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最近一個訪談中,提出香港養豬業需向高空發展,包括在多層大廈養豬並應用「豬面辨識」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精準飼養和疫病防控。當局已在北部預留土地,將稍後招標讓有能力的業界參與投標。謝展寰同時表示,深海養魚場項目期望在 15 年內將養魚產值提升 10 倍,配合香港邁向碳中和目標發展綠色新產業。
謝展寰在電台節目《盤點政策》中詳細介紹了現代養豬業的 AI 應用。他指出,目前已有「豬面辨識」技術,能夠分辨不同豬隻,根據體型大小提供或補足飼料份量,確保每隻豬的體型和重量都差不多,實現標準化養殖。這項技術不僅能改善飼料管理,還具備疫病監測功能。AI 系統可以識別出發燒的豬隻,及時提供藥物治療,有效防止疫病擴散。這種智能化管理方式大幅提升了養豬業的效率和安全性。
謝展寰強調,現代化豬場在防疫和品質控制方面表現優異。為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進出豬場的所有人員都必須進行消毒,並採取輪班運作模式。現代化豬場環境潔淨並配備冷氣系統,大大改善了傳統養豬業的衛生條件。這種高標準的防疫措施配合 AI 技術的應用,可保障豬隻健康,也確保了豬肉產品的品質安全,符合現代食品安全的嚴格要求。
謝展寰亦提到,香港傳統魚排養殖效率不高,當局在東龍島試驗放置大型深海網箱,經歷颱風山竹吹襲後證實能夠提供穩定和高質的養殖海產。當局去年決定在香港海域發展深海養魚場,目前已進入招標階段,歡迎財團與本地漁民合作經營。項目期望在 15 年內將養魚產值提升 10 倍,大幅增強香港海產業的競爭力。
謝展寰強調,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在推動綠色技術和智慧農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在本地成功應用這些技術,可以為其他地區提供可複製的發展模式。智慧養豬和深海養魚等項目不僅能提升本地農業產能,還能成為技術輸出的重要載體,有助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和經濟增長。
來源:RTHK
相關文章:
香港「凌晨食肆地圖」瀏覽人數突破 21 萬 「夜繽紛」政策推行後仍難以覓食 皇后山邨「黑色粒粒」食落肚有無事? K Kwong:會溶入肚內食物油份,建議油炸黑色粒粒才測試 的士業眾籌控訴政府打擊網約車不力 每名車主籌千元打白牌車法律戰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