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舊立新推動數碼廣播!挪威今日起開始逐步停用 FM 頻道成全球首例

自 1945 年於美國推出之後,FM 電台廣播就開始逐步取代舊有的 AM 制式,而且更推廣至全世界不同地方。不過經過多年發展,FM 頻道或會有終結一日,因為為推動數碼廣播(DAB)發展,挪威由今日(1 月 11 日)起將會陸續關閉國內的 FM 頻道,預計在今底前將會成為全球首個終結 FM 廣播的國家。 (繼續閱讀…)

致力降低吸煙率!俄羅斯計劃禁止 2015 年後出生國民購買香煙

眾所周知吸煙危害健康,但為了好好保住稅收,雖則近年不少都用盡各種方式去減少煙民人數,然而大多都只是透過加重稅或限制吸煙場所等手段,而並不會限制市民購買香煙。不過再過一段時間之後俄羅斯或會加大力度,因為有消息指俄政府計劃推行新法例,並禁止 2015 年以後出生的所有俄羅斯人購買香煙。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俄羅斯將強制手機預裝國產 App 商店 包括 iPhone 等手機
  •  
  • 俄羅斯開放加密貨幣挖礦 但國內仍然不能用作交易
  •  
  • 俄羅斯杜馬議員預告 Google、Android、iOS 將會被國家封鎖
  •  

    頂級拍片神器!Panasonic Lumix DC-GH5 無反相機支援 4K 60fps 影片拍攝

    還記得去年曾有消息指 Panasonic Lumix DC-GH4 的後繼機 GH5 或有可能支援 6K 拍攝,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不過如今已證實是屬於流料,因為 Panasonic 已正式發表該款旗艦級無反相機,雖則依舊只支援 4K 拍片,但卻是同類型產品中最高的級數。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Panasonic S9 全片幅無反相機  機仔細細對焦快而準 + 畫質好 + 防手震好用
  •  

    PS VR及PS4 Pro再開預售 賀年遊戲福袋含大作超抵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Limited (SIEH)是日宣佈一連串PlayStation®新春購物優惠,讓廣大機迷換新機過新年!由1月13日起,凡購買極致黑或冰河白PlayStation®4(PS4™)主機或指定同捆裝,可使用港幣$288或$388「賀年電子大利是」,即時享有現金回贈,並獲贈賀年限定禮品「PlayStation® 和式利是封」或「多樂貓賀年餐具套裝」,數量有限,送完即止!此外,SIEH今年首度推出「PS4™遊戲賀年福袋」,建議零售價為港幣$388,內含4款精選PS4™遊戲。另PS VR及PS4 Pro再度加開預售,定能讓各位機迷與PlayStation®玩盡雞年!

     

    PS4™主機獲贈大利是

    由2017年1月13日起至2月8日,凡於PlayStation®Platinum Shops或SONY Store購買500GB 或1TB版本PlayStation®4主機,並出示「賀年電子大利是」,可即時獲得港幣$288元回贈,此優惠並適用於所有顏色,包括極致黑或全新推出的冰河白主機*!購買「PlayStation®4 『LEGO® STAR WARS™:原力覺醒』同捆裝」並出示「賀年電子大利是」,則可即時獲得港幣$388元回贈。所有購買PS4™主機之顧客,更可額外獲得賀年限定禮品「PlayStation® 和式利是封」或「多樂貓賀年餐具套裝」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PS4 主機 (500GB)
    HK$2,380 (HK$288 賀年電子大利是) + 和式利是封 + 多樂貓賀年餐具套裝

    PS4 主機 (1TB)
    HK$2,680 (HK$288 賀年電子大利是) + 和式利是封 + 多樂貓賀年餐具套裝

    PlayStation®4 『LEGO® STAR WARS™:原力覺醒』同捆裝
    HK$2,980 ( HK$388 賀年電子大利是 ) + 和式利是封 + 多樂貓賀年餐具套裝 

     

    新年PS4™ 遊戲福袋$388   總值超過港幣$1,000

    出新機迎新game!由1月27日開始,為讓各新機主試盡PS4™最強遊戲,SIEH首度推出「PS4™ 遊戲賀年福袋」,每個售價港幣$388。內含合共4款精選PS4™遊戲,包括指定的大熱遊戲《Uncharted 4: A Thief’s End》及3款隨機編排的PS4™遊戲,隨機編排遊戲包括最新推出的《人中之龍 6 生命詩篇。》、《The Last Guardian》或《Call of Duty®: Infinite Warfare》等熱賣中遊戲,總值超過港幣$1,000!數量有限,是時候試試自己的新年好運氣!

    PS VRPS4 Pro加開預售名額  農曆新年玩個夠

     此外, SIEH將再度加開PS VR及PS4 Pro產品預售名額,由1月16日起,機迷可於LOG-ON 網上商店預訂「PlayStation®VR All–In-One同捆裝(港幣$3,980);由1月18日至22日期間,PlayStation®eShop將開放PS4 Pro (港幣$3,180)預售,顧客可於農曆新年前取貨。另各PlayStation®Platinum Shop、SONY Store及指定LOG-ON 門市將有現貨發售,數量有限,售完即止。詳情如下﹕

    網上預售

    日期:1月16日
    PlayStation®VR All–In-One同捆裝 (HK$3,980)
    LOG-ON / 網址:https://www.citysuper.com.hk/en/happenings/log-on-events-and-promotions/PlayStation-VR

    日期:1月18日至22日
    PlayStation®4 Pro (HK$3,180)
    PlayStation® eShop / 網址:http://eshop.asia.playstation.com

