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去年啟動「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至今已批出首輪 10 個本地項目,總資助金額超過 3 億元。這項計劃由數碼港主理,目標是促進香港人工智能發展並推動科研成果落地,涵蓋大型語言模型、合成生物學、醫療科技等多個技術領域。隨著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逐步擴容,計劃支持的項目亦可借助強大算力加速發展,其中更有研究團隊表示,項目進展較原預期快至少 3 至 6 個月。
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由特區政府撥款 30 億元推行,為期三年,自 2023 年 10 月啟動以來共收到逾 20 宗申請,至今年 6 月底共批出 10 個項目,涵蓋大型語言模型、新材料研發、合成生物學與醫學模型等。當中不乏本地大學、研發中心與初創企業參與。資助委員會主席冼漢廸透露,這些項目自今年 1 月起陸續開始使用超算中心資源,反映業界對算力支援的需求殷切。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楊紅霞帶領的團隊獲批兩項醫療相關 AI 項目,包括聚焦腫瘤治療的「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與「增強邊緣基礎模型」,冀透過 AI 優化病人治療流程,減少重複測試次數並節省人力資源。楊紅霞指出,傳統中心化運算難以配合醫療數據保密要求,團隊採用去中心化架構,在保障私隱的同時提升效率,現已與多間本地及內地醫院合作測試。她強調香港具備濃厚科研氛圍及國際化背景,極具優勢開展相關研究。
由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郭毅可主持的團隊,則專注於音頻語音技術,建立一個涵蓋 50 萬小時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三語音頻資料庫,配合開發名為「港會通」的會議語音轉文字系統,目前準確率介乎 88% 至 95%,部分政府部門已採用該系統。
郭毅可表示,團隊即將在兩個月內推出一款聊天機械人「港話通」,雖未獲資助計劃資金支持,但功能涵蓋語音對答、天氣查詢、即時交通資訊及旅遊建議等,定位為「港版 DeepSeek」,並支援語音輸入與多媒體輸出,將免費開放公眾使用。
超算中心目前提供 1,300 PFLOPS 算力,數碼港預計今年內提升至 3,000 PFLOPS,以支援日益增長的 AI 模型訓練需求。人工智能應用總監霍露明指出,目前逾九成算力已被使用,反映項目對資源需求迫切。她強調中心並不只聚焦硬件提供,更會推動 AI 安全應用、人才培育及推理型晶片技術,未來將預留 1 億元強化系統安全。
霍露明亦指出,審批過程注重項目是否與香港本地發展息息相關,若申請單位在本港未有研發據點,或應用場景與本地脫節,則暫難獲批。數碼港將繼續優化計劃內容及審批標準,以擴大支援項目涵蓋面,同時提升整體 AI 水平。
目前數碼港已匯聚逾 400 間與 AI 有關企業及初創,過去一年更增添超過 120 間新企業。該機構亦與金管局合作建立生成式 AI 沙盒,協助開發於金融風險管理與欺詐偵測等場景的應用,加速香港金融科技智能化發展。
資料來源:數碼港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