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資深高層近期在美國司法部對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提出的反壟斷官司中公開指出,10 年後人們或許不再需要使用 iPhone,這番言論為未來科技趨勢揭示明確方向。蘋果現正加快部署 AI 和智慧穿戴裝置技術,期望能以新世代平台重塑用戶與科技互動方式,改寫蘋果歷來依賴 iPhone 的格局。
蘋果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在庭上表示,人工智慧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力量,他直言:「10 年後你可能不再需要一台 iPhone。」這不單是一句預測,更像是蘋果正重新編寫未來藍圖的信號。他指出,AI 將從根本上顛覆人機互動方式,未來配備感應器與語音控制的穿戴式裝置,將可能取代智慧型手機,成為下一代科技核心。
蘋果自 2007 年推出首部 iPhone 至今,iPhone 一直是公司收入最大來源。市場觀察指出,Cue 所提出的言論雖未直接說明公司具體計劃,卻為業界提供新線索。蘋果近年多次被傳已積極研發新一代穿戴式設備,包括支援擴增實境(AR)的智慧眼鏡,預期搭載 Siri 和視覺識別系統,目標是建構一個以 AI 為主導的新平台。
蘋果對 AI 穿戴裝置的興趣與外界趨勢一致。像是近期 Humane 推出的 AI Pin 曾引起注目,該裝置能將資訊投射於手掌上,試圖重新定義使用者與數碼裝置的互動方式。但最終未能獲得市場認可,被批評功能表現欠佳。另一款 Rabbit R1 同樣內建以 ChatGPT 為基礎的語音助手功能,但因續航差、操作不便且功能未成熟,也難逃市場冷遇。
Eddy Cue 指出,現時市場上的 AI 裝置仍處於實驗階段,大多難以真正取代手機角色。不過他強調,技術變化總是為創新公司打開突破機會,而蘋果亦會繼續擁抱這種轉變。
蘋果近年策略正逐步偏離依賴單一產品的模式,雖然 Apple Vision Pro 未如預期受歡迎,Apple Car 計劃亦已終止,但公司現正集中發展可攜式智慧裝置與家庭機械人方案。據了解,蘋果內部亦正開發首款摺疊式 iPhone,並計劃在 2027 年推出取消前鏡與 Face ID 開孔的全螢幕 iPhone,顯示蘋果仍持續在現有產品線上研發創新。
與此同時,蘋果與 Google 的搜尋引擎合作亦因司法部訴訟面臨挑戰。現時 Google 每年支付蘋果高達 200 億美元(約港幣 HK$1,560 億元)作為 Safari 預設搜尋引擎的權利金收入,若合作被終止,將對蘋果營收造成巨大衝擊。
Eddy Cue 在庭上承認 Safari 上的搜尋量已出現下降趨勢,他指出這情況與 AI 搜尋工具的興起息息相關。蘋果正考慮改用 OpenAI、Anthropic 或 Perplexity AI 所研發的技術,調整 Safari 上的搜尋體驗,未來或將與 Google 分道揚鑣,建立以 AI 為本的新搜尋生態。
從 iPod 到 iPhone,蘋果過去曾多次自我顛覆重新定義市場,如今 AI 再次為科技巨頭帶來轉型機會。蘋果能否利用 AI 穿戴裝置開創新世代硬件時代,將是全球科技界未來十年觀察重點之一。
資料來源:Apple Insider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