    現貨發售

    日期:1月13日起
    PlayStation®VR (HK$3,180)
    銷售點 PlayStation® Platinum Shop及 Sony Store
    網上商店 Sony Store, Online / 網址:http://www.sony.com.hk/store

    PlayStation®VR攝影機同捆裝(HK$3,480)
    銷售點 PlayStation® Platinum Shop及 Sony Store
    網上商店 Sony Store, Online / 網址:http://www.sony.com.hk/store

    PlayStation®VR All–In-One同捆裝(HK$3,980)
    銷售點 銅鑼灣名店坊及九龍塘又一城LOG-ON 門市

    日期:1月18日起
    PlayStation®4 Pro (HK$3,180)

    銷售點 PlayStation® Platinum Shop、Sony Store及銅鑼灣名店坊及九龍塘又一城LOG-ON 門市

    網上商店 Sony Store, Online / 網址:http://www.sony.com.hk/store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ZV-E10 II 拍片機影相一樣得  毋須調色直出別具風格相片
  •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PS5 Pro 30 周年版日本防炒家新招 買家須於開放訂購前曾 PSN 上網 30 小時
  •  

    優惠比原價貴 ? 4 大伏位

    隨著網上商店及社交絡的興起,讓消費者比以往有更多機會「慳錢」,甚至出現「全職禮物黨」每天在網上找尋抽獎活動把禮物折現生活。這幾年有沒有發現,你為找「著數」的時間越來越多 ?

    錯過優惠等如蝕 ?

    香港樓價太貴讓巿民生活變得很物質化,每當有優惠出現第一反應就覺得「咪執輸」,錯過了便會覺得「蝕底」。海洋公園 $40 門票優惠,很多人搶票中氣得暴跳如雷,甚至工作時間也在 F5 。 表面看來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小編也是曾是一個著數通,不過中學時一堂經濟課改變了我的看法,有時優惠可能原價更貴,想跟各位分享一下。

     

    你的時間就這麼不值錢 ?

    由學習定價的一課中認識了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 = the highest-valued option forgone。其實我們每做一件事情,背後都有機會成本,你必需捨棄一些東西去做一件事。例如你因為某貨便宜了 $200 ,便過夜出去排「開倉優惠」 。表面上你好像會賺到 $200 但背後你可能賠上了一晚高床軟枕機會、一晚心靈平靜的機會 、健康 (也有機會影響身體讓你大病一場)、這些都是成本之一。你應該考慮 $200 重要還是以上提及的重要 ? 有些人會覺得,情願以原價購買 ,輕鬆購物無逼人無排隊會更好。睡眠的價值是抽象的,有些人會用「時價成本」來衝量是否值得去搶優惠,就好比「功夫足球」田雞一句「每分鐘大上大落,你要我陪你踢波?」,到底時間對於你來說值多少錢呢?

     

    省錢變成全賠掉

    除了時間成本外,亦有其他原因「優惠」帶來損失。最常見是本來你不會購買的東西,卻因為減價而付費。表面上好像省了錢,但其實全賠。比方說某某遊戲台經常推出跳樓優惠,一隻你本來不會買的遊戲由 $500 減至 $10 讓你無法抗拒。表面上是節省 $490 元,但其實是 Total 蝕掉 $10 ! 因為你的支出由原本 $0 跳升到 $10 。最後越買越多跟本無時間去玩,變成遊戲收藏家。

    另一個商戶減價中伏位就是捆綁式優惠,A 產品 $10 ;B 產品 $5 ,現在 A+B = $12 你便覺得便宜,但其實你本來不會買 B 產品,實情上是你多付 $2 去買 A 產品

     

    黑巿中私隱非常昂貴

    另外一種損失,是近年盛行的私隱成本。很多看似賤價甚至是免費送出的禮物,先得要你填上大堆個人資料,到底你的個人資料值多少 ? 巿場上有價有巿,越詳盡越值錢。以往企業要花上數百元甚至更貴去購買一個戶口資料的,現在只要送數十元禮品便有人乖乖送上,背後笑得口也合不上了。更可悲的,是很大機會反賠上高於禮物價值。近年有些免費信貸評級檢查,當你填完你的個人資料後,強制你在「賣身契」上打勾,內容大致是把你的資料做推廣。不久他們會按照你的資料「度身訂造」一個超吸引的借貸計劃給你,一旦你上釣,單是利息及手續費已經遠超當初送給你的成本,不要也沒關係,反為你的資料已經有價值巿,怎樣看都是對方是嬴家。

     

    想深一層為你節省更多

    多得亙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式各樣的優惠資訊越來越流通,每天不是搶平機票就是玩團購或作炒賣。追尋優惠也許就成了你生活一部分。希望各位在行動前,都停一停、想一想是否真正「著數」。當你花上三四小時為排一碗拉麵時,可以想想這三四小時有沒有其他事情可以讓你更精彩 🙂

    訂閱新聞

    日玩夜玩的手機遊戲 總有一款是 Unity 編寫

    近日天氣又開始轉涼,每朝早要離開溫暖被窩都需要無比的意志力,不人都會安裝多個鬧鐘 Apps,其中一款就需要連破四關小遊戲才能徹底關閉鬧鐘。當搭地鐵上班的時候,在擠迫而又沉悶的空間,單手轉動手機熒幕上相同顏色的圖型,爭取高分超越朋友。到放 Lunch 與同事一邊吃飯一邊討論下一場戰鬥應派出那一隻寵物應戰,到下班回到家後,手機上的遊戲更加要玩過一輪才願去瞓,以上的情景是否各位或身邊朋友的生活寫照?
    (繼續閱讀…)

