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早前除了推出最新的旗艦手機 Galaxy S25 系列外,亦同場推出最新的旗艦筆電系列 Galaxy Book5,當中最高階的當然是可筆電可平板兩用兼擁有最高規格的 Galaxy Book5 Pro 360。日前 Edward 就借得實機,就讓筆者在本星期五此機正式開賣前,為 unwire.hk 讀者們詳細測試它的表現是否值得入手吧。
機身仍算輕薄金屬外殼夠耐用
先說設計吧,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Book5 Pro 360,設有月影灰及薄霧銀兩種顏色選擇,當中只有最高規格(內建 32GB RAM 記憶體)的版本才有薄霧銀這個配色。設計上,Book5 Pro 360 走的是商務路線,風格上較為簡約實際,機身採用鋁金屬物料製造,金屬感強之餘亦十分硬淨,而且作為一部 16 吋熒幕筆電,機身厚度最薄位置只有 12.8mm,重量亦只有 1.69kg,外攜使用依然算輕巧容易,唯一是它的機邊採用直角式切割設計,所以拿在手上時邊位可能會有點界手,建議大家放入筆電袋外攜使用手感會較舒服一點。
▲這就是 Samsung 最新推出的 Galaxy Book5 Pro 360,大家可以見到機身採用鋁金屬物料製造,十分硬淨。
▲機面的 Samsung 標誌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些彩虹色變化,設計簡約商務得來有些特點。
▲由於屬於 360 系列,所以熒幕可以 360 度旋轉,除了可以作為傳統筆電(第一張)使用外,亦可以帳幕模式(第二張)或影片瀏覽模式(第三張)集中瀏覽熒幕內容,當然亦可將熒幕反轉至機背,單純以手指或 S Pen 操控的平板模式使用(第四張)。
▲當然,用家亦可完全 180 度攤平熒幕在檯面,方便與其他人分享顯示內容。
▲由於熒幕可以 360 度旋轉,所以鉸位亦採用更硬淨的金屬製造,使用上十分耐用。
▲不過機身似乎未有設磁吸 S Pen 的位置,筆者試過可以輕輕磁吸在機面,但磁吸力不太足夠容易跌落,所以外攜使用時不算方便。
▲機身重量方面,筆者試過以電子磅量度過為 1.7kg 左右。
▲機身亦算薄,官方表示只有 12.8mm 厚度。
▲雖然不算極為輕薄,但作為一部 16 吋筆電以算不錯,外攜使用仍算輕鬆。
▲Galaxy Book5 Pro 360 的機身設計亦有些特色,大家可以見到揭起熒幕位置會有少許凹進去,令大家以一隻拇指已可揭起熒幕,使用上更輕鬆。
▲它亦在熒幕頂部中央內建了一個 webcam 作視像通話用途,像素為 200 萬,叫做夠用。
▲作業系統方面內建了 Windows 11。
▲與其他擁有觸控熒幕的 Samsung 筆電一樣,用家是可以免費享用一年的全功能 Goodnotes 軟件,記事上亦更方便。
熒幕依舊亮麗質素抵讚
至於顯示方面,Samsung Book5 Pro 360 內建了 16 吋觸控式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支援 2880 x 1800 解析度、最高 120Hz 更新率及最多 10 點多點觸控功能。顯示質素方面,筆者覺得依然十分亮麗,顯示文字清晰銳利,瀏覽影片亦有十分理想的視覺效果。另外,它採用了配備 DX 的 Corning Gorilla 強化玻璃保護,它擁有一定程度的防反光效果,官方表示經過表面處理的玻璃反射率低於 2%,可減少不必要的表面反射,而筆者肉眼所見確實比一般鏡面熒幕有更低反光的效果,只要並非強光直射熒幕,長時間瀏覽內容仍算舒服,亦令可視角度十分廣闊,即使從側面看也不用擔心因為反光而影響瀏覽體驗。不過亮度方面,Book5 Pro 360 的熒幕在一般情況下只有 400 尼特(典型),即使瀏覽 HDR 內容亦只是去到 500 尼特,亮度不算很高,如果在室外使用可能會不夠光去清晰瀏覽內容(有 Vision Booster 加持會好一點但仍不太足夠),但在一般室內使用問題就不算太大。至於觸控效果方面就與上代差不多,靈敏度依然十分高,如果配合附送的 S Pen 作操控甚至繪圖記事,效果就更加理想。
