1 Carbon Gen 13)的 ThinkPad 新機,仍然可以憑藉高強度、高硬度等,獲得 MIL-STD 810H 軍規認證,在未進這個實驗室前,筆者是完全難以理解的,但進入及參觀後,就完全明白 Lenovo 為何在事隔多年,在未有大改 ThinkPad「千篇一律」的外形的情況下,仍能吸引不少商務用家及大企業青睞,畢竟對於這些用家,與其購入外形漂亮吸引但可靠度不足的機款,倒不如入手可靠度十足、售後服務可靠、以及口碑值得信賴的產品,這對 IT 部分來說,工作壓力也沒有那麼大(笑~~)。
▲在大和實驗室中,「折磨」ThinkPad 的儀器確實十分多,像這部就是測試不同角度跌落硬物時 ThinkPad 是否仍能保持耐用。
▲而這兩部機器就是測試 ThinkPad 外殼在受到高強度壓力下是否仍能維持機內零件正常運作。
▲至於這兩部機器,就是測試 ThinkPad 手提電腦在受到手肘壓迫機殼,以及放在背囊時受壓情況下是否仍能有效保護熒幕,這兩種測試在今時今日 ThinkPad 機身不斷輕薄化的世代,確實既生活化亦十分實際。
▲在大和實驗室中,筆者亦見到這款使用 X 光技術,讓技術人員檢測測試後電腦內部受損情況的儀器,堪稱專為電腦而設的 X 光機。
▲亦因每部 ThinkPad 均經過如此多重「酷刑」才能誕生於市場發售,所以在場技術人員亦展示了即使著上鞋並踏在 ThinkPad 上,亦完全不擔心會對機內零件有所損傷。
大和實驗室同樣與時並進
最後筆者想分享的感受,就是雖然多年來 ThinkPad 各系列的機款雖然偏向千篇一律,但亦有見到與時並進的地方,例如:如何由當年內建 Roll Cage 防滾架以確保機身足夠硬淨,到今日以不同機殼物料及機內零件佈局及設計,在輕薄化同時維持高硬度及強度;如何透過單純內建及取走經典 TrackPoint「小紅點」,將 ThinkPad X1 系列及最新 X9 系列的針對客群區分開來等。此外,實驗室亦為了研發針對不同客群的新機而加入更多不同的測試工作室,例如:針對公私兩用而強化喇叭設計及音質而設的聲音實驗室(ThinkPad X9 的喇叭就是在這裡進行測試的)、針對輕薄化 X1 Carbon Gen 13 走線更改而設的實驗室等,甚至為了達到最新 Aura Edition 版本 ThinkPad 的 AI 運算能力而決定與 Intel 開展長期合作。這些一點一滴,也可以見到大和實驗室即使開設年代久遠,但時至今日仍然充滿活力,一直為 ThinkPad 低調創新風格提供足夠能量,以不同創新設計及功能滿足不同年代手提電腦用家各方面的需求,而且每一部分均希望做到一絲不苟,相信這就是日本人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的「匠人精神」吧。
▲除了硬淨程度的「十大酷刑」測試外,Lenovo 亦展示了大和實驗室為了讓 ThinkPad 與時並進,而陸續加入的不同研發項目,像上圖就展示了最新 ThinkPad 鍵盤下方的金屬片設計。
▲另外亦展示了如何透過更改走線路徑,令機身可以進一步輕薄化的同時,但電腦仍能維持高硬度及強度兼可正常運作。
▲當然在手提電腦不斷講求輕薄化的今日,Lenovo 亦在大和實驗室展示了如何改變機殼光纖設計走向,令機殼得以更輕薄的同時,又可維持高硬度的設計。
▲另外今時今日 Lenovo 亦有推出可 360 度旋轉的 2-in-1 ThinkPad 手提電腦機款,實驗室亦展示了如何透過將 Wi-Fi 天線收藏在鉸位內,確保用家在使用哪種模式時,訊號接收表現仍能保持優良效果。
▲當然實驗室內亦有相關測試房,測試改良了的 Wi-Fi 天線是否真的擁有優質接收效果。
▲當然,之前介紹 ThinkPad X9 文章時筆者亦有介紹過,在大和實驗室亦設有鏡頭調校房,測試 X9 新鏡頭如何透過不同儀器提升影像質素。
▲另外為了應對新世代用家對電腦自行升級部分硬件(例如:RAM、SSD、電池)的需求,實驗室亦見到 Lenovo 技術人員在設計新 ThinkPad 時,已做到用家可輕易打開底蓋並自行替換或升級指定硬件,據官方表示他們亦有影片說明,指示用家如何替換零件,十分體貼及與時並進。
相關文章:
【評測】Lenovo Yoga Slim 7i Aura 版本深入評測 機身硬淨 + AI Now 可離線比對內容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系列, Imagined with Intel高階商務手提電腦 專門設計的硬件與智能體驗迎接 AI 新時代 【橫濱直擊】Lenovo ThinkPad 進入真 AI 時代 日本直擊全新設計 X9 + 輕薄系列 X1 Aura Edition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