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正在深圳籌建一座規模龐大半導體生產設施,涵蓋 AI 晶片生產各階段的供應鏈。華為期望透過這項計劃,強化其在人工智能晶片領域的地位,並減少對外國供應商依賴。消息指華為亦嘗試自製 7nm 製程晶片。
近年華為逐步從智能手機品牌轉型為人工智能技術供應商,旗下 Ascend 系列 AI 晶片市場需求持續飆升,但生產能力長期受限,無法滿足訂單數量。金融時報近日報道,華為已於深圳啟動一項大型建廠計劃,準備建立一個涵蓋 AI 晶片生產各階段的垂直供應鏈。
該生產設施預計會由當地企業 SiCarrier 和 SwaySure 主導營運,雖然華為不會直接管理工廠,但初期會提供資金、派出管理及技術團隊,確保建設過程和技術轉移順利進行。這種生產模式讓華為可透過一個合作夥伴網絡,掌握整體供應鏈流程,從而提升產品自主研發及交付效率。
消息指出,該新廠鄰近鵬芯微(PXW)與 Pensun(PST)等本地晶圓代工企業,這些公司亦為華為供應鏈成員之一。華為此舉有望建立一個晶片代工集中樞紐,加快原料和成品流通速度,並鞏固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整體整合。
華為啟動此建廠行動,亦與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未能滿足 Ascend 晶片大量需求有關。市場預估華為該系列產品訂單以百萬計,中芯國際無法提供足夠產能應對,令華為需要自建產能以應變。
該新建設施預料最快可於明年投產,成為華為在高階晶片技術領域踏出關鍵一步,未來或能推動中國人工智能及手機晶片自給自足的長遠目標。
資料來源:wccftech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