    訂閱新聞

    Edward 使用兩星期分享:13 吋新 Macbook Pro Touch Bar vs MacBook vs MBA 13″ 2015

    2017 年新開始,筆者除了希望工作上繼續有好表現外,亦終於打算替換手上的 13 吋 MBA 了,不過現時的新機款,只剩下 MacBook 以及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是比較吸引,對於像筆者這種需要經常外出工作兼日打萬字的編輯來講,究竟升咩機好呢?筆者就借得同事的 MacBook 及新推出的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並用足兩星期,現在與大家分享一下使用體驗吧。

    Edward 平時在 Mac 上的工作:

    • 日常文書處理和網上登入 unwire 後台進行編輯工作
    • 使用 Photoshop 簡單相片編輯,一般都只是執光或者打格仔而已
    • 現場記者會即時過相報導最新消息

    Edward 現時外出工作使用的 Mac 裝置:

    13 吋 MacBook Air

    主力作工作機,畢竟有 SD 讀卡器亦方便過相。

    11 吋 MacBook Air

    最為輕便,主力用於出 trip 工作使用。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為何升級?熒幕無 1080p 以上工作不方便

    其實在效能上,筆者覺得之前一直在用的兩部 MBA 已經好夠用,最少在硬件規格上,用上 Core i 系處理器及夠多 RAM 的設計,無論執相或者打稿都好夠用,筆者的 MBA 11 吋更加是「打爆 spec」,即是用上 Core i7 處理器、8GB RAM 及 512GB SSD,出 trip 過相用認真一流。不過問題來了:MBA 是輕,但熒幕到現時仍然沒有升級至 Retina,無論是 11 吋的 1,366 x 768 或者 13 吋的 1,440 x 900 解像度,都肯定唔夠用,尤其是筆者要將熒幕分開兩半:邊搵相邊寫文時,就更加難以做到。這亦是筆者今次為何選擇兩部同樣具備 Retina 熒幕的 MacBook 或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作為升級考慮對象的原因。

    ▲無論是 MBA 13 吋或者 12 吋熒幕的 MacBook,熒幕最高顯示到的解像度均是 1,440 x 900。

    ▲由於解像度相同,所以出來的範圍均是一樣。

    ▲而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最高可顯示的解像度則為 1,680 x 1,050。

    ▲因此可以顯示更大範圍的內容,從上圖就可看到與 MBA 及 MacBook 比較,可以顯示多 6 行半的內容。

    當然,作為需要經常拿出街工作的貼身平台,升級的機款肯定要能維持輕薄,最少都要維持比之前用的 MBA 13″ 相同甚至更輕薄的水平吧。另外,由於間或筆者需要處理相片甚至影片,所以具備一定效能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但更重要的,反而是鍵盤,由於筆者每日都要進行上萬字的文字編輯,所以鍵盤舒適度亦成為筆者升級時十分重視的一點。

    輕便肯定首選 MacBook

    其實在外形上,筆者對於用了好一陣子的 MBA 十分滿意,去到今次兩個升級對象:MacBook 及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兩者相比其實不用講大家都知道 MacBook 在輕薄程度上肯定最為優勝,而在官方數據上,MBA 13 吋最厚部分及重量為 17mm 及 1.35kg,而 MacBook 就為 13.1mm 及 0.92kg,至於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則為 14.9mm 及 1.37kg。所以如果大家是只以輕薄為升級目標,MacBook 肯定是最佳之選。不過嘛,輕薄易攜對於筆者來講,是重要但並非唯一的選擇元素,所以最後是否升級至 MacBook?筆者還有其他東西要考慮。

    ▲如果講厚度,以最厚位置計算,最薄肯定是 MacBook。

    ▲如果講重量來講,肯定是只擁有 920g 的 MacBook 完勝。

    鍵盤未如 MBA 般舒適

    相比輕薄易攜程度,筆者作為文字編輯者,其實更重視鍵盤舒入的舒適程度。筆者試過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畢竟兩者的鍵盤結構,與 MBA 是不相同,所以使用體驗有所差別是肯定的,但真的要進行長時間打字,兩者的舒適度始終不及 MBA 般舒適。當然,如果真要比較 MacBook 及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採用第二代蝶式結構的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是稍為優勝的,最少按下鍵盤按鍵的手感是比按下去好像按在木板的 MacBook 好不少,但如果真要升級至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看來筆者還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適應這個新鍵盤吧。

    ▲講鍵盤打字舒服程度,在 3 部機入面筆者仍然覺得 MBA 是最好最有手感的。

    ▲至於採用第一代蝶式鍵盤結構的 MacBook,由於鍵程最短,所以是 3 部機中打字手感最差的一部。

    ▲至於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採用了第二代蝶式鍵盤結構,鍵程長了,打字手感肯定比 MacBook 好,但打字打得耐筆者個人認為仍然無 MBA 咁好。

    TouchPad 大超多多指操控更易用

    不過有捨必有得,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的 TouchPad 卻是眾機之中最好用的一個,原因是它的面積無論比起 MacBook、甚至 MBA 都要大很多,不但觸控上更加方便,最重要是使用多指觸控時更加方便。不過按下去時就沒有 MBA 的 TouchPad 那般的「答答」聲,但如果在比較靜的地方使用,反而會比較方便,也算是有失有得吧。

    ▲上面 3 張圖依次分別是 MBA 13″、MacBook 及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的 TouchPad 上以兩指縮放操控放大縮小的實際操控情況,大家可見 3 者相比之下,MBP Touch Bar 13″ 的 TouchPad 面積最大,操控自然最爽。

    ▲如果從以上 3 張依次為 MBA 13″、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的 TouchPad 與鍵盤最底一下中間的按鍵比對的長度,就更能看到分別了:MBA 13″ 的 TouchPad 基本上只比空白鍵長一點,MacBook 就大約是空白鍵及 Command 鍵的 4 分之 3 長度,至於 MBP Touch Bar 13″ 就比空白鍵加上 Command 鍵還要長一點!由此去看,MBP Touch Bar 13″ 的 TouchPad 認真操控最爽。

    ▲亦因如此,當要以 3 指甚至 4 指操控時,MBP Touch Bar 13″ 肯定最容易,最少手指不用擠在一起吧!

