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透過分時段收費方式提升電動車充電設施使用率,特別針對商業與住宅區的不同使用模式,冀能善用現有資源,同時減低對電網基建的投資壓力。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當局已與電力公司展開商討,目標是在本港試行不同時段收費機制,並將於短期內公布計劃細節。
本港電動車數量持續上升,截至今年第1季,全港已有超過1.1萬個公共充電設施,當中大約2000個為快速或高速充電樁。去年新登記私家車中,電動車比例達70%。為配合需求,政府計劃在 2028 年底前增設 3000 支高速充電樁,並撥款3億元推動有關安裝資助計劃。
在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指出目前商業區充電樁日間需求大增,但夜間使用率偏低,與住宅區的情況剛好相反。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馬逢國提出,當局應考慮按時段調整收費,鼓勵車主於夜間使用商業區充電樁,以增加整體使用率。
謝展寰回應時表示,分時段收費方向值得研究。政府期望透過收費調整方式,優化電網使用效率,降低對電力設施投資的總成本,並壓低整體電價。他強調,當局已與電力公司展開相關技術與政策層面的商討,會於稍後時間公布實際安排。
除了提升使用效率,充電樁收費透明度亦成為議題。議員陸頌雄指出,政府現時提供每支最多10萬元的資助,協助私人機構安裝高速充電樁,認為應對其收費實施監管,以防過度收費情況出現。
謝展寰則指出,目前安裝一支高速充電樁的總成本高達10多萬至30萬元,加上建設工程費用,整體投資或接近100萬元,因此10萬元資助僅佔小部分比例。他認為若實施嚴格價格限制,或會打擊市場積極性,影響充電樁建設進度,反而透過市場競爭,有望維持合理收費水平。
政府同時要求獲資助機構提供實時收費及使用狀況數據。當局計劃於下月正式啟動申請程序,屆時將接受相關企業遞交申請文件。
圖片來源:香港電台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