▲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 16 吋 Dynamic AMOLED 2X 觸控式熒幕。
▲熒幕採用相對較幼邊框設計,屏佔比算高。
▲熒幕解析度為 2880 x 1800,並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雖然仍然採用鏡面熒幕,但由於它採用了配備 DX 的 Corning Gorilla 強化玻璃保護,擁有一定程度的防反光效果,官方表示經過表面處理的玻璃反射率低於 2%,可減少不必要的表面反射,而筆者肉眼所見確實比一般鏡面熒幕有更低反光的效果,只要並非強光直射熒幕,長時間瀏覽內容仍算舒服。
▲這設計亦令可視角度十分廣闊,即使從側面看也不用擔心因為反光而影響瀏覽體驗。
▲顯示質素方面依舊十分亮麗,文字清晰銳利,瀏覽影片、相片時色彩亦自然,十分不錯。
▲當然,擁有觸控熒幕亦令用家不但可用手指操控系統,更可用附送的 S Pen 在熒幕上進行繪圖記事,筆者試過效果十分靈敏,使用體驗依然理想。
▲音效方面,Book5 Pro 360 除了內建了四個喇叭外,當中更內建比以前大 2 倍以上的 38mm 低音喇叭。
▲配合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筆者試過用來欣賞影片效果十分理想,音量足夠之餘,人聲及環境聲表現都恰到好處。
相關文章:
【評測】Samsung 全新中階機 Galaxy A56 / A36 極速抵港 新色搶眼 + 更多 AI 功能下放 + 開售詳情公佈 【評測】Samsung S25 系列三機點揀?Galaxy S25 vs S25+ vs S25 Ultra 詳細比對評測 【評測】Samsung Galaxy S25 Ultra 值得升級?S25 Ultra vs S24 Ultra 比對 + 7 日試用個人感想
效能表現不俗中上商務機水平
至於硬件配置方面,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第二代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Intel Arc 圖像處理晶片、16GB / 32GB RAM 及 1TB NVMe SSD,在輕薄商務筆電中屬於較高階的配置,而透過不同效能測試軟件的結果可見,Book5 Pro 360 在各方面的表現均算不錯,當然可預期的是圖像處理表現會較遜色,但其他各方面均能滿足商務用家在公在私各方面的需要。當然,配備了這枚「二代目」Core Ultra 處理器,大家也會對它的 AI 處理表現有一定期待,官方就表示它的 NPU 在 AI 運算上可高達 47 TOPS,而筆者試用過 UL Procyon 測試它的 AI 表現,亦有中規中矩的效果,當中透過 Stable Diffusion 1.5,並以 GPU 的機能生成四次每次 4 張每張為 512 x 512 解析度的圖片,每張相片的生成時間大約為 18 秒左右,可見雖然它未有獨顯加持,但要進行不同的生成式 AI 功能仍是有可能的,只是速度會慢一點而已。
▲硬件配置方面,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第二代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Intel Arc 圖像處理晶片、32GB RAM 及 1TB NVMe SSD(由於筆者手上的只是測試機所以只有 512GB,但除容量外規格與賣街版相同)。
測試硬件 | 測試軟件 | 細項 | 得分 |
CPU | Geekbench 6 | 單核運算 | 2635 |
多核運算 | 10486 | ||
GPU | 3DMark | Time Spy | 4421 |
Time Spy Extreme | 2062 | ||
Steel Nomad Light | 3267 | ||
Steel Nomad | 897 | ||
