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望針對日漸普及的隱藏式車門把手訂立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國工信部近日公布修訂草案,內容首次明確列出包括電源中斷後的開啟能力、標誌識別、防誤操作等多項技術要求,冀能改善現有設計在車禍或緊急情況下難以逃生的潛在風險。新草案現正公開徵求意見,未來有機會成為新車出廠設計的重要依據。
隱藏式車門把手向來以流線外觀和科技感見稱,但近年隨著電動車普及,相關爭議逐漸浮現。今年初藝人王大陸在搭乘特斯拉期間疑因不懂開門與司機爆發衝突,事件除引起關注,亦暴露這類把手在使用直覺、緊急反應方面的不足。網上亦有不少駕駛者反映,隱藏式設計在雨天、撞擊後甚至翻車情況下變得難以打開,增加逃生風險。
工信部提出的新草案名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屬於中國「強制性國家標準」之一。一旦落實,未來 M1 類小客車、N1 類輕型商用車與多用途貨車出廠時,將必須符合草案內列出的多項安全準則。
草案重點包括三大方向。第一是加強事故中車門系統的開啟能力。設計上需確保外部車門把手可在電源中斷後正常開啟,並配備機械備援系統,以防電控系統失效。同時,為防止車輛翻覆或墜落導致門把手誤動作,設計需加入防誤操作機制。
第二是強化辨識標誌與操作直覺性。草案規定,應急或隱藏式車門把手需具備明顯、統一且易見的標誌,即使首次乘車亦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辨識車門出口。此舉有助降低逃生難度。
第三是提升結構強度與防護標準。把手需通過耐高低溫、耐腐蝕、抗震動與耐久性等測試,並在撞擊或拉扯後仍能正常開啟。針對電動車特有的電動車門把手,草案亦要求加入防夾感應器或機械限制,防止夾手或異物。
草案亦補充,目前中國已有針對傳統車門把手的標準如 QC/T 988-2014 及 QCT1211-2024,但對電動與隱藏式車門把手未有明確規管。此次草案正正補上此一漏洞,有望推動車門設計由「好看」轉為「實用與安全並重」。
工信部現正接受公眾於 2025 年 6 月 7 日前提交意見。如順利通過,此草案將為中國汽車產業訂下新一輪安全標準方向,亦有可能引導其他市場參考採納。
資料來源:IT之家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