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長正改變傳統育兒方針,不再單純教導子女編程,轉而教授如何有效地使用 AI 工具。越來越多父母相信,讓讓 Gen Alpha(2010 年後出生的一代)從小學習運用 ChatGPT 等 AI 工具,能幫助他們未來在學校、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更有競爭力。
AI 成親子教育工具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Jules White 過去認為編程是兒子必須掌握的技能,但現在他更着重教導 11 歲的兒子如何有效地向 AI 提問。自 OpenAI 在 2022 年推出 ChatGPT 後,White 開始引導兒子探索 AI 的各種可能性,從創建玩具遊戲到發現 AI 的局限性。White 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首先示範如何用 ChatGPT 為地板上的玩具創建遊戲,接著讓兒子比較 AI 生成的「世界紀錄」與《健力士世界紀錄》的真實資料,揭示 AI 的「幻覺」缺陷。
AI 顧問 Ola Handford 則透過週五家庭「AI 之夜」活動,讓 9 歲和 12 歲的子女學習如何利用 ChatGPT 規劃旅遊行程,同時也討論 AI 可能帶來的風險,如深度偽造和 AI 伴侶的潛在危險,亦有從松鼠的角度重寫 Taylor Swift 的《Shake It Off》歌詞等,充滿趣味中認識 AI。
加強親子關係的新方式
加州橙縣教育部 AI 管理員 Kunal Dalal 則透過與 4 歲兒子一起使用 AI 工具來增進感情。他們利用 ChatGPT 創作音樂,使用 Dall-E 生成個人化圖像,甚至利用 AI 進行親子溝通,幫助解決家庭衝突。Dalal 特別提到「溝通三角形」概念,讓 AI 成為父子間交流的橋樑。Dalal 最看重的是 AI 能幫助他與兒子進行困難對話。當 Dalal 感覺自己太嚴厲或注意到兒子情緒低落時,他們會圍繞著智能手機上的 ChatGPT 坐下來交談。他稱這種策略為「溝通三角形」—透過向 ChatGPT 解釋情況並請求建議,AI 會提供情緒驗證和溝通技巧,幫助父子倆建立更深層次的對話。
專家提醒謹慎使用
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Ying Xu 警告,過度依賴 AI 可能削弱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如果孩子視 AI 為最高知識權威,可能在尋求指導時會優先考慮 AI 而非父母。她建議在受控和有意識的環境下向孩子介紹 AI 技術。
White 和 Dalal 等家長只允許孩子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家長的設備訪問 ChatGPT,並限制使用次數。隨着孩子成長,他們計劃增加 AI 活動的複雜性,並探索新興的 AI 代理工具,為孩子提供更多學習機會。
文章提到的 Jules White 教授兒子現年 11 歲,已使用 AI 工具超過兩年,目前就讀五年級。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OpenAI 和 Google 的服務條款規定其 AI 模型只適用於 13 歲或以上的用戶,但有些家長正打破這些規則,向年幼子女介紹 AI,不過真的要有足夠的家長指引。同時,近三分之一的家長認為應該禁止在學校使用 ChatGPT 等 AI 工具以避免作弊,這反映出 AI 在教育中的應用仍存在爭議。
來源:The Guardian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