    ▲即使抄相都唔驚手指滑到 TouchPad 邊位唔夠位拉去另一個 folder 咁尷尬啦。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熒幕質素提升不只解像度

    至於熒幕質素方面,可以肯定的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在顯示範圍上都比之前的 MBA 或者 MacBook 廣闊很多,前者可以顯示到最大 1,680 x 1,050 解像度,後兩者就只能最高顯示到 1,400 x 900,如果以睇 unwire.hk 網頁為例,MBP 就已經可以比 MBA 或者 MacBook 睇多 6 行半,可見用來睇網頁或文件時,就可以在相近熒幕尺寸的機款上,看到更多的內容。

    但解像度提升只是其次,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採用的熒幕支援 P3 寬廣色域,筆者就用過專業熒幕檢測工具 Spyder 5 測試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與 New MacBook、MacBook Air 11 吋及 13 吋,結果發現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在 AdobeRGB 上達到 90%,當中顯示紅色方面尤其出色,綠色方面亦比另外 3 部出色,這代表了什麼?這代表了顯示有人臉、膚色的畫面時會更為吸引,欣賞電影時也會有更鮮豔的視覺效果。相比 New MacBook、MBA 11 吋及 13 吋在 AdobeRGB 顯示中,分別只獲得 76%、49% 及 51%,由此就可看出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的熒幕優勢。

    ▲上面 3 張圖,分別是 MBA 13″、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欣賞 La La Land 預告片時的畫面效果,大家從女角黃色衣服就可以看到 3 者的顏色分別,明顯地 MBP Touch Bar 13″ 的顏色是最為鮮豔,與 MacBook 的熒幕都也有一段距離。

    ▲再用專業熒幕測試軟件 Spyder5 測試 MBA 13″、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的色域,在 AdobeRGB 上,3 機得分分別是 51%、76% 及 90%,明顯 MBP Touch Bar 13″ 極為優勝,尤其是綠色表現上,比起同樣是 Retina 熒幕的 MacBook 優異極多!

    不過要留意的是,在顏色準確度方面,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相比上面提及的 3 部 MacBook,就沒有太大優勢,如果 6500K 是準確的白色色溫讀數,New MacBook 獲得 6702K 的結果,是 4 部 Mac 中最為準確的一部;而其次則是筆者已用數年的 MBA 11 吋,獲得 6941K 的結果。至於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的結果就與 MBA 13 吋十分接近,分別獲得 7185K 及 7172K 的成績,當然有此表現已絕對不差,但不是 4 部 Mac 之中最準確的一部而已。反而在亮度上,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就有極明題優勢,給果顯示為 523.73cd/m2,與另外 3 部 Mac 均是只有 330cd/m2 左右,確實光好多,這不但令大家在日光下都可以清晰看到熒幕題示,亦可以用較暗亮度看到以前要校很光才看到的內容,變相亦更省電啦。

    ▲熒幕色溫準確度及亮度上,上面依次是 MBA 13″、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的結果。首先色準上,6500K 為標準白光色溫,可見 MacBook 熒幕色溫是最準確的;至於亮度方面,反而 MBP Touch Bar 13″ 比起另外兩部機均光出近 200 nits,相信在日光直射下都可以清晰看到熒幕顯示。

    Touch Bar 好用但衰在…

    至於 Touch Bar 是否好用?筆者就覺得見仁見智,覺得最好用時就是要在 messenger 或 Facebook 內用 emoji 回覆朋友,另外在 Safari 中要在 Tab 之間切換都幾新鮮,不過整體來說現在也不是有太大用處,原因如下:

    首先在軟件兼容度上,雖然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已推出了個多兩個月,但現時可兼容的軟件著實不多,多媒體編輯軟件先不說,單是瀏覽器上,就只有內置的 Safari 可支援各項功能,其他較多人使用的 Chrome 及 Firefox 就仍然不支援;另外,在 Adobe 軟件中,幸好筆者較常用的 Photoshop 可以支援到 Touch Bar,但間或會用來剪片的 Premiere Pro 就仍未支援到,如果要用支援到 Touch Bar 的剪片軟件,就得番 Apple 自家的 Final Cut Pro。當然,最麻煩的設計,就是 Esc 鍵由以往位於實體鍵盤最左上角的按鍵,變為在 Touch Bar 最左方的虛擬按鍵,每次按下時就像按在硬硬的塑膠表面般,肯定沒有按在鍵盤上的感覺好。這是筆者用了兩星期最未習慣到的地方。

