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Drop 可說是 Apple 裝置之間傳輸資料的「神功能」。不過有時候要傳輸巨型檔案,例如這次小編去了電腦展,要將數十GB影片檔案從手機轉送到 Mac 電腦,都要等候好久的時間。明明兩部機都在我的手邊,明明兩部機都屬於我自己,有沒有更快的傳送方法呢?其實有一招:「AirDrop有線傳輸」,聽上去好像很白痴,但大家在習慣了 AirDrop 介面、操作,又不想學習新方法,而又用最簡單方法解決傳輸速度的,就是以下介紹的有線 AirDrop。
這次小編參加電腦展拍攝的影片,包括產品、showgirl 總共有 30GB 之大。當處理如 30GB 這類大型檔案時,傳統的 AirDrop 無線傳輸往往未能令人滿意。Apple 其實提供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解決方案 ——「AirDrop 有線傳輸」。透過一條合適傳輸線,即可享受更快、更穩定的大檔案傳送體驗。
無線 AirDrop:最方便但就比較慢
首先我們先嘗試最基本的 AirDrop,就是使用無線傳輸傳輸 30GB 的映像。在實測當中,我們所用時間為 10 分 36 秒。但需注意的是,無線傳輸過程中容易受到 Wi-Fi 穩定性、網路干擾、兩部裝置之間的距離等因素影響,假設你在 Wi-Fi 頻道擠塞的地方,可能會比這個速度更慢,更可能出現傳輸中斷的情況。當然它是最便利的方式,無需插線即能啟用,也適合傳送小型資料或即時分享。
使用 USB-C 傳輸線進行 AirDrop 有線傳輸
當要將多達 30GB 的影片檔案由 iPhone 傳送至 MacBook,你可先為兩者插上 USB 3.1 Gen 2 或以上等級的傳輸線。這次就用上一條支援 10Gbps 傳輸速度 的高效傳輸線(當然你也可用 40Gbps 規格,更快的傳輸線)。兩者彈出是否信任裝置的畫面時,請都按確認。
按照正常的方法來「AirDrop」檔案便可。例如這次我們在 iPhone 的「相片」app 內選擇「AirDrop」傳輸,選擇傳輸目的地為我的 MacBook Air 電腦。在傳輸過程中,你可看到「AirDrop 正在使用有線連線」的字眼。
測試結果顯示,傳輸使用時間為 2 分 40 秒。畫面清楚顯示「AirDrop 完成,已接收 176 段影片」。我們可確認整批影片已經成功傳送至指定資料夾。
相比於無線傳輸,測試顯示傳輸線讓你的 AirDrop 有更快的傳輸速度,而且整個過程穩定流暢,沒有出現中斷或錯誤提示,也沒有進度突然停下來的問題。對於心急人來說,用這個方法就很安心。
相關文章:
「跨平台 AirDrop」方案登陸 iOS 26 Wi-Fi Aware 跨裝置 Wi-Fi 連線 支援 iOS, Android 間傳送檔案 iPhone + Mac 生態圈 AirDrop 以外的兩機互動方法 10 個你可能忽略小貼士
使用原裝充電線:速度受限但仍穩定
如果你在旅行期間沒有帶備高速傳輸線,只有 iPhone 原廠跟來的 USB-C 線,傳輸速度又怎樣呢?我們再做了測試,使用了 iPhone 原裝充電線來進行「有線 AirDrop」。但留意這類線材傳輸速度大多僅為 USB 2.0 規格,理論傳輸速度只有約 480Mbps。
傳輸步驟相同 —— 接線後同樣透過分享選單啟動 AirDrop,再點選 Mac 的裝置名稱進行傳送,但速度上就有明顯差距。最終實測顯示傳送相同的 30GB 影片檔案,總共用了 13 分 30 秒,比起支援 10Gbps 的線材慢了超過 5 倍,所需時間也比無線傳輸來得慢。之不過如果你遇到極端情況,無線傳輸無故失靈的時候,你身上擁有的普通充電線,也是最後的救命丹。
總結與建議
對於要傳送 30GB 這類大型檔案,建議用戶首選 AirDrop 有線傳輸,並搭配 支援 USB 3.1 或以上的高速傳輸線。這樣可為你節省大量時間,還能避免傳輸中斷或失敗風險。但如果你只是傳輸較少量、容量較小的檔案,當然是用無線傳輸比較方便了。
但留意的是,如到不明情況 AirDrop 找不到對方的裝置,利用有線傳輸也是幫不到手的。小編就屬於比較傳統的人,會帶備一個 SSD 出門,萬一 AirDrop 真的用不了,你可將 iPhone 的檔案透過「分享」功能,輸出到「檔案」App,再選擇你的 SSD,這樣你便可將大型檔案直接複製到 SSD 了。
相關文章:
「跨平台 AirDrop」方案登陸 iOS 26 Wi-Fi Aware 跨裝置 Wi-Fi 連線 支援 iOS, Android 間傳送檔案 iPhone + Mac 生態圈 AirDrop 以外的兩機互動方法 10 個你可能忽略小貼士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