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街頭近期出現一種新型洗頭服務,標榜以 AI 自動機械人取代人手操作,透過紅外感應與多模式設定,最快 13 分鐘完成洗頭護理流程,收費僅約 19 元人民幣(約港幣 HK$20.5),迅速吸引大量追求效率和新鮮感的消費者,尤其受到上班族與年輕人關注。這股自動化浪潮亦引起傳統美髮業者關注,憂慮成本與人手優勢逐漸失守。
廣州市天河區一間設有 5 部 AI 洗頭裝置的店舖自去年 12 月開業以來,高峰期每日接待超過 100 位顧客。顧客進店後可躺上與電腦連接的按摩床,由店員以儀器檢測頭皮健康,再根據頭髮長短與質地設定速洗、普通、加時、淋水或養護模式。裝置內置紅外感應系統,配合多角度出水設計,自動噴灑洗髮露與護髮素,約 13 分鐘完成洗頭全流程。
福州亦陸續有類似店舖開業。當地店員表示,這些店舖主要客群為追求效率的白領與喜歡新科技的年輕人。不少人嘗試後認為機械人操作新奇又方便,例如顧客劉女士指出:「一開始不太習慣,但感覺洗得還算乾淨,過程也很有趣。」
不過,並非所有顧客對體驗感到滿意。部分人表示機械操作有些部位未清洗徹底,且機器運行時產生的聲音與震動讓人感到不適。這些細節令部分消費者傾向回歸人工洗頭服務。
相比傳統美髮店動輒 30 至 50 元人民幣(約港幣 HK$32.4 至 HK$54)的收費,AI 洗頭推出初期以 9.9 元人民幣(約港幣 HK$10.7)吸客,目前平台上普遍定價為 19 元人民幣(約港幣 HK$20.5),吸引不少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福建一間連鎖美髮店店長陳先生直言,AI 洗頭裝置在價格和人力成本上優勢明顯。他指出:「人力成本通常佔營收近一半,AI 裝置維護成本遠低於人手。」這項技術令傳統美髮店在成本競爭上處於劣勢。
對於是否會被取代,從業多年、擁有豐富經驗的美髮師楊先生認為兩者可以並存。他指出:「AI 洗頭解決人手流失與培訓成本問題,但要解開頭髮打結或按摩舒適度方面,仍需依靠人工操作。人的服務才是行業的靈魂。」
福建省美髮美容協會則認為,傳統美髮店可引進 AI 技術標準化操作流程,同時提升人工服務部分的專業度,將科技與人力結合,發展個人化護理方案以提升競爭力。
目前,廣州包括天河、海珠、白雲、黃埔和花都區,以及福州鼓樓、倉山、台江等地均有 AI 洗頭服務點營運。除洗頭外,亦有搭配頭療、按摩和護理服務,吸引不同需求消費者體驗。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