    ▲Touch Bar 在新 MBP 13 吋上在現階段可說是有點雞肋,因為支援的軟件暫時不多。

    ▲在瀏覽器中,可以支援到的貌似暫時只有原生的 Safari。

    ▲在 Safari 中除了打字時有建議字外,亦可以看到不同 Tab 的內容,方便切換。

    ▲以速成打中文字時仍然可以展示到選字。

    ▲不過最好用仍然是打字時加入 emoji。

    ▲但之後無論是轉用 Chrome 或者 Firefox,都用不到相關功能。

    ▲在 Photoshop 上暫時都叫做用得到。

    ▲最麻煩是用 Esc 鍵,沒有了以往按實體 Esc 鍵的手感,十分難適應。

    在工作上,老實說暫時未算十分幫到手,娛樂上又如何呢?筆者經常會邊打稿時邊用來聽歌的 Spotify,它的 Touch Bar 介面設計得算是方便,在使用其他軟性時要叫它出來,按下調節熒幕亮度按鍵旁的專用制就可以了,但叫出來後就只能控制音樂播放,筆者覺得如果連歌名、歌手名都可顯示出來,甚至可以透過 Touch Bar 揀歌或電台,會更加好用。至於其他娛樂,其實筆者所用的影片播放軟件「暴風影音」就仍未支援,玩開的大部分遊戲都同樣用不著 Touch Bar。所以在娛樂上,同樣暫時幫不到手。

    ▲使用 Spotify 聽歌時都可以用到音樂操控功能,但就未有顯示歌名、歌手等資訊。其他多媒體軟件或遊戲,就大多暫時都用不著 Touch Bar。

    除了軟件支援不足外,另一個問題就是使用習慣:雖則可讓用家自行設定 Touch Bar 按鍵功能及位置,但全部均是 Mac 內置功能,第三方軟件即使支援,用家亦不能按個人使用習慣設定按鍵功能。最終結果是什麼?畢竟人天性是懶的,既然如此,不如仍是用回以往一直用開的快捷鍵 / 組合鍵功能好了,最少不用因爲要適應 Touch Bar 設計而重新學習,導致影響工作效率。

    ▲在設定中用家可以轉換 Touch Bar 上的按鍵功能,但就只限於原生按鍵,第三方軟件的按件就不能使用了。

    可能大家看完這裡,會覺得筆者似乎將 Touch Bar 彈得一文不值?其實公道點說,Touch Bar 按上去手感是好的,而令人可使用全熒幕工作,功能鍵就以 Touch Bar 操控的這個設計亦同樣抵讚!但現在欠的只是時間,相信過多一、兩年,當支援 Touch Bar 的軟件愈來愈多,加上功能更加齊備,屆時相信大家想戒甩唔用都幾難了。

    有 Touch ID 登入不用再記密碼

    不過全新的 Touch Bar 仍然有一個十分好用的設計,就是終於像在 iPhone、iPad 段加入 Touch ID 指紋認證了,這令筆者每次將 Mac 從休眠叫醒電腦都十分方便,不用再記著水蛇春般長的密碼,對於極懶但又注重系統安全的筆者來講,簡直是德政!另外,筆者平常都會間或上網購物,有了 Touch ID 及電子錢包,確令筆者付款更加安全及方便(銀包乾硬化速度亦以幾何級數提升 Orz…..)。這個 Touch ID,是筆者暫時在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的 Touch Bar 上感受到的最佳功能。

    ▲除了打 emoji 外,Touch Bar 另一個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內置了 Touch ID,可以用指紋為電腦解鎖,省卻記下水蛇春咁長的密碼,真係好方便。

    ▲除了密碼,Touch ID 還可以像在 iPhone 上一樣,以它在 iTunes 及 App Store 中付費,或者在網上購物以 Apple Pay 付款時作身份認證。

    無 SD 讀卡器確是麻煩

    除了 Touch Bar 仍是未習慣外,另一個筆者覺得仍需要時間適應的,就是 Apple 今次將過往 MacBook Pro 的所有端子取走,換來只內建 4 個 USB Type-C / Thunderbolt 3 插槽的設計。當然,這種設計的優點,是所有插槽均可差電,所有插槽亦同樣具備多功能配備,理念上是好的,但最大問題是從此大家需要帶備不同、甚至大量的轉接器 / 線出街用(這些轉接器 / 線還要並非跟機附送!!!),加上現時連 SD 讀卡器都被取走,萬一忘記了帶轉接線,就會像下圖筆者般,連過相都過不到了。這種「激進」的改動,筆者個人就需要較長時間適應了…….

     

    ▲改用 Thunderbolt-3 / USB Type-C 的 MBP Touch Bar 13″,沒有了傳統 USB 插槽,萬一唔記得帶插線,真係想工作都不能……

    ▲要駁番呢條 Thunderbolt-3 / USB Type-C 轉傳統 USB 轉線,先可以接駁到讀卡器,頗為麻煩。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喇叭低音較佳音量夠有餘

    至於音效方面,亦是今次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有加強的地方,據官方表示新的喇叭經過重新設計,可以帶來兩倍廣闊的動態範圍、提升 58% 的音量及兩倍半強勁的低音。筆者試過,在音量上確實比 MacBook Air 大,人聲比較出之餘,高中低音亦十分立體,筆者無論是睇 unwirehk 的 YouTube 片或者近排大熱的 La La Land 預告片,都有唔錯的效果。即使與 MacBook 相比,亦有少許提升,最明顯應是音量上。當然,如果相比用較靚聲的外置藍牙喇叭、又或者與 iMac 5K 的內置喇叭相比,仍然差一段距離,但以手提電腦內置的喇叭質素來講,算唔錯了。