Solar Bay | 15319 | ||
Speed Way | 640 | ||
Monster Hunter Wild Benchmark | 4351 (18.99fps) | ||
儲存空間 | CrystalDiskMark | 讀取 | 3613.82MB/s |
寫入 | 2515.83MB/s | ||
整體系統效能 | PCMark 10 | 5720 | |
Geekbench 6 | OpenCL | 27298 | |
Vulkan | 37455 |
▲至於效能方面,筆者亦使用了多個效能測試軟件測試 Galaxy Book5 Pro 360 的表現,結果可以見到各方面的表現算是不錯,作為商務筆電來說算是頗為滿意,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所需,只是圖像處理方面得分較弱,用來打機自然不行,但如果用來執相還是可以的,用來剪片如果大家不介意渲染時間較長也還應付得到。
▲筆者亦使用了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配合 Microsoft Windows ML 模型測試 Galaxy Book5 Pro 的 AI 運算表現,而在一般 AI 運算上的表現,結果獲得 236 分,算是中規中矩。
▲之後再使用不同 AI 模型測試 Galaxy Book5 Pro 360 在使用 AI 作文字生成的表現,結果在使用 Microsoft 的 PHI 3.5 模型、Mistral 7B 開源模型、以及 Meta 推出的 Llama 3.1 及 Llama 2 兩個模型進行文字生成後,分別獲得 969 分、909 分、868 分及 784 分,而從細分可見各模型的 TTFT 分別為 0.89s、1.18s、1.11s 及 2.49s,而生成時間就分別為 8.74s、13.78s、10.18s 及 16.84s,以商務筆電來說算是不錯。
▲最後筆者嘗試透過 Stable Diffusion 1.5(FP16),以 Intel Arc 圖像處理晶片的機能生成四次每次 4 張每張為 512 x 512 解析度的圖片,結果獲得 349 分,而從細分可見每張相片的生成時間大約為 18 秒左右,可見雖然它未有獨顯加持,但要進行不同的生成式 AI 功能仍是有可能的,只是速度會慢一點而已。
AI 功能相比手機不算多
至於 AI 功能方面,Samsung 官方表示是今次 Book5 系列筆電的重點,但筆者在測試中見到相比同期推出的 Galaxy S25 系列手機,Book5 系列筆電的 AI 功能其實不算多,最多相同的只是 AI Select 這項功能,但單說這一項功能,可以做到的事情也比在手機上少得多,至少不能立即進行生成圖片或製作 GIF 檔,比較可惜。另外,Samsung Notes 等自家 APPS 在手機上用得到的自動格式、摘要等功能,在筆電上似乎亦暫時未用得到。所以筆者覺得 Samsung 在筆電上的 AI 功能,似乎仍有頗大的進步空間。
▲Samsung 今次推出的 Galaxy Book5 Pro 360 也加入了部分 Galaxy AI 功能,例如在 S25 系列手機上發佈的 AI Select 功能,今次在筆電上亦用得到,不過像 Notes 內的摘要功能等似乎就不太見到。
▲使用 S Pen 就可以在快速目錄中開啟 AI Select 功能。
▲之後只要用 S Pen 圈著希望搜尋的物件,就可以透過 Bing 搜尋找到相關資料,不過筆者覺得準確度有待提升。
▲相比之下筆者覺得使用 Microsoft 的 CoPilot 平台搜尋資料會更好一點。
▲另外圈著物件時仍可將相關內容儲存或分享給其他人,如果儲存的話,以圖檔為例就會儲存為 png 檔。
▲當然,作為 Samsung 的筆電,自然仍可使用 Bixby 操控系統。
▲它亦有內建 Samsung Studio 軟件方便用家快速剪片。
連接 Samsung 手機延續使用體驗
