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計劃興建全長 16 公里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連接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新發展區,將引入人工智能實時交通燈調節技術解決多車爭路問題。系統採用環保路面模式不需實體軌道,設計靈活可配合智軌或公車捷運系統,項目預計 2031 年前完成首階段建設。
西拓展處處長陳家豪表示,系統部分路口將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共用路面,政府將引入先進 AI 技術管理交通,陳家豪指:「系統會透過影像或其他測量方式,了解現時路口其他道路情況,例如私家車或巴士比較多車,分多點時間給其他路線,適當分配時間,最快疏導車輛分流。」
此運輸系統設計容量可觀,陳家豪指出:「每小時最高流量可達 8,000 至 10,000 人。系統可配合智軌(ART)或公車捷運系統(BRT)。ART 是三節車輛,設計容量約 180 人;BRT 通常兩截,乘客量約 130 人。」系統將採用低地台設計便利乘客上落,車站亦設有上蓋提供舒適候車環境。
整個系統分三條路線貫通兩個新發展區:1 號線連接泥圍和頌富、2 號線往來流浮山和天水圍站、3 號線連接元朗南新發展區和天水圍站。首階段將發展 1 號線部分路段,由泥圍至物流企業科技區,全長 4.5 公里,設 7 個站點,每站相隔約 600 米。系統將採用環保路面模式,無需實體軌道和架空電纜,可靈活調整路線和班次,減低對環境影響並節省建造時間和成本。不過在繁忙路段交界處會改為高架形式,確保系統與其他交通分隔保持暢順。
政府計劃明年就首階段相關道路建造工程及系統採購和營運合約招標,預期 2027 年批出合約,2031 年或之前完成相關道路工程。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表示,政府很快會將規劃文件提交區議會討論,持開放態度改善走線設計。有部分立法會議員對系統表達關注,香港新方向議員張欣宇擔憂或重蹈輕鐵爭路問題,隨著該區人口越來越多,必定增加路面交通。
來源:文匯網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