    ▲MBA 的喇叭位於鍵盤頂部及熒幕底部之間的空隙位置。

    ▲MacBook 的喇叭就位於鍵盤上方。

    ▲至於 MBP Touch Bar 13 吋的喇叭就位於鍵盤兩側。

    ▲以上 3 條影片,依次為 MBA 13″、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播放 unwire TV 節目的表現,可見 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在人聲輸出均比較「出」,十分清晰,MBA 13″ 就似乎有點「後」,相對之下有點「萌萌地」。

    ▲至於欣賞 YouTube 上的 La La Land 預告片時,效果分別就更明顯:MBA 13″ 明顯因為人聲較「後」,所以聽得不太清晰,亦比較細聲;MacBook 及 MBP Touch Bar 13″ 人聲就「出」好多,當中 MBP Touch Bar 13″ 在音效上就更有層次,效果比 MacBook 再好一點。

    電量較低打機 = 噴電

    至於電量方面,相信亦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環。作為效能都幾高的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雖然未至於好像 15 吋般配備獨顯,但 Intel HD Graphic 550 都算夠用,最少如果大家是做簡單執相或剪片,間中打下機,效能上絕對足夠。不過問題是電池:雖然官方聲稱可以用到 10 小時,但筆者試過用來打機,還要是對圖像處理要求不算高的 Football Manager 2017,玩了 23 分鐘已經無了 24% 電量!筆者之後亦試過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 Civilization VI,一程由拉斯維加斯到西雅圖的航機,由可以用電腦到降落前半小時不能使用為止,經歷約 1 小時 15 分左右,已經由 100% 跌至 10% 電量……但如果只是單純打字上網唔睇片,反而 5、6 小時都沒有甚麼問題,還有大約 30% 電量剩下來。暫時未知這情況是因為有 bug 還是其他原因,但如果大家是打算用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來剪片或者打機的話,就一定要隨身帶備差電火牛了。

    ▲筆者只是玩了對圖像處理要求不高的 Football Manager 約 23 分鐘,電量已由 57% 跌至 33%,足足跌了 24%,以此計算繼續玩落去,不用 1 小時已經 100% 電量全被 KO……

    講起差電,筆者反而覺得它的速差都算快,筆者試過在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剩下 8% 電量的情況下,以跟機火牛差電,差了 15 分鐘已經去到 27%,而完全差滿亦只需要 1 小時 43 分鐘,以手提電腦來講都算快了,加上每個 Thunderbolt-3 插槽都可差電,可以就番邊一邊方便就插邊度,比以前插 MagSafe 只可以插左邊機身方便好多。不過改用 Thunderbolt-3 插頭差電,萬一被人絆到差電線,真係有可能成部機由檯面飛落地下,而唔似以前 MagSafe 咁只係絆甩條差電線,所以大家在差電時就要小心,唔好畀人絆到差電線了。

    ▲差電速度上,筆者用了 1 小時 43 分鐘,就將 MBP Touch Bar 13″ 由 8% 電量差至 100% 全滿,由此可見它的電量真是「噴得快差得快」。一般情況下如果大家找得到電插頭差電當然無問題,但如果像筆者幾日前般,遇上 Delta 這間由西雅圖飛往香港這種 long haul 航班,但經濟客位只提供 USB 位差電而沒有電插頭,就真的除了焗睇航機提供的電影娛樂或者睡覺外,就沒有其他東西可做了。

    總結:入手 MBP Touch Bar 係為將來

    總括而言,Apple 今次推出 MacBook Pro Touch Bar 13 吋,整體來講都算吸引,尤其是作為由 MBA 13 吋升級的用家,不但熒幕解像度夠色水靚,喇叭質素都有唔少提升,加上大了勁多的 Touch Pad,以多指操控系統真的比以往方便就手好多(13 吋 MBA 的 Touch Pad 真心係細……),完全有筆者以 Magic TrackPad 2 操控 iMac 手感搬上 MBP 的感覺,這一點是值得一讚。不過打字手感亦不及 MBA,以及無了內置 SD 讀卡器,確實是一大麻煩,尤其是使用時間方面,令筆者只能將它當作工作機而難以工作、娛樂兼備,想有後者的玩法就一定要隨身帶備差電火牛,確實十分麻煩。加上 Touch Bar 暫時支援的 APPS 不算很多,如果你問筆者,我會答大家如果不是求新鮮,遲點甚至等它出第二代才入手會更為穩陣,但如果大家想「早買早享受」,當畀錢買「未來」,亦是可以考慮。

    售價:$13,888 起
    查詢:Apple(800 908 988)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學 LG V20?HTC U Ultra 大量實機圖流出配備「副熒幕」

    HTC 將會於明日(1 月 12 日)舉行「for U」發表會,雖然昨日有消息指 HTC Vive VR 手機可能會正式登場,但留意代號為 HTC Ocean Note 的 HTC U Ultra 或會有更大機會。因為今日網上就流出了該款新機的大量新機圖,再加上 U Ultra 這個名稱,與發表會主題「for U」相當匹配。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hTC 最後一間專賣店關閉 台灣科技品牌的時代眼淚
  •  

    俄方焊死蘇-35 戰機引擎!中方購入後無法山寨蝕大本

    「山寨」可說是大陸其中一種獨特文化,舉例說很多科技產品推出市場後,當中的技術往往會被強國人「逆向破解」,然後商人就會將之山寨起來再賤價發售「造逼」人群。不過當去到國家級科技,那麼山寨化就未那麼容易了,比如中國最近從俄國購入了多部戰機,原本打算取得當中的技術,但俄方卻一早已做足預防措施,令中方蝕大本。 (繼續閱讀…)