雖然 Book5 系列筆電在 AI 功能上不及 Samsung 自家的 S25 系列手機,但配合 Samsung 帳戶,其實用家可以將手機 / 平板與 Book5 Pro 360 連結在一起,透過多重控制功能,用家可以直接使用 Book5 Pro 360 的鍵盤及觸控板,將手機 / 平板當中筆電旁的副裝置,並可直接將電腦上的檔案或文字拉到手機 / 平板上並儲存在相關程式中。如果連接的是 Galaxy Tab 平板,甚至可以透過「第二個螢幕」功能,將平板熒幕變身為 Book5 Pro 360 的副熒幕,令用家可隨時隨地玩雙芒流甚至三芒流。當然,如果大家配合 Microsoft 的手機連結功能,甚至可以直接在 Book5 Pro 360 的熒幕上顯示 S25 手機的熒幕顯示並進行直接操控。所以如果大家同時有用 Samsung 手機,配合 Book5 Pro 360 的手機延續使用體驗,在工作上就會更加方便了。
▲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仍支援各種延續功能,用家只要同時使用 Samsung 的 Galaxy 手機或者 Galaxy Tab 平板,並登入到相同 Samsung 帳戶就可以使用,例如:可以如上圖般使用多重控制,令筆電與手機 / 平板之間交換資料或檔案更方便。
▲用家更可同時接駁多於一部裝置,亦可自行設定不同裝置的排列位置,之後將內容拉到該方向的熒幕邊緣,就可以將內容複製到該裝置上。
▲例如:想將筆電的相片拉到手機上儲存,只要按住相片不放並拉到流動裝置位於的熒幕邊緣,再過去一點相片就會出現在手機上,之後就可以選擇想打開的程式儲存或使用。
▲文字上亦可以透過相同方法拖拉到手機的記事程式中貼上。
▲用家還可利用筆電觸控板將電腦滑鼠遊標移到流動裝置上,之後就可以透過 TouchPad 操控手機 / 平板了。
超大觸控板體驗一流
至於操控方面,除了前文提及的熒幕觸控功能外,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亦內建了 16 吋筆電的全尺寸鍵盤,當中亦內建了縮細版但不減按鍵及功能的數字鍵盤,至於按鍵方面雖然鍵程不算太深,但筆者試用過長時間打字仍不算辛苦,初步試用體驗算是不錯。不過最值得筆者讚賞的反而是它面積極大的觸控板,不但方便進行多手指操控,更難得的是它設有自適應防手掌誤觸功能,筆者試過在打字時即使手腕放在觸控板上,只要不是大力壓在觸控板,它也不會有反應導致誤觸影響使用體驗,這項設計確實值得一讚。當然,Book5 Pro 360 作為輕薄型的 16 吋筆電,它的端子亦十分足夠,令用家即使外攜筆電使用亦無需另攜轉接器接駁周邊或外置顯示,使用上自然更方便。
▲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 16 吋筆電的全尺寸鍵盤,還內建了重新佈局並縮細佔據面積的數字鍵盤,使用上需要點時間適應。
▲雖然按鍵鍵程較淺,但靈敏度算高,長時間打字仍算舒服。
▲鍵盤右上角亦設有指紋辨識器,登入系統十分方便。
▲觸控板面積極大,操控系統上十分輕鬆方便。
▲雖然觸控板面積大,但它內建了自適應防手掌誤觸功能,筆者試過在打字時即使手腕放在觸控板上,只要不是大力壓在觸控板,它也不會有反應導致誤觸影響使用體驗,這項設計確實值得一讚。
▲另外 Galaxy Book5 Pro 360 設計算輕薄,但配備十分齊全的端子,不但設有傳統的 USB-A 3.2 插槽,亦設有 2 個支援 Thunderbolt 4 的 USB-C 插槽,亦有內建 HDMI 2.1 端子、microSD 讀卡器及 3.5mm 耳機 / 咪高峰複合埠,外攜使用時無需另攜轉接器已可接駁周邊或外置顯示器,十分體貼。
相關文章:
【評測】Samsung 全新中階機 Galaxy A56 / A36 極速抵港 新色搶眼 + 更多 AI 功能下放 + 開售詳情公佈 【評測】Samsung S25 系列三機點揀?Galaxy S25 vs S25+ vs S25 Ultra 詳細比對評測 【評測】Samsung Galaxy S25 Ultra 值得升級?S25 Ultra vs S24 Ultra 比對 + 7 日試用個人感想
使用時間夠長可用一日