    訂閱新聞

    【有片睇】Hypervsn 3D 全息投影技術大突破!成本更低有望拓展商業應用

    雖然全息投影(hologram)技術一早已經出現,特別適合廣告及商品展示使用,但可惜由於裝置成本太過高昂,再加上創建內容困難,因此現階段仍無法在大眾市場普及。不過由英國倫敦初創公司 Kino-mo 開發的 Hypervsn 則有望解決這個問題,皆因其成本不但更低,而且安裝及運作都相當容易。 (繼續閱讀…)

    傳 Apple、蔡司合作研發 AR 眼鏡 最快今年內發表

    德國光學產品生產商 Carl Zeiss(蔡司),最為消費者熟悉的可能是 Sony 相機的鏡頭,或者以往和 Nokia 手機的合作。近日外國著名博客 Robert Scoble 在 Facebook 爆料,表示 Carl Zeiss 將會和 Apple 合作,聯手研發具有增強現實(AR)功能的智能眼鏡。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延長電池壽命幫到手 一個設定保養電池
  •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索價 15 萬人民幣!被盜 Razer 原型筆電現身大陸二手網站

    日前我們報導過,電腦產品生產商 Razer 在 CES 2017 的會場內失竊,兩部原型機被懷疑是商業間諜偷走。由於事態嚴重,除了令 CES 主辦單位和執法機構異常關注,亦被全球不少科技網站報導。當中擁有 3 塊屏幕的 Project Valerie 日前短暫現身大陸二手交易網站,然後又馬上被刪除。

    (繼續閱讀…)

    累計虧蝕 22 億 TVB 提早歸還收費牌照

    近日積極推廣 myTV OTT 服務的無綫電視,昨日宣佈將會交還本地收費電視牌照。在昨日發表的聲明內,無綫網絡電視表示網上盜版猖獗,所有頻道的內容均被盜版,令訂戶數量大量流失,加上香港經濟下滑,所以作出提早 8 年交還牌照的決定。

    (繼續閱讀…)

    標籤:

    訂閱新聞

    唐言無忌:「垃圾手機」也改變世界

    筆者認識不少朋友都有手機焦慮症,他們如果早上出街返工時忘記了帶手機,就算已經在港鐵站入閘,都會回家取手機,甚至有朋友會在辦公室櫃桶擺放一部後備手機。智能手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提供資訊娛樂已經是次要,很多人依靠它工作和投資,支付日常開支和保持和客人的聯繫。

    (繼續閱讀…)

    訂閱新聞

    「冰河白」PS4 推出 – 香港即將到貨 ! (迷彩綠) 手制同時開售

    輕薄機型  PS4  (CUH-2000系列) 推出首個新色「冰河白」。新色將於1月19日於香港發售,並備有 500GB (SRP: HK$2,380)及1TB(SRP: HK$2,680)可供選擇。另外,無線控制器 (DUALSHOCK®4) (CUH-ZCT2系列) 的新色「冰河白」及「迷彩綠亦將於同日推出,建議零售價港幣468元。

    標籤:

    訂閱新聞

    【直擊CES 2017】 新增美顏功能!DJI 推出 Osmo Mobile 銀版及特別版 Phantom 4

    剛過去的 CES 2017,航拍機大廠 DJI 發佈了數款產品,不過卻不是更新型號的航拍機,而是 DJI Osmo Mobile 推出銀色和 Zenmuse M1 雲台,而最特別的是 DJI Go App 新增支援美顏功能。

    DJI Osmo Mobile 銀色版 + 美顏功能

    DJI Osmo Mobile 雖然不是新的產品,但是推出新的顏色卻是令人意外,估計是為了脫除全黑色的那種專業感覺,加上新的美顏功能,可以吸引更多熱愛直播的女生購買。

    ▲ 其實外型上和功能上與黑色版沒分別,只有顏色變了銀色。

    留意的是,原有黑色版 Osmo Mobile 亦可以用到新的美顏功能,只要更新了 DJI Go App 便可以使用,而同時更可以在 DJI Go App 內進行 Facebook Live 直播,似乎解決了 Facebook 的 API 問題。

    ▲ 開啟了美肌模式後的拍攝效果。

    紅噹噹好意頭  農曆新年圖案 Phanton 4 紅色版

    至於航拍機方面,不知道是否臨近農曆新年的關係,推出了一款農曆新年主題圖案的 Phantom 4,該色調以紅色為主色,但機的內涵不變,同樣可以拍攝 4K,不過樣子看起來,似乎都是中國遊客會購買居多。


    相關文章:
  • DJI 無人機幫珠穆朗瑪峰清垃圾 運送物資節省人力更安全高效
  •  

    24bit 88.2kHz/96kHz MQA 串流任聽 TIDAL Master 艾域試玩報告

    在香港可以訂用的音樂串流服務著實不少,而普遍用戶都離不開 Spotify、Moov、KKbox、Joox 以至 Apple Music。但在影音界中,最受玩家熱烈討論及歡迎的,就一定非美國饒舌天王 Jay-Z 於兩年前推出的 TIDAL 莫屬。

    TIDAL 之所以受影音玩家歡迎,原因是打從一開始該平台已提供無損(Lossless)音樂串流計劃「TIDAL HiFi」,並與不少著名音響品牌合作,可以在它們的產品中直接登入使用 TIDAL 服務。來到今年的 CES 2017,該平台終於宣佈推出 TIDAL Master 服務,採用 MQA 技術提供 24bit 88.2kHz/96kHz Hi-Res Audio 串流,是繼法國串流平台 Qobuz,又一提供高解像音訊串流的平台,究竟如何才可體驗得到?效果又是如何?就讓艾域在此分享一下吧。

    甚麼是 TIDAL Master?

    TIDAL Master 是 TIDAL 最新的升級串流服務,透過使用合作夥伴 MQA(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的技術,令用戶即使只是聆聽串流音樂,亦可聆聽到錄音室母帶級的 Hi-Res Audio 高解像音訊。在 TIDAL Master 推出之前,部分音樂銷售網站如 Onkyo Music、2L、7digital 等,都已經有 MQA 格式音樂可供付費下載。

    MQA 格式檔案在不支援 MQA 解碼的器材播放時,一般會辨識成 24bit/44.1kHz 或 24bit/48kHz 位元率及取樣率。但若在支援 MQA 解碼的音樂播放器(例如 Pioneer XDP-100R/300R 及 Onkyo DP-X1)或 DAC 解碼器材上播放,檔案就會還原出箇中「隱藏」細節,並以 Hi-Res Audio 方式呈現。以 TIDAL Master 為例,使用軟件解碼之後,MQA 專輯就會變成 24bit/88.2kHz 或 24bit/96kHz Hi-Res Audio 訊號輸出。

    ▲ TIDAL Master 是 TIDAL 聯同 MQA 一同合作推行的高解像音訊串流服務。

    ▲ MQA 的原理就是將母帶錄音進行 MQA 處理,再以任何無損格式作串流或下載,之後再透過指定硬件、軟件或 App 進行 MQA 解碼,呈現母帶原生的 Hi-Res Audio 高解像音訊。

    ▲ 原有的 HiFi 串流為 16bit/44.1kHz。

    ▲ Master 則會作 MQA 解碼並輸出 24bit/88.2kHz 或  24bit/96kHz 訊號。

    暫只限電腦軟件 不另加收費

    如前文所述,TIDAL 除可在一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 DAP 等流動平台使用外,亦可在電腦以及音響器材登入使用。但現階段要使用 TIDAL Master 服務,則只限於使用該平台的專屬 PC 或 MAC 電腦軟件。可喜的是只要是 TIDAL HiFi 月費計劃的訂戶(每月月費為 $96),已可即時體驗 TIDAL Master,無需額外付費,亦與以往一樣提供一個月免費體驗。現時為 TIDAL 提供 Master 專輯的主要是 Warner Music Group、TIDAL 歌手及主要獨立唱片公司,歌曲數目已超過 30,000 首。

    TIDAL Master 設定需知

    不經不覺 TIDAL 已經面世兩年,由於艾域平時亦會聆聽本地歌曲,因此已轉而訂用另一支援無損串流的平台 Moov(TIDAL 其實都有本地專輯上架,但歌曲名十居其九為普通話拼音,令人卻步。)但乘著今次 TIDAL Master 的推出,艾域亦特別重新訂用該服務,並發現其電腦軟件已針對 CAS 玩家作出不少改進。若想將 MQA 的實力發揮到盡,在設定上就有以下需知:

    ▲ 現時 TIDAL 只有指定專輯提供 TIDAL Master 版本,用戶在「What’s New」介面中的「ALBUMS」分類,選擇「Masters」分項即可看到所有 TIDAL Master 專輯。

    ▲ 要聆聽 TIDAL Master,用戶需在「Settings」選單中的「Streaming」選項,將 「Quality(kb/s)設定為「HiFi/Master」。

    ▲ 若閣下連接電腦的 USB DAC 解碼並不支援 MQA,就記得在「Streaming」選項的「Sound Output」選擇已連接的 USB DAC(艾域是次示範使用的為 ASUS Essence One MKII,被辨識為「Speaker」)。

    ▲ 然後進入該 USB DAC 的設定選單,選擇剔上「Use Exclusive Mode」,並剔除「Passthrough MQA」,交由軟件先進行 MQA 解碼,然後將訊號傳輸至 USB DAC。若 USB DAC 解碼支援 MQA 解碼,你則可同時剔上「Passthrough MQA」,將訊號交由 USB DAC 作 MQA 解碼,預計效果將會更佳。

    艾域:「MQA 聽感有提升,但未算是立杆見影。」

    由於 TIDAL 會同時為 MQA 專輯繼續提供 16bit 44.1kHz/48kHz 無損版本,要比較兩者之間的聲音表現確實方便。艾域選擇播放 Madonna 經典歌曲《Material Girl》與及 Bruno Mars《Count On Me》之 24bit/96kHz MQA 版本及 16bit/44.1kHz HiFi 無損版本作比較,並由 USB DAC ASUS Essence One MKII 直接驅動 Fender FXA7 入式耳耳機。

    比較兩者的效果,感覺 MQA 版本整體密度較 HiFi 版本更高,不論樂器及人聲的細節圓滑度及紮實度都有更理想的效果,對比之下 HiFi 版本就會略見平面而不夠鮮豔,不過兩者之間的分野其實並非是立杆見影,但既然不用額外付費,TIDAL 加推 MQA 串流,其實也是值得親身一試的。

    ▲ 試聽歌曲:Madonna《Material Girl》、Bruno Mars《Count On Me》。

    Verizon 落實收購互聯網業務!Yahoo 餘下部門將改名為 Altaba

    曾幾何時 Yahoo 在互聯網界中可說是叱吒風雲,當時不少人都使用他們的搜尋及電郵服務,可惜自從 Google 等對手出現後業務就每況愈下,上年中更開始有指將會被美國電訊商 Verizon 收購,而來到今日有關交易亦終於落實,Yahoo 互聯網業務將會轉手至 Verizon,至於餘下部門則會改名為 Altab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