至於使用時間方面,Samsung 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 76Wh 鋰離子電池,官方表示使用時間可以長達 25 小時,為了實試使用時間是否真的如此「長氣」,筆者首先就將 Book5 Pro 360 的電池充滿,並將熒幕亮度調至最光、音量調至 50% 情況下,以 Wi-Fi 網絡及串流模式播放 Netflix 的《哥斯拉 -1.0》電影(片長:120 分鐘)。結果可見在影片播畢後,筆電電池耗用了 15%,由此推算 Book5 Pro 360 的電池足夠在這個模式下連續播放 13 小時以上影片,而一般生活應用情況下用上 15 小時左右應該問題不大,但如果使用時間長的話,要用足一日就可能會有點勉強。筆者最後再用 UL Procyon 內的一小時電量測試,測試 Book5 Pro 360 分別在 Office Productivity(模擬工作環境)、Video Playback(模擬影片播放環境)及 Idle(模擬待機環境)下一小時後的耗電表現,而每個測試筆者均先將筆電充滿電,再將熒幕設定為 50% 左右亮度,以模擬真實使用環境下的耗電情況。結果發現三個項目分別耗電了 7%、5% 及 3%,以此推斷在一般生活應用情況下,Book5 Pro 360 應可為用家帶來大約 14 至 20 小時的使用時間,算是夠用一日,不過相比其他輕薄筆電來說,這個使用時間仍不算長。
▲Galaxy Book5 Pro 360 內建了 76Wh 鋰離子電池。
▲官方表示使用時間可以長達 25 小時,為了實試使用時間是否真的如此「長氣」,筆者首先就將 Book5 Pro 360 的電池充滿,並將熒幕亮度調至最光、音量調至 50% 情況下,以 Wi-Fi 網絡及串流模式播放 Netflix 的《哥斯拉 -1.0》電影(片長:120 分鐘)。
▲結果可見在影片播畢後,筆電電池耗用了 15%,由此推算 Book5 Pro 360 的電池足夠在這個模式下連續播放 13 小時以上影片,而一般生活應用情況下用上 15 小時左右應該問題不大,不過以現時輕薄筆電來說,這個使用時間仍偏短,如果長期使用的話只能勉強用到一日。
▲最後筆者使用 UL Procyon 內的一小時電量測試,測試 Book5 Pro 360 分別在 Office Productivity(模擬工作環境)、Video Playback(模擬影片播放環境)及 Idle(模擬待機環境)下一小時後的耗電表現,而每個測試筆者均先將筆電充滿電,再將熒幕設定為 50% 左右亮度,以模擬真實使用環境下的耗電情況。結果發現三個項目分別耗電了 7%、5% 及 3%,以此推斷在一般生活應用情況下,Book5 Pro 360 應可為用家帶來大約 14 至 20 小時的使用時間,算是夠用一日。
總結:四平八穩但定價偏貴
總括來說,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Book5 Pro 360,與上代相比其實相距不算太多,雖然採用了全新第二代 Intel Core Ultra 7 處理器確實對 AI 運算力的提升有一定幫助,但提升幅度其實未至於讓上代用家有很大的升級意慾。不過其實 Book5 Pro 360 的最大問題並非表現不佳,而是它的定價最少亦達萬五以上,但日常生活可以用到的 AI 功能其實不多,甚至比 Samsung 自家的手機還要少,這才是令用家最卻步的主因。希望下代 Samsung 可以加入更多實用的 AI 功能,令用家最少覺得貴價入手這類 AI 筆電後會覺得物有所值吧。
相關文章:
【評測】Samsung 全新中階機 Galaxy A56 / A36 極速抵港 新色搶眼 + 更多 AI 功能下放 + 開售詳情公佈 【評測】Samsung S25 系列三機點揀?Galaxy S25 vs S25+ vs S25 Ultra 詳細比對評測 【評測】Samsung Galaxy S25 Ultra 值得升級?S25 Ultra vs S24 Ultra 比對 + 7 日試用個人感想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